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轨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评析——以俄罗斯为研究案例.docx_第1页
经济转轨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评析——以俄罗斯为研究案例.docx_第2页
经济转轨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评析——以俄罗斯为研究案例.docx_第3页
经济转轨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评析——以俄罗斯为研究案例.docx_第4页
经济转轨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评析——以俄罗斯为研究案例.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转轨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评析以俄罗斯为研究案例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经济转轨初期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构。论述了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与俄罗斯经济转轨的互动关系: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重建是俄罗斯经济转轨深化的内在客观必然要求,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绩效有助于该国经济转轨的深化。制约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绩效原因:一方面是经济转轨危机削弱了俄罗斯的创新资源;另一方面是俄罗斯的系统配置能力较低,技术市场发育滞后从根本上阻碍了各种知识流动和要素循环。俄罗斯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的重构中具有特殊重要作用。针对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失效,俄罗斯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应对举措。本文揭示了经济转轨中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的特点:继承性、过渡性、不完整性、低效性、从属性、被动性和滞后性。 关键词俄罗斯,经济转轨,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绩效 一 经济转轨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 经合组织发表的2000年经济、科技和工业展望报告指出,技术创新的速度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高水平、反应迅速的科研开发能力是快速创新的基础,专利增多是创新能力的一种表现。新增长理论认为,内生化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密不可分,创新实现的过程就是经济增长的过程,创新越活跃,经济增长的速度就越快。经济转轨以来,绝大多数转轨国家在经济转轨初期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经济衰退。波兰、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率先实现了经济正增长。而俄罗斯的经济衰退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深,这种转轨危机的深度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众所周知,自1999年以来,俄罗斯经济开始实现正增长,但是增幅波动较大。对此许多学者从投资、结构等角度加以解释。在已有的研究中尚未触及到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技术创新问题。本文以俄罗斯为研究个案,从经济转轨以来关于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发展与绩效及其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分析等几个方面对俄罗斯经济转轨以来国家创新体系进行论述。 二 经济转轨中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构 (一)基础研究体系 俄罗斯国家级科学院共有5个,即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农业科学院、俄罗斯医学科学院、俄罗斯教育科学院和俄罗斯建筑科学院,还有军方的军事科学院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此外,还包括高等院校研究体系。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调整,科研机构体系形成了两级架构:第一个层次,9个专业学部、3个地方分院、14个地区科学中心;第二个层次,上述各单位下属的科研院所、科学中心。在理顺关系的基础上,俄罗斯科学院先后出台了俄罗斯科学院科研工作计划基本原则和俄罗斯科学院2003年度基础研究主要方向。学部不论在学术上,还是在财力上都获得了更大的自主权。这次调整不仅在机构设置和组织形式方面完成了重组和改造,更重要的是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知识生产与传播体系 苏联解体后,1992年俄罗斯科学部高等学校委员会制订了新的指导思想,要求到2000年为止,高等教育领域初步建立并完善下列体系:实施科学技术政策的体系;各大学联合实施科学计划的体系;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的体系;大学和科学院之间在科研方面进行整合的体系;建立科学技术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确立运用科学研究创新机制的体系等。12年来,俄罗斯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建立了新的机构或中心并开始工作,其中包括72个大学技术园、16个向创新企业家提供活动领域的地区性专家培训中心、10个地区级创新性中心和12个影响科学技术企业家活动的地区级中心;同时,与其他国家研究生培养机构签订合作意向书等。此外,高校还创建了1500家创新型小企业。 (三)知识应用体系 企业的研究开发包括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及原型机和工艺方法的设计与开发。衡量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可分别衡量企业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研究开发能力。俄罗斯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量,从1990年的449个减少到1999年的289个(相当于100家企业仅拥有1个研发机构,大型科研中心从1991年的4564个减少到1994年的3968个。只有10%的企业进行科研,2.5%的企业进行项目咨询,15%的企业进行产品试验。实际上,俄罗斯只有120的企业能制造符合现代市场要求的产品,这使得专利申请数不断减少:从1993年的32216件减少到1998年的21326件。 (四)开发性研究体系 俄罗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是1997年根据科技部、教育部和两个基金会共同制订的发展统一的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跨部门规划建立的。创新体系的主要环节是技术创新中心,它专门从事开发成果的完善和商品化经营工作。技术创新中心内设有信息服务和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中心。1997年为规划提供经费的除上述两个部和两个基金会外,还有几个地区行政当局,当年投入规划的资金为5000万美元。目前,已在8个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喀山和叶卡捷琳堡等)建立了技术创新中心,职工总数约3000人,其产品年销售额为1200亿未改值卢布。中心开发医疗技术、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超高频设备、激光系统、计算机软件和新材料等。有些技术创新中心是在技术园区(如莫斯科大学科学园区、圣彼得堡电工大学技术园区、喀山技术园区和新西伯利亚技术园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成为园区的成员单位。目前,已累计有70家技术园区和50000个小型创新公司投入运营。 (五)国家创新调控体系 创新活动和商务活动保障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一领域高技术产品和先进技术工艺的维护范围。因此,为了营造创新的良好环境,俄政府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制度。相继颁布和批准了关于促进科技领域小型企业发展基金会的决定(1994年2月3日)、跨部门科技政策委员会关于赋予俄中央空气动力研究所等单位国家科学中心地位的提案(1994年3月29日)。1995年,俄总统和总理亲自挂帅抓科技,大大推动了科技立法工作的步伐和各项科技政策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此外,联邦政府相继颁布了关于国家支持科学发展和科技开发的决定、关于组建联邦科研生产中心的决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俄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科技方面的法规:关于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1996年)、关于加强国家对俄联邦科学支持的紧急措施的决议(1997年)、关于建立联邦科学技术中心条例、俄联邦科技投资政策的基本方向和20022006年国家创新政策基本原则,杜马还通过了俄第一部俄联邦和国家科技政策法(草案)、关于创新活动和国家创新政策法)(1999年6月)、联邦科学城地位法和俄联邦2010年前和未来国家科技发展基本政策)(2002年3月)。 (六)国家创新引导体系 俄罗斯在构筑国家创新体系时所考虑的是系统地制订国家创新政策,在国家总目标下,建立独立的地区创新体系,优先发展基础科学、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到优先发展方向上。同时,要实现创新发展的总体构想,还要对国家技术能力(技术能力、科研能力和教育能力)进行审查,建立创新领域的专业协调联络机制。为此,“两用技术”总统纲要、19982000年俄罗斯联邦创新政策纲要和实施计划、20022006年俄罗斯联邦科学与高教一体化专项纲要、20022006年俄罗斯联邦优先发展方向研发专项纲要和20022006年国家技术平台等重大科技规划陆续颁布实施。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采取了三大创新战略:(1)“接长”战略。旨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和工艺生产优势,在统一国家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稳步增加新的有竞争力的产品。(2)“借用”战略。旨在利用国内创新潜力的同时,开发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产品,进而根据整个创新周期独立的完成吸收、消化和应用的过程。(3)“转移”战略。利用现有国外科技和生产工艺潜力,通过购买最新高效技术专利的方式开发新一代产品,然后在国际市场销售。 此外,俄罗斯国家创新系统子系统还包括应用研究体系,即俄罗斯政府各部门下属的专业应用研究机构、俄罗斯联邦主体下属的结合地方特色的应用研究单位。 三 经济转轨中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绩效 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绩效在于“资源配置力”的绩效,即资源状况配置能力系统绩效(其中和分别代表资源状况和配置能力对系统绩效的贡献率)。系统的知识配置力是国家创新体系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是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系统的知识配置力比知识的生产更重要。与创新有关的知识配置包括知识在大学、研究机构和产业界之间的配置,知识在市场内部以及在供应者和使用者之间的配置,知识的再利用和组合,知识在分散的研究开发项目之间的配置及两用知识(军用和民用)的开发。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配置力影响到在其中从事创新活动的风险性大小,获得知识的速度以及社会资源重复浪费的程度。 (一)企业间的技术合作 企业间的技术合作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流动方式之一。“大量的技术创新活动是借助于具有不同要素占优势的组织间的衔接与合作来完成的”。企业进行技术合作能够获得技术资源,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通过人才和技术的互补发挥协同作用。同样非常重要的是企业之间非正式的联系和接触。“技术创新行为是合作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有合作行为的企业必定是开展技术创新的企业”,参与技术合作的企业其新产品占总销售额的份额较高。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企业参与合作创新的积极性不断下降,如1995年有43%的企业参与合作创新,而到1999年该比重仅为26%。19992001年,俄罗斯仅有35%的创新是同其他机构合作完成的。1100家机构中超过60%处于很低的协作水平或完全没有协作。 (二)公共研究部门与企业之间的知识流动 公共研究机构的质量和它与产业界的联系是国家支持创新的重要财富。公共研究部门在许多领域担负着国家科技知识储备的责任。据不完全统计,俄罗斯知识产权的总价值约为4000亿美元,其中90%归国家所有。对绝大多数行业来说,由于基础研究与创新之间的时间间隔过长,它们与公共研究部门的直接联系是有限的,相当多的技术改进方面的努力主要是靠产业部门自身和其他各种技术创新来源。经济转轨初期,俄罗斯企业因疲于应对经济转轨危机,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很低,使得公共研究部门的大量科研成果仍以专利和论文形式存在。2001年,新研发的637项先进生产技术中仅有42.3%拥有专利权。 (三)技术扩散 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技术创新的过程可以用“发明创新扩散”模型来概括。扩散就是将创新成果形成生产规模,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大面积得到扩散,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只有实现了扩散,才能产生商业利润和市场价值。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最传统的方式就是通过新设备和新机器的技术扩散。企业在创新方面越来越依赖采用外部创新和产品。技术交流是企业创新积极性的最重要特点之一。2001年,全俄罗斯有创新积极性的企业为2532个,占企业总数的9.6%,主要集中在印刷、燃料、拖拉机和农机制造业。这些行业占从国外获得技术总量的65%以上。在使用新技术的行业中仅有电力工业和计算信息设备行业交换技术较多,分别为技术使用总量的41%和26%。2001年,俄罗斯共获得53627项技术,其中从国内仅获得?105项;交换技术1505项,国内仅交换72项,其中63.9%为研发成果,13.9%为产权、许可证和技术诀窍等形式。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滞后,制约了技术扩散。 (四)科研人员流动 人员及其携带的知识的流动是国家创新系统中一种关键的知识流动。人与人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不论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知识转移的一个重要渠道。研究表明,人员流动有利于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技术创新。俄罗斯科研体制的改革和科研机构的私有化为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创造了前提,但是经济转轨初期的科技危机造成大量高水平科研人员流失到国外,近10年来“跳槽”经商的青年科研人员达40万人之多。用联合国的方法计算,人才流失每年使俄罗斯损失600亿-700亿美元。这从根本上削弱了俄罗斯的创新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俄罗斯的国家创新系统的绩效。 (五)国际间的知识流动 经济的全球化和企业活动的国际化意味着知识流动也日益国际化。国家创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与国际环境有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即资金、知识和人力资源的交流,这是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国家创新系统对创新资源进行配置的一个方面。因此参与国际知识流动的多寡成为衡量国家创新系统开放性的重要指标。2001年,俄罗斯企业间的合作项目总数为7229项,其中6676项,即92.4%在俄境内完成,仅有4.3%是与远邻国家合作完成的,3.4%是同独联体国家和东欧国家合作完成的。有14.1%的科研机构参与了与远邻国家的合作研究。表明俄罗斯国家创新系统开放性较低。另一方面,2001年俄罗斯工业的对外技术贸易的净出口为90.178亿卢布,主要工业部门的净出口均为负值,多数工业部门主要依靠进口技术来生产新产品,俄罗斯对世界技术市场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现在,俄罗斯在世界高技术产品市场的份额仅为0.3%,“世界创新市场对俄罗斯来讲是封闭的”。这从侧面反映了俄罗斯的国家创新系统绩效的下降。 四 经济转轨中俄罗斯的国家创新体系的低效与原因 一个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首先应是完整的,它主要应包括:(1)以国立公共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高校为主体的基础研究体系;(2)以企业和国家使命性开发型研究机构为主体的开发性研究体系;(3)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应用体系;(4)以高校为主体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生产与传播体系;(5)以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国家调控体系;(6)以教育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创新支撑体系;(7)以国家科技计划和创新战略为引导的国家创新引导体系。 一个国家的创新体系的实绩主要取决于科技知识的循环流转及其应用状况:如果科技知识在一国现有的经济系统之内循环流转非常流畅,科学技术的需求者能够很容易地获得他所需要的科技知识,而科技知识的供给者也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够肯定地说这个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是健康的;反之,我们则认为这个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校正其缺陷。 从前面分析可以看出,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继承了原苏联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框架。在经济转轨初期,在俄罗斯处于全面转轨危机的条件下,俄罗斯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了重构,其绩效是低效的。笔者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经济转轨危机削弱了俄罗斯的创新资源(科研机构减少、科技投入下降、科研设备陈旧、科研人员老化、科技人才流失以及人才结构不合理等),近1215年俄罗斯由于高技术产品减少和研究开发规模下降所造成的间接损失达1200亿2000亿美元;另一方面是俄罗斯的系统配置能力较低,技术市场发育滞后从根本上阻碍了前面提到的各种知识流动和要素循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俄罗斯目前竞争性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都处在发育阶段,难以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支持研发的风险投资的机制还远未建立,低迷的市场需求也限制着工业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的兴趣,使得企业无法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其深层原因在于: (一)私有化过程中常常会对原有的科研基地带来损害,并导致俄罗斯部分科技潜力丧失 俄罗斯在科技领域进行私有化时,主要的危险在于科研机构专业特性的改变,从而在根本上流失掉构成国家科技潜力的物质、财产和人才资源,或者仅仅是对国家进行过大量投入的科研机构实行简单的财产私有化。为了保存国家在以前所形成的科技潜力必须吸引投资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科研基地。但在实际中发现,私有化常常会对原有的科研基地带来损害,并导致俄罗斯部分科技潜力丧失。当商业性机构拥有已私有化科技企业的控制股票额时,往往会改变科研院所的专业性质和专业结构,因为购买者感兴趣的并不是如何保存和发展国家的科技潜力,而是科研机构拥有比较完备的技术设备、通讯设施、计算设施的场地以及装备有许多现代化设备的原有的生产和试验企业,这样不用再进行大量的投人就可以进行产品的批量生产,但往往已不再是原有的科技产品。 (二)改革后的俄罗斯科研机构国有比重过高的所有制结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美国经济学家诺思指出,改进技术的持续努力只有通过建立一个能持续激励人们创新的产权制度以提高私人收益才会出现。到2002年年初,俄罗斯共有4037家科研机构,比1990年减少13%,其中主要是从事研发活动的规划和设计机构。与此同时,19902001年俄罗斯的科学研究所从1800家增加到2700家,其科研辅助人员占70%80%。俄罗斯科研机构中2900家为国家所有(美国仅为39家,英国为45家,德国为82家,日本为96家),占科研开发单位总数的71.5%,私有研究开发单位占11.1%。2002年研发经费来源中国家预算资金仍高达55.3%,企业投入资金仅占20.1%,科研单位自筹资金占10.2%,私人和非赢利机构投入仅占0.2%。科研机构国有比重过高的所有制结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三)俄罗斯高校在研发活动中的比重过低,学术研究与企业生产相脱节的问题没有改变 高校是国家创新系统中重要的研发活动主体。据有关调查表明,大学中各领域(计算机、材料、冶金和化学工业领域除外)的学术研究强度与工业领域的研究开发强度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田。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先进的产业与大学的科技人员和实验室不断寻求各种更紧密的协同方式,大学为工业提供技术人员,为产品和生产过程创新提供新思想,企业资助大学实验室的研究,这种工业导向的学术研究比研究导向的学术研究更易得到经济界的持久支持。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高校开展研发活动的比重仅为5%,而欧盟国家的这一比例为21%,日本和美国也达14%15%。19902001年高校数量从453所下降到388所,其中只有40%的高校从事科研活动,新建的私立高校则完全没有科研活动。这使得高校在构建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作用很有限。 (四)国家创新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市场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其构成要素科技领域、企业和创新基础设施仍相互隔绝 国家创新体系主要构成要素科技领域、企业和创新基础设施仍相互隔绝。其原因主要是创新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市场机制还未真正建立起来: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银行体系不健全,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发育滞后,风险投资机制远未建立。这使得企业间、研究机构与企业间、技术的扩散受到严重制约。在19992002年投资增长的背景下,俄罗斯工业企业有创新积极性的也仅为10%,无法与欧盟国家50%的比例相比。技术正常流动和扩散的机制不完善,使得影子技术出口大量存在,其规模占知识产权总出口量的50%60%。许多从事新技术研究的公司偏爱申请国外专利,不惜冒违反国家法律的危险将许可证卖给外国公司,得到的利润仅为7%10%团。系统内的行为者之间缺乏相互作用、公共部门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研究之间不相匹配、技术转移机构的机制失常以及企业的信息不足与吸收能力低下都可能导致一个国家的创新绩效低下。 (五)创新子系统的不完整或发育滞后严重制约了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绩效 系统由构成系统的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构成,因此系统的效率优化有赖于构成系统元素的自身优化。行为主体内部运行机制是决定国家创新体系运行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家创新体系由构成该体系的要素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所组成,各个要素的自身优化是国家创新体系整体实力和效率的基础。企业、研究机构及其他行为主体都具有良好的运行机制,才能保证运行效率的提高,从而保证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率的提高。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按照理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创新体系的要求,处于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还缺少以企业和国家倡导的开发型研究机构为主体的开发性研究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应用体系、以教育培训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创新支撑体系。上述子系统的缺失或不完整严重制约了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绩效。 (六)企业创新的低效性制约了国家总体创新活动的有效性 企业创新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具有核心的地位作用。不论是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还是知识创新,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创新都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环境空间。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知识创新等价值的实现,直接地或间接地都最终要通过技术创新的实现来体现。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构成国家总体创新活动的核心内容。由于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因而国家总体创新活动的有效性,与企业创新的有效性密切相关。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工业技术创新的研究表明: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工业企业总量还很少、企业技术创新力度的部门间不平衡性显著、企业技术创新中采用新工艺的比重尚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对知识产权拥有量少、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提高不够显著、技术创新企业的经济外向化程度不高、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研究开发能力不强。企业创新的低效性制约了国家总体创新活动的有效性。 系统失效现象的存在以及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加剧,客观上要求各国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降低那些妨碍科学技术知识循环流转及其应用的制度壁垒,促进科学技术知识从国外向国内的流动以及在国家创新体系各行为主体之间的流动。 五 俄罗斯政府与经济转轨中国家创新体系的重构和发展 对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的科技状况的研究表明,俄罗斯仍为世界科技大国,但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绩效很低。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不断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来提高系统“知识配置力”。制度在创新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提供信息和博弈规则,减少不确定性,如技术服务系统和知识产权法;为创新资源的流动提供便利,如风险资金的建立;对冲突和合作进行管理,如官、产、学的合作可协调科研部门和企业、用户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在引入新技术之后所产生的新旧体制冲突;提供创新激励机制,激励创新的企业,淘汰创新乏力的企业,为创新提供必要的资源等。 在经济转轨危机中,俄罗斯的科技也同样经受了危机状态,俄罗斯政府应对转轨危机的过程中,各种扭转危机措施效果甚微的情况下,开始逐步认识到科技在经济转轨中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重构国家创新系统问题。由于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政府的被动性,使得重构中的俄罗斯国家创新系统存在着严重的“系统失效”现象。“系统失效”主要表现在系统内部各类角色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合作较差,各政府部门间面向创新体系的各种努力缺乏协调,政府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和企业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之间不匹配、技术转移机构的作用发挥不好,企业的信息获取和技术吸收能力较差等。其消极后果具有灾难性,这是因为,“技术一经济范式更迭时期同样也是大规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时期,技术更迭速度很快,国家创新体系效率低下的国家往往不能充分利用这种范式更迭所提供的经济机会,因而被其他先进国家远远的抛在了后边。”为尽快扭转这种局面,俄政府在国家创新资源配置、国家创新政策与制度建设、国家创新基础设施等方面正采取以下积极措施。 (一)加快建立国家科技信息系统 为有效地利用国家科技信息资源,实现与国际信息市场的接轨,促进俄罗斯信息产品和服务市场的形成,以加快国家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1997年7月24日俄联邦政府关于批准国家科技信息系统的命令,创建了国家科技信息系统。国家科技信息系统的成员单位有:联邦信息机构和科技图书馆、部门科技信息机构和科技图书馆、地区科技信息中心。国家科技信息系统的科技信息机构、科技图书馆和信息中心按用户要求从国家科技信息资源储备中提供信息,收取信息产品和服务成本费用。根据俄联邦法律确定提供免费信息服务的清单。通过采用先进信息化系统和手段及信息技术完善和发展国家科技信息资源搜集、加工、存储和使用过程,其科研和实验设计工作在19962000年联邦专项科技纲要“民用科学技术优先发展方向”以及其他联邦专项纲要框架内进行。国家科技信息系统的科技信息机构、科技图书馆和中心提供的信息产品和服务应该符合国家标准,并达到整个系统标准文献的要求。 (二)加快建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 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解决科技投资风险,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通行做法。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俄罗斯政府设立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从以下3方面人手:(1)由联邦政府设立的科技风险投资基金。目前,俄罗斯科技部对在俄创造风险投资机制非常重视,不仅出台有关法律文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建议俄政府直接参与风险基金创建工作,即从国家财政中拿出1亿卢布作为俄罗斯科技领域的风险投资基金。2000年2月,科技部与经济部、财政部及俄罗斯科学院共同起草的政府令规定,从联邦发展预算中划拨资金用于投资创建项目。(2)各联邦主体创建的风险投资基金。目前,俄罗斯已有6个联邦主体的领导层支持创建科技风险投资基金,它们准备利用自有资金在鞑靼斯坦共和国、圣彼得堡市、萨拉托夫州、诺夫哥罗德州、斯维尔德洛夫州和彼尔姆州设立风险投资基金;(3)西方国家的风险投资基金会。俄罗斯丰富的科研成果,较高的科技水平不能不令西方国家关注。目前,在俄罗斯运作的西方风险投资基金会有15个,资本量15亿美元。 (三)加快技术市场人才的培养 人才是技术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1994年,在俄联邦政府国民经济学院倡议下,由美国国际开发署支持科技型小企业基金成立技术商品化中心。该中心从事面向小型创新企业和个人的咨询活动。管理人才培训和与国外同行进行技术合作,其中心任务是为发展俄罗斯的技术商品化提供管理人才。该中心的培养计划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学员在把具体技术推向市场和掌握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独立工作;二是严格从担任过创新企业经理和顾问的职业教育家中挑选教师。为与国际接轨,1999年俄教育部决定在技术商品化中心开设工商管理硕士课程。技术商品化中心负责编制和实施管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教学咨询计划,旨在让管理人员能得心应手地完成科研设计工作成果的商业前景评估、知识产权管理、创新项目规划和鉴定、寻找战略伙伴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四)加快建立国家科学技术中心 国家创新系统的主要环节是技术创新中心,它专门从事开发成果的完善和商品化经营工作,技术创新中心内附设有信息服务和技术管理人员培训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实际是由同一地方的很多小企业组成的大联合企业。转轨以来俄已建立58个科学中心。目前,技术创新系统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内容。计划建立2025个基地式技术创新中心,并为中心配建500600家小型技术公司,保证经营方面有1万个新的工作岗位。计算机信息网将把技术创新中心与发达技术园区、国家科学中心和其他创新积极的企业及机构相互联通。与此同时,将开发专家培训系统,用以培养技术成果商品化的管理人员和小型创新公司的经理。预计20042006年技术创新企业将增加500800家,每年增加创新投资约100亿120亿美元。 (五)加快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 “制度环境的改善会鼓励创新,结果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鼓励为具体的发明带来了刺激,但并没有为知识财产的所有权提供一个合法的依据。专利法的发展提供了这种保护”。“一套鼓励技术变化,提高创新的私人收益率使之接近社会收益率的系统的激励机制仅仅随着专利制度的建立才被确立起来。”在经济转轨时期,技术市场立法是俄罗斯建设技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联邦通过了一系列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条令和条例等,主要用于调整知识产权建立、法律保护、登记和使用之间的相互关系。相继颁布了执行国家关于将科研活动成果产业化的基本方向)(2001年)、专利法(2003年2月7日)商标法和集成微电路拓扑学保护法、电子计算机程序保护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2006年前还将实施以下专项纲要:科技优先方向的研究与开发纲要、国家技术基地纲要、军工综合体的改革与发展纲要、“电子俄罗斯”联邦专项纲要(20022010年)。 (六)加快技术市场主体的培育 企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经济转轨过程中小型科技型企业逐渐成为俄罗斯科技市场的主体。为了促进小型科技型企业的发展,俄罗斯设立了小型科技型企业发展基金,基金来源于每年国家科研预算拨款的0.5%(1996年起为1%)的提成。小型科技型企业发展基金会在俄罗斯的51个地区设有代办处。基金会依靠编外专家评审了俄50个地区的2000多项资助申请,决定为其中600多项方案提供贷款,贷款条件相当优惠,其贴现率不超过中央银行贴现率的12。1997年,基金会从预算中获得900亿卢布的经费。规划原拟在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的5个城市(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喀山、叶卡捷琳堡)建立7个大型技术创新中心,并在其中配置250家小型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