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关于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关于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关于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可持续生计理论在如何调动贫困、弱势群体自我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其对自身能力的建设,提高农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动力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同时,可持续生计理论是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传统问题,因此也得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这就为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生计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关键词:贫困、弱势群体;可持续生计;能力建设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对于贫困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贫困的理解,学术界已从收入的贫困转变为创造收入的能力、机会和权力的贫困,因此,单从收入角度来研究贫困群体绝对意义上的贫困已经是“流于表面”。可持续生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提出来的。本文从生计的定义出发,对可持续生计的内涵进行深层次探讨,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不同脆弱性背景,对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应用进行研究,最后对如何提高弱势群体(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能力的建议进行归纳总结,以求得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把可持续生计理论运用到现实的反贫斗争中去。 二、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现状 (一)可持续生计的内涵探讨 “可持续生计”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并在20世纪最后十年逐渐流行开来。1995年在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峰会上通过的哥本哈根宣言将可持续生计概括为“使所有男人和妇女通过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和工作,获得可靠和稳定的生计”。Scoones(1998)对可持续生计的定义为:“某一个生计由生活所需要的能力、有形和无形资产以及活动组成。如果能够应付压力和冲击进而恢复,并且在不过度消耗其自然资源基础的同时维持或改善其能力和资产,那么该生计具有持续性。”Chambers和Conway将“生计”定义为一种“谋生的方式,该谋生方式建立在能力、资产(包括储备物、资源、要求权和享有权)和活动基础之上。”目前,这一概念已被大多数学者所采纳。纳列什?辛格和乔纳森?吉尔曼在让生计可持续一文中指出,“消除贫困的大目标在于发展个体、家庭和社会改善生计系统的能力”。从对可持续生计的定义来看,可持续生计是个系统性概念,涉及到脆弱性背景、外部性冲击、生计能力、资产状况、生计活动和策略等方面,以及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可持续生计的应用研究 目前在国内外学术界,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分析框架(SLA分析框架)对弱势群体或者贫困人群进行的研究,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对可持续性生计的研究开发了投入、产出、成果、影响和过程等一系列指标对生计安全进行监测;美国非政府组织CARE的农户生计安全框架以家庭为焦点,同时强调关注家庭内部的性别和生育关系,分析儿童、妇女、男性和老人在社会中的作用。英国海外发展部(DFID)提出的可持续分析框架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见图1)。这个框架以人为中心,更强调贫困者自身的主动参与式发展,从背景到现实再到政策可以进行一个完整的整体性分析,并能在生计的各个过程中进行调节以增进生计能力。 整个分析框架由五部分组成,包括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结构和过程转变、生计战略和生计输出。在现今的学术研究中,更多侧重于对生计资本的衡量上。生计资本包括五个部分: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这五个资本又可以用若干小指标加以测度来反映。 在这个分析框架下,首先是对脆弱性背景进行的研究。成得礼(2008)以城中村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失地农民生存发展中个人转型、集体经济转型、城中村社会转型等脆弱性背景,同时也对失地农民的生计资产的积累进行分析,发现非正式经济是生计资产积累的重要源泉。 我国学者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状况对贫困群体的生计资产进行了实证分析。杨云彦等(2009)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库区农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开工建设的外力冲击下库区农民的生计资本状况。库区农民生计资本的特点是人力资本积累整体薄弱,普遍缺乏一种有利于生计创新的人文环境和人力资本基础;在自然资本方面,人均拥有的数量较少;物质资本方面,差异不大;金融资本的测量得分值低,反映出库区农民极少有交易性极强的货币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得分最高,可见它们是农户规避生计风险、实现互助的坚实基础。李小云等(2007)对农户的生计资产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在人力资产方面,低收入家庭对教育、培训投入较少,人力资本累积速度较慢;自然资产脆弱性大;物质资产不可转换性强,无法与其他资产进行相互转化来达到降低生计脆弱性的目的;社会资产主要表现为以亲缘关系为主的家庭网络。 在对整个分析框架的研究中,除了对生计资产的测度外,也有对生计策略的分析。黎洁等在对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设国际状况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特意将调查地农户分为农业户和兼业户两种类型通过对比分析来突出不同生计策略所带来的影响作用。总的来说,兼业户生计状况比农业户更好,对于自然和环境的依赖程度也较低;李斌等(2004)针对生计途径,结合非政府组织(NGO)农村扶贫和发展项目的具体落实,发现如何协调援助组织强调的赋权和平等目标与受援助者希望尽快改善生计的目标不一致的问题是在可持续生计途径在现实中遇到的阻力。 此外,我国学者结合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认为现行制度的缺陷是导致失地农民生计“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冯振东(2007)主要从现行制度出发,认为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的不合理和就业培训的滞后是造成失地农民生计“不可持续”的主要原因。赵兴玲等(2009)对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他们将影响因素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他们长期居住在农村,习惯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模式,传统生活观念浓重;客观上,现行的征地安置模式的短期性、征地补偿费用低、就业渠道不通、社会保障不完善都是造成失地农民的生活面临严峻挑战的因素。金雁(2005)结合南京市的实际情况,认为在贫困群体中很大一部分人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只是他们的劳动力价值在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贬值,而现行的社会救助政策(城市低保、失业救济等)激励不足,无法为贫困者自强自立提供足够的动力,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生计状况。 综合以上的研究成果来看,在运用可持续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把研究的重心从如何提高收入转化到生计的可持续性的提高上来,深层次地挖掘导致贫困以及可持续生计难以维持的原因,这对如何更好地进行扶贫减贫具有指导意义。 (三)加强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政策建议研究 关于如何解决贫困群体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很多学者从对政府政策的研究层面出发,从征地补偿、社会保障、就业帮扶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魏顺泽(2006)针对绵阳市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提出要“积极探索股份制运作方式,使农民持有集体经济股份”,同时采用土地换保障的方式,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障基金,采用“不同片区价”的赔偿模式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孙绪民等(2007)认为要确保农民的话语权,并且改革干部评聘制度和财税制度,构建合理的制度体系。 而沿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进行研究的学者,更多的是从贫困群体如何改善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状况、优化结构和制度、丰富生计战略等角度出发,提出很多可行性建议。 成得礼(2008)针对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的脆弱性背景,认为科学编制和实施城乡规划、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体系的对接,实地农民市民化意识的提高)是解决他们可持续生计的有利环境。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2000)提出借助“行动社区”的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所谓“行动社区”就是一群人,通过共同的目标(即可持续生计方案)以及分享知识的真切需要而非正式地走到一起来。徐鹏等(2008)针对西部地区的特点,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两方面出发,认为要改善当地具有周期性变化、外部冲击力大的生计环境;同时还要增加西部地区交通、医疗、教育等公共设施的供给,改善各种资产状况,进一步解放西部地区的生产力。李琳一等(2007)提出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支持农户多样化的生计策略显得很有必要。“在更加微观的水平上推动直接活跃经济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进行农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推动基于农民特殊的社会网络的乡土的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等”。 可以看出,在分析框架下进行的研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看待问题,因而针对不同的脆弱性背景、不同的资产状况提出了更多解决贫困群体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的方式更具有现实意义。特别是在分析失地农民问题时,研究他们在丧失土地资源后,如何根据自身资产条件进行资源配置,采用不同的生计策略实现有效生计输出,最终实现生计的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结束语 从“可持续生计”的概念提出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二十多年里,各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都对如何解决贫困群体的可持续生计做出不懈努力,有的国家和地区已经沿用可持续生计的分析框架,在一定脆弱性环境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生计战略和制度结构的演变,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扶贫斗争中去。可以明显地看出,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对于贫困群体的研究,从客观环境到个人的生计资产,再到生计策略和生计输出,都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测度,对于研究贫困群体贫困的深层原因,能够进行多方面的考虑,深刻挖掘其中的本质,并得到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总体来说,可持续生计是以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传统问题,也因此得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这就为更好地解决贫困问题、生计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参考文献: 1、纳列什?辛格,乔纳森?吉尔曼.让生计可持续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4). 2、LasseKrantz The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pproach to Poverty Reduction001. 3、苏芳,徐中民,尚海洋.可持续生计分析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9(1). 4、成得礼.对中国城中村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基于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角度J.城市发展研究,2008(3). 5、杨云彦,赵锋.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农户生计资本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3). 6、李琳一,李小云.浅析发展学视角下的农户生计资产J.农村经济,2007(10). 7、黎洁,李亚莉,邰秀军.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下西部贫困退耕山区农户生计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09(5). 8、李斌,李小云,左停.农村发展中的生计途径研究与实践J.农业技术经济,2004(4). 9、冯振东.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研究以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为例D.西北大学,2007. 10、赵兴玲,骆华松,黄帮梅,李燕冰.可持续生计视角下失地农民长远生计问题探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9(1). 11、金雁.可持续生计:完善南京贫困群体政策支持体系的重要方向J.中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