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强检测系统设计报告.doc_第1页
光强检测系统设计报告.doc_第2页
光强检测系统设计报告.doc_第3页
光强检测系统设计报告.doc_第4页
光强检测系统设计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电子子设设计计自自动动化化实实训训说说明明书书 题题 目目: 光强检测系统设计 系系 部:部: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专 业: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班 级级: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学 号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戴曰章 2010 年 12 月 9 日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目 录 1 引言.1 2 设计任务及要求.1 2.1 基本要求 .1 2.2 主要器件及功能 .1 3 总体框图及原理.2 4 电路原理.3 4.1 电源电路 .3 4.2 最小系统电路 .3 4.3 显示电路 .5 4.4 检测电路 .6 4.5 数据传输电路 .7 4.6 A/D 转换电路8 4.7 继电器控制电路 .9 5 PCB 版图设计 11 6 实训总结12 参考文献.13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0 1 1 引言引言 工农业生产中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利用光照来提高生产, 应精确的检测并控制光照的强度。本设计基于此目的,设计了简单的光强检测系统。 2 2 设计任务及要求设计任务及要求 2.12.1 基本要求:基本要求: 设计制作一套单片机光照强度控制系统,包括: (1)硬件原理图 (2)印制板 PCB 图 2.22.2 主要器件及功能主要器件及功能 器件功能 STC89C52 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MAX232CPE 实现串口通讯功能驱动与 串口数据接收功能 继电器实现对光强的控制 数码管实现对光强的显示 TLC1543 实现 A/D 转换 光敏电阻实现对光照的采集 电源给系统提供稳定电压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1 3 3 总体框图及原理总体框图及原理 图 3.1 总体框图 设计原理: 本设计采用了 STC89C52 单片机组成光照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光强的控制。光 强传感器采用了光敏电阻,对光照强度进行实时采样。通过 A/D 转换模块将采集到的 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串行编程模块将其传入到单片机进行处理。然后 通过数码管显示,用继电器控制光照,以此达到对光照强度的控制。 光 照 传 感 器STC89C5 2 单片机基 本控制系 统 LCD 显示 键盘继电器光 照 模 数 转 换 器 串 行 输 入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2 4 4 电路原理电路原理 4.14.1 电源电路电源电路 图 4.1 电源模块 电源模块原理:本电路将 USB 电流作输入,通过滤波、稳压等将电流转换成稳定 的电压给系统供电。 4.24.2 最小系统电路最小系统电路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3 图 4.2 MCU 最小系统 MCU 最小系统工作原理: 设计中选用 STC89C52 单片机,共有四个 8 位的 I/O 口,外加 12MHz 晶振提供时钟 信号,采用上电复位模式,P2. 2 口号和采样与处理器件 MAX232CPE 通讯,直接输 入 12 位数字量到 89C52 内进行处理,P2.0 口输出控制信号与外接电源构成回路来 控制固态继电器的输入信号,P0 口与 LCD 液晶显示模块连接,用于实时光照显示和 控制。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4 4.34.3 显示电路显示电路 图 4.3 数码管显示模块 数码管显示原理: 数码管按段数分为七段数码管和八段数码管,八段数码管比七段数码管多一 个发光二极管单元(多一个小数点显示);按能显示多少个 “8”可分为 1 位、 2 位、4 位等等数码管;按发光二极管单元连接方式分为共阳极数码管和共阴极 数码管。共阳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阳极(COM)的 数码管。共阳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 接到+5V,当某一字段发光二极管 的阴极为低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阴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 就不亮。共阴数码管是指将所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接到一起形成公共阴极(COM)的 数码管。共阴数码管在应用时应将公共极COM 接到地线 GND 上,当某一字段发 光二极管的阳极为高电平时,相应字段就点亮。当某一字段的阳极为低电平时, 相应字段就不亮。数码管要正常显示,就要用驱动电路来驱动数码管的各个段码, 从而显示出我们要的数字,因此根据数码管的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静态式 和动态式两类。 静态显示驱动:静态驱动也称直流驱动。静态驱动是指每个数码管的每 一个段码都由一个单片机的 I/O 端口进行驱动,或者使用如 BCD 码二-十进制 译码器译码进行驱动。静态驱动的优点是编程简单,显示亮度高,缺点是占用 I/O 端口多,如驱动 5 个数码管静态显示则需要 5840 根 I/O 端口来驱动,要 知道一个 89S51 单片机可用的 I/O 端口才 32 个),实际应用时必须增加译码驱 动器进行驱动,增加了硬件电路的复杂性。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5 动态显示驱动:数码管动态显示接口是单片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显 示方式之一, 动态驱动是将所有数码管的 8 个显示笔划 “a,b,c,d,e,f,g,dp“的 同名端连在一起,另外为每个数码管的公共极COM 增加位选通控制电路,位选 通由各自独立的 I/O 线控制,当单片机输出字形码时,所有数码管都接收到相同 的字形码,但究竟是那个数码管会显示出字形,取决于单片机对位选通COM 端 电路的控制,所以我们只要将需要显示的数码管的选通控制打开,该位就显示出 字形,没有选通的数码管就不会亮。通过分时轮流控制各个数码管的的COM 端, 就使各个数码管轮流受控显示,这就是动态驱动。在轮流显示过程中,每位数码 管的点亮时间为 12ms,由于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及发光二极管的余辉效应,尽 管实际上各位数码管并非同时点亮,但只要扫描的速度足够快,给人的印象就是 一组稳定的显示数据,不会有闪烁感,动态显示的效果和静态显示是一样的,能 够节省大量的 I/O 端口,而且功耗更低。 4.44.4 检测电路检测电路 图 4.4 光强转换模块 光强转换模块原理:光照通过 R16 光传感器将光照强弱转换成电信号并将其传输 到 A/D 转换模块。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6 4.54.5 数据传输电路数据传输电路 图 4.5 串行编程模块 串行编程模块原理: 实现串口通讯功能驱动与串口数据接收功能集成IC 这个 max232cpe 的芯片必须 +5V 电源才会工作。主要用在外围设备中主要起到与电脑或单片机这一块串口通讯。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7 4.64.6 A/DA/D 转换电路转换电路 图 4.6 A/D 转换模块 TLC1543 简介: TLC1543 是由 TI 公司开发的开关电容式 AD 转换器,该芯片具有如下的一些特 点:10 位精度、11 通道、三种内建的自测模式、提供 EOC(转换完成)信号等。 该芯片与单片机的接口采用串行接口方式,引线很少,与单片机连接简单。图 1 是 TLC1543 的引脚示意图,其中 A0A10 是 11 路输入,Vcc 和 GND 分别是电源引脚, REF+和 REF-分别是参考电源的正负引脚,使用时一般将 REF-接到系统的地,达到一 点接地的要求,以减少干扰。其余的引脚是 TLC1543 与 CPU 的接口,其中 CS 为片 选端,如不需选片,可直接接地。I/O Clock 是芯片的时钟端,Adress 是地址选择 端,Data Out 是数据输出端,这三根引脚分别接到 CPU 的三个 I/O 端即可。EOC 用于指示一次 AD 转换已完成,CPU 可以读取数据,该引脚是低电平有效,根据需 要,该引脚可接入 CPU 的中断引脚,一旦数据转换完成,向 CPU 提出中断请求;此 外,也可将该引脚接入一个普通的 I/O 引脚,CPU 通过查询该引脚的状态来了解当 前的状态,甚至该引脚也可以不接,在 CPU 向 TLC1543 发出转换命令后,过一段固 定的时间去读取数据即可。 模数转换的过程 : 模数转换包括采样、保持、量化和编码四个过程。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对这种 模拟信号进行测量叫做采样,量化噪声及接收机噪声等因素的影响,采样速率一 般取 。通常采样脉冲的宽度 是很短的,故采样输出是断续的窄 max 5 . 2ffs w t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8 脉冲。要把一个采样输出信号数字化 ,需要将采样输出所得的瞬时模拟信号保 持一段时间,这就是保持过程。 量化是将连续幅度的抽样信号转换成离散时间、 离散幅度的数字信号,量化的主要问题就是量化误差。假设噪声信号在量化电平 中是均匀分布的, 则量化噪声均方值与量化间隔和模数转换器的输入阻抗值有 关。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成二进制代码输出。这些过程有些是合并进行的, 例如,采样和保持就利用一个电路连续完成,量化和编码也是在转换过程中同时 实现的,且所用时间又是保持时间的一部分。 4.74.7 继电器控制电路继电器控制电路 图 4.7 继电器模块 继电器模块驱动原理: 当 STC89C52 单片机的 P3.5 引脚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 T5 饱和导通,+5V 电源 见到继电器线圈两端,继电器吸合,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二极管也点亮,继电器的 常开触点闭合,相当于开关闭合 。当 STC89C52 单片机 P3.5 引脚输出高电平时,三 极管 T5 截止,继电器线圈两端没有电位差,继电器衔铁释放,同时状态指示的发光 二极管也熄灭,继电器的常开触点释放,相当于开关断开。注:在三极管截止的瞬 间,由于线圈中的电流不能突变为零,继电器线圈两端会产生一个较高电压的感应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9 电动势,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则可以通过二极管释放,从而保护了三极管免被击 穿,也消除了感应电动势对其他电路的干扰,这就是二极管的保护作用。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10 5 5 PCBPCB 版图设计版图设计 图 5.1 PCB 版图设计 电子设计实训说明书 11 6 6 实训总结实训总结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熟练掌握了常用的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 我们对电子工艺的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熟悉了从设计电路,仿真,制板, 焊接,调试电路的技巧,工作原理与组成元件的作用等 .这些知识不仅仅是在 课堂上有效,对以后的学习也同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非 常现实的意义.同时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明白了,在团队里面.光 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够又快又好地 完成任务. 这次的实习对自己的动手能力是一个很大的锻炼.我们平时都只注重理论方 面的学习,而往往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没有足够的动手能力,很难在未来的科研尤其是实验研究中有所成就.在实习中, 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掌握了操作技巧,提高了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电路板的制作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稍不留神就会在过塑的时候出错,电 路图印在板上不完全。但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没有退却,经过 5 次重复实验 最后还是较好的完成了任务. 两周的实习很短暂,但却给我们以后的道路指出一条明路 ,那就是思考着 做事,事半功倍,更重要的是,做事的心态,也可以得到磨练,可以改变很多不良的 习惯,例如:在电工实习过程中,起初效率低.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在开始的时候 大家并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在做,另外两个人更像是与实 验无关的局外人.而且在开工前,也没有统一意见,彼此缺少应有的默契.而通过 不断的磨合,心与心的交流以及对操作的逐渐熟练,使我们学到了这种经验。 电子设计自动化实训说明书 1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刘西社, 刘建平, 吴宝宁等 闪光有效光强测定 仪研究应用光学, 1996; 2 李红滨等新型数字逻辑器件第 1 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