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一般术语及其定义.doc_第1页
标准化一般术语及其定义.doc_第2页
标准化一般术语及其定义.doc_第3页
标准化一般术语及其定义.doc_第4页
标准化一般术语及其定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准化一般术语及其定义 1一致(Consensus) 指有关方面的代表对标准中实质问题的普遍接受(没有强烈的反对意见)。该术语及定义,是针对标准定义中制定标准或审定标准时各有关方面的代表来说的。如生产方与使用方,对标准中规定的内容通过反复讨论协商一致,标准才被各方面同意或认可,这样有利于标准的实施。因为我国标准有些是技术法规,要强制执行,因此强调协商一致于全局有利,特别是主要方面的代表认可。 2品种控制(variety control) 为满足广泛的需要,对产品的尺寸、特性或型式择优选取。 品种控制是合理发展品种规格的有效手段。是防止和克服品种规格盲目发展造成混乱的 有效途径。通过品种控制使品种规格达到以最尽可能少的数目满足尽可能多的需要的目的。 3适用性(fitness for purpose) 产品、过程或服务工作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预定目的或规定用途的能力。 适用性的定义实质是指产品或服务对其预定用途的适合程度。标准化的重要效益之一就 是改进物品或服务对其预定用途的适合程度,即适用性。 4性能特性(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 指与产品使用直接有关钓适合用途的特性,它与制造特点无关。 性能特性是指产品适合用途的特性,不管该产品是用什么工艺生产出来的。 5互换性(interchangeability) 某一产品(包括零件、部件、构件)与另一产品在尺寸、功能上能够彼此互相替换的性能。 一个产品(或零件)取代另一产品(或零件)以满足其有关要求的适合程度。如插头插座中 的互换性,录音磁带的互换性。互换性的功能方面叫做功能互换性,尺寸方面叫做尺寸互换性。 6通用性(generalization) 在互换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同一对象(包括产品零件、部件、构件)的使用范围。它是标准化的一种形式。产品的通用化,是其结构要素和零件在继承、通用。如把已有的基型产品中结构要素和零件继承,发展到变型产品中,从而扩大通用零件的产品总零件中的比重。通用化可以减少重复设计、重复生产、重复管理等,从而提高经挤效益。 7系列化(seriation) 将同一品种或同一型式产品的规格,按最佳数列科学排列,以最少的品种满足最广泛的需要。这是标准化的一种形式。 系列化是指产品参数系列化,包括产品的主参数系列化和基本参数系列化。根据需要在一定范围将主参数(直接反映产品特性和功能并决定其他参数的起主导作用的参数)和基本参数(与主参数有密切关系的尺寸、性能等参数)按照一定科学方法(如以优先数和优先数系为基础等)进行排列。 通过产品系列化来满足当前和永远需要,合理分档,有利于同类产品的协调,有利于发展新产品。 8兼容性(compatibility) 一些产品或系统在规定条件下一起使用时,满足有关要求的适合程度,不会引起不可接受的相互作用(干扰)。 兼容性对技术先进而复杂的专业和领域是极为重要的,如电子工业。 9标准化团体(standardizing body) 其公认的活动之一是进行标准化的团体。 标准化团体的特点是不仅开展标准化工作,也进行其他工作,或者说,兼搞标准化。 所谓团体(body),是指具有特定任务和组织的、法定的或行政的(管理的)实体。如:政府机构、公司、组织等。组织(organization)是具有其他团体或独立单位资格,并制有章程和自行管理的团体。 10标准团体(standards body) 其主要职责是根据章程制定、批准标准的团体。 标准团体,一般指国家标准团体、地区标准团体等,如国家标准局,省、市、自治区标准局等。 11标准草案(draft standard) 指标准的批准,发布前的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 标准草案指非正式的标准文本,待批准、发布后才成为正式标准。 标准草案的征求意见稿,是指草案初期阶段用于征求各方面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的标准草案。 标准草案的送审稿,是指草案经过征求各方面意见并进行修改后,提交审定的标准草案。 标准草案的报批稿,是标准草案审定通过后,呈送主管部门批准、发布的标准草案,它是草案的最后文本。 12标准编制说明(Introduction to drafting standard) 对标准文本编制的有关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文件。 标准编制说明主要对标准编制原则、过程、方法、任务来源、指标的依据、试验数据以及有关标准条文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它不是标准文本本身,因而没有法规效力。但它可以帮助理解标准条文的产生背景、基础及其含义等,是贯彻执行标准的重要文件。 13等同采用国际标准(totally equivalent adop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使制定的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在技术上完全相同,在编写上相同或稍作编辑性修改。 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是指在制定国家标准时(或制定专业标准、企业标准),把国际标准采纳到我国标准中,使我国标准在技术上、编写上与国家标准相同,或编写上有编辑性修改。 14等效采用国际标准(equivalent adop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使制定的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在技术上只有小的差异,在编写方法上可以不完全相 同。 小的技术差异,是指非实质性的差异,即这种差异可以被国际上认可接受,如增加些事例或解释说明资料等等。 15非等效采用国际标准(reference adop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制定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有重大差异,但性能和质量水平与国际标准相当,在通用、互换、安全、卫生等方面与国际标准协调一致。标准的级别和种类 1.国际标准(international standard) 由国际标准化团体通过的标准。 最大的国际标准化团体是ISO和IEC。此外还有27个国际团体也制定一些国际标准。通常说的国际标准是ISO发布的国际标准,包括除电气、电子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和领域中的国际标准,称为ISO标准。而IEC标准则是由国际电工委员会发布的电气、电子方面的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对各国来说可以自愿采用,没有强制的含义,但往往因为国际标准集中了一些先进工业国家的技术经验,加之各国考虑外贸上的利益,从本国利益出发也往往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2国家标准(national standard) 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是指全国务部门,各专业,各省、市、区,各企业,各单位都必须遵守的标准。国家标准是国内各级标准必须服从不得与之相抵触的标准。国家标准是一个国家的标准体系的主体和基础。 3区域标准(regional standard) 世界某一区域标准化团体通过的标准。 这里区域是指世界上按地理、经济或政治划分的区域,如欧洲标准就是欧洲这个区域的标准,它是为了某一区域的利益建立的标准。 4专业标准(specialized standard) 由专业标准化主管机构或专业标准化组织批准、发布,在某专业范围统一的标准。 我国前几年开始搞专业标准,以前是部标准。专业标准可以在专业技术上避免由于各部部标互相不一致的问题。专业标准也可以避免因部门机构的频繁;改变而造成的问题。专业的划分是建立专业标准的基础。我国专业分为24大类:即为综合,农业,林业,医药,卫生,劳动保护,矿业,石油,原子能,核技术,化工,冶金,机械,屯工,电子基础,计算机与信息处理,通信、广播,仪器,仪表,土木,建筑,建材,公路,水路运输,铁路,车辆,船舶,航空,航天,纺织,食品,轻工,文化与生活用品,环境保护。 每大类专业中又可再细分为具体专业。 5企业标准(company standard) 由企(事)业或其上级有关机构批准、发布的标准。 企业标准包括公司标准、工厂标准,企业标准一般由企业批准、发布,有些产品标准由其上级主管机构批准、发布。 6内控标准(Internal control standard) 企业为达到或超过上级标准,而对产品质量指标制定高于现行上级标准的内部控制的企业标准。目的在于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企业制定内控标准由企业批准、发布。它是企业标准的一种,一般不对外。 7基础标准(basic standard) 在一定范围内作为其他标准的基础并普遍使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 一定范围是指特定领域,如企业、专业、国家等。也就是说,基础标准既存在于国家标准、专业标准,也存在于企业标准中。在某领域中基础标准是覆盖面最大的标准。它是该领域中所有标准的共同基础。 8术语标准(terminology standard) 对专业术语制定的标准,术语标准中一般规定术语、定义(或解释性说明)和对应的外文名称。 选人术语标准中的术语,是专业技术用语,供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当不给予统一解释就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时,就应制定统一的术语标准。术语标准是基础标准的一种。 9产品标准(product standard) 为了保证产品的适用性,对产品必须达到的某些或全部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其范围包括:品种、规格、技术性能、检验规则、包装、贮藏、运输等。 产品标准有完全的产品标准和不完全的产品标准。完全的产品标准是规定产品术语、符、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包装、储运等全部要求的标准。不完全的产品标准中只规定品种、规格、型式与尺寸、参数系列等,称为品种标准。只规定产品质量性能或包括包装、检验、储运等除品种以外的要求时,称为质量标准或称为产品技术条件。只对包装做出规定时,称为包装标准。 从广义上讲,产品标准还包括原材料标准和零部件标准等。 10方法标准(method standard) 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测定、作业等各种方法为对象制定的标准。 方法标准的特点是以各种方法对象单独制定的标准。与产品技术性能及包装等内容同时 编在一个标准时,即方法不单独编制标准时,不能称为方法标准,还是上面提到的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尽管适用面较广,但它不是基础标准。 11安全标准(safety standard) 以保护人和物的安全为目的制定的标准。 安全标准是专门为了保护人的安全或物品的安全为对象和目的,如电气安全、核电站安 全、劳动安全、安全操作规程、消费品的安全,等等,它是保护性标准的一种。 12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 为保护人的健康,对食品、医药及其他方面的卫生要求制定的标准。 卫生标准是专门以卫生要求为对象、为目的制定的标准,如食品卫生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有害物质或病菌的限量。其他如工业卫生、劳动卫生等等。卫生、健康方面标准已成为标准化的一个重要领域和重要目的。它也是保护标准的一种。 13环境保护标准(environment protection standard) 为保护环境和有利于生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噪声、振动等环境质量,污染源,检测方法以及其他事项制定的标准。 环保标准是保护标准的一种,它是以环境为对象、以保护环境不受污染为目的的标准,如水质标准、噪声标准,等等。 14工程建设标准(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tandard) 对基本建设中各类工程的勘察、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等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程建设中的统一规定常常采用技术规范这种标准的形式。它往往对一系列技术事项做 出系统的、详细的规定。如地质、水文等方面的调查规范,设计、施工规范等。 15服务标准(service standard) 对某项服务工作要达到的要求所制定的标准。 服务包括技术服务即产品售后服务,也包括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这方面服务标准主要在旅游业、商业、交通运输(海、陆、空)业、金融业、电讯业、洗衣业、保险业、医疗业等服务行业中制定,以提高服务质量。 16管理标准(administrative standard) 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标准的对象不是技术而是管理事项。包括组织、机构、职责、权力、程序、手续、方针、目标、措施、影响管理的因素等等。管理标准一般是规定一些原则性的定性要求,具有指导性。 采用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一)基本概念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项重大技术经济政策。什么是国际标准?什么是 国外先进标准?什么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以及采用国际标准中的等同采用、等效 采用等一些基本概念也必须予以明确,以便于统一的理解和运用。 1国际标准的定义及包括的范围 (1)国际标准的定义。在GB 39351-83标准化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中规定了国际标准的定义:由国际标准化团体通过的标准。 1991年ISO/IEC公布的国际标准定义是: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的并公开发布的标准; -国际标准化团体是指1SO、IEC以及由ISO公布的其它27个国际组织。 (2)际标准的范围。国际标准包括ISO标准、IEC标准及其它27个国际组织通过的标 准。ISO标准截止到1995年底约有10 189个,主要是除电工、电子以外的其它专业如机械、冶金、化工、石油、土木、农业、轻工、食品、纺织、交通运输、卫生、环保、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IEC标准2100个,包括电工、电子方面的国际标准。ISO、IEC是两个最大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EC共发布国际标准1万多个。 其它27个国际组织是: 国际计量局(BIPM); 国际人造纤维标准化局(BISFA);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法典联合委员会(CAC); 关税合作理事会(CCC); 国际电气设备合格认证委员会(CEE)(CEE已并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照明委员会(CIE); 国际无线电咨询委员会(CCIR); 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ISPR);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国际原子能机构(1AEA); 国际民航组织(1CAO); 国际射线单位与量值委员会(1CRU); 国际制酪业联合会(1DF); 图书馆协会国际联合会(1FLA); 国际制冷学会(1LR); 国际劳工组织(1LO); 国际海事组织(1MO); 国际橄榄油理事会(100C); 国际射线防护委员会(1CRP); 国际兽疫防治局(OIE); 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 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局(1WO); 国际铁路联合会(UIC);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1ATA);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00); 世界卫生组织(WHO);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 这27个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化文献主要有国际标准、国际建议、国际公约、国际公约的技术附录和国际代码,也有经各国政府认可的强制性要求。对国际贸易业务服务和信息交流具有重要影响。 2国外先进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未经ISO确认、公布的其它国际组织的标准。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标 准、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和通行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中的先进标准。 国际上有权威的区域标准,是指世界某一区域标准化团体通过的标准。这里区域词, 是世界上按地理、经济或政治上所划分的区域。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通过的欧洲标 准、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通过的欧洲电工标准等等。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的国家标准,是指美国国家标准(ANSI)、英国国家标准(BS)、德国 国家标准(DIN)、日本国家标准(JIS)、法国国家标准(NF)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国家的某行业的国家标准,如瑞士的手表标准、瑞典的轴承钢标准、比利时的钻石标准等。 国际上通行的团体标准,美国石油学会标准即API标准、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标准即 ASTM标准、美国军工标准即MII标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即ASME标准、美国电气 制造商协会标准即NEMA标准、英国劳氏船级社的标准LR等。 3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概念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把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或其内容,通过分析研究,不同程序地订入我国标准,并贯彻执行。 上述概念包括以下几点: (1)采用。采纳和应用,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导则21在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中对采纳、应用、直接应用、间接应用都规定了统一的定义。 (2)采纳。即采纳一个国际标准于国家标准中。国家标准等效于、相当于、基于有关的国际标准,或者认可国际标准使之享有与国家标准等效地位。 (3)应用。国际标准应用于生产、贸易、法律等方面,不论是否有等效的国家标准。 (4)直接应用。应用某国际标准时不考虑国际标准是否已被其他标准文件采用,而在生 产、贸易、法律等方面应用国际标准。 (5)间接应用。应用已采用了某国际标准的其它标准。通过这样采用把国际标准应用于生产、贸易、法律等方面。 因此,从上述定义中可知,采用国际标准,是将国际标准纳入我国标准。既可以纳入我国国家标准,也可纳人专业标准或企业标准。 但由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满足不了需要或找不到国外公司内部的有关产品性能、 质量等标准时,就测试国外样品、样机,取得数据并订出标准,这种情况也属于采用国外先进标准。当然,这个概念是比过去只限于拿到国外标准的概念有了发展。 4采用程度的概念 国际导则21中规定了3种采用程度,即等同采用、等效采用、不等效采用。 (1)等同采用。国家标准等同于国际标准,仅有或没有编辑性修改。 编辑性修改。根据ISO/IEC导则21的定义,是指不改变标准技术的内容的修改。如纠正排版或印刷错误;标点符号的改变;增加不改变技术内容的说明、指示,等等。可见,等同采用就是指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相同,不做或稍做编辑性修改。 (2)等效采用。 国家标准等效于国际标准,技术上只有很小差异。可见,等效采用就是技术内容上有小的差异、编辑上不完全相同。 所谓技术上的很小的差异,1SO/IEC导则21中定义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的小的技术差异是指,一种技术上的差异在国家标准中不得不用,而在国际标准中也可被接受,反之亦然。如,奥地利标准ONORMS 5022内河船舶噪声测量标准中,包括一份试验报告的推荐格式,而相应的国际标准ISO 2922中没有此内容。 (3)非等效采用。国家标准不等效于国际标准。这是ISO/1EC导则21中规定的第三种等 效程度。 非等效采用时,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上有重大差异。 什么是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上的重大差异?在ISO/IEC导则21的补充件国家标 准与国际标准之间等效程度的标记中,都明确规定了重大技术差异或不等效于国际标准所包括的几种情况: ISO1EC导则21中指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间的重大技术差异,指国家标准中有国际标准不能接受的条款,或者在国际标准中有国家标准不能接受的条款。导则中同时指出,在技术上有重大差异的情况下,虽然国家标准制定时是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标准相适应,但不能使用等效这个术语。在1SO/1EC导则21的补充件中指出,包括以下3种情况: 国家标准包含的内容比国际标准少,国家标准较国际要求低或选国际标准中部分内容。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没有互相接受条款的逆定理情况。 国家标准包含的内容比国际标准多,国家标准增加了内容或类型,且具有较高要求等,也没有逆定理情况。 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有重迭,部分内容是完全相同或技术上相同,但在其他内容上却 互不包括对方的内容。 (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原则 1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一定时期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向、任务。 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王作的出发点。当国民经济处于建立社 会主义经济体系初期,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就是要从战略上、从国家长远利益上考虑突出国际标准中的重大基础标准、通用方法标准的采用问题。当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如产品质量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时,对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中的先进产品标准和质量标准就成为采用的重要对象。当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特殊意义时相应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用也就成为紧迫的任务。 2加快采用速度。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速度在现阶段是很突出的问题。很多国际标准是国际上取得多年实际经验后被公认的,一般说来不必都去进行实践验证。要简化制定手续,基本上采取先拿来用一实践验证一补充修改的模式。 3提高标准。促进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是当前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一项重要原则。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是我国经济的致命弱点。质量问题首先有个标准问题,只有采用了先进的国际标准或先进的国外标准,才能提高我国的标准水平。只有提高了标准水平,才能有力地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历史的经验已从正反两方面证明,用低标准是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的。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当前首先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4要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符合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和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方便使用。 5对于国际标准中的基础标准、方法标准、原材料标准和通用零部件标准,要先行采用。通过的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以及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一般应与国际标准协调一致。 6在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中采用国际标准,应符合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标准化审查管理办法(试行)中的规定。如原则上不引进和进口英制设备,等等。 7当国际标准不能满足要求,或尚无国际标准时,应参照上述原则,积极采用国外先进标准。 8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要成龙配套,推行综合标准化。-方面是各类标准之间基础标准、方法标准、产品标准之间的配套;另一方面是原材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产品、检验仪器设备和产品包装等之间的成龙配套。 9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要与优质优价、劣质低价或惩罚价格政策相结合。 (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方法 采用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即采用程度的划分及其表示方法;不同的采用程度时采用方法的选择。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是指我国标准中,根据其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技术内容上的差异以及编写方法的不同,所划分出的几种情况。 新修订发布的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中,根据ISOIEC导则的规定,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分为等同采用、等效采用和非等效采用的三种形式。其中,用非等效采用取代了原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中参照采用。我国这样规定,是参照了ISO/IEC导则2l中的国家采用了国际标准,必须在国家标准中标明采用程度,并指明国际标准的版本(如日期或年份)。 等同采用,表示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技术内容完全相同,不作或稍作编辑性修改。中国标准化工作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一、九五期间标准化工作的奋斗目标 1到2000年,争取将ISO、IEC现有标准,除因地理、气候及基本技术等原因不能采用外,都要转化为我国标准。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应达到60。 2到2000年,基本建立一个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协调配套、水平先进的标准体系,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要。 3到2000年,初步建立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4到2010年,标准总体水平要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标准化人员素质、标准化管理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为下个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好务。 二、九五期间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要采取措施,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步伐。要认真落实采标政策,研究制定新的保证措施,力争九五末实现主要行业采标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 2调整标准结构,做好标准的复审工作 调整国家标准构成,使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和管理标准相互:协调配套。国家标准将重点发展基础、通用标准,安全、卫生、环保标准以及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市场急需的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标准。 逐步调整产品国家标准的内容,做到以通用性能和基础性能为主。 进一步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推进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 完善标准复审制度,加强标准的复审。到2000年,将1990年以前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全部复审一次,确保国家标准的时效性。 3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 认真实施经国务院同意的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和农业监测工作,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意见,九五期间,健全和完善主要农副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00项;围绕增产增效技术,制定地方技术规范8000项: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推广工作,重点抓好有关米袋子和菜篮子的500个示范区;突出抓好种子标准和粮棉油产品标准,同时抓好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支农产品标准。 粮油作物标准的年实施面积比八五增加两倍,九五末实施面积达6500万km;棉花作物标准的年实施面积达430万km。以上;新增330万km农田灌溉面积和25万km水土保持面积,新发展的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和水产养殖基地,新建的防护林体系、速生丰产林基地和名、优、特经济林基地,要全面按标准组织实施。 4继续抓好基础工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轻纺工业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1)要重点抓好国家急需的重型钢轨、半导体材料、石油化工业的深加工产品、新材料等基础原材料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要继续制修订节约用电、节约材料的标准并贯彻实施;围绕建筑材料工业调整结构,开发、推广新型建筑材料及制品的工作方针,配合制定相应国家标准。 开展节能、降耗标准化工作,制定高效能、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标准:结合国家确定的冶金、有色、化工、建材及交能等行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制修订能源和能耗限值标准:重点抓好一次能源应用效率标准的制定:研究二次能源开发、新能源利用的标准化工作。 (2)机械、交通运输方面标准化工作主要做好: -提高大型成套设备、数控机床等基础机械和气动、密封、仪器仪表等基础件的标准水平;加大基础标准、强制性标准的实施力度。 -围绕提高运输安全、质量和效益,建立起包括交通运输基础标准、运输安全和质量、交通信息等在内的系列标准。 -铁路以保证提速、高速、重载安全运输的高质量、高可靠性为主,全面地等同等效采用国际标准,确保114项主要产品的采标率达到90以上。 -为了保证飞行安全航班正常,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民航要抓好空运管理、空中管制、服务和安全方面的标准。 -船舶以发展大型船舶、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扩大大中型船舶修造能力,增加出口为中心,加快综合标准化及模块化造船技术的推广,提高船舶内舾装标准水平。 -汽车方面要围绕打好提高产品质量,组织结构优化,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三大战役,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经济型轿车、重型汽车、电动汽车及燃气汽车,参照国外先进标准,制定高水平的零部件标准,加强安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制修订和实施工作。 (3)电工待业重点提高大型火电成套设备和水电设备的开发和制造水平,配合国家重点 工程项目(如三峡工程、核电站工程、机器人工程等),适时制定电工设备和自动化仪器仪表的相关标准,重点是: -大型发、供电设备,输、配电设备及相应的电子仪器仪表标准; -国家需要控制的重要大型机电设备标准。 (4)信息技术与电子标准化工作要抓好: -集成电路、新型元器件、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标准制修订与实施; -配合国民经济信息化工程,做好功能标准体系的研究和设备采购规范的制定; -中文信息处理(包括汉字和少数民族文字)标准化及中文信息处理标准的国际化王 作; -电子数据交换(EDI)、产品数据交换(STEP)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标准的研究与 制定; -与金字工程密切相关的国际标准的转化工作; -积极推进数据通信、光纤传输、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及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的标准化工作; -数字电视、多媒体、模糊技术标准化工作的研究。 (5)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化工作重点是: -职业安全、环境管理、卫生标准; -机械安全、电气安全、压力容器、日用产品安全标准; -污染物排放和环境质量标准; -核安全和防护标准、放射性废物管理标准、电磁防护标准; -公共场所卫生及防疫标准; -治安防范、报警、消防和防伪技术标准。 (6)轻纺及日用品产品的标准化工作: -家用电器、照明电器、电动工具、玩具等产品标准的制定要适应市场需要,促进产品出口; -食品、饮料、化妆器标准要提高技术水平,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纺织品标准围绕开发新产品、提高质量、档次和深加工进行制修订和贯彻工作; -制定、完善天然纤维收购、加工、调拨、储运各环节所需标准,为规范管理提供技术依据。 (7)密切注意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微电子、激光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发展动向和产业化进程,使标准化王程与之同步进行,并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抓好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围绕规范化服务、提高管理水平,为服务业建立、健全管理标准、基础标准,并促进这些标准的贯彻实施。配合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重点进行旅游业的服务设施、安全管理标准、服务质量标准、旅游车船标准、管理标准和旅游景点规范等的制定、贯彻和实施;在交通、金融、保险、运输、邮电、民航、铁路和餐饮等领域,积极推进有关服务标准的贯彻。 6加强标准样品的研制、发行和管理工作 要大力拓宽标准样品工作领域,建立完善发行网络,切实加强标准样品的研制、发行和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按ISO的有关规定,逐步完善文字标准引用标准样品的规则。 7跟踪国际标准化发展动向 积极参加ISO 9000和ISO 14000系列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紧密跟踪职业安全与卫生管理标准的发展动态,同时开展大管理体系的研究工作。根据服务领域的国际动向,重点开展运输、餐饮、旅游业、金融业和商业的服务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 8大力开展标准化科学研究,主要任务是 -标准化现状与对策; -标准化与保护国内市场; -高新技术、边缘学科、重大产品的标准化; -保护消费者权益标准化; -重要的综合性、通用性基础标准; -标准化技术法规的研究; -国际标准化动态与发展趋势; -国外标准化政策和法律、法规情况对我国的影响及我们应采取的对策。 9加强标准信息、出版发行系统的建设 加大对标准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健全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国外先进标准为主的标准文献资料;加强标准数据库建设,建设信息网络,实现国内、国际联网;大力发展标准信息咨询服务业务,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功能社会化、结构网络化、信息产业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科学化的标准信息事业和标准信息产业。进一步提高标准出版质量,缩短标准出版周期,九五期间标准出版周期在100天以内。在做好以纸张为载体的标准出版工作的同时,加快制作以电子软件:和光盘为载体的标准出版物,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标准出版实现自动化,标准发行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做好部分国家标准的英文版翻译出版工作,适应国际交往需要。 10加强标准实施监督的力度 以强制性标准为重点,依法开展标准的实施与监督。要建立健全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制度,提高生产和经销单位执行标准的自觉性;要加强对引进技术、设备的标准化审查,防止不符合我国强制性标准规定、不符合我国标准化技术政策的技:术和产品流人国内;国家要确定重点标准的实施监督的项目计划。 11提高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水平 在做好国际标准化组织有关TC和SC秘书承担工作和完成国际标准提案的制定工作的 同时,努力争取承担更多的TC和SC秘书处工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起草与制定工作,创造条件争取有更多的我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积极引导更多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建立和完善国际标准化工作信息咨询系统,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体系。 12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 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1000家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提高产品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水平,增加标准化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长效益的贡献率。 以乡镇企业和标准化基础薄弱的企业为重点,继续开展消灭无标生产的活动,国家技术监督局每年完成50个消灭无标生产试点县工作,各地每年也要抓一批,提高标准覆盖面。 配合产品创名牌工作,每年推进1000种产品使用采标标志提高采标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要求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照国际标准,建立适应市场和用户需要的、高于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同时推进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 13努力推进条码、代码工作 大力发展条码系统成员,加强复审和服务,提高条码印刷质量;加强推广应用,帮助商业企业建立POS系统,逐步使进入市场的商品全部使用条码,同时向其他应用领域推广;围绕条码的发展和应用,促进自动识别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加快条码推广应用工作中所需法规、标准的制定,并深入贯彻实施。 继续推进全国统一代码立法工作,尽快使代码王作走上法制管理轨道;加快代码信息系统建设,形成一个安全、可靠、快速的代码数据库和传递系统;拓宽代码应用领域,巩固现有应用领域,推动银行、统计、财政、保险、公安、劳动等领域的应用;总结IC卡试点工作经验,逐步予以推行;加快有关代码工作的标准制修订,深入贯彻实施,使代码工作中的技术活动规范化。 三、措 施 1.加强标准化法制建设 研究标准化法及配套法规的修改工作;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强制性标准(即技术法规);围绕标准化工作改革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制定、修改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强制性标准办法、标准动态管理、标准版权保护、技术文件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等规章,以适应两个转变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 2加快标准化工作改革步伐 标准化工作的改革重点是: (1)改革标准化管理体制。国家、部门和地方的标准化管理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重点是做好标准规划、计划和协调工作,制定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加强中国标准化协会与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发挥其参与标准制定、宣贯、标准咨询的作用,协助政府开展标准化工作。 (2)改革标准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对标准计划立项、组织制定、审批发布、出版发行、实施与监督各个环节进行全面动态跟踪管理;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的需要,开展标准立项的前期研究,为标准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标准销售价格,逐步实行标准有偿使用,以期将所得利润反馈到标准制、修订工作中来,形成标准化工作的良性循环。 (3)继续做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调整和改革工作,要改革过去行政人员参与过多,企业技术人员参与不够的现象,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包括三资企业)参与标委会工作,选择一批骨干企业直接承担标委会工作;打破部门间的相互制约,引入竞争机制,让有技术优势、有人才、有经费保障的单位承担秘书处工作。 (4)标准化经费的改革。要改变过去仅依靠国家支撑的单一模式,争取国家给予经费收入政策,国家要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投资力度,同时要继续做好标准化经费使用的改革试点工作。 3加大标准化经费的投放 制修订国家标准的费用要逐步增加,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承担和支持标准制修订工作,开辟标准费用新渠道。 4加强标准化专业队伍和机构建设 注重标准化队伍建设,加速人才的培养。实行标准化人员上岗培训制度,切实提高各级标准化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引入竞争机制,制定有效的奖励办法,为标准化人员更好地学习和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调动标准化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作用,保持队伍的稳定。要培养高层次标准化人员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机构工作,培养一批专业知识强、外语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参加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要建立-个管理现代化、技术水平高的标准化研究机构、情报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 5标准化管理手段现代化 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应首先实现办公自动化,对标准计划、制修订过程、出版、发行、信息保存、咨询服务等各环节及相互联系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并与国际联网。各部门标准化管理机构、从事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单位、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ISO/IEC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的单位要按ISO要求逐步实现自动化办公。Aauditee受审核方 Ccompatibility相容性 conformity合格(符合) contract review合同评审 contract承包方 corrective action纠正措施 customer顾客 Ddefect缺陷 degree of demonstration 证实程度 dependability可信性 design review设计评审 disposition of nonconformity不合格的处置 Eentity,item实体Ggrade等级 Hhold point停止点 Iinspection检验 interchangeability互换性Mmanagement review管理评审model for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模式Nnonconformity不合格(不符合)Oobjective evidence客观证据 organization structure组织结构organization组织Ppreventive action预防措施procedure程序 process过程 product liability产品责任 production permit,deviation permit生产许可,偏离许可 product产品purchaser采购方Qqualification process鉴定过程 qualified鉴定合格 quality assurance质量保证 quality audit observation质量审核观察结果quality audit质量审核 quality auditor质量审核员quality control质量控制quality evaluation质量评价quality improvement质量改进 quality loop质量环quality losses质量损失 quality management质量管理quality manual质量手册quality planning质量策划quality plan质量计划 quality policy质量方针quality surveillance质量监督quality system 质量体系quality-related costs质量成本 quality质量 Rrecord记录 repair返修requirements for quality质量要求 requirements of society社会要求 rework返工 Ssafety安全性 self-inspection自检 service delivery服务提供 service服务 specification规范sub-contractor分承包方 supplier供方T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tractabilit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