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doc_第1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doc_第2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doc_第3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doc_第4页
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就业问题初探朱 荣相关背景: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过一年,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要把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毕业即失业”,这种离中国大学生曾经非常遥远的现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如今已经真实地出现了。1999年高校开始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存量资源迅速扩大,每年的增量也在不断创出新高,高校毕业生需求增长速度赶不上大学毕业生增加的速度,即高校毕业生这种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源逐渐地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了“买方市场”,供大于求,必然会出现“滞销”,毕业生总量过剩、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等已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挑战。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为12.9%。而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也就是说,超过15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顺利就业。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占城镇新成长劳动力总量的一半以上。从目前的经济形势看,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每年有数十万毕业生不能就业;2009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21.5万人,总量比2008年增加1.6万;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盐城而言,今年盐城籍高校毕业生达47381名,比去年增加6000多人,是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一年。原因初探: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大学生就业为什么难?难道中国的大学生数量已经供大于求了吗?难道中国社会中大学生这样的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劣质资源了吗?难道中国大学的教育收益和社会效用已经降到了“白菜”的地步吗?究竟是什么使大学生成为“鸡肋”的呢?一、高校扩招带来巨大的就业压力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院校连年扩招,致使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大幅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从1998年的66万,到2011年的660万,10年间增幅10倍。高校扩招与大学生就业难有没有必然的联系?有人依据所谓的“常数法则”来否定扩招与就业难的联系。常数法则是指:适龄青年(1822周岁)的总人数是一个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其数量是不受外界影响而变化的一个常数。适龄青年的总量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不管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如何,都存在就业问题。因此,扩招与就业难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认为,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其实值得商榷。因为它没有考虑到这样几个因素:一是扩招增加了大学生家庭的教育成本,提高了他们的就业预期。由于上大学的费用越来越高,巨大的经济投入迫使大学生和其家庭把毕业后的经济效益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一些全家举债助读的学生更迫切希望获得高薪和具有发展前途的职业。而且,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上了大学就是“鲤鱼跳龙门”,身份改变了,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才算就业。大学生去当“杀猪匠”、当高级保姆、从事擦皮鞋的工作都谈不上体面就业。就业预期的提高,无疑带来了就业的压力。如果他们没上大学,就不会有那样高的预期,或许更能够从容地就业。二是从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容纳能力角度看,普通高等教育过快增长造成大学生贬值现象;三是扩招导致教学班级规模扩大、教师授课任务加重、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恶化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等等。这些因素,无疑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虽然我们不能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全部归结于扩招,但它的确与扩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的错位带来的就业压力。我国目前的就业矛盾既存在总量问题,也存在结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完全脱钩,因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高校毕业生统一由国家分配,根本不用考虑就业问题。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需求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高校专业设置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造成供与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某些专业过剩致使一批大学生成为失业者,另一方面,由于某些专业技术工种断档而导致技术工人严重不足。人才培养结构的严重失衡,加大了国内的就业压力。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但也出现了结构不平衡等问题,以致带来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矛盾。比如持续上涨的房价,使城市第三产业的培育、转型、增长缓慢,而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指数高达0.57,远高于第二产业的0.3。因此,当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经济、进出口、部分工业行业(汽车、钢铁)成为城市经济,乃至全国GDP增长的“核心引擎”时,关联性、内生性工作岗位却很难被经济增长带动,以致出现经济高速增长而就业岗位却增长缓慢的现象。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直接影响到我国实体经济,从沿海波及内地。企业倒闭,农民工返乡。外资企业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裁员,至少开始调整和大幅压缩招聘进人计划。这使得本来严峻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面临近年来最冷的寒冬。四、用人单位的不合理要求带来的就业压力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加大了毕业生之间的竞争,就业空间的狭窄为用人单位人为地提高就业门槛提供了条件。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本科大学生甚至大专生已经足够胜任,但其往往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招名校生”等招牌。有的人为地设置性别、身高、年龄等限制条件,门槛越来越高,致使不少大学生遭遇就业歧视和就业难。五、大学毕业生的过高期望带来的就业压力现在我们所说的就业难,很大程度上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存在明显高于社会现实的期望值,主要体现在薪酬、工作单位和工作区域等方面:一是毕业生期望的薪酬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薪酬定位;二是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一般要求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和“三资”企业,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三是在工作区域上普遍要求到东部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而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由于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既给个人、学校和用人单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他山之石:国外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逐渐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等教育的普及带动了毕业生人数的增长,随之也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西方国家政府的广泛关注。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西方国家摸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政府方面,积极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1.政府直接创造就业岗位。发达国家通常由政府出资,在一些部门创造就业岗位。如法国推行的“青年就业计划”就是由政府出资,新增一些职业,为失业者提供临时性的就业机会。“青年就业计划”的有三类青年人:一是18到26岁的无业青年,二是30岁以下的残疾青年,三是26岁到30岁无职业且不享受某些失业救济的青年。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具有两个特点,即“社会公益性”和“新兴或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如助老助残、家庭服务、环境维护、教育辅助、治安辅助、新技术推广、文体活动以及一些有关的协会。在5年内受雇用青年可享受最低工资80%的待遇,由国家提供财政补贴。据统计,“青年就业计划”所提供的就业机会有35万个。2.通过财政补贴、税收等减免措施,鼓励企业雇用青年失业者。欧盟许多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给雇用和培训青年的公司提供经济补助。例如,意大利的私营企业每雇用一个长期失业青年,国家每月给予60万至80万里拉的补贴,补贴期限为6个月。在意大利,企业雇用的失业青年数量占就业青年总数的25%。法国政府也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企业聘用应届大学毕业生。对那些聘用应届和失业大学毕业生的企业,政府在一定期限内对其社会福利分摊金及一些税收予以免除,并且视情况按聘用大学毕业生人数给予一定补贴。3.鼓励大学生去落后或特定地区,缓解就业压力。希望到大城市和条件优越地区就业是各国大学生的普遍倾向。为减轻这方面的压力,各国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加拿大政府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生活条件艰苦、但需要人才的欠发达地区工作,并提供比一般地区高得多的工资。美国政府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地区工作,并提供比一般地区高得多的工资。美国政府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地区工作,采取许多激励措施,其中,最常见的作法是减免学生的贷款。4.积极鼓励学生创业。美国是世界上创业投资最发达的国家,有成熟的资本市场,不仅风险投资资金充足,而且信息服务行业发达,各种咨询服务机构更是一应俱全,因而增加了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的可行性。此外,美国大学生还可利用信用卡借贷来创业。印度政府自1993年起实施了一项针对1835岁城市失业青年的就业计划,政府资助7500卢比帮助失业青年创业。(二)学校方面,面向市场办学,使人才培养更有实效性1.紧密联系社会需求,培养受欢迎的人才。日本和加拿大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方式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培养的学生很受社会欢迎,就业率甚至比许多名牌大学还要高。例如,日本电子专科学校和加拿大圣力加文理学院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出的社会急需的实用型人才就很受社会青睐。2.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德国高等职业教育推行“二元制”教学模式,即学生学生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该模式的实施获得较大成功,不仅成为使德国新产品、新工艺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根本条件,被称为德国经济振兴的“秘密武器”,而且培养的学生就业率很高,如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而且70%左右的毕业生是被培训企业留用。目前,该模式已扩展到普通高等教育领域。3.广泛联系企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英国高校与用人单位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人才需求情况。日本各大学的就业指导机构主动上门走访企业,积极扩大就业渠道。例如,京都外国语大学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并掌握其翔实的资料,方便毕业生了解和选择。加拿大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一方面巩固与既有用人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扩大交往范围,经常采取早餐会等非正式方式积极发展就业合作伙伴。路在何方:大学生就业的出路一、政府、学校、社会篇(一)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关系,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按照奥肯定律,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之间存在正相关系,反过来说,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即高增长率使失业率降低,低增长率则会提高失业率。具体说来,失业率与国民生产总值缺口之间的比率是1:2,即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会减少2左右。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经济增长无疑是就业增长的前提,但是,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创造出人们期望的那么多的就业岗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增长优先论”,片面注重GDP的增长,注重高科技产业、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而忽视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增加就业的作用,将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人为地割裂开来。鉴于此,我们需要:1.重新审视我们的发展思路与发展导向,坚持就业优先的经济发展战略。治理失业和扩大就业,应当成为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独立目标,而不能被淹没在经济增长目标之中。对各级政府业绩的考核和政策效果的评价,应该把就业问题的解决放在优先位置。这有利于克服过度追求GDP目标的政府动机。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实践证明,最能够吸纳就业的,不是尖端高的大企业,而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中小企业。凡是中小企业多、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就业压力均较小;凡是大企业多的地区,就业压力反而较大。我国的江浙和东北地区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此,要扩大就业,必须更加重视支持和发展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对于第三产业,由于目前其占GDP的比重少、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小,往往成为地方政府倡导而不大力推行的产业。事实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长期经济发展和解决长期就业问题有着治根治本的作用。政府在投资及招商引资时,不能光盯着高精尖项目,制鞋、服装业、第三产业也都要注意引进、发展,既发挥劳动力充足的优势,又解决就业问题。当然,我们高度强调就业的重要性,并倡导树立就业优先原则,并不意味着把就业置于经济增长目标之上。实际上,树立就业优先原则,本身就包含着把经济增长置于政策优先序的重要位置,以及作为扩大就业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的意思。无论就中国目前所处的历史时期,还是从其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来说,经济增长目标绝不可以放弃。但是,理论和发展经验都表明,把就业放在第一位,反而可以保证经济增长,相反则不然。(二)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各级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这只“手”,出台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具体包括:1.积极开发和创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公益性岗位。2.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农村就业。要引导大学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把目光由原来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那些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其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3.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吸纳符合条件的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4.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快建设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要在金融、税收、工商登记等方面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给予扶持。通过优惠的政策、良好的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就业,积极创业。二、大学生自身篇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外部客观因素之外,自身主观原因亦不可忽视!若一味怨天尤人,恨生不逢时,则愧为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应从自身角度找原因。就业难,除上文述及的种种外因之外,大学生自身原因亦是症结所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职业能力培养注重职前学习,提升就业能力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手握简历,跻身万千求职人海之际,对于“我能做什么?”一问,哑然伫立,茫然不知。职业能力的提高,不是能通过短期恶补所能如愿达及的,若是已到见习或毕业,则无异于亡羊补牢、江心补漏。大学生应该从在校期间即为自己日后就业作筹谋,首先为自己量身设定一个职业目标,再具体分析既定职业目标和该职业需要的专业技能、通用技能,以及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基于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职业能力是一种个人的特性。正式的职业能力是指依据个人所接受的正规学校教育的年限这方面的标准,加以度量和认定的能力。它通常见于文凭的高度,实际的职业能力是指个体成功的解决现实问题或完成一定的任务的能力。我们在校期间,应该理解,我们的实际职业能力不仅仅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结果,而且取决于在工作领域的学习结果和在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里的学习结果。所以,我们在进入大学的时候,不要总是埋怨大学条件不好或者师资怎样,知识因素只是职业能力的一部分而已,不是全部。而是要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通过针对自己职业能力某些方面的不足,进行强化。如果觉得自然状态下要花费你很多的时间的情况下,可以参加适合于自己的针对性培训来充实自己,例如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同样在毕业的时候也能获得很好的机遇。第二,职业能力来自人们对职业时间的经验总结和相关分析,如何去提高这些呢?大学四年的时光,我们都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可以说,和外面的世界比起来,我们更像是生活在象牙塔里。教材说什么,就是什么。其实,外面的社会环境却在时刻变化。所以,我们需要花费时间去求证一些真实的东西。通过假期投身于社会实践和企业里的实习能让我们提前了解一些真实的情况,那么,我们才有能力去进行对自己经历过的实践的总结。并且,通过了解明白了这些现象,去好好的思考,认真的去分析自己将来所要去从事的适合自己的岗位。但是,分析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为这种能力是由社会建构而成,而且多种因素在多个层次上相互作用,这需要大学生在校期间有广泛的对行业对职能的亲身体会。第三,职业能力是个体的一种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可依据个体成功的适应新环境,并完成某些给定的任务而加以界定。我们在大学期间心里上就要做好这个思想准备在大学四年内用来享受的时光等于零。那种优哉游哉的生活,是不可取的。必须要在大学时光就投身紧张的生活环境。因为,我们在进入社会的时候,面对的是无数残酷的竞争对手和惨烈的竞争环境。那时候是绝对不允许社会去适应我们的,只有自己在最快的时间内去适应环境,才能比别人更优秀。第四,职业能力是个体具备的一种以变革为取向的实际工作能力。人人都有自我管理的能力,他们被允许和期望发挥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如果在毕业时比别人优秀,我们要拥有对工作环境予以反思,采取行动并且按照自己的愿望对工作按自己的理解予以建构的能力。那么如何能拥有促使我们拥有问题解决,规划,评价等能力大幅提升的途径呢?大学期间,我们就要培养自己主观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去盲从。自己认真的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加便捷的方式,我能改进什么。多运用自己的方式去亲身体验并且找到最适合最有效的途径,在毕业的时候才能拥有这些能力。通过四年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努力奋斗,必定会底气十足地从容面对各种挑战,获心仪职业,若探囊取物。(二)提高非专业能力注重个人修养 提升人格魅力非专业素质是基础,优秀的专业素质应该建立在优秀的非专业素质基础之上。二者又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国内的调查中,用人单位将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等非专业素质表现排在了前三名,甚至排在了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等专业素质前面。美国和英国的调查中明确强调了态度、合作技能、基本性格、创造力、信心等非专业素质的体现。非专业素质的培养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环境和机会,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如何培养自己的非专业素质与能力,是非常值得大学生个人探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1、增加社会实践、强化个人爱好社会实践方面,大学生活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各种社团异彩纷呈,大学生应该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挑选一到两个学生社团,来锻炼交际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在活动参与过程中要注意气质的培养、形象的塑造,另外平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来加强演讲、口才、社交、礼仪、管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理论与时间相结合。个人爱好方面,歌曲、舞蹈等个人才艺是社会交往的必备,也是招聘单位考察大学生的重要方面,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意识的来培养几个爱好,并强化训练,特别是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弥补自己才艺表方面的不足,不少才艺能力是完全可以在短期内出效果的。2、注重品格培养、塑造迷人风采大学生的非专业品格,由道德品格、健康品格和文化品格三方面来展现:(1) 道德品格的培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应该培养自己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的基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是诚信守法,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热爱生命,博大的胸怀、诚信的品格和高尚的追求等道德品质无论是做人还是立业都是必须的。道德品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接受教育,要靠理性的力量,更靠大学生本人的身体力行。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既然当大学生,就应该下决心严格要求自己,用几年时间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2) 健康品格的培养健康不是一切,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现代意义的健康品格,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它还包括心理,更包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和谐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竞争就有成与败,作选择就会有得与失。心理的不健康无非就是忧成败、患得失。大学生就应该加强身体锻炼的同时,自强不息,多向先进学习,向优秀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做到我们中国人说的仁者不忧、勇者不惧。(3)文化品格的培养文化品格是指一个人接受和继承人类文明成果的广度和深度。几千年来,人类科学的、技术的、哲学的、文学的、艺术的成就博大精深、浩翰如海,在现在这样的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最糟糕的、带有侮辱性的称谓,莫过于“没有文化”。大学生就应该珍惜青春,通过图书馆、网络等媒介如饥似渴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的人生。3、规划职业生涯、掌握面试技巧如果把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比作一次旅行,那么出发之前最好先设定旅游线路,既不会错过梦想已久的地方,也不会千辛万苦却到了并不喜欢的景点。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对自身职业规划的盲点,导致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盲目和挫折。近年来,职业生涯规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学生必须明白,专业不等于职业,职业不等于行业。而且要主动学习职前教育和培训,做好自我评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行业,选择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人生处处是推销,懂得一些实用技巧,有利于推销自己,特别在面试时,要讲究技巧,如服饰和仪表要与身份和求职职位相称,简历制作要得体新颖、简洁明了、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和与应聘职位对应的经历和资质,作口头自我介绍时不要单纯的复述自己的简历,回答时应显得清楚、坦诚和独特,遇到一些特殊问题时要善于变通,不能被一些条条框框迷惑。其实用人单位一般也不关注这些条条框框,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应聘者是否有能力胜任职位对应的工作内容方面。难怪乎有些没上过大学的人照样被录用有大学文凭限制的职位。为加强这方面技巧,可以看些有关管理、人际沟通与交往、形象塑造和求职方面的书,这样就可借鉴别人成功的间接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自己少走弯路。非专业素质与能力应立足于平时的积累、培养和锻炼,临阵磨枪只是权宜之计。在面试中,非专业素质与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并不是意味着毕业生可以放弃专业,而是在尽可能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去拓展自己的非专业素质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智商与情商、逆商兼顾,实现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协调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的整体竞争力。(三)调整转变就业观念,勇于到基层施展才华如果就业的意识还停留在精英教育阶段,依然抱着“较高就业档次”的就业观念,必然会失去相对较好的就业机会,必须认识到基层企业缺乏人才,只有到基层才能“委以重任”,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为自我价值的实现奠定实力;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必须认识到依靠自己的知识、依靠自己的创造、创新给企业带来效益的增长,才是自己获得丰厚待遇的根本途经和方法。(四)自主创业做职业的创造者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首届高等教育大会,会议指出:“高等学校必须将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职业的创造者”。可见大学生自主创业,早在十几年前就被认识和重视起来了。从就业到创业,不仅仅是一个身份角色的转换,更是传统就业观的革命性嬗变。虽然,如今创业市场商机无限,但对资金、能力、经验都有限的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并非“遍地黄金”。在这种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