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张新生院长的这个讲话非常好.doc_第1页
我觉得张新生院长的这个讲话非常好.doc_第2页
我觉得张新生院长的这个讲话非常好.doc_第3页
我觉得张新生院长的这个讲话非常好.doc_第4页
我觉得张新生院长的这个讲话非常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觉得张新生院长的这个讲话非常好。究竟好在哪里,我还一时难以准确地用简单的几句话加以归纳和概括。在此,在暂时无法面请其允的情况下,为了借助最近大家集中关注他老人家的机会,使大家进一步靠近他,走近他的内心世界,学习他的高尚精神,我自作主张把原文发上来,供大家品味。(附)在总院医德医风教育整顿大会上的讲话 军区医学专家组组长 张新生 2003年5月12日我受院党委之托,来和大家讨论医德医风问题。医疗职业道德属于医学伦理学的范畴。对于医学伦理学这门学问,我知之甚少,很浅薄,不具备讲课做报告的资格。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关于医疗职业道德都会产生一些新问题。对此,作为一名老医生,我愿借这个机会,把我的看法和体会,向同志们在这次学习讨论中,做一次大组 发言,供大家讨论。道德是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一种准则,道德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个好人,医德教我们如何行医,做个良医。任何一种职业都要受到道德的约束。在历代封建社会县太爷衙门的大堂上都有一个大匾-公正廉洁,相传了几千年。这是他作为县太爷的道德约束,约束他为官清廉。任何时代、任何职业,都有其道德标准,作为现代的医务工作者,我们也应有自己时代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关于医疗道德标准有很多提法。比如,要有人道,有同情心,爱岗敬业,谨慎认真,细致耐心,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任劳任怨、待病人如亲人,不以医谋私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的口头禅。如何把这些标准做一高度概括,做个精练的描述并不容易,各个时代,各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提法。用我国的医学泰斗吴英恺院士的一句话,他说:“医德医风是医务工作中意识形态的问题,很难用语言文字来说清。这是每个医生一辈子的修养和考虑的根本问题”。吴老今年都93岁了,一辈子都在考虑这么一件事,还难说清,为什么这么难呢?因为它“既是老问题,又有新情况”。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的更新,许多道德标准都应重新加以认定。比如说:无私奉献是个美德,但如何把无私奉献与知识价值的体现结合起来呢?我们说艰苦朴素是我们民族的美德,而这如何把它与提高生活质量、高消费、享受生活结合起来呢?再比如说,淡泊名利一向是我国知识分子的美德,但又怎样和名家效应与创知名度结合起来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找出正确答案,作为我们行为的准则。吴老说,“有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指什么,他未明说,我不能妄言。但我也在考虑新时期我们所面临及需要回答的问题。医疗职业道德的提法,古今中外名家大师哲学家都有不同理解和精辟的论述。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名著仙医圣方中专门有一段讲医德的叫做“大医精诚”。我读过,篇幅很长,文言文都很长,如果翻译成白话文,文字要多上十倍。讲的完全是如何行医,如何对待病人,如何用药等等,这虽是古代的经典之作,到现在对我们仍有参考意义与借鉴。现在有的医学院校开学那天入学新生要宣誓,朗诵古希腊希柏格拉底的一段誓词,这是一直被奉为医德的圣典,内容当然很好,尤其在上古时代提出为医的伦理原则是极为可贵的。但在今天仍以它作为誓词,可以商榷。这样2500年前的内容要求是否适应历史发展变化的现实和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比如文中提到“不准奸淫妇女”,姑且不论是否需要宣这个誓,只是还有一些女生也举手宣这个誓,岂不滑稽可笑吗?我看开学时不如集体朗诵纪念白求恩,更为实际,更有意义。我个人认为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是对我们医务工作者道德约束的高度概括。这“两个极端两个精”言简意赅,是古今中外对医疗道德最深刻、最精辟、最全面的高度概括,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永恒的职业情操,是每个人可奉为一生的座右铭。这篇文章在文革期间我们天天读,那也确是曾经造就了我们。这些谆谆教诲现在过时了吗?我认为永远不会。这句话对于我们来说,具有永远的指导意义。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作为医务人员,为病人服务是我们唯一的宗旨。“服务”不是一个贬词,不是低贱的称谓,而是高尚的行为。医学虽然是科学,但它必须是服务的科学。如果没有服务,医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它的实用价值就在于服务,是一种崇高的服务。医疗服务的特点首先是具有人道性-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疾苦与危难。其次是必须性-医疗是每个人都必需要有的一种服务,衣食住行是必需,医疗更必需,人一出生第一件事不是衣也不是食,是求医。他要剪脐带,谁来剪?当然是医生护士,没有医生护士他活不下来。现在服务就更超前了,人还未出生,就可以查心脏有无缺损,发育有无畸形,可以做宫内手术。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必须有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还是一种精致的服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能错了再来,要求一次到位。从事这样一种服务,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下面我从职业道德角度,就道德与医疗技术,服务与医疗风险,奉献与回报这三个关系,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第一、道德与医疗技术水平的关系:道德与技术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现在高科技时代,人的作用有许多被机器代替了。做检查一按按钮,B超、CT、磁共振,自动化检验分析仪,诊断就出来了,手术现在也用上了机器人,还有,遥控远程医疗也都上世了。人,人的道德,究竟还有多大作用?吴英恺院士说:“做为医生,首先是医德医风要好,取得病人信任”。吴阶平院士说:医务工作者应具有:1、全心全意的服务思想;2、精湛的医疗技术;3、艺术的医疗服务。三条中有两条说的是服务,首先是服务思想就是道德。中世纪西方哲学家但丁说:技术上的缺陷往往可以从道德上得到补偿,而道德上的不足,永远不能被知识所代替。这话看似深奥,实际上即简单一句话:能干的不如肯干的,小学生都讲过的课,龟兔赛跑就是简单地说明了这个深刻的道理。以上是医学泰斗等名人名言,我将其择录下来,做为大家考虑这些问题时做一参考。下面从我经历的一些事谈一下个人的体会。去年骨科一老主任因脑血管疾病住干二科。有一天发生严重胸痛。值班医生查常规心电图无异常,即予以硝酸甘油含服对症处理,但症状总也不缓解,值班医生认为工作已做到,就任之了。其老伴急得团团转,当时正逢双休日,科里除值班医生外没有别人,她就给我打电话,我正在家里吃饭,听罢,放下饭碗立即前往。一进屋老主任就说:“张院长,我不行了”。平时,老主任是红光满面,可现在却是面色苍白,满头大汗。我当即找来值班医生询问情况,获悉:心电图正常,酶谱正常,无特殊情况。对于心肌梗塞我不内行,但是常识我还知道,马上让其做18导联心电图,结果V7-9示明显S-T段抬高,呈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复查心肌酶谱也升高了,当即请心内科会诊、研究处理。这时,已过了6小时最佳窗口治疗期。紧急开通绿色通道直接进导管室,韩院长连夜做PTCA手术。虽说脱了险,但影响到后续治疗与效果。我认为作为综合内科的医生应该具备心脏病诊断较全面的知识,12导联做不出来就应做18导联。那么,知识上的不足能否予以弥补?我想只要同情心多一份,责任心强一份,完全可以补偿,想出办法来。别的想不出,向上级医生电话报告还想不出吗!上级医生一定会指示做18导心电图,问题马上就解决治疗就不会延误了。这例子充分地说明了知识的不足是可以从医德上加以弥补的。再举个例子:最近有一骨盆外伤伴腹痛病人收治骨科,3天后腹痛加剧,一昼夜内请有关科进行5次会诊,最后一次才下决心剖腹探查。结果是结肠破裂,弥漫性腹膜炎不好收拾,只能造瘘引流。肠破裂会诊5次都看不出来,当然也可能有技术的情况,因其有腹部挫伤,腹前壁挫伤,腹后壁挫伤,都可引起一些腹部的症状,易混淆诊断。挫伤性肠穿孔还可能是延迟性的。伤的当时没有,2、3天以后才出现。但这个患者第3天症状就非常严重,一天五次请会诊,还不严重、不紧急吗?有关科室5次会诊都没有诊断出来,肠穿孔腹膜炎的死亡率、病残率每过6小时呈指数上升,治疗效果都是以小时计算的。这是否是技术的问题?当然了,应该说我们的专业技术水平还不高。腹膜炎的诊断,绝不是靠CT、B超、腹穿、化验诊断出来的。腹膜炎的诊断,也是外科医生的一种“手技”,是用手摸出来的,不是靠仪器探出来的。尤其情况似是而非时,就看你手下的功夫有多深!如看不出,应及时向上级请示汇报,不能自己个人硬撑到底,这就不是技术水平问题了。总院的水平就是各科的水平,具体来讲也就是科主任的水平,科主任没有看,就没有展示总院的水平,也可以说是没有尽到总院的责任。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什么大家可以想。怎么造成的?也都可以分析。再从正面举一个例子。我院的细胞学诊断远近有口皆碑,癌细胞别的医院查不出的他们能查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确实高,重要的一点是他们认真负责的精神。标本从取材、染色到观察,每一步骤都是很细致严密的。看1个视野与看10 个视野、看1分钟与看10分钟,结论和阳性率当然不同。这个工作的劳动强度就体现了我们对病人的负责与热忱,也是我们职业道德的体现。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我用医学大师先哲的话和自己的体会做以上叙述,供大家参考。第二,医疗责任与医疗风险的问题:要为病人服务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特别是在医疗服务中,往往在许多方面,我们经常会遇到左右为难,顾此失彼的情况。顾了心就顾不上肺,想手术又怕耐受不了,不手术又怕控制不住病情,在处理这些矛盾时,肯定要承担一些风险。医疗是一种高风险的服务,承担风险是医疗道德的重要方面和高度体现。而回避风险,回避矛盾,则是对病人不负责的表现。举一个例子,原军区医研所所长患肺癌,我为他切除了7个脏器:2个肺叶,一部分左心房,一个肾上腺,一部分肝,一部分肾,一部分下腔静脉和腹膜后神经组织,活了14年,至今仍然无瘤健康生存。就连外行人也能想象得到,这个手术要冒多大风险,特别是在切除下腔静脉上的肿瘤并重建时。手术的实施和总体责任都是由主刀者承担的,在进行到困难时连助手都劝主刀别再进行了。如果主刀者不敢承担,请涉及到的所有脏器的各有关专科都来会诊,那必然是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愿下决心的局面,本来是,广泛转移的晚期肿瘤嘛。这个病例说明,我们在承担风险方面如何敢于负责任。这个治疗的成功,当然有技术做后盾,但只有在强烈的责任心、同情心驱使下才能使我们的技术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写了个案报道被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安排在论著栏目中发表,登为该期第二篇文章,对一个个案作这样的编排是极其罕见的,令我感到意外。更为没想到的是,个案发表后,先后收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几个国家学会的邀请,邀我去参加会议并报告这个病例,说明受到学界的高度肯定。这个病例治疗成功的确罕见,四期肺癌伴肾上腺转移据文献记载最长成活时间是20个月,而我们这个病例却活了14年,现仍继续健康地活着。手术固然有风险,用药同样也有风险。去年干一科抢救一高龄首长,首长患有心脏病,严重低钠血症,都出现了意识障碍。治疗上矛盾棘手,请来了老年心脏病专家301院一位院士会诊,院士也没有更新的招,还得由我们自己冒着风险,小心地用高渗氯化钠来纠正。纠正过来了低钠血症但却也加重了心衰,很危险,最后还是度过了危机。这就是担着风险用药,在有禁忌的情况下用药。一例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病人出现了脂肪栓塞呼吸衰竭,脑功能弥漫性损害,生命垂危,抢救要用激素,肝素,但病人有多年的溃疡病史,溃疡病人对这两种药都是禁用的,相对禁忌。为了拯救病人的生命,我们担着风险打破常规应用了肝素和大量激素。两药下去,病人很快脱险恢复过来了。在处理风险的时候,不能说处理一个过关一个,成功一个,那是不可能的,必定有不过关的时候。经常说即使有1%成功的机会,我们也要争取。换句话说。有99%失败的机会,我们要承担99%的失败风险。如果都能顺利过关,就不能称其为1%的成功机会了。当然我们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以取得病人家属的知情与理解。几年前,外二科有一布加综合症病人做心房下腔静脉分流人造血管架桥术(这个手术现在已少使用而改用介入技术了)。术后,腹水、黄疸等一切症状很快都消失了。但到第10天时,病人突然出现了大块急性肺栓塞阿斯综合症,严重的低氧血症,呼吸困难,必须用溶栓治疗。但大手术10天内溶栓是禁忌症因会出血,但又别无他法,只好冒险用小剂量尿激酶分两次溶栓。病人病情很快好转。上午查房时病人“哎呀,大夫快救救我呀!”直叫,下午,病人就笑呵地戏剧般地好转,说:“大夫,我好了“。各种指标也正常了。可是到了当天晚上,病情急转直下,大出血休克,终因胸腹腔大出血而死亡。起初我很懊脑,后来慢慢地捉摸过来了,回顾这一病人,在治疗上,我们只有冒险采取这一措施,病情还一度明显好转,如果不用药,他会死得更早,做为医生我已竭尽全力,问心无愧,对得起病人,家属也很理解,没任何意见,医疗费一文不欠。做科研教学没有风险,做错讲错可以重来一遍。但医疗没有重复的余地,医疗是有风险的职业,只有正确对待风险,才能履行好我们的职责,进行更好的医疗服务。手术用药有风险,诊断也是有风险的,特别是要否定某一既有的诊断,风险将更大!举个例子:整形科有一病人在一次介入造影后发生右下腹疼痛,外科两次会诊都认为急性阑尾炎,都要让其转科手术。但整形科医生始终认为是某种并发症,坚持没有转科,后来保守治疗下好了,事实证明,是腹膜后血肿,幸亏没有按阑尾炎作手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能这样果断坚持,担着很大风险,很不容易。万一真是阑尾炎延误了治疗如何交待?!有承担风险的精神,既处理好了病人,也使自己得到了经验。医疗事故法公布以后,流行一种说法:“医生要保护自己”,保护自己是应当的,但不应有损病人的利益,有违医疗道德,还应受道德的约束,某些地方保护自己过了头。吴老说:“手术还没做,先跟病人大谈这个危险,那个可能,徒增病人精神负担,用以保护自己。这种做法不可取”。这是医学泰斗的话。手术存在风险,应与病人讲清,取得病人理解,但不应徒增病人负担,现在小小的体表手术也要签字:大出血、心跳骤停等等危险,还有几乎什么穿刺都要签字,把病人给吓住了。一次我在病房看到,胸穿要签字,病人家属一看这危险那危险,拒绝签字,不做了。胸穿可能出现胸膜休克、空气栓塞等危险,理论上是存在,但我行医这么多年做了多少胸穿,从没遇见甚至都没听说过。把一些可能性很小、甚至极小的拿来警告病人,以至其不敢接受必须的治疗,这合适吗?话又说回来,签过字的东西,该负责还得负责。最近,有一家医院做肱骨骨折时竟误将桡神经切断,而且一直不管,以致残废无法补救,经专家鉴定为一等责任事故,当事人后悔说,签字中提到就好了。签了字也没用!签了字就可以随便切断那么大的神经吗?该承担责任还得承担。某院有一医生作锁骨下静脉穿刺,抽出动脉血还往里穿,竟然一下导管进入到了无名动脉,损伤性血栓,引起偏瘫。这种事情真是奇闻,完全不应该发生,再怎么说也是应该承担法律责任的失职行为。法律也是起源于道德的,是强制的道德,道德是自觉的法律,道德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法律告诉我们不要做什么,从正反两方面对我们进行约束。我认为正面约束更重要,使人们主动地尽职尽责,而法律并不能使我们减少应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要想减少责任风险,还得靠我们的医疗道德和医疗技术。第三,奉献与回报的关系:即是服务与价值的关系,直截了当地说即是为人民服务与为人民币服务的关系。这样说似乎尖锐了一些,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我看也是市场经济带来的新问题吧。市场经济核心就是个价值规律嘛,它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十六大文件中也提到这些情况,卫生部在整顿行业之风的文件里曾明确指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与享乐主义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卫生队伍中的某些人”。说穿了就是名与利的问题。名是精神上的满足,利是物质上的满足。知识分子是讲名的,“士可杀不可辱”,名声、气节比生命更重要。但重视不是追逐,中国知识分子优良传统是对名利谦让淡然的态度,淡泊名利,视名利如浮云,是受人们称颂的民族传统优良美德,而追名逐利,沽名钧誉,历来为人们所不耻和唾弃。被人们尊为“导弹之父”的钱学森院士,坚决不接受这个称号,说导弹是党中央领导下广大科技人员的智慧结晶;给他盖大房子他坚决不要,说那会脱离群众;100万港元的奖金支票他没看一眼就捐献给西部开发了。举世崇敬的居里夫人,是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一生贡献杰出,曾获117项荣誉头衔。一次一位客人来访,看见其女儿在地上玩一堆金质奖章,便问:这样贵重的奖章,夫人怎能给女儿做游戏呢?居里夫人说:“我要让孩子知道,荣誉就象一个玩具,只能玩玩而已,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我们国家电子高科技方面著名专家王选声院士在媒体采访时说了两点:“一、不要迷信院士,院士不是万能;二、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造高峰的科学家哪有时间上电视?上电视就意味着我的科学生涯快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面了”。我引用他这句话绝不是否定上电视,而是说不能把上电视作为目的,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尺度和标准,更不要争上电视,创这个名。现在为了创名,什么做法都有,争名、夺名、盗名、追名、混名、骗名、买名,不一而足,甚嚣尘上,我们可不能受染。成功与成名是干出来,闯出来的,不是创出来的。医学泰斗裘法祖,在国家专门为他个人授奖的大会上,丝毫未讲自己的任何业绩,相反,在致答词中,讲自己过去的医疗失误,不是一般地提一提而是说具体的病例,回顾哪错了,至今仍遗憾等等。这是学界先辈对名利、荣誉的做法,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然,我们给社会以贡献,社会要给我们以合理的回报。这是社会需要考虑的,不是我们自己考虑的事。我们个人要考虑如何奉献,而社会要考虑如何回报。报偿的高低,是社会的事,要根据社会发展阶段的各方面条件全面恒定,不是医患间个人处理的事。目前医院中存在的红包、提成和回扣,我称它为医院三害,三害不除,院无宁日。这三者究竟是合理的回报,还是不合理的索取?如果没有正确的认识,谁说也不能禁示。拿红包来说,红包使医患关系降低成私人商业关系,成为金钱关系,是金钱和技术的交易,是对为人类健康服务这一崇高医学宗旨的背离,是对救死扶伤这一医师神圣职责的贬渎。我非常欣赏我国音乐大师前中央乐团(现爱乐乐团)首席指挥李德伦说过的这样一句话:“谁想挣钱,谁就离开中央乐团到酒吧去吧”。这是艺术家对艺术这一崇高事业的情怀,艺术家是在艺术殿堂上搞艺术创造的大师,而在酒吧卖唱的歌手只是商业经营的凡夫俗子,对于艺术家来讲,这背离了艺术的宗旨,尽管它有很高的商业收入,我并不贬低经商,而是说这是另一种职业。医务工作者也是一样,我们崇尚的是科学,而不是金钱,只有这样认识才能正确对待名利。在中华医学会举办的一次医学伦理研讨会上,专门讨论了红包的事。美国专家在讨论红包时说:“我们从学生一入学,就系统地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格,医生护士不会想这回事,内心深处视收红包为非常可耻之事”。“我们有强有力的法律,使医生不敢去做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有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医生不能做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有优厚的待遇,使医生不必做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我们注重培养高尚的品德,使医生不会去做违反伦理道德的事”。这前三条是社会决定的,后一条则是我们自己的品德修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这样一句话,“金钱是可耻的娼妇”,他指的是不劳而获与不义之财,我们可否借用这句话说:“红包是可耻的娼妇”,视收红包与嫖娼一样地可耻才能是杜绝红包之时,好几年以前,我们军区专家组曾致全区医务人员一封公开信,呼吁杜绝收红包,但收效甚微,根本原因在于认识未上去。医务工作不是个人行为,这也确定了不能以行医作个人交易,针对风行一时的指名医生服务一事,吴老说:“有了专家点名手术,可点医生护士了。可是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对医生不接触不了解不熟悉,怎么点?医务工作是集体活动,依我看,与其选一名不熟悉的医生,不如把医院整体办好,让患者有信任感,得到最好的医疗。散兵游泳不成队伍也不利于青年医生的培养”。吴老2003年3月说的,真是肺腑之言。此话是我想说而不敢说的内心话,有上面号召,下面推行,一片赞扬,谁敢说个不字!也就吴老站出来说话吧。确实点名行医把医疗行为看成个人行为了,完全不符合医学工作的实际,应该强调的是团队精神,团队精神才可以使科学进步。今年从纪念DNA发现50周年的活动中我知道了一个故事,说的就是团队精神:首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是英国青年女科学家Frank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