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技术复习资料.doc_第1页
中小学教育技术复习资料.doc_第2页
中小学教育技术复习资料.doc_第3页
中小学教育技术复习资料.doc_第4页
中小学教育技术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技术复习资料模块1 培训准备课程改革的目标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信息技术要求:1、有自己的电子邮箱,能收发电子邮件,给多人发送和发送带附件的电子邮件、在地址簿中保存邮件地址。2、会登陆论坛注册并发帖。模块2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计定义教学设计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1 System Design),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教学设计的特点1.教学系统设计的系统性2.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性与创造性3.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计划性与灵活性4.教学系统设计的具体性教学系统设计的作用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2.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3.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设计过程模式“主导主体”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由于“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不论是从理论基础还是从实际的设计方法上看,都是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这两种教学系统设计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要想理解和掌握“主导主体”教学系统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不困难,只需了解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理论基础,再把前面所介绍的有关以教为主ID和以学为主ID的具体设计方法与步骤结合起来,并加以适当的补充就可以了。为了更好地比较、分析和理解双主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主导主体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具有以下特点:(1)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支;(2)在“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中基本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同时也可采用其他的“传递接受”策略(甚至是自主学习策略)作为补充,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3)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充分吸收“传递接受”教学的长处(如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和促进知识的迁移等);(4)便于考虑情感因素(即动机)的影响:在“情境创设”框(左分支)或“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框(右分支)中,可通过适当创设的情境或呈现的媒体来激发学习者的动机;而在“学习效果评价”环节(左分支)或根据形成性评价结果所作的“教学修改”环节(右分支)中,则可通过讲评、小结、鼓励和表扬等手段促进学习者三种内驱力的形成与发展(视学习者的年龄与个性特征决定内驱力的种类)。由于具有两个分支(右分支对应“传递接受”教学,左分支对应“发现式”教学),所以显然它应能支持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这两类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此外,由于这两个分支既有公共部分又可相互跳转,因而还可方便地实现双主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求。考虑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合作学习”策略还可进一步细分为“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不同子策略,“自主学习”策略也可进一步细分,加上有些策略之间可以相互跳转且有多条不同的出口通路,因而上图能够适用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况。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是何克抗教授在1998年提出的。他在深入分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研究所出现的忽视教学目标分析、忽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过分强调学习环境设计而忽略自主学习设计等偏向后,提出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1)教学目标分析对整门课程及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要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教学目标出发,逐步确定出各级子目标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形成关系图。由形成关系图即可确定为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如前所述,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之中,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形成关系图,即意味着已经列出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据此即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2)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关注学习者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智力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分析。(3)学习情境创设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知识与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同化与顺应离不开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与表象,情境创设则为提取长时记忆中的这些知识、经验与表象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不能激发联想,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内容,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4)信息资源设计与提供信息资源的设计是指,确定学习本主题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对于应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源,如何去获取(用何种手段、方法去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等问题,如果学生确实有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以帮助。(5)自主学习设计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根据所选择的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应作不同的设计。(6)协作学习设计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合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合作学习环境的设计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事先已知;二是学习主题事先未知。多数的合作学习是属于第一种情况,但是第二种情况在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7)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出的贡献;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这一步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信息技术要求:1、 在word或wps中编写、修改教学设计,并及时保存。模块3 选用教学的媒体教学媒体的概念: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教学资源管理:是指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以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教学资源管理包括硬件资源的管理和软件资源的管理。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除了具备一般媒体的共同特性之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个别特性。 1表现性:也称为表现力,指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空间特征:指事物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时间特征: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运动特征:指事物的运动形式、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 2重现性:也称为重现力,指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储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 3接触性:又称为接触面,指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学生的范围的大小。 4参与性:指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模型、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提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可能,使学生可能随时中断使用而进行提问、思考、讨论等其它学习活动,行为参与的机会较多;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刺激学生的情绪反应较为强烈,容易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 5受控性:指教学媒体接受使用者操纵的难易程度。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分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越来越多。依据不同的标准,教学媒体可分为多种类型。 1按照媒体使用时用“电”与否,可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两大类。 2按照媒体的制作方式,可分为印刷和非印刷两大类。 3按照媒体的物理性能,可分为光学投影媒体、电声媒体、电视媒体和计算机媒体等4类。 4从传递信息的范围来看,可分为有限接触和无限接触等两类。 5从能否及时反馈信息来看,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两类。 6从传递信息与现实事物的关系来看,可分为实物型、模拟型和符号型等三类。 7从使用者对媒体的可控性来看,可分为可控型、基本可控型和不可控型三类。 8根据使用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教学辅助媒体和学生自学媒体。自学媒体是指教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学生可进行自学的媒体。 9按媒体呈现的形态,罗纳德安德森(Ronald.H.Anderson)将媒体分为10大类: 听觉媒体、印刷媒体、听觉-印刷媒体、静止图像投影媒体、听觉-静止图像投影媒体、活动视觉媒体、有声活动视觉媒体、实物媒体、人类与环境的资源、计算机。 10根据教学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不同,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等5类。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2)依据教学内容。(3)依据教学对象(4)依据教学条件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1、 最优决策原则2、有效信息原则3、优化组合原则模块4 理解和熟悉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和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常用教学媒体 挂图、标本、模型、实验仪器 教科书、文献资料 唱片、录音带、录像带、影片、幻灯片 光盘(CD-ROM、VCD、DVD)、硬盘 网络常用多媒体素材的文件格式:一、文本.DOC: Word文件格式.TXT: 是纯文本文件.WPS: WPS文件格式.wri: 写字板文件二、图像.BMP Windows位图文件 .JPG JPEG图像文件格式.GIF 图形交换格式文件.tif 标记图像格式文件三、动画 .mov 动画文件 .swf Flash动画文件格式。.gif GIF格式是常见的二维动画格式。 四、视频.AVI Windows视频格式.wmv 微软开发的视频文件格式.DAT VCD视频文件存储格式。 . mpeg MPEG视频文件 .rm Real video流媒体视频文件五、音频.WAV 标准的Windows声音文件.MID 乐器数字接口音乐文件 .MP3 MP3是以MPEG Layer 3标准压缩编码的一种音频文件格式。.ra Real Audio流媒体音频文件 .wma 微软开发的用以联代mp3的音频格式模块5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处理获取不同素材的常用方法:(要求大家会用就可以)1、文本素材的获取和处理来源有键盘输入、扫描、网络电子资源中获取。2、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从资源库中查找或从素材光盘中寻找及网上寻找。3、音频素材的获取和处理一、光盘或mp3素材光盘中获取。二、资源库。三、网上查找。四CD、VCD中获取。五是从录音带中获取。六、从课件中获取。七、原创。4、视频的获取和处理从资源库、电子书籍、课件、录像片、网上、VCD、DVD中获取。最方便的方法是用超级解霸进行采集。基于网络的检索学科信息化资源的几种常用方法:1、利用专业网站或专题网站进行检索。2、利用搜索引擎查找3、利用专业的数据库进行检索4、浏览的方法 (1)偶然发现 (2)顺“链”而行 (3)书签浏览5、分类目录和网络资源指南检索6、利用专用搜索软件进行检索信息技术要求:1、学会素材资源下载方法。2、掌握管理资源的方法。(建立文件夹,并将文件夹整理)3、对图片素材的简单加工。(如:调整图片的大小、剪贴图像、切换格式、添加文字)4、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和“历史记录”收集常用网站。模块6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集成与开发课件的分类:助教型、助学型、单机型、网络型、演示型、交互型。本模块信息技术要求: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 1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制作教学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PowerPoint WPS Office 要求 了解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知道可用于制作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2制作教学演示课件 内容 (1)模板与版式的选用 (2)文本的输入与编辑 (3)图形、图像、文本框和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4)幻灯片中动画与幻灯片间切换方式的设置(5)超级链接(6)设置幻灯片的切换 模块7 、8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成果、实施与评价 一、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 1教学评价的功能和类型 内容 (1)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功能、诊断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 (2)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评价基准分类(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按评价分析方法分类(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要求 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 了解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