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高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探析.docx_第1页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高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探析.docx_第2页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高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探析.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高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探析 基于目标管理理论的高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探析 随着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重视教职工的绩效管理,完善体现人才科学发展观的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成为大势所趋。但目前高校在探索最佳绩效管理体系的同时,也遇到不少困境和难点,如何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对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均需要进行深入分析。目标管理理论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通俗易执行的考核评价绩效管理理论,将目标管理理论用于高校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是值得高校去尝试的。 一、目标管理理论及绩效管理 目标管理理论MBO (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美国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二十世纪50年代率先的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工作与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先后关系,目标的出现是工作出现的前提,并不是先有工作后制定目标,缺乏目标的工作很容易被忽视并很难提到效率的高度。目标管理重视参与,能够让企业的管理者制定员工的详细工作目标,员工本人也可以根据上级下达的目标进行分解细化自己的工作指标。目标管理的提出符合时代的特点,且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很快就在工商管理界普及。上世纪60年代开始,目标管理理论开始在耶鲁、普林斯顿等高校应用于校务管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 绩效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者根据既定目标,针对企业中每个职工所承担的工作,根据既定规则,制定管理指标,应用各种科学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职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绩效管理最早产生于企业,也最早应用于企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由收集整理之后不断开始在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部门逐步推广,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吸收和改进企业应用的考核模式,最终在公共系统中发挥作用。 二、目前高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研以及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对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仍处在粗放阶段,高校对绩效管理的概念不清晰,甚至有不愿意主动去将绩效管理做实的情况,导致对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名存实亡,达不到绩效考核的真正目的。笔者认为目前高校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绩效管理的定位模糊。高校对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一直都处在一个半开放的模式,从高校角度来看,其自身也不知道如何对管理人员进行考核,更多的依据上级的考核规定,借鉴公务员的一些考核办法,甚至索性就用面上考核的形式代替绩效考核,缺少科学性和针对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更多的是对已做工作的评估性考核,或者是已经取得的成绩,没有面向对管理人员的预期目标进行考核,也没有将考核与管理人员的个人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挂钩,导致管理人员的绩效不明显,目标责任考核效果不显著。 2.绩效考核指标不具体。如上所说,高校的绩效考核通常都是借鉴公务员的考核形式或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的面上考核,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但对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一直无法寻找一个合适的指标去量化,考核仍然是围绕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开展,其中的绩虽然是对工作的一个评价,但是没有与目标挂钩,也没有具体要考核的内容和指标,没有根据管理人员的具体岗位职责来设定不同的岗位考核指标,更无详细的考核指标解释,导致考核内容宽泛主观,缺乏量化和针对性。 3.绩效反馈和应用不到位。如前所述,高校针对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多采用评价的方式,以定性考核为主,第三方或服务对象参与程度低,考核总体缺乏客观性,考核结果的公平性得不到保障,其权威性自然失效,失效的绩效考核机制也没有了激励作用,造成了高校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平均主义思想,轮流拿优秀的现象仍存在,绩效考核的本意也无法实现。同时,很多高校对绩效考核的结果反馈渠道不通畅、对管理人员的绩效综合性评价缺失,导致考核结果不能体现被考核者工作的优劣,对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结果运用不充分,进一步加剧了考核的形式化和失效。 三、目标管理理论对高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解以及目前高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高校应尝试结合目标管理理论对管理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通过创新思路,跳开固定思维,结合目标管理的理念,在现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结合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来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将学校的整体目标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子目标,将管理人员的个体与学校的整体有机结合,将管理人员的个体评价与学校整体评价结合考虑,使绩效管理能落到实处,从而从根本上来激发管理人员投身到学校建设中,提升管理服务质量。 将目标管理理论引入到高校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中,也是由绩效管理的内生需求决定的。高校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其体现的也是普适的管理规律,管理系统由不同的要素构成,而这些要素之间也是互相影响促进的。目标管理是经过验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形式,因此能够契合到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中。另外,目标管理的主要功能就包括激励、引导和评价等方面,这些与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需求又是高度一致的。因此从绩效管理的内生需求来看,目标管理理论的引入是必然的。 从目标管理的效果来看,可以大大强化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激励效果的实现,激发管理人员围绕学校的整体发展目标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工作效率,强化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服务工作的有效性,从而不断促进学校整体事业的发展。 四、目标管理理论对高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启示 1.以目标管理为导向,营造良好的绩效管理氛围。高校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而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本身就需要强调全校管理人员的集体参与,包括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的制定、绩效考核形式的确定等,管理人员不再是简单的去执行上级部门的指令,而是在既有的目标任务指引下,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在规则的引导下,更为有效的开展工作。而作为高校的最高管理者,更多的是对总体目标的把握,通过制定更为宽松有效的环境,引导管理人员更有效的开展工作,从而更快的实现既定的目标。 2.以目标管理为依据,科学制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高校不同于企业,其管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必须充分考虑高校自身特点和管理工作的特点。从目标管理理论的定义和对高校现有绩效管理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目标管理理论对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有很强的导向作用。高校的管理岗位分类一般是以岗位职责进行划分的,其细分程度高,可量化的考核内容不多。结合岗位职责,确定岗位目标,通过目标管理来进行绩效考核,则可实现有效考核。学校每年度根据总体目标要求,制定学校整体工作任务,根据职能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个管理部门,通过工作任务书等形式来明确具体工作。管理部门依据自身的部门职能设定,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每个管理人员头上。绩效考核时,以实现任务目标程度作为参考,任务完成(全部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下再辅以执行能力、组织管理、精神状态、工作作风、服务态度与质量等方面的考核。目标管理的形式,不仅简单易操作,且超越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德能勤绩廉的综合考核体系,不会再对管理人员的最终考核结果产生分歧性偏离,有利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调动和绩效评估。 3.以目标管理为根本,强化绩效考核结果的使用。有了目标管理的指挥棒,绩效管理的考核相应也能够得到强化。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激励管理工作者,其考核结果如何使用自然就成为考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结果的有效反馈也能有效凸显出绩效管理的效果。目标管理介入后,学校或相关部门就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告知被考核者,并结合其完成岗位职责和任务目标的情况,全面细致地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对那些不能完成工作任务且存在工作态度等方面的管理人员进行追责和后期改正,表彰奖励那些任务完成质量高、服务质量好、群众认可的管理人员。考核的结果记入个人档案,作为管理人员评价奖惩的重要参考,包括干部提拔、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