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1页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2页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在逐渐有所提高,文章选取了2000-2013年安徽省农村居民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可能对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产生影响的因素。模型中,主要考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个人消费倾向指数作为参数,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提出相应的建议。 下载 关键词:城镇化;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 城镇化发展,实际就是整合省内资源,协调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同时也带动安徽省内的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1978以来,省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13.35元提升到2013年的6285.1元,但总的消费支出比例却没有得到很大地提高,还是主要分布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正是由于这种消费所占比例失调,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进一步降低了省内经济的发展速度。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安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逐渐增加,消费结构也有所改善,对于省内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成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安徽农村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也不稳定,受自然天气和政策因素影响较大,一旦遇到天灾,收入就会显著下降,其消费和需求也随之下降。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的有限性和不稳定性,农民的货币积累不足,消费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在消费观念、消费层次、消费方式、消费需求上与城市居民有大的差异。这里除了客观的自然因素外,还有其文化素养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市场形成后,实际生产常常缺乏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的考虑,消费层次和市场管理层次低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着农村市场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成为发展的重点,这不仅能使城镇居民的消费率有更大的提高,也能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增加人均消费性支出且优化消费结构。笔者认为从消费升级和消费追赶上有效促进增长,努力实现增长的内生性和持续性是有效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重要所在。 二、影响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因素的实证分析 1.有关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模型建立 为了更多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情况,本文对其可能的部分影响因素进行OLS回归分析,并总结得出了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1)变量的选取。本文主要选取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个人消费倾向指数作为分析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外生变量。 一方面,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多少的重要决定因素,收入的多少和收入的稳定程度都对居民消费有很大的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他们的购买需求的多少和购买能力的大小。另一方面,价格因素对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居民消费水平一定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会直接决定居民的消费量。 (2)模型设定。根据选取的参数,本文设定了如下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其中,Y为安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X1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X2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为个人消费倾向指数,随机扰动项。 (3)模型的估计。为了进行模型的估计,本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安徽统计年鉴选取了2000年-2013年的相关数据。用E-views做出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散点图,如下图所示。 通过散点图可以发现,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接着运用E-views软件,得到Y对X1X2X3的OLS回归结果,如下图所示。 由此,得出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模型的估计方程为: 2.模型的检验 (1)经济意义的检验。根据上述得到的估计结果,安徽省农村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系数符号均为正数,表明这两个变量与省内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呈正的相关性,与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相符合,所以该模型可以通过经济意义上的检验。 (2)统计检验。由回归图表显示:,证明模型拟合的效果非常好。其中,F值的结果通过了F检验,说明该模型中的三个外生变量可以对内生变量99.17%的离差做出解释,同时,外生变量共同作用于内生变量,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有显著的影响。 由回归结果知P值接近于0,根据假设检验的原理,假设:Ho:1=0;2=0;3=0;H1:1,2,3不全为0。因为其值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模型中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成立。 (3)序列相关和多重共线性检验。根据DW检验,模型存在自相关。而且,农村消费水平与内生变量之间存在总体的线性关系,三个内生变量的估计值都通过了t检验,符号与经验分析相一致,所以它们没有造成多重共线性的情况。 3.结论 首先,由于模型只选取了三个解释变量,所以模型的建立还是较为粗略。如果能获取更多的数据和资料,可以能更好的模拟和估计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其次,从模型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居民消费性支出有影响,但不是特别明显。最后,模型结果表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是最直接也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 三、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政策建议 1.统筹城乡发展,拉动农村消费。由于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大环境,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以及享受的各项福利待遇也是差距悬殊。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民到城市打工,但因为无法获得市民身份,它们依然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处于劣势地位。通过城镇化发展,可以吸纳发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作用,而且城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因地制宜,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和消费环境。 2.加快文化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增强居民自身素养。根据统计年鉴的数据可以看出,安徽省农村居民的消费在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上的支出近年来虽然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所占比例依然不高,还有很大的上升提高空间。因此,应当继续增加省内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和优化发展,同时也是对部分居民的消费担心的缓解。另一方面,加大对技能培训的支持力度,在产业升级换代以及商品成本及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拥有一门技术也是保持竞争力、提高个人收入水平的有力手段。与此同时,也可以多鼓励居民参与一些社会活动,丰富农村居民的生活,从而从各个方面增强农村居民自身素养的培养,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和消费观。 3.整合各种政策优势,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居民的消费状况往往与自身所处的消费环境有密切的相关性。提高省内农村居民的消费性支出,需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扶持,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扩大养老等各类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和补贴救助机制;做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同时,把握好皖江城市带的发展契机,结合各方面政策及优势,在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的基础上,创造并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营造和谐良好的消费环境。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安徽省应在保障农村居民日常生活得以安居的基础上,以城市带或现有城市密集区为重心,合理布局,完善并加强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然后逐步向周围扩散,逐步实现城乡统一的城镇体系,在整体和局部上共同提高省内的经济水平,从而进一步实现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有效增长。 参考文献: 陈剑云.安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析J.现代农业,2010(01). 韩星焕.农村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吉林省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12(11). 黄益寿.我国农村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