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13-17课检测.doc_第1页
七年级历史13-17课检测.doc_第2页
七年级历史13-17课检测.doc_第3页
七年级历史13-17课检测.doc_第4页
七年级历史13-17课检测.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3、16课检测题一、选择题。(70分)( ) 1、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 2、我国历史上,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是在A唐朝 B五代C北宋 D宋元( ) 3、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是始于A北宋 B南宋C元朝D明朝( ) 4、我国雕版印刷业十分发达于A隋唐 B南北朝C两宋 D明清( ) 5、将指南针传人欧洲的是A意大利人 B阿拉伯人 C波斯人 D葡萄牙人( ) 6、欧洲最早出现活字版的印刷方法是在A11世纪 B13世纪 C15世纪D17世纪( ) 7、窦娥冤是家喻户晓的悲剧,它的作者是A马致远B关汉卿C王实甫 D郑光祖( ) 8、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在A三国时期 B唐朝末年 C两宋时期 D蒙古西征时( ) 9、指南针传入欧洲是在A战国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 10、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相同,比现行公历确定早 A、200年 B300年 c400年 D600年( ) 11、下列各项中国古代文化成果中,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有火药 丝织技术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A B c D( ) 12、下列我国古代科学家中,有哪几位在相同领域内取得了成就?张衡 贾思勰 孙思邈 沈括 郭守敬A B C D( ) 13、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司南是在A战国 B秦汉 C隋唐 D宋元( ) 14、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期指A秦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 ) 15、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火药纸活字印刷术司南 ABCD( ) 16、元朝著名的书法家是A 黄庭坚 B蔡襄 C 米芾 D 赵孟頫( ) 17、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影响最大,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约A、200年B、300年C、400年D、500年( ) 18、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A、日本遣唐使B、意大利传教士C、阿拉伯商人D、中国的航海家( ) 19、以下既是散文家,又是著名词人,还是著名书法大师的是A 欧阳修B 苏轼C 赵孟頫 D王安石( ) 20、元朝京杭大运河、通惠河是谁主持开凿的A沈括B郭守敬C毕昇D隋炀帝( ) 21、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资治通鉴相关内容的总结,其中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北宋司马光 B.特点: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唐朝的历史 C体例:编年体 D意义: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22、念奴娇、满江红和蝶恋花,当你看到这些时候你会想到的是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杂剧( ) 23、在北宋,如果颁发“对词发展突出贡献奖”,最佳人选应该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关汉卿( ) 24、“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句词反映出作者的词风特点是 A .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 B.思想感情豪迈奔放C.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D.风格气象万千 ( ) 25、全书网罗“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水经注( ) 26、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是A司马光 B司马迁 C 班固 D徐光启()27、明朝时,掌管地方政权的机构是A、六部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28、废除丞相是在下列哪个朝代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29、明成祖登上帝位的过程,类似于A、唐太宗李世民 B、宋太祖赵匡胤C、隋文帝杨坚 D、明太祖朱元璋()30、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A、设置殿阁大学士 B、设六部分理朝政C、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八股取士()31、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该去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32、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北京古城是在下列哪位皇帝时修建的A、朱元璋 B、朱棣 C、建文帝 D、崇祯帝()33、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34、下列史实与明成祖朱棣无关的是A 设立军机处 B 设立东厂 C迁都北京 D 派郑和下西洋( )35、明太祖改革行政机构后,掌管地方军政的地方机构 A兵部 B行中书省 C 都司 D锦衣卫()36、明太祖时期的特务机构叫A都指挥司 B按察司 c锦衣卫 D东厂( )37我国古代内阁制度形成于 A隋朝 B北宋 C 元朝 D 明朝()38、燕王朱棣打着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靖难的含义是 A最大的困难 B平定祸难C灾难的核心 D克服困难( )39、明朝迁都到北京时的皇帝是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嘉靖帝( )40、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表现有迁都北京废除丞相 设立三司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A B C D( )41、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利于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A废除丞相 B设立特务机构C分封藩王 D八股取士( )42、北京有明十三陵,却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那么朱元璋的墓在哪里? A安徽凤阳 B江苏南京 C河南开封 D浙江杭州()43、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位封建帝王相似A东汉光武帝刘秀 B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44、我国内阁决策制度形成于A明太祖时 B明成祖时 C元朝 D南宋 ()19、“八股文”最早出现在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宋太祖时 D明太祖时 ()45、特务机构东厂设立于A元世祖 B明太祖 C明神宗 D明成祖 ( )46、明成祖分封藩王的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 A巩固明朝统治 B帮助年少的建文帝管理国家 C清除各地的不法大臣( )47、明朝开国皇帝是 :A李世民 B 刘邦 C朱元璋 D项羽( )48、明朝建立后,首先定都在: A北京 B南京 C洛阳 D开封( )49、朱元璋死后,继位的是 :A 朱棣 B崇祯帝 C 建文帝 D明英宗( )50、明朝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特点的是:A设殿阁大学士 B设厂卫特务机构 C废行省设三司 D废丞相,分相权于六部( )51、假如你是明朝时期的一名锦衣卫,必须 A是锦衣卫学校毕业的 B 由东厂直接指挥 C受到法律的约束 D 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 )52、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A 寻找建文帝 B为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C 喜欢北京城 D摆脱对南方的依赖()53、下面明成祖先反对后赞成的一项加强君权的措施是 A废除丞相 B成立特务机构 C分封藩王 D削藩政策()54、靖难之役的实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 B 农民起义军讨伐地主政权的战争 C民族之间的国内战争 D 地主政权之间的割据战争()55、下列强化君主权力的措施中,不是明太祖采取的是 A设殿阁大学士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直属中央 C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D 设立特务机构东厂( )56、下列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 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 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皇帝的支持 联合东南亚其他国家,抵抗倭寇A B C D( )57、下列杰出人物中属于明代民族英雄的是A岳飞 B文天祥C郭守敬 D戚继光( )58、历史上第一个对我国进行侵略的殖民国A英国 B法国C葡萄牙D西班牙( )59、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60、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D造船技术高超( )61、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的,在明朝时统称为A、南阳B、西洋C、东洋D、天竺 ( )62、有一个考察团要实地考察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他们应该去A、北京B、上海C、刘家港D、广州 ( )63、“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可以了解戚继光抗击哪国侵略者A、葡萄牙B、荷兰C、日本D、英国 ( )64、“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是我国那位民族英雄的豪言A、将门虎子戚继光B、大漠狂飙霍去病C、怒海英魂邓世昌D、扬眉四海郑成功( )65、1553年攫取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A、日本B、英国C、荷兰D、葡萄牙 ( )66、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是在 A1368年 B1405年 C 1421年 D 1433年( )67、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交通发达 B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68、明朝中后期抗倭民族英雄是 A宗泽 B 岳飞 C郑和 D戚继光( )69、“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戚继光 A抗击清军的决心B 抗击金军的决心 C抗击倭寇的决心 D抗击元军的决心( )70、元朝末年,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倭寇来自A 法国 B沙俄 C日本 D朝鲜四、阅读下列材料:(30分) 7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材料二 南对占城,希望真辣,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指海南诸岛),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期?根据是什么?(4分)(2)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能获得哪些信息?两则材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4分)(3)指南针是在什么时候传入欧洲的?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4分)7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北宋司马光夜以继日,呕心沥血,费时19年,主持编写了一部300多万字的史学著作,为世人提供了借鉴。(1)材料中的史学著作是指哪部著作?该著作与哪不史学著作并列?(2分)(2)这两部史书有什么异同?(2分)73、阅读材料:有一天,明朝殿阁大学士宋濂在家中请客,第二天,明太祖问他:“昨天喝酒了吗?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一身冷汗。(1)监视宋濂的是什么人?有谁直接指挥? (2分)(2)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的一种什么现象? (2分)(3)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了什么?(2分) 75、阅读下列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请回答:(1)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