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地理知识.doc_第1页
成语中的地理知识.doc_第2页
成语中的地理知识.doc_第3页
成语中的地理知识.doc_第4页
成语中的地理知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语中的地理知识山东省临清市第三高级中学 黑耀光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成语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而且包含了很多科学知识。其中一些与山川湖海、风雨雷雪、云雾霜露、日月星辰有关,包含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一、成语中涉及中国许多古代的地理知识五湖四海是指全国各地。五湖:古代把太湖(或太湖及其附近的湖泊)称为“五湖” ,五湖另一说法是原先的五湖名称是指 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 (彭蠡即鄱阳湖。鉴湖到了清代则被洪泽湖代替。) 四海: 古人认为“中国”四面分别环绕着东海、西海(即青海)、南海和北海(即渤海)。合称“四海”。另一说法是 四海,即东海,西海(现今的黄海),南海,北海 (现今的渤海)。现在也指世界四大海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虽然古今对“五湖四海”的具体指认不同,但其含义却一直不变,就是泛指四方,即全国各地。 成语“赤县神州”,就是古代中国的别称。九州,相传我国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禹贡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关于九州,目前学界已达成一点共识,即“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荆州( 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梁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古人称长江为“江”,成语有“大江东去”。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是炎皇子孙的母亲河。 称黄河为“河”。有关的成语有:河清海晏、河清难俟、俟河之清等。江河日下意思是江河的水逐日往下流。引申比喻日趋衰落。地理知识:在重力作用下,地面上流动着的水总是由高处往低处流。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是最高一级;往东到云贵高原东坡,海拔10002000米之间的高原和盆地,是第二级;再往东的丘陵和平原交错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是第三级。长江和黄河,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从西向东流,自高而下。中流砥柱指黄河河道中的砥柱山。这个成语比喻控制动荡艰险局势的中坚力量。地理知识:黄河河道中,有一座巨大的,由质地非常坚密的“闪长玢岩”构成的岩山,形如柱子,这就是砥柱山。滔滔黄河水,至此分成三股急流:穿岩山流过的,为中股“神门”;从岩山南边流过的,为“鬼门”;从岩山北边流过的,为“人门”。它们形成了黄河流入华北大平原之前的最后一道险要峡谷,三门峡也便由此得名。古诗描写三门峡之险:“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之水天上来。神门险,鬼门窄,人门以下百丈崖。”千万年来,砥柱山经浊浪翻滚、巨涛排空的黄河水日夜拍打和冲击,依旧巍然屹立。很多地名也隐含在成语中: “秦晋之好”:“秦”是陕西省的简称,“晋” 是山西省的简称。 “得陇望蜀”:“陇”是甘肃省的简称 。 “蜀”是四川省的简称。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鲁”是山东省简称。 “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黔”是贵州省简称.。“福如东海”:东海是我国四大边缘海之一,仅次于南海,面积比黄海大一倍,又 大又深。现用“福如东海”比喻幸福无法形容,是极佳的祝贺用词。.“寿比南山”:南山,即终南山,秦岭山峰之 一,在陕西省西安市南,有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名胜古迹,是西安旅游胜地之。 二、成语中客观地反映一些地理现象。暗送秋波、临去秋波、秋水盈盈、望穿秋水、秋水伊人,这几个与秋有关的成语大家很熟悉。为什么是送“秋波”,而不是送“夏波”?这里的秋波、秋水都是说秋天的水波清澈,但为什么秋水清澈?其实秋天的水波清澈与中国的独特气候有关,其他国家的秋水未必清澈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古代主流文化所在的中原地区,秋天的河水、湖水甚至于海水都比其他季节清澈,原因是中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雨热同季。夏季河流进入丰水期,也进入了洪水期,这时河水主要靠汇集到河中的雨水来补充,泥沙俱下,河水浑。到了秋季,降水减少,河流进入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或冰川融水等来补充,这时河水中的泥沙含量减少,变得透亮清澈。而春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积雪融化,河流会有春汛发生,这时的河水也不如秋季清澈。因此用秋水、秋波来形容美女的眼睛和目光是形象贴切的,用春水和夏水显然不妥。泾渭分明。泾渭二水,源远流长,诗经中就有“泾以渭浊”的诗句,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泾渭分明”来比喻事物界限的清楚,是非分明。这一成语典故就出在陕西省高陵县泾渭镇泾渭堡,泾河渭河在此交汇。合流之初段,可分明地看到泾水清而渭水浊,形成了名扬千古的神奇景观。渭水,也叫渭河,黄河最大支流。在陕西省中部,源出甘肃省渭源县西北鸟鼠山,东南流至清水县,入陕西省境,横贯渭河平原,东流至潼关入黄河,长787公里,流域面积13.43万平方公里。 渭河流域范围内大部分为深厚的黄土覆盖,质地疏松,且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富含碳酸钙,易被水蚀;加之历史上长期滥垦乱伐,植被遭到破坏,以及广种薄收、单一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因而水土流失严重,使渭河成为一条多泥沙河流。泾水,源头为老龙潭,距泾源县城南20千米, 潭区山高峡深,山青水秀,潭边松径幽雅,竹林萧萧,流水潺潺。两侧悬崖怪石嶙峋,石缝间泉水渗出,山、水、林、石景色秀丽,情景交融。老龙潭流出的泾水清澈不污,引发出了“泾渭分明”这样脍炙人口的成语。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气候方面来说的。泾河和渭河受锋面雨带推移规律的影响,先后错开了雨期和汛期,当锋面雨带北移时,渭河首先进入雨季,水浑,而泾河河水清;雨带继续北移,泾河进入雨季河水浑,而渭河却早已雨后水清了。泾河、渭河,一水清一水浊,相继出现,所以,泾渭分明。“蜀犬吠日”反映了四川盆地太阳能分布较少。四川盆地多雾,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每当太阳露出来时,狗以为是挂在空中的圆饼而对太阳汪汪大叫起来。“另外如“沧海桑田”反映了地壳运动;“风雨交加”形容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星移斗转”反映了地球运动;“百川归海”说明海陆间循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