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问题及对策*【原文出处】南方金融【 作者 】张炳申、马建会【 年份 】2003/08【分 类 号】F270【原刊期号】2003/08【作者简介】张炳申(1951),男,教授、博导。广东人,供职于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马建会(1969),男,河南人,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摘 要 题】集群化是珠三角中小企业成长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目前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存在技术创新动能不足、根植性弱、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技术层次低下等突出问题,解决的对策是必须加大政府对集群技术创新的扶持,促进内生型民营集群的发展,完善集群成长的社会化服务系统,积极促进集群产业升级。【 正文 】 集群化成长是珠三角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在珠三角腹地东莞、南海、中山、顺德等地的表现尤为突出。南海大沥镇铝材生产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铝型材交易市场。目前,大沥有铝型材企业110多家,有450条生产线,年产能力可达60万吨,铝门窗型材生产在全国占35,全省占50以上的份额。 东莞聚集了上千家电子生产企业,东莞生产的电脑主板、扫描仪、显像管、微型马达等,已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15到40,电脑机箱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O。东莞石碣、清溪镇的中小电子企业的集群化,使珠三角成为全球几大电子生产基地之一。 中山古镇,已经明显地形成了灯饰企业的集群化,一个小镇竟有近千家灯饰制造厂及配套企业,灯饰销售额占全国50以上,每天十至数十个灯饰新款从这里走向全国。 还有中山市小榄镇的五金制造,东莞厚街镇的家具生产,南海盐步的内衣生产,中山沙溪镇的休闲服装,南海西樵的纺织,南海平洲、里水及东莞厚街的制鞋业,南庄和佛山石湾的陶瓷,张槎的针织,顺德伦教、龙江、乐从的家俱制造等等,都以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化形式出现。 一、当前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l、集群化成长技术创新动能不足。 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多为引进或模仿,自主创新较少,缺乏持续创新能力。珠三角集群化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偏小,靠中低档产品和传统工艺组织生产。因创新投资风险大,外部性强,为减少研发投资成本和降低创新风险,集群内的技术模仿动机远远超过了其创新动机,群内中小企业都愿意成为“免费搭车者”,而不愿意自主创新。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创新动能严重不足。虽然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某些地区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看来,技术创新不足制约着珠三角企业集群化的进一步成长。 2、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根植性弱。 目前珠三角部分台资企业群中的台资企业的迁徒已经证明了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弱根植性。 根植性是指个体对整体或外在环境的融入和适应,集群化成长中企业只有根植于地方,才能保持相对稳定和发展,吸引更多的新企业在本地繁殖和成长。可以说,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根植性是一个地区的根本性优势,它不同于仅仅依靠外来资本、廉价劳动力和土地建立起来的出口加工区,这些建立在初级生产要素基础之上的跨国资本,随时可能寻找到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而发生迁移,从而突然在当地消失。根据产业区理论,集聚指的是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产业(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中、聚合,集群是指大量专业化的产业(或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植根于当地不断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从目前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发育程度来看,珠三角的企业集群化还处在较低的聚集层次,是地域化经济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发展到产业集群的地域化经济高级阶段。群内企业之间尚没有形成长期的信任和合作关系网络,集群企业在该地区是不稳定、容易移动的,是一种松脚型工业区,一旦区位条件发生变化,它们就有可能移至他地,使该地区形成产业空洞化,导致区域竞争力衰退。 以东莞的台资企业集群为例,台商虽已形成初步的聚集,但珠三角的嵌入型为主的企业集群并未真正嵌入或根植于当地,表现在这些外资企业对当地相关产业前向、后向关联效应差,没有完全把当地企业纳入其商品链中,外生型企业在当地的集聚是所谓“复制群居链”即一些有着产业联系的上下游生产企业“一窝蜂”的相继前来投资办厂,维持原来的生产联系,这种企业集群模式具有“可迁移性”或“可复制性”,当区位条件发生变化时,容易形成空洞化。如在东莞,1987年第一家台湾鞋厂投资生产,至今已有上千家台湾鞋厂在此落户,台湾的制鞋商、原料供应商、包装商、机器维修店以及下包厂商在此形成一个新的企业网络。把“群居链”从台湾复制了过来,而与当地企业的交流则非常少,台资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主要还是局限在台商圈子内。如果当地政府和企业没有积极、有意识地加强与台资企业的联系,融入台商圈子内,要使之本地化是比较困难的。 3、集群化成长的产业协作和关联度低下。 珠三角现阶段的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过程中产业协作和关联度十分低下,集群内中小企业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上下游的产业链条关系,很多情况下在每个企业内部就可完成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全加工过程。包括一些专业的支持性服务如会计、法律服务、财务、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和战略规划等基本上都是通过企业内部组织资源进行的。集群化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是松散的,甚至相互之间没有发生关联。如:在顺德乐从和东莞厚街家具生产中小企业集群中,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生产以最终产品为主的家俱,只是款式、品种、档次和类型有所不同。虽然通过市场竞争与分工,每个中小企业都找到了自己的产品定位,产品档次和风格各具特色,但整个中小企业集群化经济中纵向的产业链条关系并未形成,家具生产的关键环节如木材采购和运输、设计、加工、仓储、运输和销售等分工不明显,远末达到形成产业纵向链条提升整个产业增值的效果。 东莞虎门的服装企业、南海大沥镇的铝型材生产、西樵镇的纺织品、中山市张搓镇的针织、小揽镇的五金生产、佛山石湾镇的陶瓷生产等,大都具有这种特征。 4、集群化成长的企业多以专业化市场为纽带,集群内的分工难以向纵深发展。 珠三角的中小企业集群大多都是依托于当地的专业市场,多数是以“一镇一品(数品)”的形式存在,也有跨镇、区、市的,如东莞、深圳、惠州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集群。这些专业市场帮助集群在市场周围的中小企业克服在资金、信息收集、开办营业网点、拓展营销网络等方面的缺陷和劣势,成为连接大量中小企业的接点,集群的中小企业根据专业化市场交易规模和交易种类获得市场需求和各种信息,并依据这类信息积极调整自己生产的种类、款式和规模。但随着中小企业群的产能和规模的扩大,本地专业化市场的局限亟待突破。 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仍以横向联系为主,集群企业通过专业化市场联系的多,而通过内部专业化配套建立的以产业链条为纽带的少。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还处于较低层次。集群内的中小企业资金不够雄厚,不足以建立起强大的营销网络,市场扩张受限,集群内的分工也难以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5、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简单,劳动密集产业比重大。 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中,家电、IT产品组装、鞋类、制衣、陶瓷纺织、玩具、家具、五金等用工量大,技术门槛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占七成以上,中小企业集群大都集中于回收期限较短,风险相对较小、充分竞争性的行业,在产业技术选择上也基本上局限于低技术行业,以生产中低档的产品为主。 二、加快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对策 如何促进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持续发展,提升集群化成长的层次与水平,防止集群化成长的衰退?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条对策: 1、加大政府对集群技术创新的扶持。 集群的技术创新能力是集群保持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不足是集群衰退的主要动因。在集群企业创新动能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必须介入扶持集群技术创新。珠三角一些地方政府在引入本地集群发展所需技术和设备、推动集群技术创新方面已有一些成功经验。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垫付资金来购置关键性技术设备来提升整个集群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其经验值得借鉴。如:珠三角中山小榄镇镇政府为提高五金制造集群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首先通过让利让股权等方式,把一些研制金属模具制品的科研院所引入小榄镇,同时,专门从财政与管理费中拨出500万资金,引进国际上比较先进的SLA的设计模具快速成型的设备,共同组建了专门以研制开发各种五金制品模具为主的技术创新中心。该技术中心研制与开发几百个新品种的模具样品,承接了大量企业的产品外形设计、结构与功能设计等订单。并以成本价格帮助企业设计各种新型的生产模具以及提供技术服务。在全镇内制造球形锁的几百家企业中,大约35左右的企业从技术开发与设计中心获得了生产模具的新样品和新设计。得到了新模具设计的企业不仅在球形锁的品种档次上有了明显的改进的提高,而且,优质高价的新品种不断投入市场,使集群企业销售年收入增长30以上。 2、培育外资嵌入型集群的根植性,大力促进内生型民营企业集群的发展。 珠三角不少地区的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是在外资的示范和带动、民营企业仿效和追赶下成长起来的,不少的民营企业家是靠早期在外资企业打工或与外商合作的经验起家的,一些地方的专业镇经济可以说是外资带动型的,如南海盐步的内衣制造业、东莞大朗的毛织业和中山古镇的灯饰,无不发端于外企。 但是依据经济增长理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终和持久力量是内源性因素,外源经济作为加速经济发展的外部推力,必须促进和带动内源性因素的成长。虽然珠三角的民营企业集群有一定的发展,但相对于外资嵌入型集群来讲,民营企业集群的规模和实力都逊色不少,潜力远未发挥,这也成为广东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制约因素,是广东内源经济薄弱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内生型集群经济发展缓慢,不仅外资经济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而且由于缺乏本土经济作为依托,靠外资经济建立的产业和经济规模优势也极不稳固,极易发生迁移和流出,日益面临来自国内外其他地区如长三角的竞争与挑战。 因此,珠三角目前必须加快发展内生型民营企业集群,促进珠三角民间投资发展,提高国内投资效率,增强广东对外资的消化吸收能力,扩大外资的乘数效应。要积极发展民营经济企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与外资嵌入企业集群的产业配套体系,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壮大外资型企业集群的持续发展优势,为吸纳更高层次的外资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氛围,使珠三角的外源型经济增长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有效促进外源经济优势不断地转化为内源经济优势,成为保持和增强广东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动力因素。 3、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和地区公共产品建设,完善集群成长的社会化服务系统。 当前制约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中介服务和公共产品严重不足,满足不了集群化成长的需要。集群化成长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专业化带来的低成本,灵活适应市场需求和快速供货。但能否持续的保持这些优势,一方面在于要素成本的控制,如劳动力工资成本、地价或房租、水电费等,这些价格可能会较大幅度的上升,这将缩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利润空间,最终可能使得该产品的生产转移到其他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地区;另一方面则在于集群化成长中企业之间长期合作和竞争关系的发展。这不仅取决于企业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取决于一些中间组织的积极作用,如商会、行业(专业)协会以及一些准公共性组织,如营销协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组织等,要整体上提升集群企业的竞争力和实现产业升级,就要发挥一些公共的或准公共的机构或组织的积极作用,积极利用中介组织促进中小企业的新产品开发设计和工艺改造、品牌推广、公共信息资源利用。如意大利北部的蒙德拿贡由大多数中小企业组成的工业园区,为服务企业建立了营销、设计和出口服务中心以及各种企业联合体,为中小企业网络在技术创新、营销和市场信息获取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支持,大大推动了这些工业园区产业的升级改造和国际化品牌生产的实现。我国浙江省温州成立民间商会,积极为企业集群开展技术培训,为集群开拓市场,提供商务、技术、管理、融资、会计、法律、质量检验监测等方面咨询服务,并承担了“新产品维权工作”,成功地调节了数百起纠纷,保障了集群产业市场的有序交易。 完善的社会化服务系统是中小企业实现高度专业化生产、通过企业间协作获得外部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的基础,是保证集群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集群健康、稳定发展的辅助条件。要积极完善(新企业的)孵化、生产、技术、资金、信息、市场、咨询、人才培训等服务系统,包括政府、行业、跨行业的专门服务系统;要及时根据集群化成长的行业特点及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突出不同的服务重点,如在集群形成之初,重点培育孵化新企业,培训企业家,为企业提供资金、市场、投资分析,而在其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则应为企业间的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协作等方面创造更多的机会。 4、促进龙头企业、跨国公司等网络化资源的发育,强化专业化分工与协作。 大企业是促进企业分工的直接推动力。在目前珠三角的企业集群化中,一些中小企业的产能迅速壮大,经过一定阶段的扩展和资本积累,创出了一定的品牌,具备了龙头企业的雏形。政府要积极鼓励和诱导企业抓住品牌和核心技术,做强做大,把周边企业吸引到为自己配套的产业链条上来。在大企业进入或形成后,本地资源将被整合到产业链条中,形成相互需求的合作网络,创造新的比较优势。 日本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联系就提供了这方面的经验。在日本,许多做强做大的企业就是在抓住某一产业的核心技术和生产能力基础上,通过分包关系把大量的中小企业网络在自己周围,由此降低市场交易风险和大企业管理费用。日本的总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既没有资产联系,也没有组成一个企业,而是通过长期的生产经营联系,使两者变得相互依赖。比如,日本本田公司汽车零部件的外购率已达到70以上,即对承包企业的依赖性很高,而承包企业所采用的设备和技术都是为母公司设计的,除了母公司外,其产品别无销路。日本企业的分包商与承包商之间不是在市场竞争中寻找交易伙伴的,而是多数与熟悉的老关系做买卖。 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集群能否正常运营和良性发展,关系到集群内部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集群化的基础条件。珠三角集群化成长的企业没有必要搞小而全,自成体系出独家产品。但从目前的情况看,珠三角许多中小企业虽然从地域上加入了集群,因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实际生产经营中却往往表现出“宁为鸡头,不愿凤尾”的倾向,协作配套自觉性不强。特别是那些稍具有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更不愿为别人做配角和辅助性工作。因此,需要强化集群生产体系的专业化水平和配套协作功能,增强专业化分工协作意识,自觉搞好上下游配套生产经营。 5、促进集群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 进入21世纪,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利用国际范围内产业调整和转移的机遇,及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目前,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已明显表现出产业高级化的趋势。但是要真正实现产业高级化,在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内必须具有推进技术创新的载体,也就是必须具有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和产品的科技支撑条件,如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开发中心、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等。同时,还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积极在本地发展一些支撑的基础结构,包括培训组织、技术转移和研发机构等。更重要的还有与之相适应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面对这一新的挑战,产业高级化与和珠三角人口素质低下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一矛盾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将成为制约珠三角中小企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