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1页
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2页
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3页
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4页
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同志在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上的讲话 这次长清大学科技园座谈会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长清大学城新校区建设,推进高校与地方合作,推进高校为区域经济服务。刚才长清区区长覃俊文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济南市副市长邹世平同志作了重要讲话,长清区委副书记江林同志介绍了大学科技园情况,部分高校负责同志作了发言。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坚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首先,要充分认识高校的重要地位。改革开放28年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跨越,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已严重影响全省的发展,县域经济落后是最薄弱的环节,资源紧缺是最大的制约因素,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最致命的弱点,发展后劲不足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关键在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高校是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是高新技术的辐射源,是知识经济形成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的地位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农业经济时代,高校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高校处于经济社会边缘;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就将被推向经济社会的中心,进入经济运行过程,成为经济发展的要素,主导经济社会发展,在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如果说知识信息是知识经济的电流,那么高校就是产生这种电流的发电机,高校就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高校作为知识传授系统,要以新的思想来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系统,要敢于创新,在多学科交叉融合中要有新的发现,成为新学科的温床和孵化器;高校作为知识物化系统,要千方百计将新知识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人类积累创造更多的财富。 其次,要充分认识高校的重要职能。大学要发展,就不能脱离社会,远离经济。但在世界高教发展史上,不少国家的大学有一段在高楼深院搞“象牙塔”的经历。在欧洲,大学最早的功能是传授教义,培养贵族,与经济生活和大多数群众是脱离的。大学的职能有一个历史变化过程。古希腊大学,大学是哲学思维的场所;中世纪大学,大学是传播人文知识和道德真理的圣殿;20世纪初,大学才真正走出象牙塔,成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所真正的一流大学,不仅要在文化传播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而且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美国“硅谷现象”和英国“剑桥奇迹”。没有硅谷就没有斯坦福大学的一流水平。同样,没有斯坦福大学,也没有今天的硅谷。剑桥大学之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遥遥领先于牛津大学,就是由于剑桥贴近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强调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剑桥科技园有1400多个高新技术企业,为剑桥大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现在我们都在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很多规划定得鼓舞人心。但是有的学校对学校发展和地方发展之间的关系思考不够。现代大学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场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现代大学是新知识新技术发展的实验室,是人类新文明的重要标志,应成为国家发展的思想库、科技发展的发动机、产业发展的孵化器,比如传统的大学城,牛津和剑桥都带动了英国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时代的发展。比如在美国以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对整个美国东北部6个州以及整个美国经济的带动。在我国,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凡是市场化程度高,开放程度大,经济社会发展快的城市和地区,一般来说,都有名牌的大学存在,甚至是大学的集聚。所以,大学正在走向社会的核心。 综观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发展,都是在某一时期抓住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从而实现了自身快速的发展,并进入了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劳伦斯实验室,二战期间该实验室承担了重要战略武器的研制,首次发现了人造元素镎和钚,由于实验室的卓越贡献,伯克利在战后成为美国乃至世界核物理学的圣地。再如MIT从一个以本科生教育为主的二流技术学院崛起成为一流的综合大学,得益于二战期间其林肯实验室参与了雷达研制,在它的带动下,MIT的通讯、电子、计算机等学科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由于参与国家阿波罗研制计划,它在美国导弹和航天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1958年“探险者1号”进入轨道,使加州理工学院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声名鹊起,奠定了其在国际学术界一流的地位,并称为“太空开发计划之母”。 高校作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多做贡献,这是摆在每所高校面前的一个大课题,一项大任务。高校要牢固树立“服务为先”的意识,以服务求支持,以服务求地位,以服务求发展。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瞄准高新技术优势产业和优势领域的关键,大力开展应用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把科研工作的重点放在提高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上,着力培育和催生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孵化器和辐射源,发挥科技创新重要方面军的作用。 第三,要充分认识高校在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区域征程上,肩负着重要使命。 高校要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目前国家进入了必须靠自主创新才能发展的阶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山东发展的后劲之所在,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前途命运之所系。抓住了自主创新,就抓住了山东发展的关键,就抓住了山东发展的根本,就抓住了山东发展的未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认清机遇、抓住机遇又要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我们完全可以预见今后515年不仅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机遇期,也是中国科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势必会出现能够引领时代和产业发展,改变未来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新的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是推动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它源于四个相互依存的要素的紧密结合,即通过科学研究创造知识;通过教育和培训传授知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传播知识;在技术创新中应用知识。高校在这些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们要充分发挥高校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使其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要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战略任务中发挥骨干作用。这次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很多科研任务,山东省和济南市都承担了相关的任务。高校应该敢于和勇于去争取项目,因为你得到一个项目就有可能带动一个学科甚至是学校的发展,就是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紧密跟踪,积极参与,凝聚力量,整合作用,相互协作,担当重任。 高校要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发挥基地作用。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深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根据产业结构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加强素质教育。 高校要在创新文化中发挥表率作用。创新文化说到底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软实力、软竞争力,高校应该首先带头建设良好的科研条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励成功、善待挫折的文化氛围,激发师生崇尚创新、参与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倡导学术平等、自由探索、兼容并蓄的学术环境。 二、坚持内涵发展指导思想 高等学校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是一个战略性的转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高校发展思路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转移,数量必须服从质量,硬件必须服务软件,形态必须体现功能,从布局调整转向功能的提升,从建大楼转向出大师,走创新型、质量型、特色型内涵提高道路。前一段,布局调整力度比较大。随着布局调整,我们越来越清晰认识到,布局调整不是简单的物理上的积聚,而是要形成化学反应,产生质变,推动学科之间融合,加强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结合,促进学校与区域经济的互动。 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力争实现三大转变:一是要从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也就是说,发展的动力要从高强度投入和规模扩张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二是要从形态塑造转向功能提升。要注重战略定位、健全学校制度、完善办学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三是要从内部循环转向与社会联动发展。要主动融入科教兴鲁主战略,积极参与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布局优化、人才高地建设等,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新的攀登、提升和超越。 推进高校内涵建设,要做到三个坚持。要坚持以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核心。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立校之本。学生就是学校的“主产品”。诚然,大楼是办学的物质基础,大师是高校的精神脊梁。但光有大楼和大师还远远不够,大学还必须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大学生。 要坚持以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来引领。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是高校的强校之源。因为只有学科建设和知识创新,高校才能确立知识高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要坚持以服务社会发展为己任。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发展之基。高校必须走出“象牙塔”,攀登“金字塔”。现在国家创新体系的最高金字塔有三座: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在推进科教兴国主战场过程中,我国还有更多的“金字塔”需要高校去攀登,譬如重大产业化攻关项目、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以及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城区社区的“三区联动”等等。融入社会发展,这是高校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也是高校内涵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动力。 具体讲,高校内涵发展要把握七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要激发创新主体的意识和能力。改革不是简单的要权和放权,没有高校的主体意识,任何权利的转移都不能落地就会放空。高校改革要有紧迫感、主动性,实践证明,主动和被动是不一样的,等和靠是不一样的,要有一股冲劲,一股闯劲。改革更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高校很多方面滞后,原因就在改革滞后上。要学会经营大学,让学校更善于经营自己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特别要注意办学成本,大学教育成本分为刚性和柔性成本,刚性成本是注定要支出的那块,柔性成本是指运行的那块。要在刚性成本不断增加的条件下提升柔性成本的运行效率,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产业都需要提高软性产出。 第二个重点,要聚焦制度,突破瓶颈。有些同志讲,可改的大部分都改了,现在留下的都是“瓶颈”的问题,综合性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我们的体制机制。我们面对许多矛盾,涉及到方方面面利益调整,情况比较复杂。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坚定的信念,足够的勇气,以啃硬骨头的精神克服困难,力求有突破性进展。当前的改革首先要从增量上进行改革,在局部上进行突破,在重点领域进行聚焦,然后辐射新的增长点,这样既保证改革的力度,又把改革的阻力降到最低限度。 任何类型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改革的进行需要外部的变量、内部变量和中间变量的推动,尤其作为中间变量的组织管理作用非常重要。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是一场革命,体制改革以主体性、系统性、合法性为原则。我们要聚焦制度探索,既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宏观统筹,更要激活改革发展的主体意识,建立“党委领导,行政管理、教授治学、民主治校”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要用全新的体制搭建一流的舞台,聚集一流的人才,培育一流的团队,创建一流的大学。 第三个重点,要让优秀创新人才、拔尖人才大有作为。要高度重视尖子人才的培养。国内外经验表明,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在高校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特别强调,要抓紧培养造就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科技领军人物,尤其要培养造就一批中青年领军人物。真正登上高峰领略无限风光的是高端人才,是人才中的杰出群。一个领军人物可以创造一个名牌产业,形成一门优势学科,带起一支学术梯队,可以创造世界领先的重大科研成就,可以催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企业和全新的产业。一个高素质的优秀领军人物可以决定一个人才群体一路不败的命运。尖子人才往往决定一个研究机构、一只研究队伍的水平和实力。在当今科技资源全球流动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大批尖子人才和战略科学家。有了一批尖子人才,我国就可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科学前沿,把握重大科技发展方向,获得具有更多具有开创性的成果。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集体作用,团队作用,不太提倡个人作用。但从科学史看,个人作用是不可磨灭的。学术大师个人起的作用,不仅仅是解决了某个难关,获得成果,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智慧和方法对整个人类和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政治上,我们强调领袖作用,但在科学上,我们要强调领军人物、尖子人才。办大学需要基本的教师队伍,但如果没有领军人物、尖子人才,就像画龙没有点睛,就没有神韵。反之,个人发展也离不开团队。我们需要学术大师,但大师周围还要有一批能做事的人。 我们要通过大项目、大平台为优秀创新人才提供脱颖而出、成就事业的舞台,健全对人才科学合理评价的体系,提倡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特别是要进一步健全对优秀人才的服务体系。 第四个重点,要把学校的发展融入经济社会的主战场。加快学校学科的布局调整,实现学科和产业的对接,将学科链转化为技术链,让技术链对接产业链,把高校的知识创新力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用新的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大学。高校在这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以优势互补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以资金为纽带,以共赢为目的,建立产学研的战略联盟,形成大协作、大联合、共同攻关的机制。这是我们促进学科集成、技术集成、项目集成、产业集成的有效途径。 第五个重点,要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教学工作要做到三个统一:一是社会需求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统一,让教育多样化与多样化的学生需求最佳对接;二是宽口径教育与创新实践教育有机统一,让学生既有比较厚实的理论底蕴和宽广视野,又能够知行统一,符合社会对创新人才的要求;三是实现德才有机统一,把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学术素养、创新能力统筹安排、加以实施,防止“两张皮”现象,教育学生创新要讲社会责任感,讲团队精神。 2006年,中国博士代表团参加世界第五十六届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论坛,他们最深的感受是三点:第一,最重要的收获不是在专业知识上,而是被他们的人格魅力和学术品格感动和震撼。第二,他们并不把自己局限在狭窄的专业上,他们广博的知识面让人惊叹。第三,他们做科研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出于单纯的动机,那就是兴趣。 第六个重点,要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校园和谐,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高校是出第一生产力的地方,是出第一资源的地方。高校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校内问题与校外问题会相互影响,相互转化。高校这个“象牙塔”不和谐,现实社会就不会和谐,未来社会也不会和谐。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营造充满生机活力的校园环境,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用和谐的氛围激发师生的创造活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 第七个重点,要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综合实力包括五个要素。一是人才培养竞争力,凭借自身实力和声誉吸引更多优秀的生源,毕业生的职业活动和社会活动的竞争力,都是我们人才培养的竞争力。二是科技竞争力,代表学科的相对优势,更高的要求是提升原始性创新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的存量。三是社会服务竞争力,现有的资源,特别是教育资源的辐射能力、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和辐射能力。四是行政管理竞争力,包括我们的资源开拓能力,资源运作能力,学术资源潜力发挥,还取决于对学术潜力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均衡能力。五是校园文化竞争力,包括我们的战略规划以及实现规划的可靠制度保证等。 综合办学能力还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大学生在增强硬实力的同时,也要增强软实力。硬实力是指学校发展的核心指标,软实力是指学校发展的历史、经验模式和文化。学校的发展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没有量的积累,不会产生质的提高。但光有量的积累,软实力不提升,也会限制和影响质的提升速度。我们要将大学发展的量与质、硬实力与软实力彼此促进,循环往复,不断提高。 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的目的,是打造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含义:1、是一种比较优势;2、是竞争主体的创新能力;3、是对流动要素的吸引力;4、是一个将潜力转化为业绩的过程,是不断增强自身比较优势、创新能力和对于流动要素的吸引力的过程。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软实力,是大学文化。即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率、显示度以及不可替代性;及它对于教授学者、优秀学生、经费等办学资源、要素的吸引力和获取能力。 三、坚持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协调发展道路 首先,要进一步拆除围墙。高校坚持为经济建设服务方,必须勇于破除四堵围墙,释放办学活力和创新潜力。 要打破学校内部的围墙,实现教育资源、科研资源、人才资源的共享。许多高校院系之间很少来往,更少合作。教师搞课题也是单兵行动,所以申请不到大的项目,也搞不出大的研究成果。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特点就是学科交叉融合,产生新的学科群,这是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因此,高校要加强对内部资源的统筹和整合,围绕重点项目进行资源整合,发挥整体效应多出研究成果。要打破学校之间的围墙。学校之间要加强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高校之间不要搞恶性竞争,特别不要在山东高校之间互相挖学科带头人,这对山东高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高没有帮助。高校之间的相互联合,有利于教育资源的统筹,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放大教育资源整合的效益,让所有的高校实现共赢。 要打破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围墙。现在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意识正在逐步形成,高校要努力融入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之中,加强产学研紧密合作。与企业联合举办研发中心,形企业开放公共实验室,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研发,开发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提升产业能级;要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特别是高职生和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为企业输送高层次人才,同时在为企业服务中,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育人质量。 要打破学校与科研部门之间的围墙。高校与科研院所是山东实施科教兴鲁战略的两大主力军,又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及知识创新体系中两支主要依靠力量。双方各有优势,又各有不足。如果双方联合,就能充分调动、整合、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投资效益和资源的使用效益,使双方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可能获得高水平的成果,抢占科技制高点,更好地促进山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原有的科研各自为战的观念障碍和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实现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机制,努力构筑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平台,加速双方的共同发展,并以此提升山东的整体科技实力。 第二,要在产学研结合上多下功夫。高校要在产学研结合上多下功夫,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从世界发达国家高校发展历程看,它们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担负起各自的历史使命。在美国,从莫雷尔法案到威斯康辛思想,从斯坦福到硅谷,产学研合作的思想一脉相承,并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成就。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是产学研合作的典范,被看作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日本也十分重视产学研合作的发展。199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将产学研合作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实践中创造了共同研究、委托研究、委托培训等多种产学研合作制度。我们要支持“长清大学科技园”建设,完善大学科技园孵化功能及其服务体系。鼓励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共建实验室、技术开放中心、科研生产联合体,开展合作研究等技术开发。鼓励高校教师进入大学科技园区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地方要充分认识高校在人才、知识和科技等方面的智力资源优势,制定并完善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加快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 产学研结合要注意形成多层面的对话机制和共商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困扰、影响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一个问题。产学研结合的构架,为合作各方充分利用结合的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创造了条件。不仅要在合作方的领导层面,而且在合作方的管理层面,不仅在合作方的行政层面,而且在合作方的技术研发层面,形成多层面、多形式、多渠道的对话机制和共商机制。 第三,要强调科技成果转化。高校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承担基础研究任务的高校,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多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提供原创性科技成果。承担应用科技研究开发任务的高校,要切实转变观念,从事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的主要目的,不能只是为了写论文、得奖状、晋职称,更重要的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省高校一项技术拉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科研成果还不多见。山东要成为教育强省,高校科研成果对社会的支撑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应该进一步加强。因此,高校要处理好出人才、出成果、出论文与出效益之间的关系,在科研方面做到既要顶天又要立地。顶天就是在认识世界上有新突破、新发明、新创造,立地就是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高校开展科研要避免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游离在市场和企业之外,和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我们应该看到,市场对科研的推动力量非常大,兴趣刺激和需求刺激,后者的作用力更大。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求,这种需求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所以,高校科研一定要走出去,和市场需求相结合,这样才能对社会产生巨大的价值。 据了解,每年国家统计的数万项科研成果中,90%以上没有实际价值。专利部门资料显示,我国有八成科技成果在“睡大觉”。科技成果转化率如此之低,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许多科研成果算不上真正的成果。 以SCI论文为例,自1991年以来的10多年间,我国论文数量与日俱增,从当年的8997篇,每5年增长一倍,论文总数排名跻身世界前10名。但反映论文质量的重要尺度单篇论文平均被引用次数只有3次左右,排在世界120多位之后!前几名和120名之后,说明什么?说明我国科技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呈现出强烈反差。因为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越多,说明该论文的科学知识生产质量越高,含原始创新的成分越多。获诺贝尔科学奖的论文,大体被引用次数均在1000次以上。 建设大学科技园,有利于高校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科技成果通过技术转让,产学研结合的主渠道进行转化,走向企业。大学科技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一般是四级跳模式:第一级是创新思想在校内萌芽,经过努力探索,形成科技成果;第二级是科技成果和社会资本结合,在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中积极创业,通过产学研结合孵化科技成果,诞生科技企业;第三级是孵化成长的科技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发展壮大,走向社会成为市场经济竞争的主体。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在大学科技园中进行孵化,是四级跳中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一跳。科技创新成果在这一跳中实现质的变化。通过大学科技园的聚集功能于效应,实现技术资本、智力资本、货币资本、实物资本的结合,初步完成从技术导产品的转变。 第四、要调整学科方向。高校学科要调整到两个方向上。第一,调整到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流上来。第二,调整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向上来。现在往往是相同的知识和技术含量的学科,由于主攻方向不一样,产生的效益、贡献就有很大差别。上一轮全国重点学科评估,清华大学的自动化和计算机学科,学术得分都是第一,但是综合得分都屈居第二,因为和它的行业、产业背景有关。自动化学科综合排名第一的是东北大学,它为鞍钢的技术改造做出重大贡献。计算机学科综合排名第一的是国防科技大学,它对国防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现在对学科建设、对科研方向的调整确实应该与时俱进,对变化趋势要判断准确,抢占先机,提前进入阵地,抢占新的制高点,这样才有可能异峰突起,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相反,如果学术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研究方向不能适时调整,即便有些优势也免不了盛极而衰、风光不再。调整学科方向要注意内涵的调整与提升,不要动不动在名称上做文章。巴黎的高师出了五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九位菲尔斯数学奖获得者和五位法国总理,但至今仍叫巴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前者出了14位诺贝尔奖得主,后者出了15位诺贝尔奖得主,它们也没叫理工大,也没叫科技大。又比如剑桥大学的卡文迪什实验室,130多年的历史出了2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先后五次在学术上改变了主攻方向。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学术水平,一定要坚持学术思想与时俱进和超前意识。 四、坚持新校区建设的新突破 长清大学城新校区的建设事关科教兴鲁战略实施,事关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全省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要从办学实际出发,采用新的体制、新的模式,新的思路,实现新的突破。 要在办学理念上实现新突破。一所大学建设新校区,绝不是简单的再建,需要注入新的大学理念。一所大学的兴建,要按照市场经济办事,运用经济规律来建设新校区,更要按照教育规律、现代化大学的理念建设新校区。没有教育思想的突破、办学理念的创新,学校就不可能有跨越式的发展,也不可能建好新校区。要科学定位,明确学校在全省高校的地位,在全国同类学校的地位,在当前和未来发展中的地位,在学校新一轮创业中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要处理好新老校区之间的关系,保证学校建设发展的整体性。新校区是学校今后建设发展的主体,应当是学校今后标志性的形象。要认真做好规划,明确新校区的功能定位,组织好学校学科群进入新校区,把将来新增加的基本建设项目安排到新校区,使新校区成为教学科研中心。 要在办学思路上实现新突破。新校区建设要牢固树立开放办学的思路。要以开放建设的理念来规划发展、规划未来,以开放建设的机制来促进学校的改革创新,提升学校的发展层次。开放办学,要和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进行联合,开展合作。特别是在重点学科建设上,不能采取矮个子里边找高个子的办法,应当下大力气去引进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要以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研究室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引进能够担当学校学科带头人的拔尖人才。 要在学科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学科是立校之本,学科水平是学校质量和水平的标志。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都是以学科为主体的。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重点学科为核心,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要抓住新校区建设的机遇,构筑新的学科建设基地,构建新的学科创新平台,带动人才培养创新、知识创新、科技创新,这也是新校区建设的核心工作。 要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要利用新校区建设亟需补充一批教师的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