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诗词名句赏析.doc_第1页
中考专题复习诗词名句赏析.doc_第2页
中考专题复习诗词名句赏析.doc_第3页
中考专题复习诗词名句赏析.doc_第4页
中考专题复习诗词名句赏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专题复习:诗文名句赏析作者:隆德四中 穆军(一)诗词名句(从内容、写法、情感、炼字、现实、哲理等角度赏析)1、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意: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内容:写战祸长,家书难得。写法:使用夸张,把战火中的家书夸张成值万两黄金,贴切地写出战祸长,家书难得的情形。炼字:“连三月”可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情感:真切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引人共鸣。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意: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看到鸟鸣反而心惊。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溅 惊”二字是使动用法。情感:表达作者感伤时事、怅恨离别的痛苦心情。3、商女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意:歌女不知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内容:用商女歌唱玉树后庭花暗写社会上一些人没有忧患意识、醉生梦死的生活。表达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用“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空虚的灵魂,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写法:运用形象化的议论和曲笔,借商女唱玉树后庭花发表议论,表面指责商女,其实是指责那些没有忧患意识、醉生梦死的点歌的人。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诗意: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内容: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写法:使用比喻,用“风飘絮”比喻国事势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形象生动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情感:表现作者悲苦的心情。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诗意: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内容:写出作者被俘后的艰难处境。写法:使用暗合,用两个带感情色彩的地名与孤苦伶仃的感觉暗合,“惶恐滩”和“零丁洋”暗示形势险恶和作者境况危苦。构思巧妙。情感:抒写了忧虑不安的心情。6、人生自古水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意: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写法:使用激动人心的议论和直抒胸臆的方式,直抒心中的感情,发出对生死价值的议论,表明为国宁死不屈的决心,表现诗人的高尚情操和生死观。震撼人心。情感:表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现实: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诗意:四海之内有知己,即使相隔天涯也好像近邻。内容:写出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写法: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以议论的方式,一改往日写别情的悲苦缠绵,写出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气象阔大,志趣高远。情感:表达了与知己的惜别之情,体现作者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现实: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8、造化钟神秀,阴阳隔昏晓诗意:大自然把神奇和秀美都集中赋予了泰山,山南山北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内容:写了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雄伟高大(巍峨高大)的气势。写法:前句用拟人,一个“钟”字把大自然写得富有感情,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后句用夸张,一个“割”字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意:总有一天会登上泰山绝顶,看一看群山都变得矮小。内容:写出了泰山的巍然高大。情感:表现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现实:是富有象征性和启发性的名句。10、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诗意: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只是因为我身处在塔的最高层。内容:写出诗人登高远望的独特感受。写法:议论而不离写景,既实写,又用比喻,“浮云”既是实写,又是比喻,把诗人登高远望赋予哲理,使抽象的哲理有了具体生动的感受。写法独特。炼字:“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道出“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最高层”表面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情感:反映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和高瞻远瞩的境界。1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诗意:敌军像黑云一般压向城垣,城垣就要被毁坏,可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日光照在战甲的鳞片上,闪烁着金光。内容:写出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以及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写法:前句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写法独特。12、落红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意:飘落的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润呵护春花儿。写法:语言精美,用新奇的比喻,以“落花”自比,写即使年老也要为理想奉献,表现自己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同时表达了对新生命的赞美。写法独特。情感: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哲理: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反映了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1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诗意:饮下这杯粗粮酿就的浊酒聊以解忧,家乡远隔万里,不曾破敌立功,归去还没有日期。情感:表达戍边将士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1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法: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前面一系列景物的渲染,为末句“断肠人”作了铺垫。15、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意:沉舟的旁边千帆过往,病树前面万木向荣。写法:使用比喻,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树”,写出自己豁达的胸怀。艺术形象明朗清新,意境沉郁又有豪迈之气。哲理:包含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后人常引此两句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新生的事物,依然要按着自己的规律发展下去。情感:诗人对世道的变迁和仕途的沉浮,表现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1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意:什么时候才能在西窗下共剪烛芯,烛光下共话巴山夜雨互相思念的情形。写法:使用回环,时间由现在遥想将来,又由将来回想现在,空间上由巴山到相聚在家再到回忆巴山相思,使诗境于回环映照中更增深永情韵,融凄清于温煦、黯然与神往、寂寥与慰藉为一体。从时间和空间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丰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情。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诗意: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写法:直抒胸臆,运用比喻,写愁绪,把“愁思”比作“乱丝”,把无形的愁思化为有形的乱丝。表现作者的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的特点。写法独特。情感:表现诗人无可排解的愁绪。1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诗意:花儿凋谢了,忍见它伴随残春消逝,新朋还是旧友,过眼迷离。内容:写伤春怀人的感慨。一是惋惜新花落去,二是幸庆旧燕归来,非常深切委婉地表达了对时光生命和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眷恋,语气情调柔媚和惋,对仗工整而不留痕迹,被誉为“天然奇偶”。写法:寓情于景,采用赋、比。把伤春怀人之感寄寓在落花和归燕上,以落花引归燕,前句写伤春,后句写伤别,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景中寓情,赋中有比,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悼惜。情感: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悼惜。19、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意: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枝头的雪恰似千万株梨树花盛开。写法:使用比喻,以“春花”喻冬雪,生动形象写出冬雪的美丽和诗人的惊喜之情。联想奇妙,比喻新颖贴切。炼字: “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之情。“梨花开”写出雪后的感受是暖意,而不是奇寒。情感:写出了边塞冬雪突降的神奇、美丽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情。20、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意:山回路转看不见了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的印记。写法:使用飞白,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创造了言尽意未尽的效果。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行友人的深深关切和依依惜别的惆怅之情。2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我在东篱下随手采几朵菊花,悠闲地抬头欣赏南山美景。内容:写出了诗人的闲适与随意。炼字:“见”写出采菊而见南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和,人与山谐。情感: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与官场中的人追名逐利截然不同。最能见出诗人高尚的情致。表现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意:这里边包含这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写法:是全诗的总结,是点睛之笔。情感:表达作者厌弃世俗,陶醉自然,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和旷达心胸。写作者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倔强的性格和开阔的胸怀。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意:乘风破浪的机会总有一天会来到,那时就高挂船帆渡过苍茫的大海。写法:暗用典故,用南朝宋人宗悫志向的典故,写出了自己坚定的理想和信念。非常精辟。情感:表现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2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意:山峦重叠,清碧的小溪曲曲折折,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突然之间又看见前面柳绿桃红,几间农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内容:写山路曲折后出现的开朗,写出了探索前行时的美景和感受。哲理:写景名句,富含人生哲理的警句。现形容锲而不舍就会有希望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新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情感:表现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2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意:日月的运行,银河的星光灿烂,都好像出自大海之中。内容:写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写法:运用想像和夸张,想像日月的运行和星汉的灿烂都在大海的吞吐之中,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有利于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情感:写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宏大报负。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意:将会把雕花的良弓拉得像圆月一样,瞄准西北方,射杀犯界的天狼。写法:运用比喻和借代,刻画了用良弓劲射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形象,形象地表现作者立功报国的愿望和爱国之情。炼字:“雕弓”,雕画文饰的弓,指良弓。“天狼”指侵略宋的辽和西夏。情感:表现作者立功报国的愿望和爱国思想。亲射虎,看孙郎。意思是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18.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新重用自己。2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内容:一针见血揭示历代王朝无论兴亡,最终受尽遭难的都是老百姓的现实。不仅是对全诗的总结,更是对整个封建时代的历史总结。写法:以议论的表达方式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非常精辟。情感:表现对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二) 2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在作者笔下,大漠在落日时分雄浑开阔,寥廓悲壮,使人隐隐地感觉到一种孤独、感伤的情调,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2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运用双关语,“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泪”,曲折丰富地表现了两个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而巧妙。 3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是古难全。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所以实在用不着特别悲伤,蕴涵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31、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而流传千古的名句,作者惟愿离别的人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共浴月光,一同欣赏中秋明月之夜的美好景色,表达了作者能够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达观思想。 3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描绘西湖早春的景象。从莺莺燕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莺是歌手,它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燕是候鸟,春天又从北国飞来。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是词人和朋友的互勉之语,也是词人的壮志。词人想像完成抗金大业的重大意义,不仅可以了却君王的心事,而且自己也会赢得一世英名。然而现实却是“可怜白发生”,词意急转直下,“可怜”两字至为沉痛,对壮志难酬表示出极大是愤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写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理想。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重重叠叠的山峦犹如道道屏障一般耸立。斜阳西沉,烟雾弥漫,在这千山万壑之中,一座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描绘出边塞苍凉肃瑟的景色,抒发慷慨悲壮的情怀。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那么东吴将被曹操所灭,二乔也将被虏而藏在铜雀台中了。作者作了相反的假设和推断,以小见大,间接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历史的变迁。(东风,指周瑜借东风用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二乔,即大乔、小乔姐妹,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不怕漂浮的云彩挡住视线,因为自己站在千寻塔的最顶层。 “不畏”写出了无所畏惧的心态;“最高”道出了人生追求的目标。诗人于丰富的内涵中蕴藏哲理,现常被人们引用来说明站得高看得远便会无所谓惧的大道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意愿。意思是: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众山在脚下就显得渺小了。“会”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表达出一种坚定的决心;“览”有尽收眼底之意。诗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表现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被后人誉为“绝唱”。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象日金鳞开。前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此句主要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写城内的守军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后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枯藤老熟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一句写秋末之景,干枯的老藤,苍老的树木,乌鸦哀鸣,渲染出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含蓄地表示出游子无家可归之意。“小桥”一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照,更加引发游子的乡思。(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二句写雪后美景。以春花喻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这两句实为咏雪的千古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拟人手法,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因为明月中天,千里可共,让明月与愁心一起,随风一直飘到处在夜郎以西的友人身旁。想像奇特,既饱含对友人的无限同情,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三)文言文名句鉴赏1.论语归纳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 (2)温故而知新 (3)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学习态度:(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厌(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既是学习态度又是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道德修养(个人修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教学态度:诲人不倦2.三峡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结尾突出了三峡之长;渲染了秋天三峡的悲凉气氛。3.陋室铭(全文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托物【陋室】言志【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隐喻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全文的主旨句,统领全篇。(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句、骈句)。写室外环境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反映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偶句、骈句)。写室中人交往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实)。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虚)(对偶句、骈句)。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虚实结合,表现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趣。(6)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对偶句、骈句)。运用类比,引古贤之名以证“陋室”不陋,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7)何陋之有?(散句)引用孔子的话以证“陋室”不陋,反问句作结,警策有力,引人深思。4.爱莲说(全文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A.托物【莲】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B.用菊花正面衬托,用牡丹花反面衬托)(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而不妖(对偶句、骈句)。写莲的生活环境,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写莲的体态香气,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的风度气质,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端重,令人敬畏而不敢轻侮。(4)莲,花之君子者也。全文的主旨句,用“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的思想道德。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全文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 有忧患意识,不可耽于安逸享乐。(全文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论述了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安乐享受使人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