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1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2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3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4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册语文导学案 1师恩难忘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紧扣题旨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教学时间:2课时。学生活动单(第一课时)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特别注意“恍如”“炊烟”“滋润”等词的意思哟!【活动方案】活动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读通顺,读流畅。2组长指名朗读生字词,理解词语。3全班质疑解难。活动二: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组内按小节轮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精炼的话写下来。 。汇报从朗读开始!2组内交流上述问题。3小组汇报本次读书收获。活动三:再读课文,划分段落。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田老师上课的?2组内讨论分段,概括段意。(在段尾用“”标出。)3各组汇报分段情况,质疑完善。【检测反馈】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正月(zhng zhng) 教诲之恩(hu hu) 戛然而止(g ji)2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一段故事,_ _地讲起来。我听得入了迷,恍如_。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_的故事。_,_。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听歌导入(音乐:我爱米兰)师:听!这首是什么歌?师:用心去听一听,歌里唱些什么?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哼一哼。师:歌中把老师比作米兰,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一首赞美老师的歌,今天我们来读一篇赞美老师的文章师恩难忘,看看文中的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活动一1指名读活动要求2自学、交流、汇报、提升活动二1指名读要求2小组学习3交流、点拨活动三1默读要求2自主-小组交流3汇报检测反馈学生活动单(第二课时)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2学会感恩,在内心燃起对老师的尊敬、感激的情感。【活动方案】活动一:初识老师1读:自读课文12自然段。2想: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说: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活动二:认识老师1速读第3至7自然段:可要抓住文中的句子体会哟!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着把这个故事复述出来。2小组讨论:田老师的第一课留给刘绍棠什么感受?对作者产生了什么影响?3全班交流:复述:小组派代表复述故事。交流:我眼中的田老师是一位 的老师。活动三:感受师恩1默读课文8、9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怎样读才能表达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什么意思?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有什么关系?2小组讨论上面的问题。3交流学习成果。【检测反馈】学习作者,说说最令你记忆深刻的老师。导入:昨天我们读了一篇赞美老师的文章师恩难忘,从文章中我们认识了著名作家刘绍棠的启蒙老师田老师。今天我们来走近田老师。活动一同学们都对田老师的故事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你能用上昨天我们学过的这些词语,来说说田老师的故事吗?活动二看,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娓娓动听的讲着故事,孩子们听着他的故事甜甜的笑了。从田老师的故事中,我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同学们说得真好。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快乐,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在我的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老师的故事是春雨。还记得那首描写春雨的小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的教育就像这春雨,悄无声息,飘进我的心田。再来读读。出示:刘绍棠简介。刘绍棠,河北通县人,生于1936年2月。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1991年获国务院颁发的“为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证书。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板书设计: 师恩难忘 春雨点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学反思:2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教学难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学会使用关联词课前准备:搜集有关陶行知的名言。教学时间:2课时。学生活动单(第一课时)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会认“堡”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第一问,明白健康的重要性。【活动方案】活动一:通读全文,学会生字。1通读课文一遍:注意“炼”“励”、“德”等字的字形笔画。自学生字新词,记住字形、字音。用钢笔描红临写。2小组交流:先分节读课文,再讨论难解词语的意思,如“堡垒”“鞭策”等。3全班交流,质疑完善。活动二:感知内容,理清脉络。1组内依次按小节朗读课文。2小组讨论: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方面的问题?在文中画出来。分段并归纳段意。圈出关键词句。3全班交流概括段意的情况,探讨全文的结构特点。活动三:探讨“第一问”。1自由朗读第2小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先谈健康问题?2组内交流所圈画的词语,并说说“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结果有何不同?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3全班交流、质疑、完善。【检测反馈】1听写八个词语。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复述“第一问”。导入:1板书解疑,陶校长(交流资料) 原名文睿,安徽翕县人,近代教育家,晓庄学校,山海工学团,生活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小先生制,育才学校,“公德”和“私德” 2听演讲(录音范读) 小结:演讲就是在群众集会或重大会议上就某个主题说明道理、发表见解的说话方式。活动一1指名读活动要求2自学、交流、汇报、提升活动二1指名读要求2小组学习3交流、点拨活动三1默读要求2自主-小组交流3汇报检测反馈学生活动单(第二课时)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养成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活动方案】活动一:学习“第二问”。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第二问”为什么要问学问有没有进步?2组内交流所圈画的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再读整个自然段,理清这一段的层次。3全班交流,小结学习本段的方法。活动二:探讨“第三问”和“第四问”。展示从感情朗读开始!1自由朗读课文4、5自然段,仿照“第二问”的学法,自己提出相关问题,并思考问题的答案。2组内交流自学收获。3小组分小节展示。活动三:回顾全文,练习复述。1自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体会“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并编列复述提纲。2组内交流:说说最后一小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根据提纲,分工复述课文。3小组复述展示。【检测反馈】1这篇演讲要求学生每天从 、 、 、 四个方面问一问自己有没有进步?以此 和 自己不断进步。2“我们到学校里来,除了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紧的是要学习做人,学习做真人。”“真人”是什么样的人? 。点拨关键处 (1)公德公共道德,观念 (2)私德私人生活上所表现的道德品质 (3)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填空总结 陶校长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 ),筑起( ),学习上认准( ),刻苦钻研;工作上要培养( ),认真负责地做好( ),要学做( )。这样就可以( )。 他的演讲言真意切,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 )。 激情齐读出这种关怀、爱护和演讲的语气。检测反馈板书设计:陶校长的演讲健康、学问、工作、道德教学反思: 3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培养对古诗的兴趣。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隐者的高洁品格以及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教学时间:2课时。学生活动单(第一课时)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寻隐者不遇,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内蕴美。活动一:读通全诗。1把这首诗读正确,读流利。2全班展示。活动二:解读诗歌1反复朗读古诗:要求理解重点词语:松下 言 童子 只 云深 不知处联系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2小组讨论。3展示交流:朗读展示。交流诗意。活动三:再现情景结合诗句想象,诗人会问些什么?童子会怎样回答?诗人听了心情如何?先讨论讨论,再表演。1 组内分角色演一演古诗, 说一说诗人的感情变化。贾岛: ? 童子: 贾岛: 童子: 满怀希望 彻底失望。2 展示表演。(表演前提提建议,表演后友善点评)【检测反馈】1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体会寻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一导入同学们,唐朝有个诗人为了推敲诗句里的一个字,在大街上边走边推敲之时竟撞上了大官韩愈的侍卫队。从此,这个诗人就以“推敲”诗人的美名名扬天下。他就是“贾岛”!二揭题释题看图,图上就是贾岛,你看到了什么,猜到了什么?诗人专程走访一位隐居山林的人,也就是隐士。他把自己寻访隐者的经历写成了一首诗(板书)读课题“不遇”就是为什么没有遇到呢? 三读通全诗为什么没有遇到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一”,谁来读一读?同学们学得真好,现在我们拿起课本,一齐把这首诗读一遍。四、解读诗歌。会读了,我们还要进一步理解诗的意思。大家看活动单,谁来把“活动二”的要求读一读。五、再现情境诗中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贾岛的问句都省去了,仅仅20个字,把三次问答都写出来了,贾岛推敲的功夫就体现在这里。那么,当时贾岛问了些什么呢?童子会怎样回答?听了童子的回答,他心情如何呢?让我们来把这些表演出来!谁来读一读“活动三”的要求。检测反馈学生活动单(第二课时)教师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朗读、背诵、默写古诗所见,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和诗句。2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儿童的可爱。活动一:读题释题,了解作者。1自读古诗所见,理解题意。2自学生字:骑、振、蝉,描红临写。3讨论:写谁的所见?交流相关资料,了解诗人。4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活动二:熟读诗文,理解诗意。1反复朗读古诗:读准音,读通句。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振 林樾 意欲 闭口立体会诗的节奏,用“”在句中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2小组交流:组内轮读,相互点评。联系插图理解古诗大意,看谁对诗句的理解更准确。3展示汇报:朗读展示。交流诗意。活动三:情景再现,体会感情。1诵读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体会牧童此刻的心情。 2诵读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想象牧童此刻的心理活动。想象牧童的神态、动作。想想牧童给你留下的印象。3组内交流,再现情景交流自己的读诗收获。组内合作再现情境。(能把接下来的事情演一演更好)4全班交流。【检测反馈】1解释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2默写古诗所见。 作者 , 。 , 。导入:师:在夏天的时候,小朋友都喜欢玩些什么呀?师:夏天的农村有许多有趣的事儿,可以捉螃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