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翻译)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医古文(翻译)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医古文(翻译)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医古文(翻译)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医古文(翻译)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医缓和晉侯夢大厲,被髮及地,搏膺而踴,曰:“殺余孫,不義,余得請於帝矣。”(成公十年)晋景公梦见了一个大恶鬼,披散着头发直拖到地上,拍打着胸脯跳跃着对他喊叫:“你杀了我的子孙,太不合正义了。我向天帝请求报仇,已经得到准许了!”將食,張(25),如廁(26),陷而卒(27)。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28),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遂以爲殉(29)。晋景公将要吃的时候,感到腹胀,便去上厕所,在厕所中由于气陷而死。有个小宦官凌晨梦见自己背着晋景公升天了,到了中午,他就从厕所里背出了晋景公,晋国于是就把他做了陪葬的人。曰:“疾不可爲也。是謂近女室,疾如蠱(32)。非鬼非食,惑以喪志(33)。良臣將死,天命不佑(34)。”医和诊断后说:“病不能治了。这个病是因为过度亲近女色造成的,病人心志沉迷惑乱犹如中了蛊毒,是患了蛊病 。这个病不是鬼神作祟,也不是饮食不调,而是由于迷恋女色而丧失了心志。良臣将要死去,上天也不会保佑。” 於是有煩手淫聲,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聽也(40)。物亦如之(41)。在这时如果再弹奏的话,手法就会繁乱混杂,会奏出不中正的靡靡之乐,君子是不会听这种音乐的。万事万物也像演奏音乐的道理一样。扁鹊传少時爲人舍長,舍客長桑君過,扁鵲獨奇之,常謹遇之。年轻时给人当过舍长。客长桑君拜访过多人,唯独扁鹊认为他奇异不凡,平常恭敬地接待他。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出三日必閒。”先生得無誕之乎?先生大概是在骗我吧?!臣聞上古之時,醫有俞跗,治病不以湯液醴灑、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撥見病之應,因五藏之輸,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搦髓腦,揲荒爪幕,湔浣腸胃,漱滌五藏,練精易形。我听说上古的时候,有位叫俞附的医生,治病时不用汤剂酒剂、石针导引、按摩药敷,一诊察就能发现病证的所在。然后依循着五脏的腧穴,就割开皮肉,疏通脉络,连结筋脉,按治髓脑,割治膏盲的病邪,疏理膈膜,冲洗肠胃,清洗五脏,修炼精气,改变形色。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假使身居高位的人在疾患还没有显示征兆的时候就预先知道染上了病邪,能够让良医得以尽早进行治疗,那么疾病就能痊愈,身体可以存活。人们担忧的事情,是担忧疾病多;而医生担忧的事情,是担忧治病的方法少。华佗传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离开家乡,到徐州地区求学,通晓数种经书(指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经典)。沛国的相陈圭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任用,(他)都不去就任。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去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患病部位,清洗伤口及感染部位,缝合刀口用药膏敷上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因此古时的仙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摹仿熊悬挂(颈:通“经”,悬挂)树枝和鹞鹰转头顾盼,伸展腰部躯体,使各个关节活动,用来求得不易衰老。丹溪翁传操古方以治今病,其势不能以尽合。苟将起度量4,立规矩,称权衡,必也素、难诸经乎!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5。”遂治装出游6,求他师而叩之7。拿着古代的方剂来治疗现在的疾病,那时势必不能够完全适合的。如果要建立法度、确立规则、制定标准,必须用素问、难经等经典吧!但我家乡的众多先生中缺少能够通晓它们的人。”于是就打点行装外出旅游求学,寻求别的师傅并请教他们。他人靳靳守古5,翁则操纵取舍6,而卒与古合。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7,翁敎之亹亹忘疲8。他人拘泥固执、死守古方,丹溪翁确是灵活取舍,但最终又都同古法的精神吻合。很短的时间内,跟他学医的人都象回声一样紧随其后、象影子一样紧跟不离。丹溪翁教导他们勤奋不息,忘记疲倦。好论古今得失,慨然有天下之忧。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17,翁为直陈治道,无所顾忌。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18。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19。喜欢谈论古今的得失问题,每每慷慨激昂地表现出以天下之忧而为忧的气概。当世有名的达官贵人常常屈尊虚心地请教他,丹溪翁给他们坦率地陈说治国治民之道,并无什么顾忌。但是只要谈到荣华名利之事,就生气地起身而去。跟人交往,以改用三纲五常作为断交或亲近的标准。苟见枝叶之辞,去本而末是务21,辄怒溢颜面,若将浼焉22。翁之卓卓如是23,则医特一事而已。如果听见了虚美不实的言论,看见了舍弃根本而追逐名利的行为,就怒容满面,犹如就要受到玷污似的。丹溪翁就是如此地超群出众,行医仅仅是一个方面的事情罢了。若翁者,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13,又可以医师少之哉14 ?像丹溪翁这样的人,大概就是古来所谓正直、诚实、学问渊博的对人有益的朋友,又能因为医生的身份而轻视他吗?!汉志序及方技略战国从衡 ,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 。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 ,以愚黔首。到了战国时,各国或合纵或连横,形势错综复杂,真真假假纷纭争执,诸子百家的言谕错杂混乱。到了秦代,始皇对此感到忧患,於是焚烧文章书籍,以使百姓愚昧无知。经方者 ,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 ,因气感之宜 ,辩五苦六辛 ,致水火之齐 ,以通闭解结,反之於平 。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王官之一守也 。方技都是生命得以生存的一种工具,也是朝廷官制中的一种职守。伤寒论序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只是争着去追求荣华权势,踮起脚跟仰望着权势豪门,急急忙忙只是致力于追求名利;重视那些次要的身外之物,轻视抛弃养生的根本之道。使自己的外表华贵,而使自己的身体憔悴。皮都不存在了,那么,毛将依附在哪里呢?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突然遭受到外来致病因素的侵袭,被不平常的疾病缠绕,病患灾祸临头,方才震惊发抖,于是就降低身份,卑躬屈膝,恭敬地盼望女巫男祝的求神祷告,巫祝宣告办法穷尽,就只好归于天命,束手无策地等待死亡。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即使不能全部治愈各种疾病,或许可以根据书中的原理,在看到病证时就能知道发病的根源。如果能运用我编写的这本书的有关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看看当今的医生,他们不想思考研求医学经典著作的旨意,用来扩大加深他们所掌握的医学知识;只是各自禀承着家传的医技,始终沿袭旧法;察看疾病,询问病情时,总是致力于花言巧语,只图应付病人;对着病人诊视了一会儿,就处方开药。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病人垂危还不能确诊,九处诊脉部位的脉候竟然没有一点模糊的印象。鼻子、两眉之间及前额,全然不加诊察。这真如人们所说的“以管看天”似的很不全面罢了。 黄帝内经素问序夫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於仁寿,济赢劣以获安者,非三圣道,则不能致之矣。要解除疾病的缠绕和造成的痛苦,使人保全真精、通导元气,救助百姓达到长寿的境地,帮助瘦弱多病的人来获得平安,没有伏羲、神农和黄帝这三位大圣人的学说,就不能达到这些目的。不谋而遐迩自同,勿约而幽明斯契。稽其言有徵,验之事不忒。诚可谓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并没有与天地人身商讨,可是所讲的远到天地、近到人身的道理却自然同一;也没有与万物约议,可是所论无形的与有形的事理却完全一致。考核其中的言论都有征验,把它们放到实践中检验也没有差错。确实可以说是最高明的医道的渊源,是养生之学的根本啊!假若天机迅发,妙识玄通。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於诂训,未尝有行不由迳、出不由户者也。然刻意研精,探微索隐,或识契眞要,则目牛无全。假如一个人天资敏捷,自然能通晓事物的玄妙道理。不过,完备周密的见识虽然属于生来就懂得事理的人,但对经文的规范理解也还要凭借注释,因为从未有行走却不遵从路径、出入房间却不经由门户的道理。这样说来,一个人能专心致志地精心研究,探索其中隐微奥妙的道理,如果认识并领会了其中的精华要旨,那么医术就会达到象目无全牛那样极其精练、运用自如的境地。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有如列宿高悬,奎张不乱,深泉净滢,鳞介咸分。君臣无夭枉之期,夷夏有延龄之望。这样或许能使圣人的旨意显明,使深奥的理论得到全面陈述阐发,有如众星宿高悬天际,奎宿和张宿次序不乱,又如深泉清净明沏,鱼类和甲壳类动物全能分辨。国君臣下和各族人民没有意外死亡的可能,而有延长寿命的期望。温病条辨序学者诚能究其文,通其义,化而裁之,推而行之,以治六气可也,以治内伤可也。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以阙如为耻,不能举一反三,惟务按图索骥。学习的人如果彻底推求他们的文章,通晓他们的文义,变化它们,奉行它们,用它们治疗六气造成的疾病是可以的,用它们治疗内伤也是行的。无奈社会上缺少善于触类旁通的有才识的医生,般人认为缺漏可耻,不能举反三,只求按照图样寻找好马般地就伤寒而论伤寒。盖自叔和而下,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御风以絺,指鹿为马,迨试而辄困,亦知其术之疏也。从王叔和以以下,大约都用治伤寒的方法疗六气造成的疾病,这好比用细葛布挡风,指鹿为马,到治疗时立即失败,也知道他们的医术粗疏了。吾友鞠通吴子,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病斯世之贸贸也,述先贤之格言,摅生平之心得,穷源竟委,作为是书。我的朋友吴鞠通先生怀有救世的抱负,具有超人的智慧,酷爱学习,从不满足,研究医理力求精深,立下高尚志向,仰慕古代名医,虚怀若谷,效法各家。他担忧这个社会对温病蒙昧不清,于是传述前代医家的可为法式的语言,抒发平生的心得,穷尽温病的源流,写成这部书。若夫折杨、皇苓,听然而笑,阳春、白雪,和仅数人,自古如斯。知我罪我,一任当世,岂不善乎?吴子以为然,遂相与评骘而授之梓。折杨皇菩这类通俗的歌曲,人们都能领会,张嘴而笑,阳春白雪这类高雅的歌曲,能跟着唱和的却只有几个人,从古如此。了解我或者责备我,完全听凭当代的社会舆论,难道不好吗?吴先生认为我的话正确,于是共同讨论评定后交付刊印。宝命全形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天地之间,万物俱备,没有一样东西比人更宝贵了。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若能按照天地阴阳的道理,随机应变,那末疗效就能更好,如响之应,如影随形,医学的道理并没有什么神秘,只要懂得这些道理,就能运用自如了。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凡用折的关键,必先集中思想,了解五脏的虚实,三部九侯脉象的变化,然后下针。还要注意有没有真脏脉出现,五脏有无败绝现象,外形与内脏是否协调,不能单独以外形为依据,更要熟悉经脉血气往来的情况,才可施针于病人。养生论夫爲稼於湯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於燋爛,必一溉者後枯。然則,一溉之益固不可誣也。在商汤大旱的年头里种庄稼,单独得到过一次灌溉之利的禾苗,虽然最终难免于枯死,但必定是灌溉过一次的禾苗,枯死得晚一点。既然如此,那么,灌溉过一次的好处实在不能轻视啊!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塗;易竭之身,而外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以这样渺小单薄的身躯,却受到来自不止一个方面的伤残;容易衰竭的身体,竟然内外遭受敌对的攻击,人的身体不是树木石头,怎么能够长久呢?是由桓侯抱將死之疾,而怒扁鵲之先見,以覺痛之日,爲受病之始也。害成於微,而救之於著,故有無功之治;馳騁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壽。这就像齐桓侯将死的疾患,却责怪扁鹊高明的预见一样,把感觉到病痛的时候,当作患病的开始。疾病的损害在隐匿的时候已经酿成,却要在发展到严重阶段才进行抢救,所以就造成没有功效的治疗。在普通人中间奔走趋附,所以就只有普通的寿命。极言大医精诚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既非神授,何以得其幽微?所以医方、占卜,是难以精通的技艺。既然不是神仙传授,凭什么能懂得那深奥微妙的道理呢?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己,物情同患,况于人乎自古以来,有名的医生治病,多数都用活物来救治危急的病人,虽然说人们认为畜牲是低贱的,而认为人是高贵的,但说到爱惜生命,人和畜牲都是一样的。损害别个有利自己,是生物之情共同憎恶的,何况是人呢!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唯当审谛覃思,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俊快,邀射名誉,甚不仁矣。虽然说对疾病应当迅速救治,但更为重要的是临证不惑乱,并应当周详仔细,深入思考,不能在人命关天的大事上,轻率地炫耀自己才能出众,动作快捷,猎取名誉,这样做就太不仁德了! 以尔者,夫一人向隅,满堂不乐,而况病人苦楚,不离斯须所以这样做的原因,因为只要有一个人悲痛,满屋子的人都会不快乐,更何况病人的痛苦,一刻也没有离身。汗吐下三法该尽治病诠盖汗下吐,以若草木治病者也。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我认为发汗、下泄、涌吐是用那些草木来治病的方法。补法是用谷肉果菜调适口味营养身体的。及其有病,当先诛伐有过。病之去也,粱肉补之,如世已治矣,刑措而不用。等到有病的时候,应当首先讨伐那有罪过的病邪;疾病去除以后,再吃饭吃肉补养身体。如同国家已经太平了,就把刑罚放置起来不用了。然予亦未尝以此三法,遂弃众法,各相其病之所宜而用之。然而,我也不曾凭借这三法就抛弃其它许多方法,而是要看病情适宜的情况才使用赠贾思诚序寧食不鮮羞,衣不裼裘 ,何可一日以無賈君?寧士不魯鄒 ,客不公侯 ,何可一日以無賈君?宁可不吃新鲜的佳肴,不穿漂亮完好的皮衣,怎么能够一天没有贾君呢?宁可读书不能成为孔子、孟子一类的儒生,做官没有做到公侯,怎么能够一天没有贾君呢?子幸賜之一言,多賈君之善(24),而昭餘之不敢忘德于賈君,不識可不可乎?”请您惠赐我一篇文章,赞扬贾君的善德善行,从而表明我对于贾君的恩德不敢忘怀。不知可不可以呢?世之爲民宰者,恒飽食以嬉,其視吾民之顛連(26),漠然若秦越肥瘠之不相維繫(27),非惟不相維繋,又監其髓、刳其膏而不知止(28),孰有如張君勤民成疾者乎?世上那些给百姓当官的人,常常饱食终日吃喝玩乐,他们看待百姓的艰难困苦,非常冷漠的样子就像古代的越国与秦国距离很远,就像不相关联的样子。不只是不关心,还要吸饮他们的骨髓、刮尽他们的膏脂却还不知道停止。哪里有像张君为百姓勤苦操劳而劳累成疾的呢?病家两要说夫如是,是医之于医尚不能知,而矧夫非医者!昧真中之有假,执似是而实非。鼓事外之口吻,发言非难;挠反掌之安危,惑乱最易。既如此,这说明普通医生对优秀医生尚且做不到了解,更何况那些不是医生的人;他们不明白真中有假,坚持好象正确而实际错误的观点。说无关痛痒的话,讲几句不难;扰乱容易变化的病情,欺骗人最容易。危急之际,奚堪庸妄之误投?疑似之秋,岂可纷纭之错乱?一着之谬,此生付之矣。病情危急的时候,哪能经得起庸医误诊?病证真假难分的时候,怎能受得了不同意见互相干扰?一步错了,病人这一生就交出去了。执两端者,冀自然之天功;废四诊者,犹瞑行之瞎马;得稳当之名者,有耽搁之误;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抱着两可态度的人,指望不需努力就得到效果;放弃四诊的人,好象夜行的瞎马;得到稳当的名声的人,有耽搁病情的失误;不明白权变的妙处的人,没有穷尽事理的明智。故非熟察于平时,不足以识其蕴蓄;不倾信临事,不足以尽其所长。因此,不在平时深入了解,就不能够看出一个医生的潜在才能;不在遇到疾病的时候完全信任,就不能够充分发挥一个医生的长处。凡吾侪同有性命之虑者,其毋忽于是焉!凡是我们中同样有保全性命的愿望的人,希望不要忽视这一点啊!不失人情论动静各有欣厌,饮食各有爱憎;性好吉者危言见非,意多忧者慰安云伪;未信者忠告难行,善疑者深言则忌。交游还是静处,各有好恶,饮食也各有爱与不爱;性喜吉利的病人,对他们直言病情,就会遭到他们的责怪;心中常有忧虑的病人,对他们进行安慰,反而会被他们说成虚伪;不相信医学的病人,医生的忠告难被奉行;多疑的病人,医生若对其关切坦率地谈论病情,就会受到他们的猜忌。有良言甫信,谬说更新,多歧亡羊,终成画饼。此无主之为害也。有最畏出奇,惟求稳当,车薪杯水,难免败亡。此过慎之为害也。有的病人刚刚相信了好话,一听到荒谬而能蛊惑人心的说法就又改为新的主意,这就好比多歧亡羊的道理,在众说纷纭之下,将会无所适从,治疗也就最终会成为象画饼充饥一样的事情,没有实效:这是没有主见造成的危害。有的病人最怕发生意外,只求稳当,这样,治疗便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难免坏事以至死亡:这是过于谨慎造成的危害甚至薰莸不辨,妄肆品评,誉之则跖可为舜,毁之则鳯可作鴞,致瓌奇之士,拂衣而去;使深危之病,坐而待亡。甚至香臭不分,胡乱评论,赞扬起来那么盗距就可以成为虞舜,毁谤起来那么凤凰就可以成为鸡鸭,使得高明的医生,愤然离去,使危重的病人,无故地等待死亡。如病在危疑,良医难必,极其详慎,犹冀回春;若辈贪功,妄轻投剂,至於败坏,嫁谤自文。此贪幸之流也。比如病情处在危重不明的时刻,良医尚且难以决断,对之极其仔细小心,仍然希望病人康复;这类医生却是贪求功劳,胡乱轻率地使用药剂。等到治疗失败、坏了大事的时候,则又嫁祸于人,自我掩饰: 这些都是贪婪侥幸之流的医生。有意见各持,异同不决 ,曲高者和寡,道高者谤多。一齐之傅几何 ?众楚之咻易乱。此肤浅之流也。有的是各自坚持一己的主张,不能决断不同的意见,这样,就必然出现曲调高雅的话能够应和的人便很少、道德高深的人诽谤就会很多的情况,治病之事则如一个齐国人被楚人请去教育其子学习齐语的故事一样,能有多少实际作用呢?!因为周围众多楚人的干扰容易搅乱楚人之子的学习啊!这些都是见识浅薄之流的医生。秋燥论阳明所至,始为燥,终为凉使在人之脉,方春即以弦应,方夏即以数应,躁促所加,不三时而岁度终矣。其能长世乎?由涩而沉,其涩也,为生水之金;其沉也,即为水中之金矣。珠辉玉映,伤燥云乎哉?此惟土生之金,坚刚不挠,故能生杀自由,纪纲不紊。若病起于秋而伤其燥,金受火刑,化刚为柔,方圆且随型埴,欲仍清肃之旧,其可得耶?试观草木菁英可掬,一乘金气,忽焉改容,焦其上首,而燥气先伤上焦华盖,岂不明耶。宜补则佐酸,宜泻则佐辛也。兹并入燥门,细商良治,学人精心求之,罔不获矣。若但以润治燥,不求病情,不适病所,犹未免涉于粗疏耳。与薛寿鱼书谈何容易!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想 要改变薛雪是一个医学家的评定岂可轻易!上天生下一个万古不灭的人,可是他的儿子或者孙子定要把他推送纳入到必朽的地方,这就是我忧闷悲愤的原因。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仆方思辑其梗概以永其人,而不意寄来墓志无一字及医,反托于与陈文恭公讲学云云。呜呼!自是而一瓢先生不传矣,朽矣!你的祖父一瓢先生,是医学界中不朽的人物,他年老去世,我正想要辑录他的生平概略及主要医学成就,以便使他这个人的功绩长传于世,永不磨灭,然而没有想到你寄来的墓志铭中,没有一个字涉及到医,反而依托于陈文恭那些谈论理学之流,如此等等。啊!从此以后,一瓢先生的功绩失传了,被磨灭了。素位而行学,孰大于是,而何必舍之以他求?陽明勳業爛然,胡世寧笑其多一講學;文恭公亦復爲之,於余心猶以爲非。他安于平素所处的地位而且奉行仁爱之学,没有比这更伟大的学问了,因而又何必在你为他写的墓志中要舍弃它而寻求别的内容呢?王阳明的功勋业绩可算灿烂可观,胡世宁却讥笑他只是一个讲理学的人,陈文恭先生也还是从事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