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doc_第1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doc_第2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doc_第3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doc_第4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 硬膜下血肿发生在硬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约占50%60%,根据血肿出现症状的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大多数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裂伤灶中的静脉和动脉受损伤出血,常常发生在外伤着力部位以及对冲部位的颅骨骨折致脑表面的动脉或静脉破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另一出血来源是脑表面的桥静脉,即脑表面浅静脉回流至静脉窦处被撕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此类血肿多不伴有脑挫裂伤,仅为单纯性血肿,但血肿较广泛地覆盖于大脑半球表面。 血肿形成时多为新鲜血液或软血凝块,3天内逐渐变成硬凝块并与脑膜粘着,2周内凝块逐渐液化,肉芽组织逐渐长入脑膜粘着面。 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以急性及亚急性较多见,且经常合并严重脑挫裂伤。因此常有严重意识障碍、昏迷加深或清醒后昏迷、单侧瞳孔散大和其他脑压迫症状。并发脑疝时可出现生命机能衰竭的症状。外科)是指颅内出血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者。目前对于血肿的出血来源和发病机理尚无统一的认识。其发生率约占颅内血肿的10%,血肿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毫升。临术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局源性脑症状。本病表现为慢性过程,如能及时明确诊断和手术,效果满意。疗效欠佳或病死者,多因未及时诊治、病情危重或伴有并发症者。症状表现:1.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常有惊厥、呕吐、喂饲困难,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等。2.精神障碍;痴呆、淡漠、记忆力下降、定向力障碍和智力迟钝等。3.局源性脑症状:偏瘫、麻木、失语和局灶性癫痫等。诊断依据:1.常有头部轻伤或被忽略的受伤史,症状常在伤后3周以上出现。2.慢性颅内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婴幼儿出现惊厥、呕吐、前囟膨隆和头围增大,至晚期可出现脑疝。部分病人以精神症状较为突出或以局灶性脑症状为主。3.头部X线摄片多显示慢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少数可见血肿钙化征象。幕上血肿者,超声波检查中线波向对侧移位。脑血管造影、头部CT或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血肿部位和范围。4.颅骨钻孔探查发现硬脑膜下血。5.婴幼儿患者常有急产或生产困难史。治疗:治疗原则 1.手术治疗:颅骨钻孔闭式引流,婴幼儿可作前囟穿刺引流。2.对症支持治疗。用药原则 1.轻症病人对症处理即可。2.有精神障碍者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有癫痫表现者给予抗癫痫药物。3.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给予脱水利尿药物降低颅内压。4.婴幼儿病人注意给予止血药物,特别是维生素K。5.病人术后给予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发生。6.重症病人加强支持疗法和防止并发症。预防常识: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和6个月以下的婴幼儿。头伤后一段时间(3周以上),逐渐出现头痛、呕吐、精神障碍或局源性脑症状,均应考虑发生本病,应及时找专科医生诊治。不能提供头伤史的患者和婴幼儿患者,临床上有时难与颅内肿瘤和先天性脑积水相区别,但CT、磁共振成像或脑血管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及时手术的患者大多预后良好。部分术后患者再次出现症状或疗效欠佳,均应CT复查。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硬膜下血肿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意识障碍等。年龄不同的硬膜下血肿病人,其临床表现可各有特点。青壮年由于血肿的压迫,使脑静脉回流发生障碍,引起脑水肿,产生颅高压症状。而老年患者,因脑萎缩颅脑间隙相对增大,颅高压症状相对较轻。动脉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神经及精神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常将轻微的头部外伤史遗忘,临床上仅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局限性脑功能障碍出现较晚,因此,诊断常造成一定困难,易误诊为脑肿瘤。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因此手术愈早脑组织受压愈轻,脑功能恢复则愈快,因而,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1定义:指伤后415d内出现的硬脑脊膜下腔的血肿。 2症状与体征:症状与体状与常见的急性相似,唯症状出现较晚。由于这类血肿多继发于脑挫裂伤的基础之上,后者又常继发脑水肿,并多在伤后37d达到高峰阶段,且出血和脑水肿又常同时存在,所以单凭临床表现对比两者是不易加以区分的。 3诊断方法:同急性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1.急性期的病人(1)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的病人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分泌物及呕吐物自然流出。及时吸痰,必要时应尽早行气管切开术。(2)维持有效循环血量,急性颅脑损伤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失血,应立即开放静脉通路,输血或血浆代用品以维持血液循环。如有开放性损伤,可采取加压包扎,临时关闭正在出血的血管。(3)注意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以预防脑疝的发生。(4)昏迷病人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翻身叩背,预防肺炎及褥疮的发生。(5)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注意安全防护,如约束病人,安置床挡。(6)急诊入院病人做好术前准备工作。(7)病床旁备好急救物品和抢救药物。2.亚急性期的病人(1)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早发现异常,防止病情恶化。(2)观察病人头痛的程度,如果头痛加剧。呕吐频繁,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提示病情有恶化。3.慢性期的病人(1)注意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的改变。(2)注意观察头痛的程度。(3)实施钻孔引流术后的病人,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并及时记录,还应观察引流袋的位置、引流管是否通畅,更换引流管时应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硬膜下血肿 【病因病理】 1.硬膜下血肿发生在硬膜下腔,是颅内血肿中最常见,约占50%60%,根据血肿出现症状时间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2.大多数血肿主要来源于脑皮质挫裂伤灶中的静脉和动脉受损伤出血而致的,常常发生在外伤着力部位以及对冲部位的颅骨骨折致脑表面的动脉或静脉破裂而形成硬膜 下血肿。另一出血来源是脑表面的桥静脉,即脑表面浅静脉回流至静脉窦处被撕裂而形成硬膜下血肿,此类血肿多不伴有脑挫裂伤,仅为单纯性血肿,但血肿较广泛 地覆盖于大脑半球表面。 3.血肿形成时多为新鲜血液或柔软血凝块,3天内逐渐变成硬凝块并与脑膜粘着,2周内凝块逐渐液化,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