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土地与产业化.docx_第1页
浅谈农村土地与产业化.docx_第2页
浅谈农村土地与产业化.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农村土地与产业化摘要: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农民与土地是相互依存的,即有农民就应该有土地,就象工人有一份工作一样,有土地就会有农民去耕种。农民要从土地中获取最大收益,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必由之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革相关制度,加大对农业政策上的扶持、技术上的推广、投资上的倾斜,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 关键词:农民与土地;新型农民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 一、农民与土地的现状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尤其是农民更是依靠土地而生存。近年来,农民进城务工拉动了农村经济增长和自身收入的增加,然而,相当一部分农民对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却有些麻木不仁。就我镇实际情况为例,竟管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减少了相当一部分坡地、瘠薄地等面积,今年仍然出现了不少的撂荒地无人耕种,这种现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90年代以前,那时候的农民与土地可以说是相互依赖,农民争田边地角的纠纷常常使镇、村、社干部感到头痛,农民以传统的方式作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逐渐改变了观念,淡化了对土地的那份依赖,那份热情,甚者视土地为一种负担,纷纷外出务工、经商。据统计,我镇2008年年末有劳动年龄内劳动力15298人,其中有7789人常年在外务工,外出务工人数占51%。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农民算帐对比看农业,利益驱动。现在的农民有“两本帐”,一是经济帐,一个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年,人均至少能争两万余元,与在家劳作一年相比,其收益有几倍的差距;二是认知帐,农民不是天生认知太少,而是苦于没有机会和囊中羞涩,无法到外面接受新事物,认识新环境。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了机遇,进城务工,不但能打工挣钱,而且找到了在农村没有的城市的热闹和刺激。 第二,自然因素影响。我镇大多土地贫脊,2006年,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和2009年虫害使大量的农作物,特别是大春粮食作物几乎绝收,农民辛苦一年下来,收益甚微。如果种植蔬菜、水果等作物,又受地形、交通条件的制约,即使丰收了,出售也是一大难题,除去支出,所剩无几。 第三,科技兴农尚未真正落到实处。从我镇的实际情况看,农民的生产仍然以“粮猪型”二元结构为主,在生产过程中科技含量低,单位劳动成本大,农民辛苦一年不能获得满意的收入,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还有更为复杂而客观的因素,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需要在前进的过程中紧紧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主题才能逐步解决。 二、解决农民、土地与产业化三者关系的途径 重新树立起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热情,建立起农民与土地的自然和谐,也就是说,根据各地的情况,既要有适量的农业劳动力(人),又要满足劳动力的生产土地,从而满足人的生产资料。切实加大对农村土地的投入,不断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真正把农业产业办成一个绿色工厂,只有这样,农业才有更大更好的发展前景。 (一)努力培训新型科技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户成为独立经营主体,由于农户居住分散,经济实力脆弱,科学文化程度低,信息闭塞,抗市场风险能力差,要想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就必须使农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观念转换,就需要从很多方面教育说服农民,使农民真正意识到,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才能致富,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农民。因此,各级政府、组织、各类技术团体要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使绝大部分农民成为新型科技农民。 培养新型科技农民需采取面对面、方便农民的方法,注重教育培训的基础性、争对性和实效性,务求取得实效。一是推进培训指导进村,使培训指导能够在村、社、农户院坝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能现场指导和帮助农民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推进媒体资源进村,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络、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农村“大喇叭”和农民科技书屋等载体,将农民急需的技术、信息,及时送进农户,交给农民,使农民及时解决疑难;三是推进人才培养进村,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各类农民教育培训班以村为单位,制定一个全面的培训计划,设立一个方便农民的培训点,培养一批实用技术人才。 总结大全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农业机械的使用。“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农业本身就是一个弱势产业,大自然带给农民的风险难以预料,好不容易遇上一个好的年景,取得了好的收成,但却不一定能赶上一个好的行情,这是市场风险,要降低和克服以上两种风险,一方面要大力引导和帮助农民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兴修水利,保证基本农田正常排灌,确保农民旱涝保收,彻底改变农民靠天吃饭的日子。另一方面要针对农村生产手段还相当落后现状,大力推广使用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农业机械作业,有效减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引导农民搞好土地流转,统筹规划农业产业。要解决农村土地撂荒、农业产业单一问题,必须切实抓好以下两个环节。 1、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农村土地撂荒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劳动力缺乏,造成无人耕种。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通过土地转包、转让、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来解决有的农户种不了和土地不够种的矛盾。乡镇人民政府和各村级组织应指导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中介机构,通过中介机构把农户不愿耕种和耕种不了的土地有序地集中起来,通过会议、赶集等形式公开挂牌承包,对于农户之间自由流转的土地,各级组织要积极引导他们完善转让手续,通过这些形式使农村土地逐步向种田能手集中,为实现农业产业化打下基础。 2、切实抓好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产业化,首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