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继承法中遗嘱的有效性探讨.docx_第1页
新修继承法中遗嘱的有效性探讨.docx_第2页
新修继承法中遗嘱的有效性探讨.docx_第3页
新修继承法中遗嘱的有效性探讨.docx_第4页
新修继承法中遗嘱的有效性探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修继承法中遗嘱的有效性探讨 本文结合遗嘱形式、遗嘱内容、遗嘱的变更和撤销等方面对继承法修订中遗嘱的效力问题进行相关探讨和阐述,对有关疑难和争议的问题发表见解。大家在相关论文写作时,可以参考这篇题目为新修继承法中遗嘱的有效性探讨的继承法论文。 原标题:论继承法修正中的遗嘱效力问题0引言我国现行继承法于1985年通过并实施,是目前实施时间最长,也从未被修订过的民事法律。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改善,与之紧密相关的财产关系和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85年颁行的继承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继承法的修订迫在眉睫。本文结合遗嘱形式、遗嘱内容、遗嘱的变更和撤销等方面对继承法修订中遗嘱的效力问题进行相关探讨和阐述,对有关疑难和争议的问题发表见解。一、遗嘱效力的概念和内容( 一) 遗嘱效力的概念。遗嘱的效力,即指遗嘱的法律约束力。具体是指遗嘱是否可被作为法律依据的合法财产的来源或途径。由于继承发生时,立遗嘱人即财产的原所有人已经死亡,所以这种法律约束力是针对于继承人或是受遗赠人而言的。( 二) 遗嘱效力的内容。遗嘱效力包含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定继承对遗嘱效力造成的影响。现代各国继承法都规定了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两种方式。依我国法律规定,法定继承是继承的主要方式,遗嘱继承也受其直接的影响,因为遗嘱继承人也必然在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内。法定继承对遗嘱继承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法定继承在效力上是低于遗嘱继承的,继承开始后,只有在不能或无法适用遗嘱继承的情况下才得以适用法定继承,例如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遗嘱应当为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由此可知,法定继承同时对遗嘱继承做出了一定的限制。第二,遗嘱的撤销和变更问题。遗嘱的变更与撤销均是立遗嘱人所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其不同之处在于对遗嘱内容的改变程度不同,前者是一部分,后者则是全部。在遗嘱设立后未生效前,立遗嘱人可随时无须任何理由即可变更或者撤销遗嘱。由于变更、撤销遗嘱是单方民事行为,因此只须立遗嘱人的意思就可成立。遗嘱变更与撤销的不同也会影响遗嘱的效力和执行。第三,附义务遗嘱继承权利或受遗赠权利的取消。继承法执行意见第四十三条规定:附义务的遗嘱继承或遗赠,如义务能够履行,而继承人、受遗赠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经受益人或其他继承人请求,人民法院可以取消他接受附义务那部分遗产的权利,由提出请求的受益人或继承人履行义务,接受遗产。在此情况下,要求相关的遗嘱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履行相应的义务,如未履行,受益人或其他继承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确认其丧失接受遗产的权利,且有愿意履行义务的人即具有接受遗产的权利。第四,遗嘱无效的情形。以下几种情形下的遗嘱无效或部分无效: (1) 违反我国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或法定程序而立的,(2) 违背立遗嘱人真实意思的,(3) 遗嘱的内容有歧义或前后矛盾的,或遗嘱所附条件根本不可能实现的,(4) 无行为能力或缺乏相应行为能力的人所立的,(5) 剥夺了继承人中缺乏生活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必要遗产份额的部分。二、遗嘱内容相抵触的效力问题继承法第20条规定,立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这条规定在理论上可以归结为遗嘱变更、撤回的方式之一。我国法律对遗嘱变更、撤回规定了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立遗嘱人立下新遗嘱,并明确表示将前遗嘱撤回; 第二,立遗嘱人作出一定的行为来变更或撤回遗嘱,遗嘱中处分的财产被立遗嘱人进行了事实上的处分; 第三,立遗嘱人立下数份遗嘱,若内容相抵触的,视为后一遗嘱撤回了前一遗嘱。在笔者翻阅与此有关的学术着作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探讨的都是立遗嘱人撤回前遗嘱后再次将本撤回进行撤回,可否视为前遗嘱自行恢复效力,以及遗嘱被撤回或变更时公证遗嘱的效力是否优先的问题,但是对于遗嘱内容相抵触这个问题,在相关的文献和理论研究中均未有所提及。( 一) 相关的立法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都规定有遗嘱的变更和撤回制度,但对遗嘱内容相抵触的规定却几乎没有。瑞士民法典对此有所涉及: 第一,立遗嘱人在新遗嘱中同时满足没有明确说明前遗嘱已作废以及在内容上并非为前遗嘱的补充两个条件,即可认定前遗嘱被撤回或变更;第二,立遗嘱人所设立的多份不同遗嘱中对同一财产均作出处分,如果前后遗嘱的处分不一致,那么就认定后遗嘱撤回了前遗嘱,财产处分按照后遗嘱处理.无独有偶,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第1220条规定,前遗嘱与后遗嘱有相抵触者,其抵触部分,前遗嘱视为撤回。日本民法典第1023条规定,前后遗嘱有抵触时,则抵触部分,视为前遗嘱被后遗嘱撤回。德国民法典第2258条规定,以后做的遗嘱撤回前遗嘱的,仅在前遗嘱和后遗嘱相抵触部分的范围内,前遗嘱被撤回。法国民法典第1036条:日后新立的遗嘱如若没有明白取消之前遗嘱的话,新立遗嘱中与之前遗嘱相抵触或相反的条款无效。 1234下一页 ( 二) 对遗嘱内容相抵触的正确理解。怎样理解遗嘱内容相抵触,实质上即在立遗嘱人死亡后,怎样通过遗嘱这个凭证去明确立遗嘱人在遗嘱中所表达的真实意思,也只有准确推断出立遗嘱人所欲表达的真实意愿,才能充分的保障立遗嘱人的遗嘱自由的权利。由此可见,如何理解和处理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问题,对于贯彻遗嘱自由原则,对于充分尊重并体现立遗嘱人的意愿尤为重要。我国继承法第20条规定:立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那么,上述条文可否理解为: 若前后遗嘱内容不相抵触的,均有效; 存在抵触的,只有抵触部分无效,并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笔者认为,根据法条规定,其隐藏但是明确的含义应该包含这两层。从字面意义上看,抵触即前后不同。那么,前后遗嘱在内容上意思相反就可以称之为抵触,即法条中所指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在后遗嘱中立遗嘱人新增加的内容应当继续有效。但是我国法律并未对此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学界也没有有关的定论。其实若想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参考我国合同法中的类似规定。合同法第56条规定:无效合同或被撤销的合同自始无效。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后面这句话是对前一句话内容的补充而不是赘述,因为由前一句话不能当然地推导出立法者的全部意思,所以这样的规定才是科学严谨的,在修正继承法的过程中也是值得借鉴的。三、遗嘱形式瑕疵对遗嘱效力的影响遗嘱形式是立遗嘱人表达处分意愿的凭借,也是遗嘱的表现形式。决定遗嘱有效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遗嘱形式的有效性,而总结遗嘱形式上的瑕疵对遗嘱效力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则是应根据该瑕疵是否会造成对准确判定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有影响而确定。可见,遗嘱是否表现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是判断遗嘱有效与否的核心内容。不同形式的遗嘱,法律规定的内容有差别,形式上瑕疵的体现不同,其对遗嘱效力产生的影响也随之存在差别。( 一) 未注明日期的遗嘱的效力。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自书遗嘱与代书遗嘱应当注明立遗嘱的时间,包括年、月、日。在现实中存在未注明时间的遗嘱,那么这种遗嘱的效力如何呢? 这一问题在实务与学界中都没有统一的答案。笔者认为,我们不能简单的断定这种遗嘱效力之有无。确认这种遗嘱的效力,首先要从法律为何规定需注明遗嘱日期的立法目的上开始考虑。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第一,由立遗嘱的时间来准确推断出其是否具有相应的遗嘱能力。遗嘱有效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立遗嘱人具有相应的遗嘱能力,而判断立遗嘱人是否有遗嘱能力的重要标准则是其是否具有相应的意识能力;第二,依据立遗嘱的时间来判断立遗嘱人在遗嘱中最终的意思表示。由此可见,规定遗嘱中需注明日期只有同时包括以上两个方面时才能达到相应的立法目的。因此,我们应将自书遗嘱与代书遗嘱分开来讨论。在自书遗嘱的情形下,如果立遗嘱人在其生前从来没有丧失过遗嘱能力且只设立了一份遗嘱,就应当认定这份遗嘱是有效的,而不能仅仅因缺少日期而无效。这一情形即未注明日期不会对立遗嘱人遗嘱能力的判断产生影响。在实务中,若利害关系人因遗嘱未注明日期而主张遗嘱无效,就应当提供立遗嘱人是在不具备遗嘱能力的情况下设立遗嘱的证据,并不可仅仅根据遗嘱缺少日期而主张其无效。若立遗嘱人在生前设立数份遗嘱,而这些遗嘱中都没有注明立遗嘱的年、月、日,无法判断这些遗嘱设立的先后时间顺序,也不能从遗嘱本身发现对其他遗嘱效力的说明,那么这些遗嘱均无效。因为我们无法推断出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也就不能确认遗嘱的效力。但如果其中某份遗嘱明确说明其设立的其他遗嘱无效的,即可断定该遗嘱为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其他遗嘱被该遗嘱撤回,则此遗嘱有效,而其他遗嘱无效。根据继承法第17条规定,立遗嘱人设立代书遗嘱时须有两名无利害关系的见证人在场。代书遗嘱的见证人起到的就是记录与证明的作用。可见,代书遗嘱见证人的证明是具有一定证据效力的。因此在代书遗嘱中,若立遗嘱人未注明日期,则可通过见证人来证明该遗嘱是否为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来发挥见证人的证明效力。若各位见证人独立一致地对立遗嘱人进行遗嘱设立活动时具有相应的意识能力或遗嘱能力均予以证明,或能一致证明在数份遗嘱中的某遗嘱是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的,则该份遗嘱应为有效,否则不发生效力。( 二) 口头遗嘱瑕疵的效力。我国继承法规定,立遗嘱人在危急的情况下可以立口头遗嘱,可见口头遗嘱必须在危急情况下设立才有效,其他情况下设立的口头遗嘱无效。但是如何确定危急情形,目前并无相应规定,在继承法修改的过程中应该对此情形加以规定。笔者认为,此处的危急情况是一种难以设立其他遗嘱的情况,立遗嘱人根本来不及或不能设立其他形式的遗嘱。同时继承法还规定,口头遗嘱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由此,口头遗嘱也必须要在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的见证下才有效。但口头遗嘱又一定是在危急情形下设立的,在现实大多数危急情形下并不能保证一定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人在场。那么这种情况下该如何认定此口头遗嘱的效力呢? 笔者认为,只要有无利害关系人在场见证,就应当确认该口头遗嘱有效。由此,如何理解在场一词就至关重要.立遗嘱人在危急情形下以通信或其他有效方式告知见证人自己的意思表示,见证人可能无法同时与立遗嘱人处于危急情形的现场,但只要数位见证人所证明的立遗嘱人在事发时的意思表示一致,就应当认定此口头遗嘱有效。( 三) 录音遗嘱瑕疵的效力。以录音形式设立的遗嘱应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录音遗嘱是以录音、光盘或录像等形式表现的一种遗嘱。录音遗嘱这种方式也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但是录音遗嘱本身存在着一个缺陷,即录音遗嘱很容易被人为的进行编辑或伪造,这样就难以保证录制的遗嘱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因此,修正后的继承法应对此问题作出明确要求,以保证录音遗嘱能够体现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当然,我们也可以借鉴域外关于密封遗嘱的规定和做法。因为密封遗嘱本身具有秘密性的特点,故其能有效避免录音遗嘱被篡改。即立遗嘱人在设立遗嘱后,必须亲自将遗嘱的载体进行封存,并且由在场的人均在封口上签名。继承开始后,必须在继承人、见证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在场的情况下当众予以启封,在此之前任何人不得擅自启封,否则该密封遗嘱无效。四、几种特殊遗嘱的效力问题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一) 打印遗嘱的效力。继承法未明确规定打印遗嘱,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立遗嘱人不亲笔书写而是将其打印出来的情况。如何认定打印遗嘱的效力?目前学界有三种观点: 一是将其视为自书遗嘱,二是将其视为代书遗嘱,三是认为打印遗嘱为无效遗嘱。笔者认为,认定打印遗嘱的效力,依然需要从其能否保证遗嘱内容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来判断。一般而言,自书遗嘱与代书遗嘱是立遗嘱人或代书人用笔将遗嘱内容写在纸上或其他载体上的遗嘱形式,而打印遗嘱是的遗嘱内容是用打印机等工具打印在纸张上来体现的,这是这几种遗嘱形式之间的区别所在。自书遗嘱可以通过字迹鉴定来准确判断遗嘱是否为立遗嘱人亲笔所写,而打印遗嘱却不能。从这个角度看,打印遗嘱与代书遗嘱有相似之处。笔者认为,我们既不能完全不认可打印遗嘱这种形式,也不能将其与自书遗嘱或代书遗嘱混同,而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是有立遗嘱人亲自进行签名的打印遗嘱。如果打印遗嘱的每一页都有立遗嘱人的亲笔签名,那么该遗嘱就可视为自书遗嘱。因为在此情况下有了立遗嘱人亲笔书写的笔迹,达到了与自书遗嘱相似的效果。二是立遗嘱人通过盖章或按手印的方式予以签名的打印遗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的立遗嘱人不会写字或特殊情况下已不能写字,便只能通过盖章或按手印这种简捷的方式以代替亲笔签名,来确认遗嘱内容。如果在立法上不承认这种签名的方式,就会导致相当一部分人无法设立遗嘱。因此,应该认可这种签名方式的效力。但是,这种打印遗嘱的效力不完全等同于上文所述的打印遗嘱的效力。这种情况下的打印遗嘱应视为代书遗嘱,因为不存在立遗嘱人的字迹可以来判定遗嘱内容是否为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类比适用代书遗嘱的有关规定。( 二) 公证遗嘱的优先效力问题。我国继承法规定确立了公证遗嘱具有绝对高于其他所有遗嘱形式的效力。对此规定是否保留,学界有三种不同的意见: 一是坚持,二是反对,三是认可公证遗嘱的对抗效力,但如果有证据证明立遗嘱人在公证遗嘱生效后又新立遗嘱且合法有效的,则应认为该遗嘱有效。笔者认为,应当以一个理性人的标准来审视这个问题,公证遗嘱具有绝对高于其他一切遗嘱形式效力的规定过于绝对化。例如,甲生前设立了一份公证遗嘱,指定其收藏已久的一件珍宝由其子乙继承。但是后来在甲生病期间,其女丙对甲悉心照料而乙却未尽赡养的义务,于是甲又立下一份自书遗嘱,明确表明原公证遗嘱中的处分的财产改由其女丙继承,乙不再继承。后甲死亡。若按照目前法律规定公证遗嘱具有绝对高于其他遗嘱形式的效力的话,财产将由乙继承,而这显然是违背了立遗嘱人甲的真实意思的。而只有认为甲后来以新立的遗嘱撤回了原公证遗嘱才能使遗产的处分符合甲的真实意思。在立遗嘱人立下公证遗嘱后,如果规定立遗嘱人不得再通过其他的遗嘱形式来撤销或变更之前的公证遗嘱,是显然违背了继承法的遗嘱自由原则的,立遗嘱人相当于失去了遗嘱自由的权利,也使规定公证遗嘱的初衷形同虚设。继承法的修正应当充分尊重立遗嘱人本身的真实意思表示,以其最后所立的有效遗嘱为准,以保障立遗嘱人的遗嘱自由权利,以彰显遗嘱继承的价值。( 三) 共同遗嘱的效力。共同遗嘱的主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立遗嘱人,将其各自的意思表示记载于同一份遗嘱中,该遗嘱形成了在内容或形式上各立遗嘱人意思表示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共同遗嘱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单纯的共同遗嘱,即两份以上的遗嘱在内容上彼此独立,只是在形式上是共同记载于同一份遗嘱中而已; 第二,相互的共同遗嘱,即两个以上的立遗嘱人在意思表示上相互以他方为依托,比如他方为自己遗嘱中的遗赠人或指定继承人的情况; 第三,相关的共同遗嘱,即两个以上的立遗嘱人以他方遗嘱内容为基础而表现自己的遗嘱内容.在现行法中,很多国家明文禁止共同遗嘱或仅承认夫妻共同遗嘱,也有些国家对此未作规定。我国继承法没有规定共同遗嘱的效力,因此对于是否承认共同遗嘱的效力存在诸多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如果共同遗嘱是各立遗嘱人出于自愿,表达了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且符合法定形式,就应该承认其效力。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不少夫妻间设立共同遗嘱的情形,立法应当符合现实需求。案例研讨陈新宇与其妻张燕婚后感情很好,2006年5月18日,他们共同立下一份公证遗嘱,内容如下: (1) 夫妇一方死亡后,由健在的一方继承先死亡者的遗产份额; (2) 夫妻俩均死亡后,由其子继承第一处房产,另外一处房产则由三个女儿共同继承; (3) 夫妻均健在或只有一方健在时,均可随时变更、撤销本遗嘱; (4) 本遗嘱第一款在夫妻一方死亡后生效,第二款在夫妻俩均死亡后生效。2007年,张燕因病去世。2008年12月4日,陈新宇通过法律程序撤销了这份共同遗嘱,但他认为这并不影响遗嘱第一款已经生效,其已基于原共同遗嘱内容取得了房产的所有权,并与子女因房屋所有权一事产生了继承纠纷。陈新宇即以其四名子女为被告诉至法院,要求依法确认房产应由其继承,四名子女无继承资格。一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中按照夫妻双方所立共同遗嘱的内容看,健在一方有权撤销该遗嘱,表明遗嘱的撤销权已经被授予健在的一方所有,因此在张燕死亡后,陈新宇撤销遗嘱的行为是合法有效的。那么遗嘱撤销后,陈新宇又以遗嘱内容为依据请求法院确认房屋所有权归其所有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一审法院遂判决驳回陈新宇的诉讼请求。陈新宇不服一审判决,随后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张燕死亡后,共同遗嘱的第一款已经生效,涉案房产张燕的份额发生继承,由遗嘱第一款指定的唯一继承人陈新宇继承,且陈新宇没有明示放弃继承,即应视为陈新宇接受继承从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遗嘱第一款已经于张燕死亡后生效,继而产生相关的继承。此后陈新宇虽经公证撤销遗嘱,但陈新宇此时是作为该遗嘱的继承人的身份,其对该遗嘱的第一款并无撤销权,因此其撤销公证遗嘱的行为对遗嘱的第一款并不发生效力。二审法院终审判决: 确认陈新宇按照原公证遗嘱进行继承,取得房屋所有权。本案中,两审法院均未因法律没有规定共同遗嘱这种遗嘱形式而否定其法律效力。法院最终认可了共同遗嘱的效力,并认定这是第二种类型的共同遗嘱,即相互继承,若其中一方死亡,则另一方为遗产继承人的身份,无权对遗嘱已经生效的部分进行撤销。这一观点是值得坚持的。五、遗嘱的撤回、撤销与无效( 一) 遗嘱的撤回和变更。立遗嘱人有权对已设立的遗嘱进行撤回或变更。一般我们将撤回或变更遗嘱的方式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通过法律行为来变更或撤回遗嘱。立遗嘱人先后设立两份遗嘱,且在其中明确说明之前所立的遗嘱无效的,应该视为前遗嘱被后遗嘱撤回; 若新遗嘱关于同一财产的处分不同于前遗嘱,应该视为后遗嘱变更了前遗嘱。二是以事实行为撤回或变更。若遗嘱设立后立遗嘱人将遗嘱中涉及到的财产全部进行了处分,可见遗嘱的处分已不是立遗嘱人真实的处分意愿,那么此时立遗嘱人就通过自己的行为产生了事实上的撤回遗嘱; 如果只是处分了部分财产而非全部,则是进行了事实上的变更遗嘱。如前文所述,继承法第20条的规定有欠妥当。笔者认为可以这样修改,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部分,以最后的有效遗嘱为准。即在后一遗嘱中对原遗嘱未涉及的部分,前遗嘱的该部分依然有效。例如,某遗嘱中立遗嘱人指明存款30万元由甲继承,名下房屋由乙继承。之后立遗嘱人又立一份新的遗嘱仅说明存款由丙继承,对房屋的处置并未涉及。显然,两份遗嘱对存款的处分部分是相抵触的,立遗嘱人对存款的处分明确作出变更,那么存款的处分应以后一遗嘱为准,但不应认定遗嘱内容全以后一遗嘱为准,后遗嘱中对房屋未提及,那么前遗嘱中立遗嘱人对房屋的处分为其真实意思表示,依然应认定为有效。立遗嘱人撤回或变更遗嘱应采取何种形式,即不同的遗嘱形式是否具有相同的效力呢?法律规定遗嘱形式,是为了使立遗嘱人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真实意思上的处分权。由于立遗嘱人立遗嘱时的状况不同,因此法律规定了多种形式的遗嘱来供立遗嘱人进行选择,但是多种形式的遗嘱,其效力一定是相同的。正因如此,立遗嘱人撤回或变更遗嘱时具有充分自由的选择权利,采取的遗嘱形式不一定要和原遗嘱形式相同,立遗嘱人可以采取任何一种遗嘱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处分意愿,这是立遗嘱人的自由。( 二) 遗嘱的撤销。遗嘱是立遗嘱人单方的意思表示,在遗嘱设立后生效前,立遗嘱人可以随时无须任何理由地撤销遗嘱,且遗嘱的撤销是改变遗嘱的全部内容。遗嘱撤销的,若立遗嘱人再立新遗嘱,那么继承应以新遗嘱的内容为准,若立遗嘱人再未立新遗嘱,即视为其未立遗嘱。遗嘱的撤销只有符合以下条件才能发生效力: 一是立遗嘱人必须具有遗嘱能力,二是撤销遗嘱必须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图,三是遗嘱的撤销必须依法定方式由立遗嘱人亲自为之。对于瑕疵遗嘱,同样可以撤销。遗嘱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求的,继承人、受遗赠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撤销,遗嘱被撤销的,溯及至立遗嘱人死亡时起无效,尚未执行的,停止执行; 已经执行的部分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的,受益人也应当进行折价补偿。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三) 遗嘱的无效。在实务中,能导致遗嘱无效或部分无效的原因有很多种: (1) 遗嘱本身不符合法定的形式要件; (2) 立遗嘱人不符合法定条件,不具有遗嘱能力; (3) 遗嘱的客体存在瑕疵而使遗嘱无效; (4) 遗嘱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有损社会公共利益而无效; (5) 受胁迫、欺骗等情形下所设立的遗嘱无效; (6) 遗嘱人立有数份遗嘱而导致其中部分遗嘱归于无效; (7) 由于遗产承受权利人的原因导致遗嘱无效等。1、遗嘱的相对无效事项。如前所述,遗嘱中未注明年月日的,只有在不能判断立遗嘱人设立遗嘱时的遗嘱能力和存在数份遗嘱均无法判定设立先后顺序的,才能认定遗嘱无效。遗嘱证书没有标明页数,见证人对遗嘱没有记录、没有保管证明,没有按照要求签名的,只有在对遗嘱内容的真实性或者立遗嘱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判定产生影响的情况下,才能认定遗嘱无效。对遗嘱的相对无效事项予以专门规定,是对遗嘱要式主义采缓和立场的体现。为了保障立遗嘱人遗嘱自由的权利,如果遗嘱只是不符合不关键的形式上的要求时,因为这些形式通常只是起到预防性的作用,因此其欠缺一般不影响遗嘱的效力。2、遗嘱的部分无效事项。遗嘱部分无效并不一定导致整体遗嘱无效。遗嘱部分无效的情形大致有以下三种: 一是被篡改的部分,二是遗嘱处分了属于国家、集体或者他人所有的财产的部分,三是违反法律法规对特留份这一特殊规定进行处分的部分。无效的遗嘱不具有执行效力,遗嘱无效的部分不予执行,其他部分的遗嘱依然具有执行效力,不受部分遗嘱无效的影响。结论本文以遗嘱继承中遗嘱的有效性为逻辑起点,以遗嘱的内容和形式为两大切入点,着重分析了不同内容和形式下的各种遗嘱对遗嘱效力产生的影响,结合现实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遗嘱,对遗嘱的撤回、撤销与无效的情形也进行了分析探讨。本文探讨继承法修正中的遗嘱效力问题都是以立遗嘱人的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遗嘱的内容相抵触和效力瑕疵为根本出发点,分析不同情形下具体遗嘱的效力问题,以求遗嘱继承全面准确的体现立遗嘱人意愿,确保遗嘱的有效性,从而保障立遗嘱人以及继承人或受遗赠人的合法权益。在继承法的修改过程中,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完善的继承法,对遗嘱的效力问题做出更加明确可行的规定。注释:如郭明瑞、房绍坤、关涛:继承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124页; 杨立新、朱呈义:继承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页; 马忆南:婚姻家庭继承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65-366页; 巫昌祯:婚姻与继承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8-279页;孙若军:继承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180页; 吴永科:继承权法律制度研究,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第45-46页; 王歌雅:婚姻家庭继承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8-220页; 张平华、刘耀东:继承法原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页。尽管该书在其遗嘱一章中用专门的一节探讨遗嘱解释.很多国家都是通过规定遗嘱解释办法和解释规则来解决这一问题的。遗嘱形式是遗嘱的形式要件。遗嘱形式有效不等同于其内容有效,只是表明遗嘱的执行力,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