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语文”与“生活”再认识.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与“生活”再认识.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与“生活”再认识.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与“生活”再认识.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与“生活”再认识.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语文”与“生活”再认识【摘要】语文除了和其它学科一样教育、引导学生如何生活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即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这也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人文性决定的。故而语文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关键词】语文生活再认识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说明了人和自然界中其它生物不同。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核心也认为人通过“自我实现”,满足多层次的需要系统,达到“高峰体验”,重新找回被技术排斥的人的价值,最终可实现“完美人格”。语文除了和其它学科一样教育、引导学生如何生活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即教育、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生活。这也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人文性决定的。故而语文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语文生活化经常能听到教育者发出这样的感叹:“刚入学时学生水灵灵的眼睛,现在却变得很木然、呆滞。到底怎么了?”是的,这到底怎么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惊心动魄的问题。到底是谁扼杀了学生的灵性?现在提出“语文生活化”这个概念,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但语文课脱离生活,以“教材文本”为本位的现象仍愈演愈烈。即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语文生活化”依然是一个难题。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仍然凭教案,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学习、思考,生硬地给文章划分段落,归纳主题,给人物形象“贴标签”。教师是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创新能力却退化了。久而久之,学生看到的仅仅是“荷塘月色”四个汉字,除此之外不会再看到更多的东西。当学生的思维形成一种定式时,思维的“惰性”也便萌发了。而本应该享受的语文学习,结果却变成了一种负担。对于如何真正意义上学习语文,使语文生活化,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环节:1.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我们在教学语文时,总是告诉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学生缺乏的不是观察生活的“眼睛”,而是体验生活的“心灵”。故而首先要热爱生活,这是语文生活化的前提。对生活漠然的人,对社会不关心的人,即使对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会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恰恰与之相反,李白却能谱写“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华章,杜甫能吟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可见只要热爱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哪怕世间的一花一草,也足以打动人。只有体验生活、热爱生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学好语文。一些著名导演为了让演员进入角色,演好角色,不惜让他们深入矿井体验生活,更甚至于假戏真做。同样,林黛玉之所以作得一手好诗,在众姊妹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在热闹非凡的大观园里,姑娘们都在忘我地嬉戏,而黛玉却有闲心留意花瓣的凋零,以致黯然至于泣下。可见只有体验生活了,热爱生活了,才能学好语文。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使文本还原成生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我是这样上的,我进教室先向学生宣布“今天不上课”,学生一片哗然、兴奋。接下来我说,一次偶然机会读到了一篇关于秋的美文,一直没有机会读,今天读来和大家共享一下。接着我拿出包了皮(为不使学生识破)的教科书诵读起来。读完之后,教室里很安静。当时正好秋天,柔和的阳光洒在学生身上,窗外秋风卷起地上金色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我知道学生被感染了。他们陶醉在故都的秋里,同时,他们也陶醉在窗外的秋里。沉默了一会儿,学生开始问我文章的出处,当我告诉大家时,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读了起来。大家第一次发觉课本里居然有这么好的文章。他们自发地划分成小组,凭着对生活的自我体验,推敲起文中的好词,鉴赏起文中的好句。很快,课堂结束,我给学生布置了作文秋。后来,从学生的作文当中我明白了:学生终于知道什么叫“说真话”,什么叫“真情实感”。这一堂课的效果要比给学生讲一堂关于作文的理论奏效很多。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来得更直接。小学生如此,中学生也不例外。故教好语文,或者说让学生学好语文,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想方设法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使语文生活化。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作家在一定情感下形象思维的产物,寄托或表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在文学作品的审美活动中,艺术形象诉诸读者的想象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披文入情,受到感染和启发。语文教材中的艺术形象是随处可见的,要施行审美教育就必须从艺术形象的情感性和形象性这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创造美。使学生在每一篇文章里看到的不再是文字的堆积,而是从字里行间建构的一幅美好的意境。达到“庄周晓梦迷蝴蝶”的物我两忘之境界。故而通过创设情境,体验情感,让学生对教材文本实现“再创作”。这也是语文教学对个体审美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爱憎,在理智上明辨是非,在思维时获取知识,在审美中得到熏陶。二、生活语文化“生活语文化”即“语文”地生活。这是学好语文的环节,也是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而使生活更富有品味。新课标从“三维”角度要求教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也应该以语文教学的这三个方面作为生活的指导。1.在生活中学得语文知识和表达能力。生活中处处是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运用。有一次我在校园漫步就听到两个女学生的对话。一个说:“时常把被子在太阳底下晒晒感觉很好。”另一个接着说:“是呀,晒晒被子,晚上睡觉还能闻到阳光的味道。”好一个“阳光的味道”,让我震惊不小。阳光是什么味儿?当然没味儿了,但我们从这句极富有诗意的语言里能听出该同学的喜悦之情。另处,目前学生所面临的语言文字环境可以说是“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招牌”、“无错不成广告”,连电台电视台里的不少主持人也常常读错字!但这恰好为训练学生辨字正音的明目聪耳提供了生活化、社会化的“语文试题”。如果引导得法,学生也就能把语文学习自然而然地由课堂扩展到生活天地。2.从情感、态度、价值度角度来说,学生要关注生活,明辨是非,惩恶扬善,脱离低级趣味。当下,学生常常存在着三种错误的审美趣味:一是“买珠还珠”,领悟不到美的实质;二是“剜烂留甜”,分不清精华与糟粕;三是“误把快感当美感”,情趣不高、格调低劣的作品反而备受青睐。在学生的前进道路上,也会经常遇到各种错综的矛盾,各种复杂的问题。只有辩明是非,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才能维护公平,伸张正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脱离低级趣味。如果是非都分辨不清,立场、态度和方法就必然会出错。从语文上学得的道理来指导生活,用生活中的经验来学习语文。故而,健全完美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修身养性,具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