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申请书.doc_第1页
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申请书.doc_第2页
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申请书.doc_第3页
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申请书.doc_第4页
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申请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编号内蒙古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 申 请 书项 目 名 称: 高校移动图书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申 请 者: 刘强 所 在 学 院: 信息工程学院 申 请 金 额: 申 请 日 期: 2014.6.13 联 系 电 话:电 子 信 箱: 383682017 内蒙古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二五 年 一、基本情况1项目情况项目名称高校移动图书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项目性质应用系统项目来源 自主立题 教师指导选题起止时间自 2014年6月 至 2015年5月申请金额 5000 元2申请者情况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学院年级专业兼职3项目组成员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分工每周工作时间签字10小时4指导教师情况姓名职称专业E-mail学院电话签字二、立题依据1研究意义: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很难有大量时间到图书馆进行阅读,碎片化读书成为读者得不采用的方式。从国家图书馆读者到馆接待人数变化可窥一斑,其读者人数从2002年的498万人次下降到2006年的390万人次1。图书馆提供移动阅读服务,将能够使读者通过移动设备在上下班途中、等人或任意休闲时刻进行阅读。图书馆与读者关系由以图书馆为轴心向以读者为轴心转变,这一服务方式将更符合读者的阅读趋势。移动阅读不但融合了传统纸媒体的书写和互联网的交互,还包括了无线的基本特征,成为阅读的一种新方式。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外部因素为移动阅读在图书馆实行提供了成熟的契机,内部因素则提供了实行的基础。基于对外部环境及内部因素的分析,借鉴现有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网络移动阅读的相关经验,移动阅读在图书馆开展具有可行性。2.国内外研究现状:日本文部省曾做了一个号称电子书“上天入地”的计划,尝试将一些出版社联合起来提供内容,通过卫星把内容传到电影院或地铁站的终端,然后让用户下载到手持阅读器上阅读。计划虽未能成功,但却是移动阅读实施的先驱者2。2005年,日本兴起了一股用手机阅读图书的新热潮。在国内,多家报业集团与移动公司合作,采用移动网络通信技术,在2004年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2006年,中文在线和中国移动梦网合作运营,推出移动书屋频道。移动书屋自2006年正式上线以来,用户呈指数级增长,很快发展到数百万读者。随后,他们又和空中网、掌上灵通、华友世纪等服务提供商开展合作,成为其内容提供商3。方正阿帕比2007年已经与作家出版社等出版单位合作,为手机用户提供电子图书下载服务,让读者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最新最畅销的正版电子小说4。至2010年4月3日国内图书馆提供手机短信服务的有34家,开通WAP服务的有16家,提供移动阅读服务的仅有4家。移动阅读是图书馆在移动互联环境下开展内容服务的重要方式,是未来图书馆服务发展的主流趋势。2012年东北林业大学应用移动计算技术,开展了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移动计算使用各种无线电射频(RF)技术或蜂窝通信技术,使用户可携带他们的移动计算机、个人数字助于(PDA)和其它电讯设备自由漫游,由于依赖了电子信报传送服务,使他们无论走到那里都能保持联系5。目前国内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有SMS、WAP网站、APP三种模式,部分图书馆结合其中两种或三种模式向用户提供移动服务。SMS模式虽然信息提醒及时,但服务内容过于简单,并不适合信息服务发展。由于移动终端浏览器并不如PC机浏览器软件方便快捷,特别是网站的收藏、保存、提醒,再加上移动图书馆的推广和普及力度不足,WAP模式受众不多。随着Apple Store的成功,移动终端应用程序APP成为各大厂商抢占市场的法宝,所以APP的开发利用是趋势。但是APP的开发增加了移动图书馆的建设成本,目前国内图书馆很少提供APP服务。上海图书馆在移动服务方面发展相对较早,已形成SMS、WAP、APP三者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是我国手机图书馆移动服务做得比较成功的案例。主要特点如下:(1)充分利用数字资源,读者可免费获取全文。“上海市民数字阅读”联合阿帕比、龙源、盛大文学、超星等厂商,集合图书、期刊、报纸等多种数字资源,读者以读者证卡号和密码登录,即可免费阅读这些资源。截至2012年5月底,共有215771种图书、498种杂志、100种电子报纸的官方网站链接在“上海市民数字阅读”网站上提供免费阅读。该网站正处于建设推广阶段,可通过WWW或WAP方式登录浏览。(2)融合Web20服务理念,功能强大。移动客户端APP的“上图信息”功能包括新闻动态、微博频道、楼层平面信息图、阅览室时间、借阅证办理、交通及联系方式。其中微博频道是将获取的文献信息分享到微博。“上海市民数字阅读”同样也可将文献信息分享到各大微博网站及人人网、开心网。(3)三种服务模式相对独立,兼容性不高。短信服务系统通过特定的指令短信获取信息,独立于其他两种模式之外。 “手机图书馆”移动客户端APP目前只支持iOS和Android两种系统,除“书目检索”功能外,其他服务与WAP模式并不相同。如APP模式的“展览讲座”、“分馆导航”与WAP模式的“上图讲座”、“分馆指引”内容不一致,“上图讲座”可直接预订讲座。此外,移动客户端应用开发力度不足,“上海市民数字阅读”、“上图电子书”等服务在APP模式中均未开展6。现阶段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用户不能直接接触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现有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不能直观地呈现给用户。除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外,用户利用移动图书馆的服务需要借助浏览器并且要记忆该网站地址(保存书签)。手机短信服务特定的标志性指令以及不易记忆的发送地址增加了用户利用移动图书馆的操作成本。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力度不足导致图书馆的服务不能直观地呈现在移动终端上,用户不能直接接触到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平台。而随着各种移动终端阅读应用程序的推出,如龙源移动阅读、网易读书、百阅、熊猫看书、安卓读书,阅读体验不断改善,移动图书馆潜在用户流失。(2)图书馆现有资源并不等于可直接利用的资源。大部分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都不是移动图书馆可以直接利用的资源。目前移动图书馆主要依赖于图书馆的目录资源,可全文获取的资源极少。如上海图书馆首次推出的电子图书仅100部,国家图书馆首次推出的服务包括20余种杂志和1000余种图书。期刊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目前都不能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利用,至多只能阅读摘要、发送下载请求。如清华大学的手机图书馆虽可提供多库联合检索,但不能直接下载阅读全文。(3)国内移动图书馆缺乏深层次服务。目前国内移动图书馆主要基于手机短信平台,少数图书馆已开发WAP服务平台及移动终端阅读应用程序,开展的服务包括预约图书、图书催还、图书查询、图书续借、办理挂失、新书到馆通知、新书推荐、注册个人信息、热书排行、馆内新闻、本馆简介、开馆时间、入馆指南、最新动态,部分图书馆开展数据库查询、电子书阅读服务。这些几乎都围绕图书借阅进行,缺乏特色化的深层次服务。美国移动图书馆服务包括特色馆藏电子资源、电子书、电子期刊的阅读,图书馆位置及资源的搜索定位,咨询专家或馆员,精品课程资源学习。例如斯坦福大学利用移动平台向读者提供精品课程资源,用音频、视频和文本三种格式文件展示,并设有学科分类。 (4)移动图书馆宣传不足,系统访问不稳定。国内高校手机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包括:浏览速度慢;部分网站链接打不开;部分可链接进入WAP网站,但一些功能无法正常使用;一些移动图书馆处于尝试阶段,不同时间段体验结果不同;不同服务模式均不兼容。3.研究目的: (1) 探索高校移动图书馆的新模式。研究一种新型的开发模式,解决移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研究涵盖所有终端设备及各种网络模式的移动图书 (3)构建基于4G的移动图书馆新服务平台4.主要参考文献:1黄小驹国图到馆读者近5年降了100多万,业内人士认为到馆率低不代表阅读率低EBOLl(2013.7一(928)200802一07n/lib/NewsEetail.jsp?channelid=75092&record=1742李响步入移动阅读时代试论电子书发展趋势问题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213李平核心业务扩张如何并举m2l世纪商业评论,2007(32)784让读书看报“动”起来m中国计算机用户,2007(20):125张峥嵘. 移动计算时代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J 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 2012年第2期三、研究方案1研究内容与方法:1研究内容: 1移动图书馆新模式的研究: (1)由于3G网络的推广、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应兼容WWW、WAP及APP三种模式。作为全新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方式,移动图书馆应涵盖所有终端设备及各种网络模式。用户可通过笔记本、平板电脑、掌上阅读设备、手机等,利用各种无线网络模式,且以登录或匿名浏览的方式随时随地获取图书馆服务。 (2)书目检索是图书馆移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二维码扫描技术即可快速进行书目检索,读者不仅可进行图书预约、续借、分享等操作,还可以对图书进行定位,以便快捷地获取该文献。 (3)数字阅读是移动图书馆应积极拓展的服务,信息获取的最终结果即是全文获取。数字阅读除提供图书、期刊、报纸等多种类型文献外,还应加强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利用,并且应提供在线阅读和下载两种方式,这样读者在脱机情况下同样能阅读到图书馆的资源。 (4)信息中心将代替SMS模式向用户提供信息提醒及咨询等服务。只需要读者登录移动图书馆网站或开启客户端APP,即可获取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包括参考咨询、讲座预订。 (5)添加应用是开放式的用户个性化定制服务。不同用户所需资源不同,通过不同资源的定制既符合用户的利用习惯和信息需求,也使系统界面更加简洁易用。添加应用使得系统更具有延展性,在不改变用户使用习惯的情况下,适时增加图书馆的服务。例如图书馆可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出移动学习课程,用户可根据喜好增删应用。2移动通信的新模式研究:(1)通过对4G技术状况的深入研究,对4G移动通讯技术和我国移动图书馆业务的开展情况做了全面的分析介绍,结合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研究,提出新的通讯环境下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方向,并通过结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网络社区服务等技术创建4G环境下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研究。2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法。利用国内外全文数据进行检索,并通过国外移动图书管的相关文献,全面客观的了解移动图书馆技术和移动图书馆的应用发展现状。(2)用户调研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得出用户需要移动图书馆所需提供服务的内容、方式和格式等。(3)比较分析法。通过对3G与4G通讯技术的比较分析,得出4G的环境更能发挥移动图书馆的互联网应用,指出现有不足,提出移动图书馆可提供新的服务;通过对移动终端的对比分析,指出移动图书馆的服务要建立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兼容性之上。(4)需求分析法。通过用户对需求的分析探讨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的期望,为我国在4G环境下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提供新的发展方向。3技术路线与设计方案: 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总体框架的模型将根据移动图书馆用户服务的功能、特点以及移动图书馆资源构建的情况来设计,本研究认为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设计结构应划分为基础数据管理层、应用管理层、用户访问层(1)基础数据管理层 基础数据管理层由储存设备和设备管理系统构成。储存设备是移动图书馆储存系统的硬件基础;设备管理系统是实现储存设备的逻辑化虚拟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用于实现移动图书馆中集群系统、大型存储设备、数据库或其他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2)应用管理层应用管理层是整个平台的中间层,是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核心部分,功能是根据实际业务类型,开发不同的应用服务接口,并提供不同的应用服务。该层提供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系统平台,负责远程进程管理、资源部署分配、存储访问、登录和认证、安全性和服务质量监管等。管理平台层提供应用程序运行、管理、监控及维护所需要的资源,主要封装与分布式计算相关的服务。这一层提供的核心服务是移动图书馆分布式储存集群,另外提供的服务还包括软件开发环境、并行程序设计、海量的结构化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管理系统、海量数据分布式文件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管理工具。(3)用户访问层 用户访问层是整个平台的最高层,是移动图书馆云储存服务平台门户网站。该层向用户提供各种简单的软件应用服务以及用户交互接口等。移动图书馆云储存服务平台的界面采用Web安卓批苹果IOS的形式,向云储存用户提供服务界面。用户登录网站连入平台,即可获得所需的服务。用户访问层提供统一的用户登入、退出,将各种业务功能以统一的界面和操作方式展现给用户。并根据不同用户提供相应的接口以及用户注册、验证等通用管理服务。云储存用户可以按需租用部分或全部服务,如移动图书馆云储存服务平台中资源的部署、分配、监控管理、分布式并发控制等。2研究目标和创新:(1)主要目标:通过对现有的移动图书的分析与研究,设计一种新的移动图书,使其可以解决现阶段的移动图书的存在缺陷,从而完善移动图书馆的应用,推广移动图书服务的理念。(2)创新及特点:(1)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应兼容WWW、WAP及APP三种模式。(2)通过二维码扫描技术即可快速进行书目检索,读者不仅可进行图书预约、续借、分享等操作,还可以对图书进行定位,以便快捷地获取该文献。(3)数字阅读是移动图书馆应积极拓展的服务。(4)信息中心将代替SMS模式向用户提供信息提醒及咨询等服务。(5)添加应用是开放式的用户个性化定制服务。(6)加入移动通信4G新平台。3预期结果和形式: 通过研究与设计最终开发一个基于4G网络的新型移动图书馆,其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