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诗歌鉴赏详解精析江西卷福建卷湖南卷北京卷天津卷.doc_第1页
2010高考诗歌鉴赏详解精析江西卷福建卷湖南卷北京卷天津卷.doc_第2页
2010高考诗歌鉴赏详解精析江西卷福建卷湖南卷北京卷天津卷.doc_第3页
2010高考诗歌鉴赏详解精析江西卷福建卷湖南卷北京卷天津卷.doc_第4页
2010高考诗歌鉴赏详解精析江西卷福建卷湖南卷北京卷天津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人归京师陈与义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注: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精解详析:子规即杜鹃,又名布谷,叫声凄凉,易引起人哀怨悲苦伤感之情,是古诗中常见意象。解题时必须联系诗可语境即主旨情感作答。本诗属送别诗,子规啼叫不休,短时难归,表现了思归之情。(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精解详析:解答此类题重点还是结合语境理解诗句含义,同时关注两句之间的关系。首先从后句入手,强调了朋友要回京师,而自己一时难有归期,伤感之情难于表达。再加上前句假设让步,说明此时中原已遭兵燹,结合注释,则可理解北宋已经被金兵占领,南北分裂,归期更加不可期。再联系注释,知陈与义是爱国诗人,因此应将个人的思归之心与爱国忧国之情结合起来赏析。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十、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访隐者 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精解详析:标题仿隐者,与之呼应的应为展现隐者或访意思的词。而要找呼应的一个字,则只能是与“访”相关的“踏”,即是诗眼。(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精解详析:重点是翻译诗句,找全要点,不遗漏信息,然后组织语言。仍应关注隐者这一形象的举动与景物的特征,以此发现隐者的志节。概括起来则是隐者生活的环境,展现了他怎样的心性。(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精解详析:即要求判断出哪个诗句写出了隐逸情怀,很明显是A选项。B为劝友,C为悲愁,D为孤苦参考答案:(1)踏(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3)A.十一、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好事近 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详解精析:第一,先赏析“映”,可联想“映衬”“辉映”类词语。要发现映的动作是两岸“白苹红蓼”发出的。即“白频红蓼”与“一蓑新绿”交相交辉映。然后分析二者映衬的是什么?不难发现重点是颜色(白、线红、绿)上,即色彩与色调上的不同。第二,赏析“蓑”时要注意句式结构。蓑是蓑草,不可能说是一蓑草新绿,所以应该是草如蓑绿。这样水中与岸上将相辉映,由远而近。另外,由于本身的特点,诗歌创作中常省略,便装。所以本人认为,“一蓑新绿”还可理解为一大片蓑草刚刚长绿,即刚刚长绿的一在片蓑草与白苹红蓼交相辉映。所以我倒觉得赏析的生点不应该是蓑,而是“映”。(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详解精析:只要抓住关键词“任”所表现的旷达自适的情怀就能解决好此问题。详解精析:参考答案:(1)“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苹、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2)下片紧扣江行特点,抒发了自己只需以酒为伴,生活上别无奢求,乘风顺流、随意飘荡,处处为家的旷达自适的情怀。十二、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注: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鸟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详解精析:A项对基调的把握不对。从鹓鸾燕雀易居,歌从行路难,可以看出作者的心境。他与行路难之一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明显不同。(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解详析:结合全诗,就要求通篇把握,即要简析文章主旨。“剑歌行路难”明显是有志向不得实现,抱利器而无所施。“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则体现了人世的沧桑变化之感,荣华易逝,万事难顺。鹓鸾与燕雀象征意味,均处非位,则是仍提示了小人当道,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参考答案:(1)A(2)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十三、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送蜀客 雍陶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详解精析:要多积累涉及季节典型特征类的意象或词语,如春花,秋月等。如本诗中的“飞花”。同时要关于抓住文中展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如“欲尽春”。(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详解精析:应着重加强对各类题材诗歌的情感与手法的积累。就送别诗而言,最典型的情感是依依惜别、留恋不舍与伤感、离愁别绪。同时还有抒发对朋友美好祝愿的,对朋友进行劝勉与鼓励的,表现昂扬情感的,表白自己心志的,表现前途渺茫的,别后对朋友强烈思念的,等等。总之,应该从生活中提取相应的情感类型,进而加深对各类题材的把握。而第一首诗中的“同为客”,第二首诗中的“缘是忆归人”,明显可以看出是思乡怀人。(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详解精析:这里的烘托即是衬托。典型的衬托模式则是乐景衬乐情,哀景衬悲情(正衬);或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反衬)。因此解析的程序仅仅是找出景物的特征,看是否与作者的感情一致。第一首用暮春花凋零的伤春之景衬离情,是哀景衬哀情。第二首用早春(“腊前春”)山鸟江风新雨等清新意象衬离情,属乐景衬哀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