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整理.doc_第1页
古代汉语复习整理.doc_第2页
古代汉语复习整理.doc_第3页
古代汉语复习整理.doc_第4页
古代汉语复习整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1、 题型1、 填空(20* 0.5分)2、 选择(5* 2分)3、 名词解释(5* 4分)4、 翻译句子(5* 3分)5、 平仄(10分)6、 简答(5* 2分)7、 阅读(10分 特殊句式用字 词类活用+15分 古籍注疏 作者朝代)2、 知识点(上、下册)1、 字体的演变顺序: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2、 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金文又叫“钟鼎文”。3、 战国文字:战国时期不同地区使用的汉字的统称。春秋末年至秦统一时期内,齐、燕、 韩、赵、魏、楚、秦等国使用。上承春秋金文,下启秦汉篆隶。4、 *小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實行“書同文”政策,令李斯等人制定推行的规范文字。笔画圆转,符号性大大增强,还保存一定的形象意味。5、 *隶变: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叫“隶变”,它结束了古文字时代,开创今文字新时期,使汉字形体发生了质的变化,字形结构产生了简化、讹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6、 “六书说”:“六书”名称最早见于周禮地官保氏 。(填空)六书的具体名称,最早见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对“六书”进行具体解释,并根据六书的原理编成字书的是东汉的许慎。 古人根据汉字结构,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总称六书,后世一般都用许慎的名目而取班固的次序,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7、汉代三家之说:許慎: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 (郑众)鄭眾: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采用了許慎的名稱和定義,班固的順序。8、 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求本义的字典,首创部首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作者许慎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9、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10、 许慎六书说(名解)指事: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看了可以认识,仔细辨察就知道它的意思。上下就是这样的字。1独体指事:一、二、三、四、五、中 2合体指事: 本 、朱 、甘、刃 、叉 、寸、丹3变体指事:夕(月) 、司 (后)象形: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用摹拟的方法把有形的物体描画下来,随着物体形态的弯弯曲曲,笔画也随着弯曲,日月就是这样的字。1独体象形 :人 女 首 心 牛 羊 车 2合体象形 :瓜 果 齿 眉 石 巢 牢 血形声: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根据事物的意思取个名称,然后用另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譬况这个字的读音(这句话前半部分是指形符,后半部分是指声符)。 江河就是这样的字。会意: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hui),武信是也。比合几个汉字或图形合成一个意义,从而看出其所指向的含义。 武信就是这样的字。1同体会意:众 比 北 林 朋 友 步 2异体会意:牧 莫 寒 冠 祭 采 取 州 牟 转注: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同一部首且意义相同的字互训叫“转注”。说文 :“吟,呻也。”又:“呻,吟也。” “桥,梁也。”又:“梁,桥也。” “蹲,踞也。”又:“踞,蹲也。”词在发展中,或演变出新的意义与词性,或分化出新的读音等,人们改造旧字形再造新字,就是转注造字法。(父-爹、解-懈、田-佃)*假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依据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借原有字形,表达新的意义。难-说文 :“难,鸟也。”权-说文 :“黄华木。”翁-说文:“鸟颈毛也。”假借,创造新面目的汉字书写形体,不是造字法。 为有声的词制定记录的符号,是造字法。例如:其 然 则 何 11、 右文说:是一种从声旁推测汉字的意义的注释方式。基本要点是:认为“其类再左,其义在右”,意思是,形声字的意符(左文)仅仅表示事物的类别范畴,他的声符(右文)才是意义所在。宋代,王圣美。(例:12、 假借(名解):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假借就是记词符号的借用。即语言中的某个词没有记录它的专用的字,而只是依照声音相同或相近,把这个词所表示的事物寄托在表示其他事物文字上,即借用已有的其他的字来记录。13、 通假和假借的异同:相同点:是以音同音近为必要条件的不同点:第一,产生的原因不同。假借,本无其字,借用同音字来表示。而通假有其字,临时借用同音字来代替。 第二,造成的结果不同,通假只是临时的,随着字词关系的确定,就逐渐只用本字。而假借没有本字,就能一直借用下去,而且由于广泛使用,往往固定下来。 第三,借字的性质不同,假借的字,经使用,其假借义便长期固定独立使用,但通假字的字义要完全依赖具体的语言环境,脱离了具体语境,就不存在。14、 四体二用说(了解):清,戴震: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字之用也。15、 古今字的定义(了解,重点是注疏中会找出古今字)定义:一种纵向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把分化前,一字多词时期的字称为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为今字。如“暮”本写作“莫”,后写作“暮”,在“昏暮”意义上,“莫”和“暮”是古今字的关系。古字用于表示引申义,为它的本义造今字。 益溢 原源 反返 责债 古字用于表示本义,为它的引申义造今字。 解懈 家嫁 士仕 五伍 道導 取-娶 要-腰 昏-婚 卒-猝古字假借为其他用途,为它的本义造今字。然燃 其箕 古字用于表本义,为它的假借义造今字。辟避 戚慼 16、 异体字(名解)指在某一历史时期,读音意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由于音义完全相同,只是形体不同,异体字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而不会发生歧义。常见异体字(:王毅,汉字的结构和发展ppt):17、 异体字和古今字的关系相同点:都属于异字同词现象。不同点:(1)从产生时间来看,古今字产生有时间先后,而异体字则一般是共时的,有的只是流传使用于民间,没有为官方所采纳。 (2)从读音来看,古今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异体字的读音是完全相同的。 (3)从意义来看,异体字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不造成歧义。但古今字的古字和今字的意义不是完全对等的,今字的意义是古字多项意义中的一项或几项。18、 偏义复词(p57):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关的语素组合而成的,但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异同、存亡:、缓急、作息、寒暑、远近、国家:只指国。)19、 古用今废词:汉语词汇在历史演变中,一部分随着旧事物消亡而从口语中消失,只保存在古代文献里,称为古用今废词。20、 古今传承词:1、完全相同 2、完全不同(笔记)21、 词义演变(3种类型)(例子见照片和笔记)(1) 词义扩大 :词的使用范围或其表达的概念的外延变大。(2) 词义缩小 :词的使用范围或其表达的概念的外延变小。(3)词义转移 :词的内涵和外延的变迁 22、 词的本义(名解):词本来的意义。是与该词书写形式相应,并且有文献参证的最古的意义。【注:本义不等于原始义】23、 怎样判别词的本意:(1) 从字形结构探求字的本义,这里的字形指的是小篆及其以前的文字形体。(2) 从字的语音探求本义,字的读音和意义不存在必然联系,有的字,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意义联系,形成同族字或源字。(3) 丛词的上下文中概括词的本义,词能够出现的语言环境总和就是它的意义,一个词的本义获得要考察它出现的语境。24、 词的引申义(名解)是与本义相对而言的,就是由本义直接或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它与本义有着一定的联系。根据与本义关系的亲疏远近可以将引申义分为直接引申义和简介引申义。如:月,月亮-时间“月”。25、词的引申义的类型(了解,主要注意具体字的本义)(1)连锁型:是词义的线性引申,由甲义引申为乙义,再由乙义引申为丙义,如此环环相扣,单方向发展。 (2)辐射型:就是以某一意义为引申中心,向四面辐射引申出众多不同意义的词义引申类型。(3)综合型:上面两种词义引申方式的交叉综合26、词类活用(名解)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如:驴不胜怒,蹄之。名词活用作动词。27、 活类与兼用(简答)词类活用: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兼类:声音和字形相同词,同时具有两种以上的意义和词性,且两个词义有联系。词类活用是临时的,词类兼用是固定的。28、 特殊动宾关系(使动、意动、为动)(了解见ppt和笔记)使动:使动用法,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施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实施这个动作,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意动:是指谓词具有“认为(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动词没有意动用法。 29、 使动和意动的区别(简答)(1)两者都是古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2)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使动用法适用于动词、形容词、名词,而意动用法适用于形容词、名词。(3)两者的语法意义不同,使动是“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而意动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多是主观的看法或意念。30、 *宾语前置(简答)一、有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宾词前置 (三)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以结构助词“是”、“之”为标志。 (四)介词宾语前置二、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一)疑问代词:谁、何、奚、安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二年)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敢问何谓也?(左传隐公元年)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二)有否定意义的词,比如否定副词、否定性无定代词,否定副词:非、不、弗、毋、勿、未等:否定性的无定代词:莫但不是所有的否定意义的词都可以出现在宾语前置句中。宾语必须是代词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否定副词:不、未、毋等否定的无定代词:莫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年)无,毋的假借字。今郑人贪赖其田,而不我与,我若求之,其与我乎?(左传昭公十二年)邻国未吾亲也。(国语齐语)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孟子滕文公上)否定副词“弗”、“勿”的否定句,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偶尔有宾语,也放在动词前面:今大臣执柄独断,而上弗之收,是人主不明也。(韩非子孤愤)(三)用代词“是”、“之”等复指宾语。一般教学语法上,称它们为助词。秉国之均,四方是维。(诗经小雅节南山)将虢是灭,何爱于虞?(左传僖公五年)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先进)惟(唯)是(之)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图。(左传成公十三年)其+(代词)+之“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4) 介宾前置(照片上也有例子)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战国策范雎说秦王)吾谁与为亲? (庄子齐物论)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无形式标志的宾语前置为了强调宾语,有时也可以直接将宾语移至谓语中心语之前。强调宾语,是一种修辞手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诗经周南葛覃)31、 判断句1语气词表判断:“惟”的强调作用形成判断句 尔惟旧人。(尚书大诰)“也”的确认作用形成判断句 制,岩邑也。(左传隐公元年) 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2副词表判断:“乃”“即”确定语气形成判断句 吾乃梁人。(战国策赵策)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史记)3动词“为”表判断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子路)4、“是”表判断32、 被动句(定义,名解)被动句是和主动句相对而言的,两者都是就主语和谓语动词的关系说的。主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发出者,是施事;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是受事。(了解)(一)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 “于”字句 2“为”字句 3“见”字句 4“为所”句 5“见于”句 6“被”字句33、 特殊:代词“他”(它)旁指代词: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他”的第三人称意义是唐以后起的,原来是借用“厥”、“其”、“之”、“彼”四个指示代词作为第三人称代词。“厥”主要作定语,“其”作定语或主谓词组的主语,“之”作宾语。34、 “者”、“所”的异同。同:都是辅助性代词,都能与及物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词组。异:(1)意义有区别,“所”字结构代指行为对象,“者”字结构代指行为的主动者。如:“所见”指见得对象,“见者”指发出动作见得主动者。 (2)者,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数词以及其他词组之后,构成“者”字结构。所,经常用在动词和动词词组前面,还可以用在介词前面。35、 副词“少”,稍微,略微的意思。 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而“稍”是逐渐的意思。 项羽疑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36、 主之谓结构(名解):指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入助动词之,使主谓结构变成偏正结构,做句法成分。有强调谓语的作用。 例: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37、 词头、词尾没有意义(教材360)38、 *古书注解东汉:毛亨 :毛诗诂训传。郑玄 :毛诗笺、三礼注、周礼注、礼记注高诱 :有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何休 :春秋公羊解诂赵歧 :孟子章句王逸 :东汉楚辞章句。魏晋:何晏 :论语集解杜预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郭璞 :尔雅注 、方言注李善文选注隋唐时期:官修 :五经正义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毛诗正义、周易正义、尚书正义、礼记正义陆德明:经典释文 颜师古:汉书集注玄应 :一切经音义 慧琳 :一切经音义*宋:朱熹:诗集传 、四书集注 邢呙: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元:卢以纬语助(我国第一部研究虚词的专著)清:高邮王氏四种:王念孙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传释词、经义述闻。史记三家注:南朝刘宋裴骃 集解,唐司马贞 史记索隐,唐张守节 史记正义39、 十三经注疏(名解)秦汉时期形成的儒家经典总汇,共十三部,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尔雅、孝经。汉代至唐宋时期的训诂学家,对这些经典做了注释,唐代的陆德明为这些经典注了音,统称十三经注疏。(一)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二)尚书正义 :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三)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四)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五)春秋左传正义 :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正义。(六)春秋公羊传 :汉何休注,唐徐彦疏。(七)春秋谷梁传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八)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九)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十)论语注疏 :魏何晏等集解,宋邢昺疏。(十一)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旧题宋孙奭疏。(十二)孝经注疏 :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十三)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十四经典释文 :唐陆德明。40、 笺(名解)表识得意思,本指读书时有所领悟,使用笔标志在原文的一侧,使用是比较短小,简约的注释。后成为注释用语,不仅对原文作解释,有时也给原文注解予以补充订正。41、义疏(义疏、正义):魏晋以后,由于语言发展变化,人们读不懂先秦的典籍,连汉代注解也不容易理解,就出现一种新的注解方法,不仅解释经文,而且给前人的注解作解释,这种注释方式叫做疏。疏,本义“开通”,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体例。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为 “正义”。42、注解方法(易训,了解)形训:通过对字的形体结构的分析来寻求解释词义的训诂方法。 我国第一部训诂学范围的形训著作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声训:用音同音近的字来解释字义,以词的声音推求词义的来源,说明其命名之所以然的训诂方法。如:“房,旁也,室之两旁也。” “门,闻也”。现在最早的声训专著是东汉刘熙的释名 。43、 “如”字:表示多音字在此处要读最常见的那个读音礼记。大学:“所谓诚意者,忽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经典释文:“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意即第一个恶读wu去声,第二个恶读e去声。44、 尔雅(名解)我国最早的解释词义的专著,大约开始编撰于战国中后期,至秦汉时代形成现在所见得规模,全书共19篇。45、 释名(填空)东汉,刘熙著,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词典,收录秦汉词语1500多条。“释名”即解释事物的名字,全书用声训的方法解说各种事物的命名之源。如:川,穿也,穿地而流也。它的体例仿尔雅,按词义的内容分卷,其分27卷。46、校勘语(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衍文: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误加的文字,简称“衍”,也叫“衍字”。脱文: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简称“脱”,也叫“夺”或“夺字”。 47、 修辞(见照片)48、 【音韵学】:*叶音说:教材1060页古人在研读古诗过程中,对不押韵的韵脚字任意改读,以求押韵,这种情况称为叶音。这是否定字词读音客观存在以及字词读音具有随历史发展而演变的特点,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做法 。明代陈第作毛诗古音考,首次反对“叶音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49、 谐声系统:段玉裁“同声必同部”意思是说,凡同一谐声偏旁的字,一定同属于一个韵部。例如诗七月六章“瓜”字和“壶,苴,樗,夫”押韵,可见“瓜”字应该念得像“孤、狐弧”一样从“瓜”得声的字。可见从“瓜”得声的字本身的韵母也不能不同部。有了谐声偏旁这一有力的佐证,先秦的韵部更研究得严密了。50、 声纽:古人认为,汉字音节中声母最重要,是音节的枢纽,由此称声母为为声纽,也叫音纽,简称纽。51、 *三十六字母表(背)(选择题)唐朝末年有个叫守温的和尚,根据印度梵文的音理,制定了30个字母。到了宋代,发展为36个。这三十六字母,大体上代表了唐末宋初时期的汉语声母系统。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来日。中古10各全浊声母字:唇音 重唇並、轻唇奉、齿音 齿头从、邪、正齿床、禅舌音 舌头定、舌上澄牙音群喉音匣。消失的声母,跟声调有很大关系,平声归入相应送气音,仄声归入不送气音。入声的演变规律: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调。例如:白(並母字)敌(定母字)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去声。例如:木(明母字)日(日母字)绿(来母字)清声母入声字归入四声,无明显规律。现代汉语有四个调类,称为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代的四声为平、上、去、入。平仄就是利用汉语声调高扬拐降长短舒促的特点,造成回环往复顿挫的节奏美。诗词平仄的“平”指的就是声调中的平声,“仄”指声调中的上声、去声、入声。52、 *阳声韵、阴声韵、入声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