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工程.doc_第1页
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工程.doc_第2页
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工程.doc_第3页
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工程.doc_第4页
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工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工程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工程 环环境境影影响响报报告告书书 建建设设单单位位: 京京能能五五间间房房煤煤电电一一体体化化项项目目筹筹建建处处 评评价价单单位位:中中国国电电力力工工程程顾顾问问集集团团华华北北电电力力设设计计院院工工程程有有限限公公司司 环环境境影影响响评评价价资资格格证证书书:国国环环评评证证甲甲字字第第 1018号号 2015年年4月月 北北京京 目目 录录 1前言 1 2编制依据 3 2.1项目基本组成.3 2.2编制依据.4 2.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 4 2.2.2项目文件及工程资料 5 2.2.3环境保护及城市总体规划 6 2.2.4技术依据文件 6 2.3评价总体思路.6 2.3.1评价指导思想 6 2.3.2评价工作等级 7 2.3.3评价范围 12 2.3.4评价因子 14 2.3.5主要环境保护对象 15 2.3.6评价标准 16 3工程概况及工程分析 18 3.1地理位置及概况.18 3.1.1厂址比选 18 3.1.2灰场概况 21 3.2工程分析.21 3.2.1占地概要 21 3.2.2交通运输 21 3.2.3厂区总平面布置 22 3.2.4主要设备工艺与概况 24 3.2.5煤源及煤质 25 3.2.6脱硫石灰石用量及来源 26 3.2.7脱硝剂用量及来源 27 3.2.8水源 27 3.2.9主要污染物排放 30 4项目建设及选址合理性分析 33 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3 4.2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35 4.3本工程选址合理性分析.35 4.3.1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 35 4.3.2锡林郭勒盟煤电基地开发规划 36 4.3.3锡林郭勒盟煤电基地开发规划环评 38 4.3.4西乌珠穆沁旗“十二五”能源基地规划 39 4.3.5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五间房矿区总体规划 39 5区域环境状况 40 5.1自然地理条件.40 5.1.1地形地貌 40 5.1.2地质条件 40 5.2气候特征.42 5.3陆地水文状况.47 5.3.1地表水状况 47 5.3.2地下水状况 48 5.4环境空气质量现状.53 5.4.1污染源调查 53 5.4.2近三年例行监测资料 53 5.4.3环境空气现状监测 56 5.5声环境质量现状.60 5.6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61 5.6.1电厂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 61 5.6.2灰场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 77 5.7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88 5.8生态现状.99 5.9人文经济.99 6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01 6.1环境空气影响预测及评价.101 6.1.1预测因子及范围 101 6.1.2预测模式及参数 103 6.1.3预测结果 105 6.1.4叠加分析 123 6.1.5无组织预测结果 123 6.1.6PM2.5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124 6.2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32 6.2.1设备噪声源强 132 6.2.2计算公式 133 6.2.3预测模式 134 6.2.4影响预测结果 137 6.3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140 6.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140 6.4.1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0 6.4.2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42 6.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46 6.6灰场环境影响分析.146 6.6.1综合利用情况 146 6.6.2灰场防护距离 147 6.7升压站环境影响分析.149 6.7.1类比监测及监测结果分析 149 6.7.2本工程升压站环境影响 149 6.8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150 6.8.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50 6.8.2水环境影响分析 150 6.8.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50 6.8.4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51 7污染治理对策措施 152 7.1电厂运行期污染防治措施.152 7.1.1烟气污染防治措施 152 7.1.2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155 7.1.3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56 7.1.4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165 7.1.5灰渣处置与干灰场污染控制措施 166 7.2建设期污染防治对策.170 7.2.1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70 7.2.2水污染防治对策 170 7.2.3声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170 7.2.4生态影响控制措施 170 7.3绿化计划.171 8污染物总量控制 173 8.1污染物总量控制.173 9水土保持 174 9.1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174 9.1.1水土流失现状 174 9.1.2水土保持现状 175 9.2水土流失预测.175 9.3水土保持措施.176 9.3.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77 9.3.2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177 9.3.3分区防治措施布局 179 9.4结论.180 10清洁生产 182 10.1.1生产原料的清洁性分析 182 10.1.2能源利用的清洁性分析 182 10.1.3水资源利用的清洁性分析 182 10.1.4产品的清洁性分析 183 10.1.5清洁生产指标 183 11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85 11.1电厂环保投资估算.185 12环境保护管理与监测计划 186 12.1环境监测站及人员职责范围.186 12.1.1监测站职责 186 12.1.2监测人员职责 186 12.2环境监测计划.186 12.2.1锅炉烟气排放监测 187 12.2.2排水及地下水质监测 187 12.2.3灰渣监测 188 12.2.4噪声监测 188 12.2.5施工期环境监测计划 189 12.3环境监测站与主要仪器设备.189 13公众参与调查 191 14评价结论 193 14.1项目概况.193 14.1.1规划及规划环评 193 14.1.2工程概况 193 14.2环境准入评价.194 14.2.1与相关区域、环保等规划相符性 194 14.2.2与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相符性 196 14.2.3清洁生产水平 196 14.2.4总量控制 196 14.2.5公众参与 196 14.3工程环境影响评价.197 14.3.1环境空气 197 14.3.2地下水环境 198 14.3.3地表水环境 200 14.3.4声环境 201 14.3.5固体废物 202 14.4评价总结论.202 1 前言前言 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工程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吉林高勒 镇境内,由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建设。 本工程厂址紧邻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的五间房矿区西一矿,属于坑口电厂。厂址西 南距锡林浩特市约 75km,厂址东南侧约 2.5km 及 90km 处分别为白音郭勒苏木及西 乌珠穆泌旗,西约 1.5km 及 0.25km 为白音郭勒大队及入矿区主干道路,北约 5.1km 为西一矿工业广场。厂址不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规划范围内。 2015 年 3 月 23 日,国家能源局以国能电力201585 号国家能源局关于同意 内蒙古锡盟煤电基地锡盟至山东输电通道配套煤电项目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复函同 意锡盟煤电基地七个、862 万千瓦煤电项目作为锡盟山东 1000 千伏特高压交流输 电工程配套煤电项目。本工程 2660MW 机组属于配套煤电项目。 本工程建设 2660MW 超超临界间接空冷机组,燃用锡林郭勒盟五间房矿区西 一矿、西三矿褐煤,煤源以西一矿为主,不足部分由西三矿补充。本工程厂外运煤采 用皮带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即西一矿燃煤经皮带直接运送到电厂内,西三矿燃煤经 铁路运输到电厂内。本工程采用褐煤干燥提质水作为电厂的生产用水水源,生产不足 部分取用伊和吉林河水库地表水;生活取水水源为华润五间房电厂生活水源井地下水。 本工程同步建设脱硫系统,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为 97.4%; 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并在炉后安装脱硝效率为 85%的 SCR 脱硝装置;采用高效五电 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 99.91%,脱硫后设效率为 80%的湿式除尘器。本工程废污 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灰渣全部综合利用,备用灰场位于厂址西侧约 5km。 受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项目筹建处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接受委托后,项目组进入厂址地区进行现场踏勘、收资,走访了当地规划、 环保等相关部门,听取了相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 国家及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以及厂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规 划目标及环境质量现状,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对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可能的环境影响 进行了认真的评价,编制了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工程环境影响书 。 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锡林郭勒盟环境监测站以及建设单 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2.1 项目基本组成项目基本组成 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项目装机容量为 2660MW 机组,同步建设湿法烟气脱 硫系统、SCR 脱硝装置及高效静电除尘器。本工程基本构成见表 2.1-1。 表表 2.1-1 本工程项目基本构成表本工程项目基本构成表 项目名称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项目 建设单位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项目筹建处 项 目单机容量及台数总容量 规模(MW) 本工程 2660 1320 锅炉 超超临界参数、单炉膛, 型布置、平衡通风、一次中间再热、前后墙或切 圆燃烧、紧身封闭、全钢构架悬吊结构、直流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 为 2155 t/h 汽轮机 超超临界参数、单轴、三缸四排汽、一次中间再热、间接空冷、凝汽式; 额定功率(THA):2660MW 主体 工程 发电机水氢氢冷却;额定功率:2660MW 煤源及 运输方式 本工程煤源为五间房煤矿西一矿,不足部分由西三矿补充,运输采用皮带和 铁路联合运输方式。厂外运煤由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华润电力控 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华润电力负责建设。 水源及取水工 程 采用褐煤干燥提质水作为电厂的生产用水水源,生产不足部分取用伊和吉林 河水库地表水;生活取水水源为华润五间房电厂生活水源井地下水。伊和吉 林河水库及其供水管线由北京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华润电力控股有限 公司共同投资,华润电力负责建设。 冷却方式 本工程采用间接空冷系统。 辅助 工程 除灰渣系统 采用灰渣分除方式,除渣系统采用干式排渣机后接斗式提升机至渣库方案, 飞灰采用干灰气力集中至灰库;厂外通过汽车运输至综合利用用户或备用灰 场。 贮灰场 灰场位于厂址的西侧约 5km,属平原灰场,自然地面标高为 995m 左右,贮 灰场面积约为 30104m2,库容 247.6104m2,满足本工程约 3 年的堆灰要 求。 接入系统 接入锡盟 1000kV 特高压站作为锡盟北京东济南交流特高压送出线路的 配套电源建设。至锡盟站距离长度约为 300km。输电线路不在本评价范围内。 环保 脱硫系统 采用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脱硫效率 97.4%,不设旁路,不设 GGH。 脱硝系统 采用 SCR 脱硝工艺,脱硝效率 85%,脱硝剂为尿素。 除尘系统 采用配置高频电源的五电场静电除尘器,除尘效率 99.91%;脱硫后湿式除尘 器效率 80。 工程 废污水 废污水经处理后全部回用,不外排。设置生产废水处理站,各类工业废水分 类收集集中处理后回用;设置 2 套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2.2 编制依据编制依据 2.2.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 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 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 年 12 月 29 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 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 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 年);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8253 号令; (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 号; (1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 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 号; (12)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 26 号; (13)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 号; (14)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 42 号; (15)国务院关于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批复国函2012 146 号; (16)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国家发展 和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04864 号; (17)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 (18)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628 号; (19)关于发布火电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受理条件的公告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6 年第 39 号; (2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 年)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 (21) “关于发布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环发 201010 号; (22)关于火电企业脱硫设施旁路烟道挡板实施铅封的通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文件,环办201091 号; (23)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 发201277 号; (24)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发 201298 号; (25)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发改委等 10 部门令第 19 号; (26) 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内 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2002 年 3 月 21 日修正); (27)内蒙古自治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 (28)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内政发199962 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告 ; (29) 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批准呼和浩特 市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条例(2000 年 12 月 12 日); (30) 内蒙古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 治区农业环境保护条例(1995 年 1 月 12 日)。 2.2.2 项目文件及工程资料项目文件及工程资料 (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 年 12 月); (2)金华源环境资源工程咨询公司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 2660MW 超超临界 空冷机组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2015 年 3 月) (3)呼和浩特市三水水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京能五间房煤电一体化 2660MW 超超临界空冷机组项目水土保持方案(2015 年 4 月) (4)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电基地开发规划(修编)环 境影响报告书(2015 年 3 月) 2.2.3 环境保护及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及城市总体规划 (1)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2)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电源基地开发规划 (3)锡林浩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4)锡林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内国土资字 2011457 号) (5)锡林郭勒盟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想(讨论稿) (6)锡林浩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2.2.4 技术依据文件技术依据文件 (1) 国家环保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2) 国家环保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 国家环保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4) 国家环保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 (5) 国家环保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6) 国家环保行业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7) 国家环保行业标准火电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规范(HJ/T 13- 1996);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 2.3 评价总体思路评价总体思路 2.3.1 评价指导思想评价指导思想 本次评价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内蒙古自治区有关地方法律法规为准则,根据工程特点,充分考虑厂址地区环境特点 和环境现状,运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规定的相关模型,预测本工程的建设和运 行对周边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贯彻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原则及总量控制的原则,提 出相应污染防治对策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为项目设计、 运行以及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3.2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等级 2.3.2.1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 本工程采用 SCREEN3 估算模式确定大气评价等级,两台炉合用一座高度为 210m 高的双管集束烟囱,单管内径为 7.5m;环境气温为 1.8,年平均风速为 3.5m/s,项目位置属于农村。本次环境空气评价等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选用 SO2和 NO2进行估算,燃用设计燃料和校核煤种的评价范围计算结果列于表 2.3-1表 2.3- 3。由表可见,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最大 D10%为 2126m,评价范围半径不 小于 2.5km,所以本工程评价范围半径取 2.5km。 表表 2.3-1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计算结果表环境空气评价范围计算结果表 污染物 烟气量 (Nm3/s) 烟气温度 () 排放量 (kg/h) Pmax(%)D10%(m)建议半径(km) SO2127.43.74- 设计煤种 NO2 134544 195.914.3821282.5 SO2142.94.10- 校核煤种 NO2 134744 196.014.0720682.5 注:210m 烟囱,出口直径为 10.6m。 表表 2.3-2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SO2) 设计煤种校核煤种 距源中心下风向距 离(m) 下风向预测浓度 (mg/m3) 占标率 () 下风向预测浓度 (mg/m3) 占标率 () 500000 距源中心下风向距 离(m) 设计煤种校核煤种 下风向预测浓度 (mg/m3) 占标率 () 下风向预测浓度 (mg/m3) 占标率 ()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0220.000.0000210.00 7000.0006390.130.0006350.13 8000.0033730.670.0034340.69 9000.0090331.810.0095041.90 10000.01452.900.015573.11 11000.017723.540.019273.85 12000.01873.740.020494.10 13000.018333.670.020174.03 14000.017463.490.019253.85 15000.016533.310.018233.65 16000.015723.140.017313.46 17000.015083.020.016613.32 18000.014522.900.015963.19 19000.014022.800.015423.08 20000.013562.710.014912.98 30000.010222.040.011242.25 40000.0083211.660.0091611.83 50000.007871.570.0086311.73 最大值0.018713.740.020524.10 D10%(m)- 表表 2.3-3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NO2) 设计煤种校核煤种 距源中心下风向距 离(m)下风向预测浓度 (mg/m3) 占标率 () 下风向预测浓度 (mg/m3) 占标率 () 500000 1000000 2000000 3000000 4000000 5000000 6000.0000340.02 0.0000280.01 7000.0009820.49 0.000870.44 8000.0051852.59 0.0047092.35 9000.0138916.95 0.0130356.52 10000.02229811.15 0.02135110.68 11000.0272613.63 0.02642813.21 12000.02876214.38 0.02810914.05 13000.02818914.09 0.02766613.83 距源中心下风向距 离(m) 设计煤种校核煤种 下风向预测浓度 (mg/m3) 占标率 () 下风向预测浓度 (mg/m3) 占标率 () 14000.02684513.42 0.02639313.20 15000.02542212.71 0.02499512.50 16000.02417612.09 0.02373911.87 17000.02318811.59 0.02278411.39 18000.02233811.17 0.021910.95 19000.02156710.78 0.02115710.58 20000.02083510.42 0.02044910.22 30000.0157197.86 0.0154167.71 40000.0127966.40 0.0125656.28 50000.0121026.05 0.0118385.92 最大值0.02876214.38 0.02814414.07 D10%(m)21282068 2.3.2.2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厂址所在区域适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的 3 类标准,厂界 200m 范围内无声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 规定,确定噪声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2.3.2.3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 电厂在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的污染。因此,电厂 为类建设项目。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类建设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根据建设项目厂地的包气带防污性能、 含水层易污染特征、地下水敏感程度和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复杂程度等指 标综合判定,电厂详细指标分级如下: (1)包气带防污性能 建设项目场址的包气带防污性能按包气带中岩(土)层的分布情况分为弱、中、强 三级,分类原则见下表。依据厂址区渗水试验计算结果,厂址区包气带的渗透系数平 均值为 4.510-3 cm/s,灰场包气带的渗透系数平均值为 3.410-3 cm/s,渗透系数均大 于 10-4cm/s,包气带厚度大于 1.0m,因此包气带的防污性能为“弱” 。 表表 2.3-4 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分级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厂址区灰场 强 岩(土)层单层厚度 Mb1.0m,渗透系数 K10-7cm/s,且分 布连续、稳定 岩(土)层单层厚度 0.5Mb10000m3/d 中1000m3/d2.0m,包 气带平均厚度约 2.5m,包气带天然防污性能为“弱” 。 图图 5.6-13 电厂评价区包气带等厚线图电厂评价区包气带等厚线图 图图 5.6-14 电厂评价区包气带渗透系数分布图电厂评价区包气带渗透系数分布图 5.6.2 灰场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灰场评价区水文地质条件 (1)评价区地形地貌 灰场地貌属丘陵,整体地势北高南低,中间低两侧高,海拔高程一般 980m1020m,地形相对高差为 40m,丘顶开阔、较平坦,呈浑圆状或缓坡状,丘坡 坡度一般为 12,地表覆盖第四系残坡积物覆盖,植被发育一般。 图图 5.6-15 灰场地貌照片灰场地貌照片 (2) 评价区岩土体特征 根据区域资料和现场考察,灰场上部地层是第四系冲洪积细砂,下部下部为新近 系泥岩、砂岩。在灰场两侧丘顶出露有二叠系下统哲斯组地层,岩性以黄绿、灰褐、 灰绿色长石砂岩夹薄层凝灰岩、泥质砂岩为主。由老到新分述如下: a 二迭系下统(P1) 长石砂岩:黄绿、灰褐、灰绿色长石砂岩夹薄层凝灰岩、泥质砂岩,钻孔 HG5 与 HG6 揭露有该层,但钻孔深度内未穿透该层。灰场丘顶有人工露头,出露该组地 层。 b 新近系上新统(N2) 砂岩:灰绿色,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泥质胶结,为新近系中等胶结半成岩。 砂岩呈全风化,岩芯呈砂状,砂粒风化严重。 泥岩:棕红色,强风化,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岩芯呈碎块状。该层在区域内分 布广泛且连续。此次水文地质勘探 35m 内未穿透该层。 c 第四系全新统(Q4) 细砂:黄褐色,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混多量粘性土,部分相变为粉砂,稍 密中密,稍湿。灰场中部该层厚度达 31m,丘顶两侧勘探厚度仅 0.4m。 (3) 评价区地质构造 区域地质资料与实地调查分析,评价区附近无影响水文地质条件的断裂构造。 (4)评价区地下水类型及含水岩组特征 本次工作采用了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监测、室 内实验等多种勘探手段,结合搜集到的 20 万水文地质图,绘制出了评价区 1:1 万水 文地质图。 评价区地下水按岩性及赋存条件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新近系碎屑岩类孔 隙裂隙水和二叠系基岩裂隙水。经勘探,新近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仅存于局部的全 风化砂岩及风化节理裂隙和断裂带中,见剖面 C。由于该含水层仅钻孔 HG1 有揭露, 分布不连续且含水微弱,故不作详细研究。二叠系基岩裂隙水分布于新近系泥岩隔水 层以下,且勘探深度内未见该含水层地下水,亦不作详细研究。 综上所述,此次灰场评价区的目标含水层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丘陵沟谷处,灰场两 侧丘顶第四系极薄,仅 0.4m 左右,钻孔未见地下水。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细砂混多 量粉质粘土,见剖面图 4.34.4,剖面图中细砂混入的粉质粘土分布极不均匀,故没有 在图中单独标出,将其与细砂合为一层表示。据评价区内钻孔揭示及试验结果,含水 层渗透系数 2.15.4m/d,实测丰水期水位埋深 0.74.8m,含水层厚度 028m,灰场中 部和南部富水性较好,单井涌水量达 10100m3/d。 隔水层组,经评价区钻孔勘探,新近系上新统棕红色泥岩在区内连续分布,成分 以泥岩为主,灰场丘顶两侧该层分布较薄,为 1.52.5m,丘陵低洼处分布较厚,钻探 深度内未揭穿该层。该层含水微弱,为良好的隔水层,阻隔了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局部 的新近系砂岩含水层及下伏二叠系基岩裂隙含水层。 图图 5.6-16 灰场评价区水文地质图灰场评价区水文地质图 图图 5.6-17 评价区水文地质剖面评价区水文地质剖面 C 图图 图图 5.6-18 评价区水文地质剖面评价区水文地质剖面 D 图图 (5)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评价区目标含水层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由北向西南排泄至巴嘎吉林郭勒河,另一种排泄方式为蒸发。现灰场评价区范围内有 四口民井,每口井开采量 0.231.43m3/d 不等。地下水和地表水流向基本一致,从由 北向西南径流。 (6)地下水动态特征 灰场评价区内的潜水补给来源有限,因此动态主要受气象因素的控制,属气象型 动态。根据 22 个水位统测点的丰平枯三期水位监测数据,绘制出了灰场评价区地下 水丰平枯三期等水位线图。在 78 月份,受集中降雨入渗补给,出现地下水丰水期, 水位埋深 0.74.8m,11 月为地下水平水期,水位埋深 0.86.5m,年变幅 0.31.8m。 表表 5.6-3 灰场评价区地下水水位统测表灰场评价区地下水水位统测表 5 月8 月11 月 编号XY 井口标 高(m) 水位 埋深 (m) 水位标 高(m) 水位 埋深 (m) 水位标 高(m) 水位 埋深 (m) 水位标 高(m) H1472664.5 4940064.4 1002.54.3998.23.9998.64.2998.3 H2472644.9 4940106.2 1003.64.0999.63.7999.93.9999.7 H3472676.0 4939752.8 996.274.5991.774.0992.274.3991.97 H4472228.9 4938967.4 985.85.6980.24.7981.15.4980.4 H5472213.8 4938841.9 982.546.6975.944.8977.746.5976.04 HG1472737.4 4940337.2 1005.63.51002.12.81002.83.31002.3 HG2472556.3 4939311.3 986.64.1982.53.4983.24.0982.6 HG3471772.5 4938070.8 973.83.1970.72.5971.32.9970.9 HG4471418.1 4936694.1 962.81.0961.80.7962.10.8962 图图 5.6-19 评价区枯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评价区枯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图图 5.6-20 评价区丰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评价区丰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图图 5.6-21 评价区平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评价区平水期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7)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灰场评价区内仅有五户牧民居住,饮水方式为分散式饮用水井,详情见下表。 表表 5.6-3 灰场区域民井调查统计表灰场区域民井调查统计表 序 号 水井 编号 坐标取水层位 井径 (mm) 井深 (m) 井壁 结构 使用功能 使用人、 畜数量 开采 量 (m3/d) 472664.5 1H1 4940064.4 第四系潜水 1100 5石砌人、畜用 人 3 羊 20 0.23 472644.9 2H2 4940106.2 第四系潜水 300 机 20铁管人、畜用 人 3 羊 20 牛 10 1.33 472676.0 3H3 4939752.8 第四系潜水 300 机 35铁管人、畜用 人 2 羊 30 0.32 472228.9 4H4 4938967.4 第四系潜水 300 机 40铁管人、畜用 人 3 羊 20 0.23 472213.8 5H5 4938841.9 第四系潜水 300 机 40铁管人、畜用 人 3 羊 30 牛 10 1.43 图图 5.6-22 灰场区域民井调查点分布图灰场区域民井调查点分布图 (8)灰场周边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灰场位于较为偏僻的丘陵沟谷处,周围无任何化工产业等污染源,牧民各户的饮 水井周围仅有少量畜牧业,牛羊粪便可能对浅层地下水造成轻微污染尤其是类似 H1 点的石砌大口井,粪便造成污染可能性较大。 (9)灰场评价区包气带特征 包气带岩性特征,评价区包气带岩性为第四系冲洪积细砂混多量粘土,野外渗水 试验得出灰场区域渗透系数平均值 0.0034cm/s,稳定、连续性好。 包气带厚度,由于评价区地下水丰水期埋深仅 0.74.8m,故包气带厚度小。根据 灰场评价区水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剖面与评价区包气带等厚线分析出评价区中部包气 带厚度较大,平均厚度达 3.3m,评价区西北与东部边缘包气带厚度较小,厚度 2.8m。 包气带渗透系数,由下图看出,灰场场区包气带渗透系数为 0.0034cm/s,大于 10-4cm/s。由于灰场下伏第四系岩性以细砂混多量粘土为主,故渗透性较电厂弱。 包气带防渗性能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包气带防污性 能分级表 1 判定,灰场包气带岩性以粉细砂混多量粘土为主,渗透系数为 0.0034cm/s,灰场场区地下水埋深2.6m,包气带平均厚度约 3.3m,包气带天然防污 性能为“弱” 。 图图 5.6-23 灰场评价区包气带等厚线图灰场评价区包气带等厚线图 图图 5.6-24 灰场评价区包气带渗透系数分布图灰场评价区包气带渗透系数分布图 5.7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1)监测点布设 本项目电厂评价区与灰场评价区分别布有 7 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详细参数见表 5.7-1,点位分布见图 5.7-1。 表表 5.7-1 电厂及灰场评价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及参数一览表电厂及灰场评价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及参数一览表 点号坐标 X坐标 Y井口标高(m)勘测层位水位埋深(8 月) DS1475465.2 4942653.7 996第四系潜水3.03 DS2 476706.64940939.9978.4第四系潜水 5.0 DS3475893.6 4940761.1 972.26第四系潜水2.5 DS4 476601.84940306.3972.5第四系潜水 1.8 DS5 475489.44940807.8973.5第四系潜水 3.4 DS6476120.84940061.0 971.1第四系潜水 2.3 DS7477693.7 4941364.0 973.56第四系潜水2 HS1472664.5 4940064.4 1002.5第四系潜水3.9 HS2472676.0 4939752.8 996.27第四系潜水4 HS3472556.3 4939311.3 1003.6第四系潜水3.7 HS4472228.9 4938967.4 985.8第四系潜水4.7 HS5472213.8 4938841.9 982.54第四系潜水4.8 HS6471772.5 4938070.8 973.8第四系潜水 2.5 HS7471418.1 4936694.1 962.8第四系潜水 0.7 (2)监测因子与监测方法 根据项目特点和可能对地下水的影响,本次选定的监测因子主要为:pH 值、总 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SO42-、Cl-、F-、NH4+、NO3-、NO2-、酚、CN- 、Fe、Mn、Zn、Cr、As、Cd、Hg、Cu、石油类共 21 项。 现场样品采集与分析严格按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 法及国际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3)监测时间及频率 本次地下水监测工作始于 2014 年 5 月份,电厂和灰场地下水均定为二级评价, 此次调查取了丰、平、枯三期水质进行化验。枯水期在 5 月,丰水期在 78 月,平水 期在 1011 月。 图图 5.7-1 电厂及灰场评价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分布图电厂及灰场评价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点分布图 (4)监测结果 本次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由谱尼测试中心取样分析,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结 果见下表。 表表 5.7-2 电厂和灰场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电厂和灰场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2014 年年 5 月月) 项目标准值DS1DS2DS3DS4DS5DS6DS7HS1HS2HS3HS4HS5HS6HS7 pH 值6.5-8.57.827.588.238.347.487.687.587.697.697.588.057.717.98.35 总硬度450318410186260380542530534542326342338322331 溶解性总固体1000552110030541011001140106010801090680620810755755 SO42-2507128632.443.527724825025025310184.4104100101 Cl-25065.421016.338.418816015816016211687.6112107114 F-1.00.810.740.690.790.720.980.971.460.971.341.521.941.621.65 NH4+0.2LLLLLLLLLLLLLL NO3-207.350.083.269.940.0835.134.634.8366.865.28132126.2 NO2-0.020.028LL0.017LLLLL0.823L0.1940.3250.018 高锰酸盐指数 3.0 2.264.121.42.183.826.25.935.615.613.742.764.363.142 挥发性酚0.002LLLLLLLLLLLLLL CN-0.05LLLLLLLLLLLLLL Fe0.3LLLL0.0287LLLLL0.0579LLL Mn0.1L0.0926LL0.114LLLLLLLLL Zn1LLLLLLLLLLLLLL Cr 铬0.05LLLLLLLLLLLLLL As 砷0.050.0019L0.0044LLLLLLLLLLL Cd 镉0.01LLLLLLLLLLLLLL Hg0.001LLLLLLLLLLLLLL 铜1LLLLLLLLLLLLLL 石油类 0.3 LLLLLLLLLLLLLL 注:“L”指低于最低检出限。 表表 5.7-3 电厂和灰场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电厂和灰场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2014 年年 8 月月) 项目标准值DS1DS2DS3DS4DS5DS6DS7HS1HS2HS3HS4HS5HS6HS7 pH 值6.5-8.57.87.567.547.797.467.557.697.747.597.87.697.687.587.72 总硬度450161250370161256366249318300345235232302228 溶解性总固体100034954712503685531220566694663985877855699853 SO42-25078.681.332294.982.331290.8117111175183175139171 Cl-25017.150.820317.550.620050.597.183.512810910983.1108 F-1.00.670.970.930.820.960.90.941.742.32.12.862.922.352.87 NH4+0.2LLLLLLLLLLLLLL NO3-202.6911.8L2.6411.9L13.96.135.8813.76.436.566.256.53 NO2-0.02L0.005L0.0020.005L0.0050.0030.002L0.002L0.002L 高锰酸盐指数 3.0 1.782.943.871.642.683.862.63.143.4433.023.363.16 挥发性酚0.002LLLLLLLLLLLLLL CN-0.05LLLLLLLLLLLLLL Fe0.3LL0.102LL0.131L0.0264L0.0328LLLL Mn0.10.118L0.1220.124L0.124LLLLLLLL Zn1LL0.05LLLLLLLLLLL Cr 铬0.05LLLLLLL0.010.006L0.0060.0050.0060.006 As 砷0.050.00740.00170.0020.00120.00950.00930.00180.00950.00190.00750.00160.00130.00150.0016 Cd 镉0.01LLLLLLLLLLLLLL Hg0.001LLLLLLLLLLLLLL 铜1LLLLLLLLLLLLLL 石油类 0.3 LLLLLLLLLLLLLL 注:“L”指低于最低检出限。 表表 5.7-4 电厂和灰场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电厂和灰场评价区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结果(2014 年年 11 月月) 项目标准值DS1DS2DS3DS4DS5DS6DS7HS1HS2HS3HS4HS5HS6HS7 pH 值6.5-8.57.887.817.647.877.647.647.648.147.947.987.937.857.987.84 总硬度450166255355166260360255304316312250250316251 溶解性总固体100029448010802925071110503670698652595598660596 SO42-25036.864.529537.255.429655.310189.282.7757088.769.9 Cl-25015.346.420715.338.720738.411088.386.891.784.590.185.1 F-1.00.660.860.850.670.830.890.891.511.831.671.721.421.661.4 NH4+0.2LLLLLLLLLLLLLL NO3-202.569.380.082.329.860.099.895.135.385.195.133.925.33.95 NO2-0.020.365LL0.316LLL0.0458LLLLLL 高锰酸盐指数 3.0 1.321.513.42.012.094.282.063.282.882.530.920.772.480.86 挥发性酚0.002LLLLLLLLLLLLLL CN-0.05LLLLLLLLLLLLLL Fe0.3LL0.173LL0.161LL0.060.072LL0.0575L Mn0.10.0692L0.05640.0621L0.0595LLLLLLLL Zn1LLLLLLLLLLLLLL Cr 铬0.05LLLLLLLL0.0070.008LL0.007L As 砷0.050.00530.00140.0030.00650.00120.0030.0014L0.00120.0016LL0.0016L Cd 镉0.01LLLLLLLLLLLLLL Hg0.001LLLLLLLLLLLLLL 铜1LLLLLLLLLLLLLL 石油类 0.3 LLLLLLLLLLLLLL 注:“L”指低于最低检出限。 (5)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各监测因子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进行评价。计算公式为: 0 C C I 式中: 为第 i 项评价因子的水质指数; I 为第 i 项评价因子的实测浓度(mg/L); C 为第 i 项评价因子的评价标准(mg/L)。 0 C pH 计算公式为: 7.0 7.0 pH pH u V I V 7.0 pH V 7.0 7.0 pH pH d V I V 7.0 pH V 式中:pH 值的水质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