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生活化.doc_第1页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生活化.doc_第2页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生活化.doc_第3页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生活化.doc_第4页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生活化.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生活化 广西桂林市龙隐小学 黄小敏一、加强中华美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素以文明和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仪、仁爱、尊师、诚信、勤学、友善、宽恕、砺志、爱国等美德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绵延不绝,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养了伟大的民族精神。然而,近年来多种原因造成社会伦理道德教育有所滑坡,优秀的传统美德被忽视。1997年6月,李岚清同志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也重点强调开发革命传统和我国优秀传统这两种特有的德育资源,他在中国传统道德一书序言中指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根本目的,是把实现德育总体目标与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结合起来,使之更加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使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并形成适应社会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可以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而在各种形式的道德体验中,学生不仅能形成理性认识,而且能促进情感与道德体验的内化,促使德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以发扬光大。二、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养成教育。美德的形成渗透在平时的生活中,良好习惯的养成落实于具体行动中。因此,要让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渐渐明白继承中华美德,应该踏踏实实地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将书本上学来的道理,付诸于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行为。仁、义、礼、智、诚、忠、恕、和中华之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根的本,不论时代怎样发展,我们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不能忘根不能忘本。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极大的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等的迅猛发展。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随着国门的打开,一些负面的思想,一些不健康的文化等也会随之而流入国内;我们应该时时清醒的坚持“扬弃”。为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之传统美德,我们必须坚守学校这一主阵地,充分发挥学校在“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行动”的堡垒和生力军作用;我们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节决定成败。 什么是中华之传统美德?从大处看,内涵深厚,意义丰富,覆盖面广。就中、小学校而言,我个人认为,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要求;校规、校纪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之遵守乃中华之传统美德。第三、中华传统美德的发扬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要大力宣扬现实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英雄模范,对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和事要坚决抵制和抨击。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腐朽没落的道德思想和生活方式正通过各种渠道侵入中国社会,广大中小学生面临种种不良诱惑,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面临各种挑战。我们清醒认识到,一部分人荣辱观颠倒,是非感模糊,是因为人们对传统优秀的伦理道德产生怀疑,失去对社会主义道德观和荣辱观的信仰。为此,党和国家相继提出了“人文精神”、“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等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理念,所有这一切,为中华传统美德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四、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而青少年时期更是一个人性格养成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新的环境、新的要求,要有新的发展平台,这样“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自然成了切入点。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向上的心理,使他们知爱懂礼行孝,形成这种好的品质,使之受益终身,使我中华五千年文明得以发扬光大。作为教育工作者,深感任务艰巨。百育德为首,成才先成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校园不可能是世外桃园、一方净土:格物致知精神在当今的就业形势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诚意正心在投机取巧、勾心斗角的人眼中看来就是傻冒一个、修身齐家在笑贫不笑娼的舆论中显得孤立无助、至于治国平天下更是多数国人无睱虑及。所以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显得就非常重要、紧迫和艰巨,在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具体地讲,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思考:七、活动为载体,以活动陶冶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活动中去发现学生的不足,以便及时教育和纠正。积极倡导:“规范的学生之言行,积极向上的思想”。培养学生在竞争中不忘中华之传统美德。现列学生之常见活动如下:1、“勤俭环保”的班级活动:以班为单位,不但本班同学所用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品得以收集,校园内的可回收物品也得以清理。物品的销售不只让学生感知了劳动的收获,还学习了点滴的市场营销,作为班务开支的经费还让学生学会了当家理财。2、学科班级小组竞赛活动:以班为单位,根据班级人数的多少,分成35个小组,教师草拟竞赛规则,学生民主通过,课堂抽答、抽作;“一帮一”活动等以组为单位。经常让不同的组间相互抽答或抽作教师的提问;让各小组自主讨论疑难问题;让小组间进行交流。对获胜的个人和小组发放奖票,分半期和期末,两次兑换,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较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一张小小的奖票就是一次胜利,不断的由一次胜利走向又一次的胜利,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3、组织开展已毕业学生与在校学生座谈会:人之本性常表现出拥有时不觉得可贵和幸福。已毕业学生的经验和感悟,通过交流,可以让在校学生大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感觉,同龄人的语言一句可以顶教师单方说教的十句。甚至可以达到化解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或矛盾难以沟通的目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具有一定影响。通过继承与发展,不但有利于后代的良好人格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她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内容上来概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的总和。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就是让学生弘扬和继承中华文化的精髓,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让中华传统美德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壮大。三、如何在校园文化中彰显中华传统美德(一)、在校园文化氛围中彰显中华传统美德1、创设特有的校园氛围文化,彰显中华传统美德。不难想象,一个天天置身于脏乱差环境中的学生,如何能形成良好的行为;反之,一个学生天天置身于一个浓郁教育氛围中,仅仅是环境的约束也会使其自觉地形成必要的好行为、好习惯。(1)、在外环境中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各学校要充分的挖掘特有的文化底蕴,处处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在学校教学楼内,走廊两侧张贴中华书法艺术的魅力,悬挂中华名人名言、名人画像,橱窗里介绍中华灿烂文明史,处处彰显浓郁教育氛围。(2)、在内环境中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充分利用教室空间,设计班级的布置,将学生的书法、绘画、剪纸、中华名人格言等作品,将它们布置在教室的适当位置,力求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3)、在班级建设中彰显中华传统美德。每个班要设立自己的班名、班徽、口号、班歌和班训,特色班级展示牌,将这些作为班级的标志,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彰显中华传统美德的亮点。(4)、在宣传阵地中彰显中华传统美德。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雏鹰展翅板报栏等宣传阵地,讲解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使中华美德深入人心。(二)开展特色活动,彰显中华传统美德。以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特色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深化。1、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赋予时代特色.以“八荣八耻”统领中华美德的教育内容,把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具有时代特色。把良好的行为养成与学校的要求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如:以论语、三字经等精华部分为主,在全校师生中开展读经”和“践行”活动、开展了反脏话行动、不乱花零钱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律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2、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寓传统节日中根据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与道德行为的形成规律,将中华传统美德赋予时代的内涵。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每一个传统节日都蕴涵着我们民族独特深层的精神价值观,她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以传统节日教育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通过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弘扬传统美德,提高队员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3、开展形式多样特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感恩和孝道;开展读书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通过主题班会、朗颂比赛、讲故事比赛、书画比赛、国旗下学论语,听讲座、观看录像、参观实践、社会调查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增长知识,丰富情感,养成品德,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活动中彰显。(三)、在总结、评比和表彰中深化中华传统美德。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但要评价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的态度和表现,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实践行为。通过评比“孝心之星”、“诚信之星”、“勤奋之星”、“律已之星”、“礼仪之星”等学生,作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使中华传统美德得到有效延伸。二、中华传统美德主要内容:1、中华传统美德有的是代代言传身教,流传至今;有的可见于三字经、千字文等过去的启蒙读物中;有的见于论语、孟子等中华文化重要文献中;有的见于古诗词、歌赋和其他文学、史学典籍之中。2、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少年版)一书上的内容三、如何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1、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教育环境建设统一。打造书香校园,融入传统美德内容,如在校园内显眼位置巧妙布置唐诗宋词等匾牌,悬挂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伟大哲人、具有崇高品质的人物肖像和生平事迹以及美德格言;开放图书室,办好图书角。通过在校园中找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系列活动,使学生们不但对唐诗宋词有了了解,对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伟大哲人体现出的中华传统美德精神就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理解。2、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科教学统一。学校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应加强美德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现有的教材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善于发现并利用课程教材中的传统美德教育素材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及时赋予时代的特征,使少年儿童具有批判的意识,批判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美德,使一些新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正在慢慢在当代小学生中形成。3、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道德实践活动统一。通过学习中华传统美德小学生易理解和掌握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容,但是理解和掌握并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了解之后,努力进行道德实践并逐步内化为良好的道德品行。利用一些重大的节日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各种教育基地,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参观访问、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完成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中华传统美德而骄傲。4、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融入其他教育活动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有物的载体,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主题班队会,各种庆祝活动等活动,如诵读经典美文读书节活动、学习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主题班会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最好的陶冶和教育作用。总之,学校在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多角度、多方位地挖掘传统文化源泉,多途径地开展文化熏陶,正确有效的处理好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德育等其他内容的关系,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成为既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又反映时代特点的学校德育特色课程。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宝贵的道德文化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与革命传统相结合,赋予新时代内容,容纳新的代精神,达到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古为今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说:“凡是现在需要提倡的好品德,都可以从我们古代的资料中原原本本地找出来,不要“包装”。所以学校的德育工作要善于挖掘出传统道德中“美德”之本,作为学校德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有针对性地对当代青少年进行灌输、熏陶和引导。用传统美德教育学生,鼓舞学生,在教育中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我们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那么新时期学校如何加强小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二、抓学生学习培训当今的小学生由于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丰厚,整天过的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并且社会“公德心”淡簿、审美迷蒙、集体主义观念淡漠、社会责任感淡化和社会公德弱化,不要说对传统美德教育缺少认识,就是对现代的事物也缺少认识,所以学校要为他们提供学习传统美德知识的平台,利用校园广播、课堂、图书室等阵地加强如中华美德五千年、新三字经、新增广贤文、社会公德四字歌、弟子规、论语、仁爱教育格言二十条、仁爱八德歌等宣传,让学生耳入目睹,使学生能喜欢上,然后利用讲故事、演讲、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培训,力求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三、抓文化设计学校要在校园内形成统美德教育的浓浓氛围,善于设计。利用古代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等融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内容,让学生深受熏陶,时刻警示做中华美德的传人;同时在各种学科教学中也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品德课程,尤其要注重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四、抓实践活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一切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教育深恶痛绝,他曾说:“在学校,不许讲空话,不许搞空洞的思想,要珍惜每一句话。当儿童还不能理解某些崇高的,神圣的语言变成不值钱的破铜币!”因此,学校在教学工作和学生的生活中除了对传统美德教育培训学习外,还要对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予以实践,加强训练。五、抓家校共育家庭和社会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延伸,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以家校共建为平台,按照“学校主导,家庭互补,社会联动”三元构架,力求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学校要成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领导小组,聘请相关家长作校外辅导员,并建立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家校联系卡,这样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家校教育网络。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要不断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把她原有的智慧发掘出来,继承下去,使她能不卑不亢地服务于当代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盛开的更加鲜艳!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而著称于世,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优秀历史遗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无数炎黄子孙世代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传统美德,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 “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是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历史责任。可是近些年来,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的道德倾向,如见利忘义、损人利已、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个人利益第一等等。这些思想在青少年中也有所反映,如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缺乏正确动力、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弄虚作假、追求享受、追求“名牌”用品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扭曲,不矫正这种扭曲,要培养一代跨世纪的人才是很难实现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必须广泛深入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这种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在改革的新时期,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措施,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我认为,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可采用如下的途径和方法。一、通过开设传统美学课等形式进行教育可以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开设班队会、故事会等,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向学生系统地灌输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宣讲一些通俗易懂的传统美德的故事。如“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匡衡凿壁借光”、“车胤囊萤苦学”的古人古事。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田世国割肾救父的事例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基本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使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所蕴含的丰富内容。经过学生的消化吸收,提高他们的明辨是非,区别善恶的道德认识水平;陶冶他们爱国爱民、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的道德情感;培养他们立志勤学、求索攻坚的道德意志;养成他们天下为公、诚实守信、谦虚礼貌、律己宽人、整洁健身的道德行为。二、通过各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但教学又具有教育性。通过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任何学科,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具有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通过各学科进行渗透,不仅内容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角度多变,会使受教育过程变的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由于各学科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各有不同,渗透教育的特点和作用也就不同。因此,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不能牵强附会地“穿鞋、带帽、贴标签”,而要认真挖掘本学科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贴切、自然、合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渗透。1、思品课是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学科,是直接的、系统地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课程。要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的优势,把传统美德的基本观点、基本内容与各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传授给学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2、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丰富的传统美德因素,教学中注意利用这些因素,就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如:在语文课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动人故事或壮丽诗篇,使学生受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意志等方面的感染。3、数学学科可以通过讲授历代科学家、发明家的发明和创造及其爱国治学的精神,培养学生立志勤学,为祖国为人民求索攻坚的科学态度。总之,各学科教师要努力挖掘和运用好本学科的传统美德教育因素,把知识性、思想性、科学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使之自然而然的接受教育。三、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小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富于理想、有上进的欲望,榜样对他们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通过榜样示范法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于学生提高品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磨练品德意志和训练品德行为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导向作用。1、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楷模作用。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是不同历史时期产生出来的先进代表,在他们身上聚集了劳动人民的理想、意志、和品德,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先进思想,是人民群众的楷模。在传统美德教育中,通过对革命领袖和英雄模范人物实际的宣传和学习,使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如通过学习孙中山革命一生,特别是在他临死前还喊着:“和平、奋斗、救中国”的动人事迹,使学生了解到他那种为民族解放而奋斗不惜的革命精神,从而激发大家为振兴中华而发愤学习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通过学习雷锋、徐洪刚等英雄模范人物助人为乐,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2、师长的表率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多多的了解中华民族光辉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在学习中提高其道德水准和国学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合格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者。3、三好生、优秀干部的典型作用。这些是从学生身边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是学生最熟悉、最直观、最现实的榜样。他们所处的环境相同,年龄大小相近,用这些典型为榜样教育学生可亲可信,可仿可效,可望可及,容易使学生信服和接受,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可以通过争彰活动,激发带动其他学生。五、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进行行为训练。道德品质是在各种实践活动和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因而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行为训练是一种必要的途径和方法。利用清明节给烈士扫墓,讲革命烈士故事,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利用“三八”国际妇女节,开展“让妈妈高兴”的孝道教育;利用“七一”党的生日,开展“我是党的好孩子”。重阳老人节,组织学生给“五保”老人买米,担水,梳头,打扫卫生等,开展敬老活动;组织学生植树造林,维护交通秩序,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等,从而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如拥军优属,为民服务、赈灾、助残、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法制教育等宣传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爱国爱民情感。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从而使学生从各个方面接受传统美德教育和影响。 总之,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很广,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就会取得可喜的成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把她原有的智慧发掘出来,继承下去,使她能不卑不亢地服务于当代教育。让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之花在具百年历史文化底蕴下盛开的更加鲜艳!三、因地制宜,灵活多样,致力于丰富的活动之中1、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观念。利用“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出一期学习园地、一期中队手写报、一次演讲比赛、一次征文比赛、举行集体升旗仪式。2、对广大学生进行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利用集体晨会、故事会、班队会,让广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对人类发展的贡献,了解五千年历史中孕育的优秀传统美德: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志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昂扬锐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概等。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建立新中国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既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等,又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抗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精神等。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进步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努力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以开放的精神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它民族长处,努力培养求知上进,不断进取的品质。四、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形成于学生的行为之中1、重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 “六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班会、队会,请革命先辈和各行业的英雄模范作报告、讲故事,通过晨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途径,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词诵读活动;教唱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歌曲,举行学生歌咏比赛和文艺演出等活动。2、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祭扫烈士墓,缅怀民族英雄,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3、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以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必须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学校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板报和文化长廊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4、采取激励机制,充分挖掘学生身边鲜活的教育资源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感悟真情是关键,只有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根据学生各个年龄段,精心设计,动员每位同学各自寻找身旁的“闪光点”。孩子们从调查自己的爸爸、妈妈、同学、邻居做起,发现身边大量感人的故事,再通过主题班、队会的形式,将典型事例在全校进行公演。动人的故事越挖越多,真情的交流使孩子们产生强烈共鸣,爱的种子通过实实在在的事例播洒在孩子的心田,学校环境被净化,全校充满积极向上的氛围,教育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必须切实做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中形成了许多优良道德传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优良道德传统教育,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意义也是深远重大的。首先,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集体主义思想的需要。中华民族历来把“廓然大公”、 “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无不闪烁着集体主义精神的光辉。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一代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个人主义,利己主 义思想的滋长,学校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的传统美德,发扬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培养青少年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情感,这是学校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内容的 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义利观,抵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侵蚀的需要。“义”,即道义;“利”即物质利益,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认为,如何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乃是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头等大事。在两者的关系上,强调“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反对“见利忘义”,就人生价值而言,“有义”比“有利”更为可贵。在社会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有的人却陷入“金钱至上” 、“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泥坑,为了获得金钱,不择一切手段,置良心、道德于不顾,甚至以身试法。青少年学生也耳濡目染,深受其害。因此,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确定正确的利益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三,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胸怀大志,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操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对立志、求学、自强等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规范。荀子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朱熹的“命当志存”,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字经 上讲的“头悬梁、锥刺骨”、“如囊萤、如映雪”的勤学苦读,都强调了人要胸怀大志,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知识无用”、“读书无用”的错误观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良好的学风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应以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状况和具体校情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德育教育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校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采用了“两个结合”和“开展一项活 动”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两个结合是:(一)传统美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往往是通过人们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并代代相传。我们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有机地结合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提出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能严格按照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传统美德教育和学习先进人物结合。在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在他们的感人事迹里都闪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积极宣传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让学生懂得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不可能做出感人事迹的。学校掀起了学先进、做好事的热潮,其中有的学生的事迹还在社会上引起了好评。“开展一项活动”,即开展“班级礼仪值周活动”。礼仪行为是传统美德的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在进行礼仪教育和礼仪训练的基础上 ,实行了班组礼仪值周活动。值周人员身披绶带,仪容整洁,着装得体,用语礼貌,举止优雅,这项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学校文明礼貌的浓厚氛围,优化了育人环境,使传统美德教育更具体,更形象,更富有感染力。一、学校应重新认识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积淀,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中华传统美德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中,针对当今动荡不安的世界形势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中小学是培养祖国接班人的最重要场所,中小学的德育重点是基础教育做人的教育,所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内容的基础,而且是我们现代学校德育的源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唐君毅先生说过:“圣者通也,德化及人,而人之德亦成己之德,既人之福,亦可相通感。”党的十六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承接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中国特色学校德育的基本方向”,党的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弘扬优秀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在国家崛起的今天弘扬传统美德是未来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新的环境、新的要求,要有新的发展平台,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切入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向上的心理,使他们知爱懂礼行孝,形成这种好的品质,使之受益终身,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开展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对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是为学生人生的宽度奠基的工程,让我们坚强同行,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到底!一、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需要情感和氛围,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对中小学生传统美德教育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一是要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具有较强直观性的文化,它能直接体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直接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等,从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入手,优化育人环境。优化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要注意,“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每一株花草会都说话”。浓郁树荫、涓涓清流、别致假山、四季繁花孩子们长期生活其间,体验到的不仅仅是自然的美,更是积淀在孩子们身上的、浓浓的文化韵味和修养。学校要大力提倡书香校园,致力文化氛围的营造,引导文化时尚。如在校园内悬挂民族英雄、伟人哲人等人物的肖像和生平事迹,悬挂美德格言、名言警句、名诗名画等,通过宣传,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精神,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每一幅图案、每一句名言、每一张字画,都散发出文化的气息,学生置身于书香的世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三、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学校常规教育紧密结合中华美德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要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学校常规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首先,把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认真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教育学生要爱国爱民、立志勤学、创新求索;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勤俭节约;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教育学生要谦虚礼貌、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其次,把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校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主题教育活动是对学生最直接而有效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重要途径,学可以组织国旗下讲话、班队主题对会、品德标兵评选、美德故事演讲、朗诵比赛、板报评比等主题教育活动。比如,旗下讲话,选那些美德小标兵作为升旗手,使其发挥模范作用,同时利用国旗下讲话这一庄严时刻,使学生知我中华,爱我中华,振兴中华再次,把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结合起来。美德教育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就必须善于总结提高,很下功夫。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正确的舆论中自我反省、自我纠正,不断提高自身的美德修养水平。如“内省”、“自讼”、“吾日三省吾身”之类的均可借鉴。总之,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需要长期的熏陶教育过程。提高学生美德修养,弘杨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通过多种活动载体,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中小学生的全部教育活动中,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久不衰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人格追求。参考资料:1、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陆一琳2、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新视角左春华3、中国教育学刊2007年第7期“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的少年,没有高尚的美德,就不可能奉献于自己的国家。数千年,代代传承的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为此教育部组织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一书,江泽民同志为该书题词:“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各地也相应的出版了“中华传统美德”之类的书具,在广大青少年当中大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可贵尝试。身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青少年学生中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让中华美德代代传承?(二)、让“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