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初中语文“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教改实验初探.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初中语文“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教改实验初探.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初中语文“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教改实验初探.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初中语文“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教改实验初探.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初中语文“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教改实验初探在省教研室的倡导下,我们从95年下学期开始,以*市实验中学为实验点,开展了“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的教改实验,力图从课堂教学入手,彻底改变目前“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探索出一条有序、省时、高效的语文教学途径。经过一年多来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现将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构想、做法与体会简述如下,以求就教于专家与同仁。一、实验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是建立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之上的。语文既然是一种工具,那么,语文教学的实质就应该是使用这种工具的技能训练,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学习语文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学习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培养,单靠教师讲是难以形成的,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这就和教练员培养运动员一样。为了突出语文教学应“以训练为主”的指导思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将语文训练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并提出了48项能力训练要求,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也将课文的“学习重点”改称为“训练重点”,这都为我们实施“以训练为主”的教学基本模式的教改实验提供了依据。二、实验的几项基本要求1.制定系统化的训练目标。训练目标的制定,要以大纲为依据,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借鉴目标教学的有关理论,通盘考虑,做到整体化,系统化,具体化,可操作。它的关键是系统化。系统论的整体优化原理,特别强调对学习对象的整体感知,整体把握。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属性。因此,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制定训练目标,就要把整个初中阶段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和应达到的能力训练要求,看作一个整体系统,并根据系统化的原则,将全部初中教材纳入这个整体系统当中,从而确定每册教材、每个单元、每篇课文在这个整体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应起的作用,据以确定训练目标,从而实现训练目标的整体化,系统化,序列化。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为我们制定系统化的训练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编排体系,基本上体现了系统化的原则:第一册,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如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的能力;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点的能力;熟练使用工具书,做批注、摘录、卡片的能力等。第二册,着重培养记叙的读写听说能力。如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详略,记叙中的描写、议论等。第三册,着重培养说明的读写听说能力。如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等。第四册,着重培养议论的能力,兼及议论、记叙、说明的比较。如议论文的要素,议论在记叙文和说明文中的作用等。第五册,着重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如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读书阅报的能力,比较阅读的能力等。第六册,着重培养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如各种实用文体的阅读与写作等,并初步培养文学欣赏的能力。四年制的七、八册,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可以作为一个子系统,分解到各个单元中去。如说明文的读写听说,主要安排在第三册的一、二、五、六4个单元中训练,其中第一单元,着重于在比较阅读中掌握说明文的特征;第二单元,着重于分析掌握说明的方法;第五单元,着重于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第六单元,着重于理解体会说明文的语言。每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又可以作为一个子系统,分解到各篇课文当中去,如第五单元说明顺序的训练,在该单元的四篇课文中便各有侧重:故宫博物院空间顺序,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时间顺序,万紫千红的花逻辑顺序,活板程序,时间顺序的变式。一篇课文,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若面面俱到,必然面面不到,最终什么问题也解决不好。传统教学的弊端就在于每篇课文都字词句篇、语修逻辑等全面概括,以点带面,以主带次。如第一册第七单元的大自然的语言,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可把做读书摘要为训练目标,学生只要理清层次,抓住关键性词语,写出读书摘要即可。训练目标明确、具体,操作性强,学生很容易接受,目标也不难达到。各种语文能力的训练既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是互为联系,互为作用,相辅相成的。我们强调系统性,是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而进行合理的切分与组合,以便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制定某一课的训练目标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瞻前顾后,上承下接。譬如朗读能力的训练,安排在第一册第一单元中进行,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要求达到朗读的基本要求。但朗读能力不可能在一个单元的训练中形成。朗读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阅读理解、想象联想等其他语文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朗读训练应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不过在以后的训练中,不再把它作为一个单元甚至一篇课文的训练目标提出来,而是穿插到其他的能力训练过程中,或作为其他能力训练的一种手段来进行。另一方面,在集中进行朗读训练时,也不是单纯地为朗读而朗读,也要求理解词意、句意、文意,以便更好地朗读。总之,系统化的训练目标,可以使语文教学有序可依,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都是整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从而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减少了重复劳动,为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2.构建教学的基本模式。这里所说的“教学模式”主要指以阅读教学为主、以一节课为单位的教学程序和教学结构的相对定型化。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一堂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定标提示。即确定训练目标,教师作提示性讲解。讲解的内容由课文和训练目标来决定,如解题,有关作者、时代背景、写作背景的介绍,与训练内容有关的语文知识讲析,也可根据训练要求,进行诊断性测试与补偿。一般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第二步:指导训练。即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目标要求,学生开展各种训练活动。一般占有25分钟左右的时间,最少不应低于20分钟。第三步:答疑小结。即在学生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对训练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有共性的疑难问题作出解答,也可由师生相互质疑,师生讨论解答,或者由教师总结讲析,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训练效果。一般占用时间1015分钟。“模式”不是绝对的,而应根据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课文特点等灵活变通。三段式的基本模式,应以第二段为主,学生的训练时间,应不少于一堂课的二分之一。3.把握模式的基本特点。该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训练为主”,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牢牢把握如下几点:第一,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扎实有效的训练活动,牢记“训练”为主,要有时间保证。第二,训练过程,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活动的主人必须是学生。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着眼于学生的训练活动,服务于学生的训练活动。第三,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训练”为主,指的是全体学生,没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训练就不全面,训练目标将难以实现,这是该实验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传统教学也有一些训练活动,但往往只局限于个别优生,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的机会,因此,受益的仅是个别。一定要注意改变这种情况。就“以训练为主”这一点来说,不妨借鉴音、体、美教学的方式方法。音、体、美也是技能训练课,教师上课,几乎不存在“满堂灌”的现象,他们总是在确立了教学目标,布置了训练任务后,就让学生自己“活动”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的“以训练为主”。语文课既是以掌握语文这个工具为最终目的的技能训练课,就应该像音、体、美教师那样去“训练”学生。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语文教师应向音、体、美教师学习。三、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学观念,是搞好该实验的前提条件。教师必须把语文课看作技能训练课,把以传授知识为主变为以培养能力为主;把以教师讲析为主变为以学生训练为主,变教师支配下的学生被动学习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变随意性教学为整体性系统化的目标教学,变优生优培式的应试教育,为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观念不转变,认识不到位,旧人穿新衣,实验将难以取得实际效果。2.切实掌握该模式的基本特点,强化训练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真正地“忙”起来,才能体现出“训练为主”的特点。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教师累得要命,学生闲媚咽堋钡淖纯觯妹恳桓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训练活动中去。3.精心设计训练内容、方式、方法与程序,保证训练的实效,防止图热闹,大呼隆。训练内容要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揭示读写听说的基本规律,强化能力培养的因素;训练方式与方法的选择,要有利激发语文兴趣,形成语文技能,养成语文习惯,注意读、写、听、说、思、议、辩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训练程序要注意由浅入深,有梯度,有层次,有力度,防止走过场,搞形式,蜻蜓点水。4.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讲与练的关系。“以练为主”要以练为中心,讲为练服务。教师少讲,要讲到点子上,讲在关键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针对性,有说服力,且能激发兴趣,启发思想。点到为止,不可包办代替,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二是指导与训练的关系。学生的训练活动一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标、有秩序、有针对性的进行,不能放任,更不能胡练。教师的指导要面向全体,起定向、引路的作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投入训练程序,有事可做,做有收获。目前有一种“满堂问”的现象,似乎也是“以练为主”,但这种训练仍然是一种教师支配下的被动学习,学生没有自主权,课堂气氛似很活跃,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因此,教师不能把指导变成支配。三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能力的形成是以知识的传授为前提的,没有知识就谈不上能力,有了能力可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因此,培养能力要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传授知识要着眼于培养能力,遵循“精要、好懂、有用”的原则,为能力培养服务。四、实验的初步效果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过去教师备课,主要考虑讲什么,怎么讲,很少考虑学生练什么,怎么练。“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迫使教师改变备课的思路与方式。这种备课方式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观念的转变:由讲为主到练为主的转变,由师为主到生为主的转变,由传授知识为主到培养能力为主的转变。2.充分体现了“三为主”的教学思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我们喊了十多年,但未能真正落实到广大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中。“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以训练为主”自不待言,要达到“训练”的目的,“练”的主人当然是学生而不是老师,“练”为“主”,课堂活动的主体自然是学生。可见,实施“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积习,充分体现了“三为主”的教学思想。3.有效地调动起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语文教学虽然也强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受教学方式的制约,着眼点往往有意无意地放在了部分优生身上,更多的学生只是当陪坐、陪听、陪练,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要求至少把课堂上二分之一的时间交给学生支配,这就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有“接受训练”的机会和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4.真正体现了语文课的学科特点。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要熟练使用之,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而技能非训练不能掌握之。所以,以练为主,开展扎实、有效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训练活动中形成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正是语文学科自身特点的真正体现。5.有利于创设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以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一言堂”地位和“权威”形象受到了削弱,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增强了他们主人公意识。在训练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优生与差生之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在民主的气氛下,以平等的身份交流思想,发表意见,甚至争鸣论辩。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感情,和谐了人际关系,而且促进了学生开拓、创新、求异、发散等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无疑也有着积极的影响。6.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