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再刚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策略.doc_第1页
李再刚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策略.doc_第2页
李再刚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策略.doc_第3页
李再刚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策略.doc_第4页
李再刚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策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 建 立 现 代 师 生 关 系 的 策 略 指导教师: 李 华 平 准考证号: 0 8 2 2 0 2 1 0 0 0 1 0 考生姓名: 李 再 刚 广元市(地、州)青川县(市、区) 工作单位: 青川县建峰乡中心小学校 写作时间: 2011 年 7 月 30 日 目 录 标题 1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一、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背景1二、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 2 (一)民主性2 (二)尊重学生3 (三)确保主体性4 1、加强语文知识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5 2、给学生思维空间,让其发现问题,解答疑难 5 3、让学生在比较、分析、概括等训练中积极思维,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5 4师生换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6(四)突显个性化6 (五)注重情感性7 1、情境再现法 8 2、角色扮演法 9 3、重点品悟法10三、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重要意义10 1、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学校氛围10 2、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103、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充分发挥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11 参考文献11 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策略青川县建峰九年制学校:李再刚 摘要:学生人格的成长主要取决于包括师生关系在内的隐性课题。师生关系紧张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影响他们自有个性和健康人格的养成和发展,要真正建立良好的现代师生个关系,就应该了解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依靠每一个学生,友爱每一个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突出民主性,确保主体性,突显个性化,注重情感性.1“教育就是爱 爱就是教育”优秀的教师必定是充满爱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教师人生的幸福。构建新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努力学习,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激励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和谐统一。构建新型良好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教育观,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理念,要加强新时期学生文化研究,在积极交往与导向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建立1; 现代2 ; 师生关系3; 一: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背景 新课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最显著地特征之一。但现实是:一方面我们积极倡导;另一方面学生仍固守本分,究其原因就是他们的师生关系还没有从“师道尊严”中解脱出来。方方,学校管理民主化势在必行,转载浙江教育报,1998年4月21日第8期。请看某校的这样一组骇人的数据吧,29.3%的学生被罚过站,18.6%的学生被罚写过作业,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自主创新吗?这就更是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的严峻性,新型的师生关系多么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改变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问题,建立现代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讨: 二 建立现代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一)民主性2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 。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但在教师眼里每位学生的地位也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3方方老师在托起明天一文中就提出了“蹲下来和学生说话”的观点,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案例一 : 设计师生互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还应该师生互动起来。新课程提倡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 李吉林,情景教育:促进学生的完善建构,载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9月12日第四期。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情境,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和学习心境;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感悟,要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多用鼓励的话语评价学生。在教学中,我经常会参与到学生的竞争中。“老师和你们比赛读,看看谁读得好”、“有没有敢向老师挑战的”、“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例如教学观潮时,在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时,我让学生读,老师闭上眼睛放电影想像潮来时的美景,看看老师的电影怎样,学生们兴致盎然,个个投入地朗读,读后睁着眼睛,张着嘴巴问:“老师,你看见了什么?精彩吗?”、“要不要我们再读一遍?你再放一次?”这种课堂上的互动,让学生感到从未有过的亲近,感受到老师与自己的平等,或一场紧张却兴奋的小组竟赛;可以是你的平等和蔼或一回有情景设置的朗读表演。因此,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课堂的氛围自然而然的活跃、和谐了。经验告诉我,师生互动的前提是教师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其基础是依靠学生,只有师生配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其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指向学生,指向学生的学习,指向学生的发展;其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专注听教师的课,学生喜欢教师的课,学生思考教师的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自主学习以及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成为有贡献的人。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自己的兴趣和问题所在,所以有些课与其按照老师既定的内容去教,不如让学生自发地来问,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达到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的境界。 (二)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陶行知,关于教育的体会,北京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15日,第26页。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和爱,会是另一种情景。4意大利教育家亚米契斯曾说:“爱,好比一个环,把一颗颗心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是真正的教育。案例二有一位同学,他从别的学校转入我刚刚接手班主任工作的那个班。经多次观察,我发觉他表现异常突出。上课时自己便便便不但不听课,更严重的是左右捣乱。有一次课上,他又捣乱了,我一怒之下,便把他的座位从后面调到第一行,并让他自己单独成行,成了众目睽睽的受管分子。可这节课,他根本没听,下课铃声一响,他便溜了。他的这一做法使我冷静地想了想,发觉自己这种处理的方法太简单了,直接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对今后的教育工作不利。于是我想同他的家长取得联系,没想到接到电话的正是他本人。我先向他表示歉意,讲了课堂上不妥的处理方法,然后请他回校。我的诚意感动了他,他答应我立即回校。于是,趁热打铁,我同他谈了整整两节课,分析了他的行为和思想,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应该向前看过去的事让它成为一种深刻的教训,只要你勇敢和自己的过去告别,抬起头来朝前走,老师和同学会用新眼光看待你的。一席话,触动了他的内心,他听着,眼眶都红了。经过一个阶段的帮助,这位同学转变了。学习认真了,纪律明显进步,是非观念也逐步清晰,成绩也有明显提高。(三)确保主体性。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唱主角,少数学生当配角和一问一答式为主要课堂教学形式。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问得多,学生思考少。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听客,陶行知先生历来主张:要是儿童的生活才是儿童的教育,要从成人的残酷里把儿童解放出来,反对死教书,教死书;死读书,读死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这也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要引导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其中,把它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式,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案例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好与否,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好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标志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方法,揭规律,促转变,即促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使之借助于已掌握的读写知识和规律去分析、解决问题。1、加强语文知识运用的训练,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引导学生不断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实际反映了在课堂教学中应坚持的正确的学生观的问题。初中一册中知识短文文章的阅读,并无深奥的知识,也缺乏趣味,根据这一教材的实际,教此短文时,我设计教学的过程是先读懂课文,列出重点部分的提纲,再让学生运用本文的阅读方法进行语段训练。我指导学生根据“理解揣摩阅读”的顺序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归纳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并划出中心句,关键词,再列出“理解”部分的提纲。如选取大自然的语言中第七自然段指导学生作语句理解的练习,有了范例后,学生又自选了其他语段,做语句理解的训练,都能较好地完成,学生在上述训练过程中,既读懂了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又进一步掌握了理解文章语句的一般规律,也尝到了运用学过的知识自行阅读的甜头。课堂上讨论气氛热烈,直到下课学生兴趣不减,还争着举手发言。2、给学生思维空间,让其发现问题,解答疑难。课堂教学设计,要留给学生思维空间。这如同画图要留出相应的空白处一样,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有时间去独立思考问题,从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去发现问题、解疑、化难为易,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法简表(1)时,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先去思考,通过比较、讨论,一些难点在不知不觉中化难为易了。3、让学生在比较、分析、概括等训练中积极思维,寻找最佳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概括训练中积极思维,寻找最佳学习方法,使学生知其然,进而知其所以然的有效途径,通常学生在做作业或考试时,对选择题、判断题,比较头痛,难以把握,这里面就有一个思维方法问题,如果经常有意识设计一些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寻找最佳学习方法,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师生换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的过程,由于师生换位,情感因素和认知因素则产生互为作用的效果,这样就能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学生的表现欲,从而培养提高其创造能力,对此,我就设计让学生上讲台讲课,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能主动地设计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充分发挥了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中进行的。”因此,教师要从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教会学生学习。这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四)突显个性化 个性化强调教育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对象,是教育这块阵地的主人,2陶行知认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讲道德、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来考虑,把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来追求。要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位学生,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现在教育界提出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教育个性化不是畸形教育,不是要求学生片面发展。它要求的是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获得发展。 个性化强调教育的针对性。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2陶行知深刻地指出:“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加强培养发挥创造力”。个性化教育就是要特别注重这种个性差异,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他接受教育的独特方式而采取相应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同他们自身相一致的教育,并且在某些领域、在某些方面能得到充分发展。把每一个学生的潜能给充分地认识和发挖出来,使每一个人都各尽所能,各尽其才 ,使每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及其意义。案例四 有一位女生学习非常吃力,可是非常喜欢手工制作,简直是着了迷。整天拿着小剪刀、胶水、彩笔,剪、贴、画的,有时在课堂上还偷偷地摆弄。为此挨批评是常事。她采取的态度是你批评你的,我干我的。她觉得学习很枯燥,没意思,而小制作就不同了,真是太好玩了,那里似乎有无穷的乐趣。我看在眼里并没有强行制止,而是对她的这种爱好变“禁”为“导”,鼓励她说:“上课好好学习,学好了知识,你的小制作就越来越出色了。”这句话对她的触动很大,她上课果然用心听讲,写作业也专心了。每当有困难,鼓动其他同学及时帮助她,课余时间和她一起做小制作。在班里展开巧手小制作竞赛,这位女生被评为“巧手队员”。从此她的学习越来越认真,上课也不搞小动作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五)注重情感性教师要得到学生的尊敬、信任和爱戴,使自己具有强大的教育感召力,仅有责任心、事业心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寻找多种方法,掌握一定的技巧,去赢得学生的心,使学生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常言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就需要教师要用情感去教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2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感情投入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教学思想和语言的表达,更为主要的是影响着学生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认识活动以及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等。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把学生视为朋友、亲人。以诚相待、以情相待、以友相待,为他们着想、替他们办实事。情感性原则要求教师热爱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都知道,成绩不好的学生也有可爱之处。即教师不能用学习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体系看待去学生,而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去看待学生。这个原则的大前提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消除对学生的偏见,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师爱,才容易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教师应在沟通师生情感方面多做文章。2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在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形成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情感关系的形成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之上的,教师只有全面地了解认识学生,了解认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才能从本质上认识学生,5苏赫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文中所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产生真正的爱,才能恰到好处地关心爱护学生 使学生感触到教师的关心,从而表现出学习等方面的积极性。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有句明言:“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便没有教育文明。”又说:“要公正处事,就必须细致入微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便是我为什么把未来的教育看作对每个孩子更深刻的了解的缘故。”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都在不断变化,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全面了解学生这方面的变化,才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自觉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敢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 案例五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5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突出语文的人文性也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文章不是无情物,它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媒介,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表现、反映人类情感活动的媒介,是作者内心体验和生活哲理的结晶。可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教师在的语文课堂上,用繁琐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血肉丰满的课文肢解成零七碎八的知识拼盘;强迫学生死记硬背文被肢解、情被忽略,久而久之,语文逐渐成了一门让学生厌恶而无奈的课程。那么我们新课改时期的语文教师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该如何关注学生个体情感体验,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呢?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行为是作者与读者间的对话和交流,是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共鸣的动态过程。要想让学生获得这些积极的情感体验,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能完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实施一些策略、方法、技巧来调动学生、感染学生。要为学生营造适当的环境,以供他们滋生情感、体验情感、升华情感、释放情感。1、情境再现法上课伊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音乐渲染、图象再现、故事表演、实验演示等),很快把学生带到文中的情境之中,6让学生感受到“情境就在我眼前”、“我就在情境中”。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身临其境”、“ 感同身受”的境界。如难忘的一课在学生汇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一过程中,我积极的创设情境:如果请一名同学上来模仿文中的老师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他该怎么写?接着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相关历史资料来理解“很认真,也很吃力”。在此基础上再现情境,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仿写,让下面的同学谈谈:当你看到老师这样“很认真,也很吃力”地写完这几个字后,你有什么感受?也像文中的老师那样引导孩子们一遍遍的去读、去写这句话,在这个“仿真”的情境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个孩子的脑海中,情感得到升华,灵魂受到洗礼。又如开国大典一课,课文的内容距我们年代久远,学生对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如何点燃他们的学习激情呢?如何引导他们穿过历史时空,穿越漫漫长夜,去感受1949年10月1日那天举国上下的喜悦、激动?去聆听天安门广场礼炮的轰鸣?我在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资料,为下一步学习做好感情铺垫,接着播放开国大典的实况录像的片段,当学生看到那欢腾的海洋,听到那震天的呐喊,学生的情绪立刻激动起来。我说:“现在你们就是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赶快去抓拍那些你有兴趣的镜头吧!”于是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课堂,走进了课文,捕捉到了很多有意义的历史镜头,为新中国的诞生感到激动、自豪,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2、角色扮演法7让学生扮演文中的某个角色,全身心的投入角色,去获得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情真意切的共鸣,达到“爱作者之爱,恨作者之恨”的境界。如唯一的听众一课,可让学生扮演文中的“我”,说说当“你”每一次听到老太太夸奖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为什么觉得她慈祥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你”为什么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唯一的听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当作作者,与作者血脉相连、心心相通,一步一步的感受作者心理、行为的变化,感受作者对老太太的敬仰、感激之情,感受老太太的良苦用心、了解她德艺双馨的优秀品质。通过角色扮演完成了与作者交流、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的过程,实现了思维的碰撞、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3、重点品悟法以“整体部分(重点)整体”的思路来进行学习,先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然后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段自主品读、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体验语言文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最后再回到整体,让学生带着自己独特的的体验、感悟去朗读课文,用“读”的方式来表达、释放自己的情感。如最后一头战象一文,先整体上入手,让学生谈谈战象嘎羧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英勇善战,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然后让学生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的描写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在自渎自悟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感受,学生能从“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