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语序规律.doc_第1页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语序规律.doc_第2页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语序规律.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语序规律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胡、恶、奚、安、焉”等,可用於问人、问事、问地点。先秦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放在谓语动词之前、寡人将谁朝而可?(战国策燕策)、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盗者孰谓?谓阳虎也。(公羊传定公元年)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的时候,也应放在介词之前。例: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这种句式需要同时具有两个条件:1、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副词或代词“不、未、无(毋)、莫”等。2、宾语必须是代词。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论语卫灵公)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韩非子外储说下)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求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严格,因而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代词宾语也可以不前置,先秦汉语中两种格式都有出现。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圣人不爱己。(荀子正名)三宾语用代词复指: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使宾语前置以后,还可以借助指示代词“是、之”复指前置的宾语。句子格式为:宾语 + 是(之)+ 谓语动词。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将虢是灭,何爱於虞?(左传僖公五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左传僖公十五年)宾语用代词复指的格式中,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唯(惟)”,形成“为是(之)”的固定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很明显。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左传宣公十二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左传成公十三年)如果前置的宾语是由疑问代词“何”作定语的定中结构短语,那麽复指的指示代词一般用“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国语越语)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隐公元年)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列子说符)如果前置的宾语是代词,有两种方法:1、沿用原来格式,复指的代词只用“之”。例: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谷梁传僖公二年)故事求远而失近,广藏而狭弃,斯之谓也。(新语资质)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2、不用复指代词,直接把代词“是”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例:维叶莫莫,是刈是濩。(诗经周南葛覃)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往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四强调介词的宾语:除了以上三种情况外,古代汉语中再强调介词的宾语时,也常把其宾语放在介词的前面。尤其是介词“以”的宾语。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除了强调介词“以”的宾语而使之前置以外,其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