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考试复习经典教材——建筑构造.doc_第1页
注册考试复习经典教材——建筑构造.doc_第2页
注册考试复习经典教材——建筑构造.doc_第3页
注册考试复习经典教材——建筑构造.doc_第4页
注册考试复习经典教材——建筑构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构造教材第一节 建筑物的分类、等级划分和建筑模数一、建筑物的分类1、按结构类型划分(1)、砌体结构(注意其结构特点及应用高度)(2)、框架结构(注意其结构特点及应用高度)(3)、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注意其结构特点)(4)、特种结构1、砌体结构这种结构的竖向承重构件是以烧结砖(普通砖、多孔砖)、蒸压砖(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砖或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筑的墙体,水平承重构件是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面板,主要用于多层建筑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的允许建造层数和建造高度详表211,其他砌体结构的构造要求见表211下部的文字叙述。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值(m) 表211房屋类别最小抗震墙厚度(mm)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67890.05g0.10g0.15g0.20g0.30g0.40g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层砌体房屋普通砖240217217217186155124多孔砖24021721718618615593多孔砖190217186155155124小砌块19021721718618615593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普通砖、多孔砖240227227196165多孔砖190227196165134小砌块190227227196165注:1、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2、室内外高差大于0.60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于1m; 3、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4、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钢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5、表中所列“g”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以北京地区为例: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的有东城、西城、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房山、通州、顺义、大兴、平谷和延庆;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的有昌平、门头沟、怀柔和密云;6、乙类房屋是重点设防类建筑,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其他构造要求:(1)、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应比表211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注: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楼层总面积的40%以上;其中,开间不大于4.2m的房间占该楼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的房间占该楼层总面积的50%以上为横墙很少。此种情况多出现在医院、教学楼等建筑中。(2)、6、7度时,横墙较少的丙类多层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允许按表211的规定采用。注:丙类房屋是标准设防类建筑,指遭遇地震后,损失较少的一般性房屋,简称“丙类”。(3)、采用蒸压灰砂砖和蒸压粉煤灰砖砌体的房屋,当砌体的抗剪强度仅达到烧结普通砖(黏土砖)砌体的70%时,房屋的层数应比普通砖房屋减少一层,高度应减少3m。当砌体的抗剪强度达到烧结普通砖(黏土砖)砌体的取值时,房屋层数和总高度的要求同普通砖房屋。(4)、多层砌体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的底部,层高不应超过4.5m;当底层采用约束砌体抗震墙时,底部的层高不应超过4.2m。注:当使用功能确有需要时,采用约束砌体等加强措施的普通砖房屋,层高不应超过3.9m。(5)、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详表212。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 表212抗震设防烈度6789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05g0.10(0.15)g0.20(0.30)g0.40g2、框架结构这种结构的承重部分是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材制作的梁、板、柱形成的骨架承担,外部墙体起围护作用,内部墙体起分隔作用。这种结构可以用于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建造高度详见表213。3、钢筋混凝土板墙结构这种结构的竖向承重构件和水平承重构件均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施工时可以在现场浇筑或在加工厂预制、现场进行吊装。这种结构可以用于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规定了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建造高度,详见表213。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m) 表213结构类型烈 度678(0.20g)8(0.30g)9框架6055403524框架抗震墙1301201008050抗震墙1401201008060部分框支抗震墙1201008050不应采用框架核心筒1501301009070筒中筒18015012010080板柱抗震墙80705540不应采用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2、框架核心筒结构指周边稀柱框架与核心筒组成的结构;3、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指首层或底部两层为框支层的结构,不包括仅个别框支墙的情况;4、表中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结构;5、板柱抗震墙结构指板柱、框架和抗震墙组成的抗侧力体系的结构。6、乙类建筑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适用的最大高度。7、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与建筑物的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有关,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表214确定。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等级 表214结构类型设防烈度6789框架结构高度(m)24242424242424框架四三三二二一一大跨度框架三二一一框架抗震墙结构高度(m)60602425606024256060242550框架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二一抗震墙三三二二一一抗震墙结构高度(m)80802425808024258080242560抗震墙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二一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高度(m)808024258080242580抗震墙一般部位四三四三二三二加强部位三二三二一二一框支层框架二二一一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三二一一核心筒二二一一筒中筒结构外筒三二一一内筒三二一一板柱抗震墙结构高度(m)353535353535不应采用框架、板柱的柱三二二二一抗震墙二二二一二一注: 1、建筑场地为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表内降低一度所对应的抗震等级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相应的计算要求不应降低;2、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及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3、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4、高度不超过60m的核心筒外框结构,满足框架抗震墙结构的有关要求时,应允许按框架抗震墙结构确定其抗震等级;2、按建筑层数与高度划分(1)、多层建筑的定义(2)、高层建筑的定义(3)、超高层建筑的定义二、建筑物的等级划分1、耐久等级(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年限,共分为4类)2、耐火等级(1)、耐火极限的定义(2)、三种结构材料的燃烧性能(燃烧材料、难燃烧材料、不燃烧材料)(3)、多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及确定标准多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4级,确定标准是建筑层数和防火分区面积。(4)、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及确定标准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2级,确定标准居住建筑是建筑层数,公共建筑是建筑高度、每层最大面积和建筑物的重要性。(5)、如何选材、确定结构的耐火极限与几点规律1)、总体规律竖向构件强于水平构件;水平构件强于平面构件。(如一级耐火,柱、墙为3.00h;梁为2.00h;楼板为1.50h)与结构设计“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理念基本相同。2)、选用结构材料的规律A、能满足结构要求的,防火基本没有问题(如:一级耐火、墙的要求是3.00h;而240mm墙本身的耐火极限5.50h);B、重型材料优于轻型材料(如:120mm砖墙耐火极限2.50h,120mm轻质混凝土砌块墙耐火极限1.50h);C、空心材料优于实心材料(如:120mm粘土空心砖墙的耐火极限8.00h,120mm砖墙的耐火极限2.50h);D、非预应力构件优于预应力构件(如:非预应力圆孔板的耐火极限是0.90h1.50h,而预应力圆孔板的耐火极限是0.40h0.85h)。E、注意同一种材料、同一种厚度在承重不承重时的区别(如:100mm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在承重墙时是2.00h;在非承重墙时是6.00h)F、注意建规与高规在同一种材料的区别(如:建规100mm厚加气混凝土在非承重时为6.00h,而高规100mm厚加气混凝土在非承重时为3.75h)(6)、特殊房间的防火要求(特殊房间指的是高层建筑内的锅炉房、高层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高层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高与层建筑内的观众厅、高层建筑内的歌舞厅)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指出:1)、 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电力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位置:宜设置在高层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与高层建筑贴临布置时,应设置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的建筑内,并应采用防火墙与高层建筑隔开,且不应贴临人员密集的场所。需布置在高层建筑中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临。、具体要求:A. 锅炉房、变压器室的门均应直通室外或直通安全出口;外墙上的门窗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檐或高度不小于1.20m的窗槛墙;B. 锅炉房、变压器室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隔墙和1.50h的楼板隔开,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窗时,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20h的甲级防火门窗;C. 当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量不应大于1.00m3,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锅炉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D. 变压器室之间、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应采用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墙隔开。2)、 柴油发电机房、位置:布置在高层建筑或裙房内时,可布置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二层,不应布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柴油的闪点不应小于55;、具体要求:A.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B. 机房内应设置储油间,其总储量不应超过8.00h的需要量,且储油间应采用防火墙与发电机间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门时,应设置自动关闭的甲级防火门;3)、 消防控制室、位置:宜布置在高层建筑的首层和地下一层,、具体要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4)、 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场所、位置:应设置在首层或二、三层;、具体要求:当必须设置在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 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400m2。B. 一个厅、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C. 必须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D. 幕布和窗帘应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织物。5)、 高层建筑内的歌舞厅、卡拉OK厅、夜总会、录像厅、放映厅、桑拿浴室、网吧等场所、位置: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宜靠外墙设置,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具体要求:最大容纳人数按录像厅、放映厅为1.0人/m2,其他场所为0.5人/m2计算,面积按厅室面积计算;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7)、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火要求1)、地下室、半地下室的界定:(两种地下室的区别)2)、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火等级A、高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B、多层建筑地下室、半地下室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C、地下汽车库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3)、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火分区A、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防火分区面积为500m2。当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面积可增加1.0倍,局部设置时,局部面积增加1.0倍;B、高层建筑的商场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且采用不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进行装修时,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2。4)、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疏散A、地下室、半地下室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必须共用时,应在首层与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B、地下室、半地下室内存放可燃物平均重量超过30kg/m2的隔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房间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C、高层建筑地下室的疏散楼梯间应采用防烟楼梯间。通向楼梯间及前室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5)、多层建筑地下室疏散楼梯间应采用封闭楼梯间,通过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6)、防空地下室楼梯间的前室应采用甲级防火门。3、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共分为3级)注意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设计标准(GB500682001)的规定4、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设防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52008)中指出:(1)、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类别是根据遭遇地震后,可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1)、特殊设防类(甲类建筑):指使用上有特殊功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2)、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3)、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4)、适度设防类(丁类建筑):只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2)、设防标准:抗震设防标准是衡量设防高低的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