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docx_第1页
青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docx_第2页
青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docx_第3页
青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docx_第4页
青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摘 要:青海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加快,不仅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且在青海经济发展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青海民营企业起点低、底子薄,整体层次不高,竞争力较弱,尤其是缺乏人力资源是制约青海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 1 青海民营企业现状 我省民营经济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十六大精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入了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阶段。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增强青海整体经济实力,增加就业,满足广大群众生活的多样性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我省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我省经济建设的新的增长点。我省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企业通过资金积累和技术进步,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市场空间不断拓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进入了持续发展轨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持续较快增长,数量超过了国有经济。“十五”开局之年,因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拉动,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在此后的四年中,增速有所减缓,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表现得比较理性,避免了大起大落,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到2006年末,全省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4.5万户,较“九五”末净增5.75万户,增长65.76%,平均年增长10.78%;私营企业达到1.09万户,较“九五”末净增0.54万户,增长99.98%,平均年增长13.11%,实现了翻一番的增长目标。 (2)整体实力不断增强,组织形式不断优化。2006年末,注册资金突破200亿大关,达到210亿元。其中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达25.63亿元,较“九五”末增长了1.3倍,净增14.53亿元,户均注册资金达到1.8万元;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达184.43亿元,较“九五”末增长了3.06倍,净增139.08亿元,户均注册资金达169万元。民营经济组织形式从以个体私营为主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股份多元化的私营公司发展迅速,已成为私营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2006年底,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占全省私营企业总数三分之二。一批骨干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全省目前共有11户私营企业资产超过亿元,262户私营企业注册资金超过千万元,组建私营企业集团45家。 (3)从业人员数量增加,素质不断提高。据青海省工商局统计,全省在册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30.27万人,比“九五”末增长90.98%,净增14.42万人;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27.89万人,比“九五”末增长1.5倍,净增16.74万人。在日趋完善的市场竞争中,民营经济更加注重人才战略,使企业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个体私营经济中大中专毕业生49086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2404人。同时,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政治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激发了他们参政议政的热情,推动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截止2006年底,全省个体私营经济从业人员中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296人,党、团员11021人,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中已有418户建立了党组织,占应建立党组织数的92%。 (4)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不少经过资本积累阶段的上规模企业逐渐摆脱低成本竞争的恶性循环,向品牌竞争、科技创新迈进。“十五”期末,全省102件著名商标中,非公有制企业拥有52件,占51%。4件全国驰名商标中,民营或民营控股企业拥有3件。还有110家私营企业产品在国外市场销售。65家私营企业获得了进出口自营权。与“九五”末相比,民营企业拥有的著名商标增加了36件,增长了2.25倍;占全省著名商标的比重增加了24.8个百分点。 2 青海民营企业存在问题分析 青海民营企业近些年不断提高素质、壮大自我;参与建设、推动改革;回报社会。但据调查目前患有很多因素制约青海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人力资源问题、融资问题、信用问题、技术问题、产权构成问题、管理问题等,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人力资源问题。具体如下: 2.1 家族式管理,导致人才尤其是高端经营人才缺乏 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有科学、规范的用人机制。青海民营企业在管理方面突出的问题便是家族式管理。据青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的抽样调查,青海省私营企业的私人股份所占比例在90%以上,其中量大的股东所占比例高达70%以上,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还有其他同姓兄弟也占相当比例,大约为16%。另一项由青海民族学院人力资源咨询中心对新宁市城中区200家私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也显示:普遍采用家族拥有的形式;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紧密结合,决策权和管理权高度集中在企业主手中;家庭成员在企业中居要位。许多企业主认为,企业要稳定发展就必须“由我本人或我的家人来经营管理”。 青海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使用的这种家族式管理模式,在一定阶段和范围内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诸如内在的凝聚力和团结、能提供可充分利用的信用资源、避免代理人的“通往风险”和“逆向选择”、减少代理成本等。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弊端就很明显地暴露出来,企业发展的历史习惯使得他们在用人方面常表现为对外人不放心、任人惟亲、过分集权、论资排辈等。对企业的局限性可表述为:(1)企业并没有足够信得过的亲人可用,如果熟人介绍来扩大网络,使得关系趋于复杂,信用度偏低。(2)人才的压力不断增大。现代企业受技术专业化和管理专业化挑战,民营企业仅仅依靠原来的家庭成员已难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3)近亲繁殖获取信息量小,思路狭窄。(4)由于家族成员在企业里掌控较多的资源,在企业里无意间容易形成排挤外来人才的行为,特别是一些引进的管理“空降兵”在企业的存活率往往较低,外来人员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很难真正融入团队。 青海民营企业最需要的是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端人才,即不仅要有深厚的工商管理理论功底,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才,如工商管理硕士。而导致这种职业经理人难以融入民营企业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民营企业在管理上带有很深的家族式管理的烙印,所有权和支配权不分。民营企业主的心态调整不到位及定位不准确,没有站在所有者的角度去定位。作为企业所有者来说,他的兴趣应该在于拥有企业。但很多民营企业主不但要拥有企业,而且还要配置企业,或者说支配企业,希望自己去行使经营权。这实际上把职业经理人的“领地”给占领了。因为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他的目标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支配,资产是谁的他无所谓,他们更兴趣去支配资产,资产增值了,他们就有成就感。在民营企业主把所有权和支配权都“占领”了的情况下,即便聘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民营企业主也不愿放弃经营权,造成职业经理人在企业中发挥不了作用,那么对于高端人才或者经营长期实践又取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人来说,他们就会觉得在这样的企业里发展空间太小,宁愿选择他业。在所有权和支配权短期内难以调和的情况下,即使高端经营人才勉强进入民营企业,也会引发一系列矛盾,如职业道德出现“败德”现象,即企业在可能降低待遇,将就用人;职业经理人不很好地履行职责,或在履行职责过程考虑少付出,或是从其他地方弥补利益,以实现心理平衡。于是因为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不完善,企业主不愿放弃经营权,必然设置一些约束,反过来又让职业经理人没有被信任感,感觉在企业中发挥不了作用。这种恶性循环造成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一种顽疾。 2.2 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完善的激励和薪酬机制,必须依据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来实施。我省民营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管理基础薄弱,人力资源部门功能定位不清,导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先天不足。虽然民营企业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有一整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但其职能却是类似的,必须有贯穿企业管理全过程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测评、培训、激励、考核、薪酬、社会保障与劳资关系等一系列职能。目前我省不少中小企业人事管理的职能正步原国有企业中人事工作仅承担行政人事事物和劳资福利的后尘。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界定不清,尤其是对核心员工激励不到位,将会影响士气进而影响企业绩效,这在高科技民营企业更是如此。其直接后果是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不科学和人员配备不合理,仍由人事行政部门承担或直接由行政后勤部人员兼任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人员配备而言,不仅专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配备很少,分工也不明确,即使有也大多未受过专业训练,大多停留在员工的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中,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 除了一些集团化发展的企业及一些从事高科技行业的企业人才素质较高之外,青海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管理人才学历偏低。据调查青海雪舟三绒集团全体员工共 1000名,其学历比例如下图: 2.3 人力资本的投入严重不足 经济学家分析近几十年来各国经济增长因素时发现,越来越多的经济增长不能利用劳动力的追加和物力资本的追加来解释。越来越多的人承认,这只能归功于教育的提高和人的能力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一个工人技能的提高如用一部机器或一件工具一样,可以节约劳动力。虽然提高工人的技能要投入相当的费用,但它能生产更多的利润,足以补偿费用的支出。由于知识技术的爆炸性增长与迅速更新,职业半衰期越来越短,企业要谋得在竞争中创新发展,就必须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和培养,以保证企业发展所需人才技能的更新。然而,青海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短期行为,没有形成与企业发展战略略相匹配的系统性、持续性的培训机制,只使用不培养已成为普遍的现象。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固定的培训经费不足,培训场所和培训时间亦难保证,培训方式也多限于师徒之间的传帮带,培训内容以企业的应急需求为主,仅有的培训也成为一种短期行为。据青海省西宁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城中区分局对614家青海民营企业问卷调查显示,采用上岗前进行相关技能培训的有324家,占52.7%;采用边干边学方式培训的有271家,占44.13%;仅有14家企业回答将员工送学校培训,仅占被调查企业的2.28%。在问及员工培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时,在583份有效问卷中,回答缺乏师资的147家,占25.21%;缺乏经费投入的171家,占29.3%;回答生产任务无法安排培训的114家,占19.6%;因员工流动性大而不作培训安排的最多,达到237家,占40.1%;竟然还有82家企业对员工培训未作任何安排,占14.06%。许多民营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效益的迅速增长,认为人才培养的成本高于直接招聘的成本;认为人才培养的技术越高,人才流失的越快。所以他们不重视也不愿意进行人才培养,造成了人力资源的贬值。另外,有些企业虽然较重视人才培养,但只重视对新人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旧人的培养。 2.4 缺乏长期有效的薪酬与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施企业目标的过程,也就是说,激励员工动机就是要设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需要与企业目标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处于一种驱动状态,他们在这种状态的驱策下所付出的努力不仅满足其个人需要,同时也通过达成一定的工作业绩而实现企业目标。激励对于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完成工作目标以及不断提高工作绩效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激励并不是无条件地简单满足员工的任何需要,而是要以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绩效提高的方式来满足员工需要,企业要对员工需要满足的方式和程度予以控制。为了能够吸引激励和保留有能力的员工,公平的薪酬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的报酬一般采用基薪加奖金或基薪加提成的办法,且带有一定的灵活性。这对于一般员工效果可能比较好,或者在企业发展初期没有太多不足。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人才结构的复杂化,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单一的薪酬体系已不能满足核心员工的多样化需求,原有的薪酬体系必须做出调整。如考虑合理地设计核心员工持股、公开同样岗位的市场工资水平、增加外出培训机会、增加额外的保险与福利,或者改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休假以及员工娱乐等。 此外,民营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估主要是基于企业既定的目标、任务下所完成的工作量来衡量,其方式多为员工对上司命令的执行和服从,其标志主要是即时的工作效率。由于缺乏较为完备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操作规程,难以依据科学的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激励,企业多以晋升、加薪和奖金作为激励手段,对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潜能不利,也不利于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企业采用物质激励时,如没有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在分配时更多是凭主管的个人判断,会导致分配不合理,缺乏依据,往往是企业花了钱却收到激励的预期效果;许诺不兑现,有些企业对职工进行物质激励承诺,甚至签订了目标责任制的奖励合同,但是最终部分甚至完全不兑现,结果不但挫伤了职工继续工作的积极性,并且破坏了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对领导的信任;采用非规范化的“救火”性激励政策。有些企业某一个部门出了问题,为了激励该部门的职工,就发放特殊的奖金。这种政策,非但不能真正起到积极作用,实际上是奖罚不明,还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混乱。在缺乏良好的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的情况之下,员工缺乏积极性,甚至缺乏归属感,往往不会专心工作,更不会对企业“一心一意,白头到老”了。这些问题,在目前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中都存在,并且也逐渐认识到了,也在积极引进一些科学的考核机制或考核软件,并大胆尝试一些新的考评方法,如360度考评、目标考评(MBO)以及关键指标考评(KPI)等等。 3 青海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吸引高端经营人才 一方面,应将决策层“送出去”参加有关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在民营企业中,老板的思想不改变,其他人改变是没用的。可以为外出培训的领导创造充分的鼓动气氛,并且选择正规的培训机构、有影响的培训师和实用的培训课程。如青海民院的人力资源培训中心、MBA学习及相关培训基地等,实行企校联合培养复合式人才;要让领导感觉这培训参加得“值”。同时,民营企业主也应走出一个思想的误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分离。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主并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的训练,他们实践感受比较丰富,而理论水平却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民营企业主便应适时地退居二线。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等等方式,让那些拥有较多管理水平、技术的人,由他们来负责企业的决策、管理,勾画下一幅蓝图。要想吸引和留住职业经理人,最重要的是解决企业所有权和支配权之间的冲突。这就是让经理人拥有所有权,即在企业治理结构上,把一部分股权让给职业经理人,以作为激励。同时要加强对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个人的成功乃至一个团队的成功都具有很大意义。 3.2 完善机构设置,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时代,缺乏真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难以想象的。我省大多数民营企业必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设置,调整组织结构。要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使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快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从目前情况来看,青海民营企业可以从外部吸引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加盟,要在企业经营者中普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知识,培养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使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走上正规化、专业化的道路。 3.3 做好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工作分析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平台 我省现有的大多数民营企业人浮于事现象还很严重,突出表现为人和事的不匹配,这不但降低了管理效率,而且增加了人力成本。现代企业组织必须随着其内部条件或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应结合实际和生产经营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或服务)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在建立起科学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根据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与职位设计,合理设置岗位并进行规范的分析描述,确定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劳动合同管理、岗位变动、职务晋升、薪酬分配、教育培训、职业发展、荣誉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当然,绩效考核是由人来进行观察和评估的活动,它无法排除主观随意性,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心理、好恶的影响,因此绩效考核应坚持公正化、制度化和及时反馈原则,用公开、公正的科学方法对员工进行评估,切实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3.4 加大人员的技能开发和能力培养 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是最有效益的投入,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凡是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都比只依赖于自然资源开发的国家高。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宗旨是人的能力,尤其是潜能尽可能发挥,把人作为可开发的资源,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培训,一方面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员工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因此青海民营企业应建立起规范的培训开发体系,根据员工的特长和企业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能力。同时还应积极推行通才计划,通过培训等方式让技术工人一专多能、专业人员知识复合和技能化,挖掘每个人的潜力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3.5 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留住核心员工 造成人才尤其是核心员工外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报酬、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属 于保健因素,不具有激励作用,而工作成就感、社会认可、发展前途等因素才是真正的激励因素。因此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承认人力资本产权,特别要注重以核心员工收入分配为突破口,将核心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参与分配促进人才价格机制形成,另一方面须认真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不同需求,通过事业发展、增进感情、优化环境等手段,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造无限的事业发展空间来稳定和吸纳人才,应当成为企业留住人才的基本策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