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学生自学的指导策略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doc_第1页
“高中化学学生自学的指导策略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doc_第2页
“高中化学学生自学的指导策略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doc_第3页
“高中化学学生自学的指导策略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doc_第4页
“高中化学学生自学的指导策略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学生自学的指导策略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双击自动滚屏文章分类:成果鉴定发布者:张晓丹 发布时间:2010-11-24点击:1103 “高中化学学生自学的指导策略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当今时代的学生如果有了自主学习能力,无论知识更新如何加快,科技发展如何迅猛,学生都可以运用自学能力这把钥匙去有效地掌握知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所无法企及的。高中化学新课程总标明确指出: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课题的提出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在化学教学的实际当中,仍有许多老师还是采取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被忽视。学生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学习方式-前面的知识还没掌握好,就被要求学新的知识了,而没有掌握好前面的知识,学起新的知识来,导致新的知识更加不能掌握好,接下又要求学新的知识了.如此不断的循环。这就是学生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感觉化学越来越学不懂,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学。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培养,这就离不开学生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有效地指导,而且是长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发展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很强的研究课题。本课题研究就是如何指导学生化学自学. 通过指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形成自学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概念界定1、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一定的教育机制中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以及协调自主学习与总体教育目标的关系,进而形成符合学习者自身条件的学习模式。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相对的。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而言 学习者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确定,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评价指标的设计;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2、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获得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形成自主学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法指导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预习、听课、复习、练习、应用都离不开指导。3、高中化学学生自学的指导策略的教学特点。师生观念的改变。教师除了发挥基本还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教师必须参与学习,而不是教授与评判。自主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学生与教师组成的教育情境不断地产生交互作用。教师先设计好尝试的过程与结果,学生进行的活动也必须预先设计。在互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求得知识教学过程的层次性。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学习个性,教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自主学习指导,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本课题的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犹如他的机体吸收营养,只有他自己才能完成,别人是不能替代的。它认为的自主性学习实际就是无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性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能起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科学教育的必然结论。2、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学理论:他认为:教学有一个重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把学习能力教给学生。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同时掌握学习能力。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4、在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体系的环境中,在终身学习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必须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主要研究目标1、在具有明确的学习策略意识的教师指导下,使学生自主建构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条件、效果显著而且学习效率较高的自学模式。2、教师针对学生主体在化学学习中进行自学的策略指导构建模式主要研究内容1、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学兴趣与学习交流的习惯:变教师的“包办”为“主导”,变学生的“被动”为“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2、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自我阅读解惑的能力与探索化学竞赛的能力3、通过教师的指导,促使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研究方法1.调查法。通过书面调查和座谈的形式,分析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以此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应的研究计划。2.观察法。随时积累和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多种反馈情况,积累相应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变化,随时微调研究的方法和策略。3.案例分析法。这是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一个个生动的教学案例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每个教学的实际案例进行及时的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再反思、再总结,直到达成相应的目标。4.对比分析法。主要通过培训班学清的对比来检验自学方法的效果。研究步骤2009.10-2009.12,落实课内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竞赛自学的方法指导与实践。2010.1-2010.3,落实课外研究的具体内容,推进竞赛自学的方法指导与实践。2010.4-2010.6,提升研究,小结竞赛自学有效方法。2010.7-2010.10,在研究的基础上,精筛细选,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中化学学生自学的指导策略。具体研究如下:第一块:课内研究。1.教师设疑,激发学生自学习动机。2.学生自学质疑问题,加强自学方法指导。第二块:课外研究。1.落实自学知识的课外迁移训练。2.检验自学成效。第三块:提升研究。1.以“自学质疑解疑”为核心,实施开放式课堂。第四块:竞赛自学指导与实践。化学竞赛自学的方法体系构建。研究成果1、理论研究成果系统学习、梳理了相关论述。系统参照带有自学辅导教学元素的当代教学模式。系统学习、分析自学辅导教学思想与其他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之间的相关性。形成了指导学生进行高中化学自学的策略与研究理论研究方法2、实践成果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开题至今,课题成员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核心,结合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双休日复习预习,形成了指导学生进行高中化学自学的策略,构建如下: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发展到能“创法”最后学生内化,形成自学能力该策略在教学实践中予以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3、结合“学法”到“仿法”发展到能“创法”最后学生内化的指导策略,形成了高三化学复习的导学案模板解读高考高考说明考纲解读命题预测课前必备基础知识击破考点一:例1:点评: 【变式训练1】自主小结要注意的几点问题击破考点2:例2:点评:【变式训练2】自主小结要注意的几点问题。课后自主复习自己薄弱点1 2试试高考巩固练习订正:教师课前准备体现于在导学案中的解读高考(高考说明、考纲解、读命题预测)和课前必备基础知识。教师在导学案设计这一模块有利于学生明确自主预习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帮助学生优化课前准备的自主学习工作,同时帮助学生知道在高三化学复习课中的学习都是针对大纲和高考,知道高考考什么,自主学习什么,掌握什么2.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导法教师通过调整听课习惯(包括:思维超前、质疑提问、求异创新、纳网提炼等)进行课内自学指导。1)检查促自学。这样,既可以对学生起督促作用,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检查,可以让学生利用教学案,进行课前必备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再现,让学生发表见解,也可以事先精拟题目让学生口头回答。通过检查,老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快速捕捉要点的能力。2)、变被动听课为主动探知。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状态优劣,是影响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最重要因素;是课内课外自学能力的集中检阅。教师通过情景组、问题链,培养学生思维超前、质疑提问、求异创新、纳网提炼等良好听课习惯,变被动听为主动探;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在听课方面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听课、观察、思维和笔记之间的关系。听课和观察均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听清楚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的导入及形成,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听方法和知识的总结。因此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了例1:点评这一模块。课堂上的讨论解疑,师生共同讨论,教师作点评。讨论的问题,首先应当是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我把备课时精拟的有关问题提供给学生,在讨论中学习。这就体现了教师的导法。 3、学生自主学习中的仿法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变式训练1】这一模块,就是让学生从教师的导到学生的仿,这一过程化学中有不少概念、性质、公式很相似,极易混淆,把几个相似或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归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温故知新,相互弥补,加深理解,有助于学生主体题思维意识的培养。4、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法与内化。教师在导学案中设计了【变式训练2】与自主小结要注意的几点问题这二个模块,就是让学生从学生的仿到学生的创进而内化的这一过程学生自主小结知识或方法,然后利用课堂掌握的知识或思维方法,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化,同时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更高的层次。教师在指导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发展到能“创法”最后学生内化的策略中其次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在课堂自学指导中,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全程性。就是在每个环节上都留给学生阅读、思考、交流、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而不是某个环节让学生参与自学,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提问、争论、质疑、这样才能保证自学的质量。5.教师通过在导学案中设置课后自主复习自己薄弱点1 2试试高考巩固练习这几个模块指导学生把课堂学到的仿法的内化课后自主复习包括衔接复习的课后反思(学法反思、纠错分析)梳理归类自己薄弱点1 2与作业(包括:试试高考巩固练习)课后课后自主复习反思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坚持每日进行学法反思、纠错分析,通过每周总结进行知识结构梳理、尝试自组试卷把所学从纵横两方面融会贯通,阶段达标后对目标计划进行适当调整确定自我补救等。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成仿法、创法内化,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3.教师通过在导学案中设置试试高考巩固练习这个模块,要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在化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学化学的兴趣。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这样可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教师通过在导学案中设置订正这个模块,可以督促学生自主修正对某一化学知识、方法的误区,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巩固。自主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以便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4、结合“学法”到“仿法”发展到能“创法”最后学生内化的指导策略,形成了高一化学学习的导学案模板 一、学习导航二、自学评价思考:三、自主课堂四、随堂检测五、巩固练习【订正】5、结合“学法”到“仿法”发展到能“创法”最后学生内化的指导策略,形成了双休日高三化学自主学习的导学案模板6.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合作策略教师充分发挥班级优秀学生群体的引领作用,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按学习层次把班级分成若干个互助学习小组,平时做到好帮差、互助互学;再通过小组评价,促进小组互助的良性循环,提升整体的学习能力。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强化,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从而使小组整体学习能力内固化。7.构建了教师在高中化学竞赛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化学竞赛需要参赛选手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而化学竞赛知识涉及面宽,教不胜教,指导学生自学,是化学竞赛活动的必然手段。考虑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我们将高中化学竞赛活动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和能力培养重点。第一阶段以知识自主学习为主要目标:在主要学好高一化学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提前学习高中三个年级的某些教材内容,理清线索,理解要点,建立好重要知识的知识结构。自学能力作为培养重点。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的放矢,适时提出自学新要求我们通常采用布置任务学生练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的程序进行活动,使高一参加竞赛活动的新生一开始就保持阅读技能和知识同步提高。我给竞赛小组的新生布置的第一个练习任务就是在课堂上用规定的时间自学“卤族元素”这篇课文,然后当堂测试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感知、理解和识记的效果,当堂评分反馈,让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及时向学生介绍了化学阅读中“感知”的主要对象,“理解”的重点和帮助理解的常用方法,要求学生在下次阅读中注意运用。自学“摩尔”一章时,我要求学生对“气体摩尔体积”一课的重点知识和关键字、词、句用不同符号勾划,并记录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从学生的勾划和提问中发现问题,向学生详细介绍了阅读标记(作符号、勾划、批注等)的重要性和常用方法,注意事项,同时提醒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要养成随时思考问题、记录问题、研讨问题的习惯。自学“分子结构”时,我要求学生归纳“共价键”一课的要点,课堂上我介绍了化学知识归纳总结的一般方法和常用形式,指出学生在归纳中存在的问题,并推荐学生中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特色的归纳交大家传阅,促进学生交流。自学“铁”一章时,我要求学生总结中学知识范围内能“实现2价铁与+3价铁相互转化的反应方程式”,以促进学生养成查阅资料,总结化学知识的习惯。通过多角度的训练,学生自学技能有了显著的进步。第二阶段以掌握系统的自学方法为重点: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主要障碍是缺乏恰当的学习资料:中学课本浅了,大学教材深了,教师讲解节奏慢了,我采用自编资料的方法指导学生自学。资料的题目和内容随竞赛要求和学生情况灵活决定。通常设置的专题有:物质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无机反应规律、动态平衡(包括平衡常数、酸碱平衡、溶度积原理、络合平衡、电极电位)、元素化合物、容量分析(包括滴定原理、滴定反应、滴定曲线、滴定方法、典型实例)、有机化学基础(包括立体异构、电子效应、反应历程、有机合成等)。有了资料,学生的自学活动就能正常进行了。这一阶段学习的另一矛盾是: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分化,一部分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而另一部分中学知识结构建立不完善的学生“跟不上”。因此,第二阶段我特别注意对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吃不饱”的学生根据化学竞赛“决赛大纲”要求,自学大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教材的有关内容,要求“跟不上”的学生加强中学百块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无论哪类学生,都必需掌握下列自学方法:制定自学计划寻找、查阅和收集学习资料(包括学习材料、练习题目或检测题目)解决或记录学习问题整理(或摘录)、归纳知识要点自我检测、评价自学效果。第二阶段我有意放慢学习的集体计划进度,以利分类加强对学生自学中各个环节的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让各类学生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初赛结束后,组织竞赛获得一等奖并自愿参加出席化学冬令营选拔赛的学生进行活动。要求他们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如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收集和查阅资料的能力,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拟定实验方案的能力等),根据化学竞赛“决赛大纲”,自学大学有关教材内容,我按化学竞赛常见题型及某些特殊题型开设成不同的专题,逐一指导学生进行研究。一般程序为:准备知识典型例题归纳总结,形成“模式”学生练习后续研究(包括巩固、补充、发展“模式”)。建立“模式”,目的不是限制学生思维,而是为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有利于帮助学生捕捉问题的要害,迅速把握思维方向和方法。随着各类题目研究的持续进行,开展学生研究解题思路的活动学生讲题活动:包括“对题目的评价”,“出错的题目及出错原因”,“需要评讲的题目和问题”三项内容,要求每个学生练习反思后讲题时要讲出解题的思维过程,并解答同学对本题的主要疑问。学生讲完题后,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介绍不同的解题思路,也可以提出质疑,开展辩论,气氛常常非常活跃。8.其他成果10.6化学高考班级100%达B,91%达A09.9月举行的高中化学竞赛成绩斐然,17人江苏省一等奖,获保送资格的有3人,龚宗平进入国家集训队并获全国金牌张晓丹老师编写的学案被评为常熟市“双休自主学习学案”优秀学案张晓丹、宗怡、金艳、倪宁丹等编写的化学初高中衔接教材用书再次修订使用叶秋红老师的苯的性质开设苏州市公开课叶秋红老师的糖类的性质江苏省百节好课展示张晓丹老师的课堂探究实验问题设计的策略与案例(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发表)1002-2201(2008)02-034-02张晓丹老师的化学探究实验中问题设计的策略(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发表)1992-7711(2008)23-0055-02张晓丹老师的高三化学复习策略(苏州市高三化学备课组活动发言)龚胜强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对开展化学竞赛的再思考与认识(化学教与学)2009-22龚胜强老师的提高能力全面发展学有特长(化学教与学)1008-0546(2010)07-0058-01龚胜强老师的化学探究性学习策略及模式的探究与思考(全国新课程中学化学实验和实验教学研究成果交流一等奖)陈静老师的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三化学复习思路与方法(科教文汇)1672-7894(2010)27-122-02陈静老师的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催化剂2010江苏教育学会论文三等奖10.09月举行的高中化学竞赛成绩斐然,18人江苏省一等奖,获保送资格的有2人,龚宗平获江苏省第一名,杨楚凡准备进入国家集训队课题研究的体会1、教学思想的真正转变其实是在教学中从一种旧的习惯转变为一种新的习惯。在课题实施刚开始,我们课题组也曾有过顾虑,就是如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的在课堂上把很多时间交给学生的话,那教学任务能完成吗?实际教学效果能达到要求吗?而在实际中,通过我们的探索和实践,发现是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现在我们上课时,再不可能是以前的那种所谓的“满堂灌”教学了,而是让学生通过借助导学提纲自学教材,自己去解决教材中大部分学习内容,教师则只是主要发挥了引导的作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课题组已经进行的探索和尝试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当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一种习惯后,我们发现:原来,我们自己的教学思想真的在不知不觉中转变了,而且也是不得不的转变。2、教学工作及教堂改革只有立足学生方能显示其生机与活力。我们课题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导学探索教学法。预习案、导学案、教学案、练习案、一周复习案是我们结合课题思想确定出来的,它首先应用于高三化学复习中,它是针对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如何解决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而出现的,事实证明,学生导学提纲对我们的教学起了很重要的辅助作用,成了我们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而渐渐地,我们也发现,我们的导学提纲和现在越来越倡导和运用的学案不是如出一辙吗?立足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探索新的教学途径,这必将使我们的工作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这也必将符合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规律。3、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我们的课题实施中,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是很值得我们化学组老师们欣慰的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化学组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高一至高三年级每章每节每课时的教师电子教案;已经初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高三预习复习的学生自学提纲;已经建立了一套统一的导学探索法课堂教学模式。所有这些都是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共同努力,秉着顾全大局、务实勤恳的优良作风,去完成了我们共同的任务。参考文献1.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论。2. “三三六模式”教学理论。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3.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附表1高三复习 碱金属(课时1)江苏省常熟中学 张晓丹 邮编215500解读高考高考说明1.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2.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A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3.以NaOH为例,了解重要的碱的性质和用途。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4. 以Na2O2为例,理解过氧化物的性质。考纲解读1.钠的原子结构、性质以及钠的实验室保存方法。2. Na20和Na202的电子式及性质。3. Na2C03和NaHCO3的性质、转化及制法。4.碱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5.焰色反应的概念及钾、钠化合物的检验。6.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分析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差异及递变规律。命题预测(1)钠、钾与水(盐溶液)反应的原理及产物(2)Na202与H2O、C02反应其中反应时得失电子的数目,气体的体积变化经常作为计算题的内容,也可以作为无机推断题的某一环节。注意反应前后的气体体积差和固体质虽差在计算中的应用。(3)NaOH作为强碱,与很多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这些内容广泛出现在离子方程式、物质的鉴别、提纯、离子共存中。(4)Na2C0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互相转化、互相提纯以及他们组成混合物的有关计算。在今后的命题中,以钠及其化合物为知识载体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 Na2CO3、NaOH、Na2O2等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复习时要注意应用原理的分析,使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有关计算,要注意不等式法、半定量分析、讨论法、极值法等方法应用,在应用中注意总结规律,优化解法。课前必备基础知识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化学式电子式氧元素的化合价色、态稳定性与H2O反应的方程式与CO2反应的方程式用途转化关系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色、态水溶性热稳定性与盐酸反应与碱反应相互转化用途击破考点一:金属钠的化学性质例1: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B. 钠钾合金通常状况下呈液态,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C. 钠的化学活泼性很强,少量的钠可保存在有机溶剂 中D. 由于钠比较活泼,所以它能从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钠后面的金属点评:要求掌握钠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及钠与水和盐的反应。由钠的保存可以联想钾的保存,及其他的试剂是如何保存的。 【变式训练1】在烧杯中加水和苯(密度:0.88g/cm3)各50mL 将一小粒金属钠(密度:0.97g/cm3)投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 ( )A.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 B.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 C.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 D.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做上、下跳动【变式训练2】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有气体放出,且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 B. C. D. 自主小结要注意的几点问题1. Na的化学性质2.。Na的保存击破考点二:过氧化钠的特性及计算例2:2.1g 和 组成混合气体与足量的 充分反应后,立即通入足量的 固体中,固体质量增加 ( )A.2.1g B.3.6 g C.7.2 g D.不可确定点评:过氧化钠的增重规律:(1)每1molCO2或H2O分别与足量 反应时,固体分别增重28克和2克,其混合气体与 完全反应,m=28n(CO2)+2n(H2O),气体体积v=v(剩)=v(O2)=0.5v(原)(2)推导出 + = Na2CO3,H2+ =2NaOH后可知,CO、H2或其混合气体燃烧后的产物立即与 反应,m=28n(CO)+2n(H2),即增重等于原CO、H2的质量 (3)CO、H2、CO2和H2O的混合气体置于足量的 中,用电火花连续作用,则m=28n(C)+ n(H),剩余气体的体积v(O2)=0.5v(CO2)+ v(H2O)(4)烃的含氧衍生物,若能写成(CO)m.(H2)n的形式,则燃烧产物通过 后,固体增加的质量等于原有机物的质量。【变式训练3】200时,11.6g由CO2和H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则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5.8 B. 11.6 C. 23.2 D. 46.4变式训练4:将1 mol的NH4HCO3受热完全分解后,使产物维持气态进行下列实验:(1)若将生成物全部依次通过足量Na2O2和足量浓H2SO4时,Na2O2增重a g,浓H2SO4增重b g;(2)若将生成物全部依次通过足量浓H2SO4和足量Na2O2时。则浓H2SO4增重c g,Na2O2增重d g。则a、b、c、d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A.cadb B.abcd C.dcba D.badc自主小结要注意的几点问题1. Na2O2的电子式 Na+:O:O:2-Na+其中O的化合价为-1价2. Na2O2的增重规律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均为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2. Na2O2+SO2=Na2SO4则为Na2O2与SO2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击破考点三:过氧化钠的性质例3:Na2O2与水反应能够产生O2,这一反应在呼吸面具、潜水艇及太空飞船中可为人体提供呼吸所用的O2。下面对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B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氧化剂,水是还原剂C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D这是一个置换反应,有单质O2产生【变式训练5】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 g Na2O2的密闭容器中,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150),将残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21 B残留物只有Na2CO3C原混合气体中O2与CH4的体积比为11 D残留物只有Na2CO3和NaOH【变式训练6】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1)将3.9 g过氧化钠放入烧瓶中,加入100 mLH2O,然后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过氧化钠跟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集气瓶充满气体后,怎样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简述操作方法。_(2)已知:酚酞在c(OH)在1.0104 mol/L2.5 mol/L时呈红色,且0.5 min内不会褪色;H2O2具有氧化性和漂白性。取上述实验得到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片刻红色褪去。 有人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由于溶液中c(OH)过大造成的,试通过估算并对比数据加以说明。_。 还有人认为,“红色迅速褪去”是因为溶液中存在H2O2。试设计实验证明烧瓶内的溶液中可能有H2O2存在,请简述实验操作_。 补充实验,证明“红色迅速褪去”与溶液中存在H2O2有关。请简述实验操作。 _。点评自主小结要注意的几点问题1. Na2O2的增重规律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均为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2. Na2O2+SO2=Na2SO4则为Na2O2与SO2间的氧化还原反应2 有时向Na2O2固体上滴加酚酞试液,开始变红,后来褪色,那是因为Na2O2的强氧化性和漂白作用击破考点四:Na2CO3和NaHCO3性质、转化及制法例4:某干燥粉末可能由 、 、 、 、 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 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来混合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粉末中一定有 、 、 B.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和 C. 粉末中一定不含有 和 D. 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 和 点评:此题中“混合物经加热后质量增大”是分析的难点。另外这些实验无法证实NaCl的存在与否,思考中易将NaCl忽略。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Na2CO3和NaHCO3作为碳酸的正盐和酸式盐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析如下:1. 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足量的CO2有晶体NaHCO3析出。2. Na2CO3溶液与稀HCl的反应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HCl,先无气体,后有气体,如果n(HCl)小于n(Na2CO3)时反应无气体放出。发生的反应:先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后NaHCO3 + HCl = NaCl + H2O +CO2 .向稀HCl中滴加Na2CO3溶液,先有气体,反应是: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如果用2mol的Na2CO3和2.4mol的稀HCl反应,采用方法放出CO2是0.4mol;采用方法放出CO2为1.2mol。希望同学们在解题时要留意。3.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鉴别:取两种试液少量,分别滴加CaCl2或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 的原取溶液为Na2CO3,另一无明显现象的原取溶液为NaHCO3。4. 侯氏制碱法反应式:NaCl + NH3 + CO2 + H2O = NaHCO3 + NH4Cl.注意:在生产中应先在饱和的NaCl溶液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NaHCO3晶体析出过滤,在滤液中加入NaCl细末和通NH3析出NH4Cl晶体为副产品。NH4Cl晶体析出后的母液进行循环试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变式训练7】有关纯碱和小苏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稀H2SO4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盐酸反应,NaHCO3消耗的盐酸多 C.向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无沉淀,而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D. Na2CO3和NaHC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变式训练8】(09海南卷3)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 D加入稀盐酸自主小结要注意的几点问题1. NaHCO3溶解度Na2CO3溶解度,所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CO2会析出NaHCO3晶体2. NaHCO3受热易分解,Na2CO3则不易3. 将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马上就会释放出气体。Na2CO3+2HCl=2NaCl+H2O+CO2,而将稀盐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则开始无气泡,后来产生气泡。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可利用这种正反滴加来鉴别盐酸与Na2CO34 向Na2CO3与NaOH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首先考虑HCl+NaOH=NaCl+H2O再考虑课后自主复习自己薄弱点12试试高考1. (09上海卷10)9.2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重水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A0.2mol中子 B0.4mol电子C0.2mol质子 D0.4mol分子2. (08年全国理综I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Ba2、Cl、NO3 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 DNa、Cl、CO32、SO323. (09全国卷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 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 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 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 等质量的Na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 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4. (09全国卷11)为了检验某含有 杂质的 样品的纯度,现将 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 B. C. D. 巩固练习5. 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活泼的金属、或较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但不能与碱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6(2009山东潍坊期末质量检测)下列关于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钠可以与金属钾形成一种合金B. 金属钠在空气中久置最终转化为NaHCO3 C. 氧化钠在某些呼吸面具中用于制备氧气D. Na2CO3溶液能跟酸溶液反应,但不能跟碱溶液反应7. 下列灭火剂能够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 )A.干冰灭火器 B.泡沫灭火器 C.干粉灭火器 D.砂土8取a g某物质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使燃烧产物跟足量过氧化钠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了b g。若ba,则A为 ( )A.H2 B.CO C. C12H22O11 D. C6H12O6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 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C. 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10 (2008-2009年涡阳二中高三10月测试)有两个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的试剂瓶,因标签失落而无法区分。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A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B分别取样后,加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观察反应的快慢C分别取样加盐酸,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11. 实验室甲、乙两瓶丢失标签的无色溶液,其中一瓶是盐酸,另一瓶是碳酸钠溶液。为确定甲、乙两瓶溶液的成分及其物质的量浓度,现操作如下:量取25.00mL甲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加乙溶液15.00mL,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224mL;另取15.00mL乙溶液,向其中缓慢滴加甲溶液25.00mL,共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112mL。上述气体体积均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则根据上术操作及实验数据填空。(1)写出上述过程所涉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甲是 ,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二氧化碳在溶液中的小量溶解忽略不计)。(3)将nmL的甲溶液与等体积的乙溶液按各种可能的方式混合,产生的气体体积为xmL(标准状况),则X的取值范围为 。12.(芜湖一中200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将2mol NaHCO3和一定量的Na2O2固体混合,在加热条件下其充分反应后的固体,经测定Na2O2无剩余,则最后的固体的物质的量为 订正:附表2 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一、学习导航1、通过实验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与氧气、水等物质的反应。2、提高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能力和创新精神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二、自学评价思考:我们知道,钠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海水中储量极为丰富,却都是以化合态存在,如NaCl,Na2CO3,Na2SO4等。为什么自然界中不存在钠单质?怎样才能获得单质钠?三、自主课堂(一)钠的物理性质实验1观察盛钠的试剂瓶,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煤油,将吸干煤油后的钠放在滤纸(下面垫玻璃片)上,用小刀切3块绿豆大小的钠,观察其切开断面的色泽变化(每1分钟观察一次,共观察3次)。现象与结论:金属钠为 色的金属,硬度 ,密度 ;(二)钠的化学性质已知结构决定性质,画出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预测钠的化学性质从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看,其最外层上只有 个电子,易 电子,从而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Na+,化合价为 。因此钠的化学性质很 ,在反应中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