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doc_第1页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doc_第2页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doc_第3页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doc_第4页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及意义2012年05月09日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争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人、财、物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的各种资源达到合理有效的配置。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决策,而决策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信息掌握的过程。因此,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对信息的掌握、控制和有效利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把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到管理流程中,实现管理自动化,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场革命,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1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方式正在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企业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1.1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1.2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人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要求对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和教育,使员工逐渐摒弃旧的工作方式,学习掌握先进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并按先进的规程进行操作,从而可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1.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创造更多的商机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特别是Intranet和Extranet网络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在网上做广告,利用网络宣传自己提供了物质基础。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地方便了企业的对外交流,不仅可以改善企业的形象,而且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商机。目前,信息技术、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等技术得到大量采用,企业如不加强信息化建设,就无法实现对外交流,无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更好地介入国内外市场。1.4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建立信息系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包括硬件购置、软件购置或开发、系统运行及维护费用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长远大计,它的效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战略效益方面,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管理信息化就不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为:(1)机构和业务流程的精简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2)实现无纸化办公、无纸化设计与创造,可以节约大量的纸张和相关费用,效益也非常显著;(3)采用信息技术后,可以大量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可以减少库存面积,减少人员及设备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成本和投入,提高经济效益。2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2.1企业领导要转换观念,提高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企业管理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和组织实施,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企业的领导要了解、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知识,这样才能心中有数,把握大局。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信息化的过程是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过程。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再造。涉及权利和利益的再分配问题。强化管理和控制,势必要和一些习惯势力产生碰撞。所有这些,都需要企业领导坚定信心,并能身体力行。2.2加大资金投入企业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资金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规模和水平。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推进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除政府继续加大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财政补贴,银行增加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贷款外,还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元投资体系,全面增加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如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面向社会和企业内部筹集资金;积极创办企业信息化开发投资公司,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广泛筹集民间资金等。2.3对现有流程进行适当的重组,建立适应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模型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项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全局最优。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重要的是重组企业流程,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之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下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企业流程与企业的运作方式、组织的协调合作、人员的组织管理、新技术应用与融合紧密相关。企业流程的重组不仅涉及技术,也涉及人文因素,包括观念的重组、流程的重组和组织的重组。通过企业流程的重组。要达到以新的企业文化代替老的企业文化,用新的企业流程代替原有的企业流程。以扁平化的企业组织代替金字塔型的企业组织。可见,流程重组是一场革命,需要企业自上而下层层贯彻和实施推进。2.4配备企业管理软件,架构企业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首先要构筑企业信息化网络;其次要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并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对于企业信息系统,企业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联合开发;再次是做好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建设;最后是建立信息化管理体制。如数据录入制度,数据备份制度,数据更新制度,员工培训制度等等。2.5对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否则就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目标,造成巨大损失。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信息化基本知识,学习掌握管理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对企业管理软件处理的数据进行维护,保证数据安全可靠。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世界范围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世界竞争的大环境中取胜,必须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实现管理信息化。浅析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及策略本文作者:佚名 【摘要近年来,电力行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了显著的提高,但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对电力企业的供电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强电力企业管理是保证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在信息知识时代,电业企业的管理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才能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本文就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此为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字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策 0.引言 近年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电力企业管理的升级,电力企业正在由传统工业向集约化、知识化、信息化产业转变。在我国电力企业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形成了垄断式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存在行业难以统一和规范的问题。电力企业由于其不同于其他企业,在管理模式上的改革往往存在举步维艰的情况。 1.电力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1信息化无法满足电力企业业务的发展需求 在知识信息的#下,已有大部分的电力企业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信息基础的建设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信息应用的系统提高了企业对市场反应的速度,其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企业的业务的发展1。但是随着电力企业的集团化的发展,现有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无法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力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操作系统缺乏分析功能,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所以无法很好的结合操作和管理,浪费了信息资源,无法真正促进电力企业的改革。 (二)大多数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规模较小且功能较单一。由于电力行业存在专业复杂的现象,所以信息系统的开发一般是由各部门单独进行的,所以系统规模小、功能分散。 (三)由于系统由各部门单独开发,所以系统购买和安装存在重复的现象,而且各部门的系统之间的连接性较差,系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数据无法兼容。系统集成性差导致企业内部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无法发挥IT技术对企业业务的发展。 1.2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落后 电力行业的发展与居民的生活和工作、生产息息相关,所以必须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加上由于电力事业是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行业,所以电力行业对于信息化的建设大多倾向于保守态度。然而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使得电力企业不得不面对市场,市场经济对信息化管理具有严格的要求,所以电力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势在必行。电力企业大多存在信息化管理模式落后、管理基础薄弱、管理不完善的现象2。在生产和工作中对于信息化的应用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无法正确应用信息化技术,导致信息化系统的效果发挥不充分。 1.3电力企业信息化意识薄弱 社会上其他企业发展的历程告诉我们,信息化范围和深度的加深是时代趋势,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制定决策的正确性。而电力行业对信息化的意识比较薄弱,之前一般注重电气设备的维修,保证电网的安全、正常运行。近年来我国电力体制的改革,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模式,电力企业要自负盈亏,自己提高经济效,所以电力企业必须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包括应用层面和控制层面,只有这样才能灵2.电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2.1进行企业的IT规划 企业IT的规划应该以企业的发展目标、未来发展战略以及企业各部门的具体的目标和功能为依据,并仔细研究电力行业发展的信息,掌握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制定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理念、目标和战略的刚性文件,以文件的精神作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并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及时进行战略调整,保证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达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的目的。 企业IT规范化后,可以提高信息化和企业战略结合的程度,从而使得企业管理与信息化共进退,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首先企业应该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总体方向和目标,同时站在客观的角度分析企业现今信息化管理的阶段,正确判断当前阶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其次制定信息化的策略,依照一定的原则具有目的性的制定信息化具体项目实现的时间。最后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要不断向信息化程度高的企业学习,吸取成功经验,减少企业信息化的弯路3。 电力企业应该利用IT规划的进行以及向站在中立公司进行咨询,并在该公司的帮助下明确信息化战略、确定管理诊断、优化流程和信息系统、完善功能和决策报表的设计。同时建立体系结构管理,为企业业务和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降低企业在信息化的过程遇到的风险和损失。 企业进行IT规划还可以促进高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合理的确定投资方向,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减少资金浪费。 2.2信息化具体内容 电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从几点入手: (一)科学的设计企业计算机的网络结构和合理制定企业通信协议,从而保证企业网络资源实现共享,完善管理信息网和电网运行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模式。同时管理信息网和电网运行系统的关系设置要按照关系规范化的理论,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数据混杂,冗余甚至网络无法正常更新的问题4。 (二)计算机以及通信网络设施的装置应该在保证可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简化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企业网络的集成度,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信息的处理的准确度、时效度和规范度。 (三)计算机的界面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操作人员利用数据的可靠性和简便性,并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正确的参考数据5,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类信息,从而更好进行企业生产活动中的控制、核算等工作。 (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模式应以电力企业的特点为依据,实现对电力企业生产中人、物、财的综合管理6。 (五)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的既要拥有传输数据的功能,也要具有一定开放性,实现各个部门系统间数据的交换,且能与管理系统连接,实现省、县网络之间的互通。 (六)系统数据库的建设应该以集中和分散数据库两种来实现,对于共享度高的数据由集中数据管理,从而提高数据的管理水平。 2.3加强信息化建设队伍的建设 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为基础。而信息化专业的人才是电力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关键。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吸收一批具有相关技术的人才作为人才保障,并提供学习和培训的平台,提高员工信息化的技术,打造一支高级的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更好的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 3.结语 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电力企业和相关部门要立足企业现状,放眼未来,采用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正确的信息化战略,一步一个脚印落实信息化管理。只用这样,电力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自身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更好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电力信息化建设现状【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7日】 【来源:产业政策司】 【字号:大 中 小】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获悉,经过多年发展,现代电力生产和经营管理都已具备高度网络化、系统化、自动化的特征,以网络、数据库及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渗透到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电力信息化的基本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基本建成了电力信息基础设施。电力信息基础设施得到迅速发展,以高速电力通信网为基础,形成了覆盖各电网企业的国家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和信息网络。电力通信网已发展成为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并用的干线通信网络,基本覆盖了发电、输电、配电等各个环节。发电集团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上还在不断加大投入,使通信和信息网络基础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发电集团利用电力通信网和电信公众网的传输通道,采用安全的接入技术,分别建立了以集团公司、区域分公司为主节点的核心网络,并延展到各基层电厂的二级网络。部分网络具有基于IP的数据、语音和视频传输综合通信功能,基本实现了集团公司内部各单位的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二是自主创新取得突破。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自主开发,电网自动化领域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领先国际,自主研发的能量管理系统等关键控制系统已在我国电网调度系统中得到应用;SG186等多个应用系统平台、电力信息安全专用装置已基本开发完成,并广泛投入使用。电力行业信息产业化工作取得了重要突破。三是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电力信息安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进展。一是建立了电力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体制,落实了信息安全责任;二是初步建立了电力行业信息安全法规建设,使信息安全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三是开展了以关键网络安全防护为主要内容的电力行业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四是完成了首批电力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四是电力信息化实现了三大转变。其一,从生产自动化逐步向管理信息化转变。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步较早,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开展了生产自动化的应用,20世纪80 年代后逐步开展了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由于电力生产特别强调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力企业比较重视信息技术在生产过程控制中的应用,而忽视在业务管理中的应用。随着参与市场竞争程度的加深,电力企业特别是发电企业,已经开始从建设传统的办公自动化(OA)、管理信息系统(MIS)等逐步转向重视业务管理过程的优化、建设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资产管理(EAM)等系统的阶段。其二,从信息资源收集向信息资源应用实现了转变。通过多年的建设发展,电力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已经投入了不少的资金,引进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设备,配备了大型的数据库系统,并按照设备的规模档次、地理分布、信息共享等要求将各种硬件设备连接在一起。电力企业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基本建成。电力企业的信息资源数量众多、来源广泛,搜集、处理、运输、应用等过程需要统一、全面的管理。电力企业要以获取的信息为原料,经过共享、集成、开发和再创造,形成满足企业需要的信息产品,为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支持。其三,从辅助管理向提升经济效益实现了转变。发电企业是一种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产品即产即销的特殊企业,信息化是管理好这种特殊性质企业的必要手段。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电力企业不仅仅要提高自己内部的管理水平,加强计划、经营、生产、财务等环节管理,更应该以经济分析和成本管理为目标,在对大量生产、经营、交易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和控制的基础上,应用最新技术和分析方法,实现生产经营指标动态分析、投入产出比较、报价方案评估选择等功能。五是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齐头并进。在电网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方面,国家电网公司实施了“SG186”信息化工程,目的是构筑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一体化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建成适应现代化管理需求的八大业务应用与六个保障体系。通过两年多的建设,信息化工作在效能、效益、效率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在2008年抗冰抢险和抗震救灾工作中,准确的信息传递、资源调度和信息收集发挥了重要作用。南方电网公司通过构建由数据中心、应用集成、企业门户、IT基础设施与信息安全、技术架构体系及IT管理和服务等组成的信息一体化体系,统一了从总部到各分子公司的业务标准和信息标准,最终实现了电网支撑数字化、业务管理信息化、分析决策智能化的目标。在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面对激烈的竞争格局,无论内部管理,还是面对市场进行战略化运作,发电企业都将更加依赖信息系统,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及优劣程度直接关乎企业效益的提升和竞争力的强弱。因此,各发电集团公司都把企业信息化建设放到重要位置,重新规划企业信息化发展蓝图,希望借助信息化改造推动电力工业现代化,帮助发电企业走出困境。发电企业应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以提高工作效率为手段、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以网络系统和数据中心为支撑、以企业信息门户为主导,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发电成本,建成功能完善、高效实用、高度集成、体现自身管理特色的管理信息系统。发电企业普遍明确了“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建设方针,通过强化成本管理、经营管理、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落实目标、计划、指标、责任、绩效,力求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降低发电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提升集团化运营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2007年8月15日,“2007年中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高层论坛”暨“电力信息化标杆企业系列评选”启动会在青海省西宁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服务中心、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主办和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举办,这是赛迪顾问自2004年连续举办3届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高层论坛以来,又一次关于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盛会。 此次论坛以“信息化成就竞争力与高绩效”为主题,来自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各发电集团、各网省电力公司、供电企业、发电企业的代表,以及诺基亚、用友艾福斯、曙光、深信服等知名企业的领导与专家、专业咨询机构赛迪顾问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高峰互动、激荡智慧,就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为进一步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交流与借鉴,鼓励信息化成效突出、先进的企业与个人,促进电力信息化发展,在本届论坛上启动了“第二届电力信息化标杆企业系列评选”工作,这标志着又一届电力信息化标杆企业评选隆重拉开序幕。 本次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是以信息化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 一、电力企业竞争格局形成,八大措施提升企业竞争力1、电力行业发展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发电企业市场由五大发电集团、其它中央发电企业、地方发电企业、民营及外资发电企业组成。目前,电力行业在政治、经济和产业发展环境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发电企业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2006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总体上呈现出“增长快、运行稳、质量高”的发展格局,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为电力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大用户直供电为发电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渠道。节能降耗、减排、“上大压小”、加快关停小火电等,使得不同规模的发电企业面临着不同的影响。赛迪顾问认为:发电企业的竞争伴随着电力市场的完善必将愈演愈烈,企业要获得竞争的优势,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2、两方面因素影响电力企业竞争力赛迪顾问研究认为:电力企业竞争力由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构成。现实竞争力包括生产成本控制能力、发电能力和营销能力,主要受到生产成本控制过程、安全可靠发电、技术与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营销过程等直接因素的影响。而企业所面临的制度基础,经营资源,技术状况和组织能力等因素将间接影响企业制度、资源、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这些因素将形成电力企业的潜在竞争优势。3、八大竞争策略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赛迪顾问通过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电力企业提升竞争力有八条措施。(1)完善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布局主要是对产业链进行延伸、扩展,使发电企业业务构成从单一的发电业务向其他业务扩展。实施产业布局扩展的方式包括后向一体化、前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和同心多元化,即向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延伸,通过多元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间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2)推进技术创新,增强技术能力: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技术、节能降耗技术、环保技术、信息管理技术。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以增强发电企业的技术能力,以提高竞争能力。(3)优化管控模式,提高经营效益:通过对发电企业运营管理进行改革,实施发电的专业化,对电厂运行、检修、维护实施分离,进行专业化管理,对非核心业务实施外包,提高专业性,提高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效益。(4)加强市场营销,提高企业效益:销售电力、热力产品是电力企业收入、利润的来源,在市场化条件下,优化上网竞价策略、快速响应市场,开展大用户直供,是电力企业提高效益的重要方面。(5)提高运营效率,控制企业成本: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应用信息系统,控制工程造价、加强燃料过程管理、改革物资管理模式、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将有利于降低电力企业运营成本。(6)优化人力资源,培养人才队伍: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人力资源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建立人力资源总体目标、推动人才流动机制创新、建设企业专业人才队伍,将促进企业人才队伍的培养。(7)完善企业制度,优化发展环境: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企业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为企业的长治久安奠定发展基础。(8)建设企业文化,树立竞争意识: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潜在驱动力,为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需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企业竞争意识。二、信息化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途径在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措施中,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赛迪顾问认为,总体上,信息化对提升电力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促进业务和资源整合。按照发电企业的业务和组织结构的特点分有三种类型:(1)五大发电集团:拥有三级业务和组织架构的集团型企业;(2)其他中央直属发电公司和区域性发电公司:拥有两级业务和组织架构的集团型企业,包括五大发电集团下属的分子公司、部分中央直属发电公司、地方发电公司;(3)发电企业,包括发电集团的基层电厂、地方及民营、外资的独立发电公司。其中第一、二类均属于集团型企业。以下针对集团型企业和发电企业分析信息化提升竞争力的途径。1、发电企业:实施信息一体化、提高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基层发电企业作为生产中心,需提高运营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根据发电企业生产运营特点,为提升竞争力,在信息化建设中采取下列措施。(1)以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降低生产成本生产运行是发电企业生产的中心环节,生产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设备的运行维护,设备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转是发电生产的基础,所以发电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设备管理。为降低发电生产的成本,应通过信息系统加强设备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维护,降低设备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降低成本。如采用EAM系统实现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使设备的使用率最高,风险率最低,维修费用最低,提高资产的利用率,从而达到资产的投资回报最大化。(2)实施管控一体化,提高对生产运行状况、实时运行成本的掌控能力在电力市场条件下,发电企业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的途径是优化系统运行性能,降低成本,在上网报价方面能够掌握发电生产运行的实时状态、掌握实时运行成本。从而对信息化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要求实施发电企业管控一体化系统,对发电设备运行实时状态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并进行实时的成本分析,为决定上网报价提供参考。目前可采取的应用模式是建设SIS系统和实时数据库,衔接过程控制层和管理信息层,实现管控一体化。(3)实施生产运行与市场营销信息的集成,以快速响应电力市场在电力市场运行成熟的情况下,发电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将是除生产管理之外的一项重要工作,电力产业的销售是企业收入的来源。所以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生产运行与市场营销的信息整合与集成,实现发电企业内外部信息互通,提高对电力市场的响应速度。根据电力市场供需情况,安排好发电计划,2、集团型企业:构建统一信息平台,促进业务与资源整合集团型发电企业总部主要行使战略管理、计划管理、集团管控的职能,对下属各发电企业履行管理职能。基层发电企业主要承担发电生产,基层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参考上一节。为提升集团的竞争力,集团层信息化建设以集团管控和业务、资源整合为主,优化集团的业务模式和内部资源配置。(1)建设集团信息系统,提高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控能力集团企业管控模式有财务管控、战略管控、经营管控,对下属企业管控的力度依次增强。不同发电集团针对不同下属企业采取不同的管控模式。为提高发电集团的竞争力,需要加强集团管控的能力。针对上述第一种类型企业,集团总部主要对下属二级单位采取财务管控型或战略管控型模式,在这种管控模式下,需要借助信息平台对下属企业进行财务、计划执行的监控,跟踪下属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针对上述第二种类型企业,集团管理主要对下属企业采取战略管控或经营管控,需要借助信息平台对下属企业的业务过程进行管理,对业务过程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两种情况下均需借助信息系统对下属企业实施相应的管控措施,以实现集团整体的资源整合,提高整体的业务效率与效益,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2)建设统一信息平台,促进业务整合,提高运作效率在集团化发展模式下,发电集团普遍实行集团化运营、集约化管理,创新集团管理模式,如实施战略性物资的集中采购,设立区域性燃料公司负责燃料采购供应,改革物流管理方式,实施电子商务等,以优化集团的业务模式,提高竞争力。对信息化应用来说,为支持这种业务整合模式,需构建集团化信息系统,建立统一信息平台,通过业务流程和信息的一体化,建立企业集团内部纵横贯通的信息管理体系,为集团整体调控、决策分析提供支撑。(3)整合信息资源,促进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发电集团实施产业链延伸和多元化,带来了业务幅度和组织管理幅度的增大,从而带来了管理的挑战。为此集团层面需要实时掌握各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经营状况,一方面为产业内部的管理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为产业间的协调、综合管理提供信息支持。通过构建集团化的信息平台,将能够有力的支持集团化、多业务的管理,为业务管理提供手段,促进不同产业间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集团的竞争力。最后,为提升企业竞争力,发电企业应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紧紧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深刻把握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全面规划,有条理、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同时建立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估机制,保障信息化产生效益。行业背景随着电力需求的快速扩张,全国各地电力建设的规模和数量急剧增长。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电力建设必然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者要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就必须从管理理念上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并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辅助项目管理工作,从而促进电力建设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难点分析电力工程建设的难点揭示了其在管理上面临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力工程数量多、规模大、耗时长,目标控制难度大;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和部门多,组织协调工作难度大;前期准备工作量大、不可控因素多,并且与其它工作之间的依赖性强;工程管理缺乏标准化流程控制;工程建设文档多而且复杂,存档和查阅难度大;项目沟通缺乏有效手段,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协作;历史数据难保存,决策支持的难度大。工程管理信息化思路“四控两管一协调”理念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结为“四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其中,“四控制”包括进度控制、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两管理”包括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一协调”指的是工程各参与方的协调。根据电力工程建设的难点,结合“四控两管一协调”的管理理念,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思路包括两个层次:项目沟通和目标控制。通过项目各实施方的信息采集和共享,为决策提供支持,达到目标控制的效果。项目沟通要实现管理目标,首先需要保证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准确采集。并且由于电力工程各项工作之间的依赖性非常高,每个职能机构都需要从各个角度全面的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因此非常有必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工程建设中的各方信息(如:招投标信息、合同信息、前期信息、物资信息、和文档信息等等)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对这些信息快速准确的采集、传送、处理和反馈。有效的项目沟通和信息传递能够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推诿和扯皮的情况,一方面有效改善项目中各职能机构的组织协调工作;另一方面提高工作流程规范程度。此外,项目沟通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及时、直观的工程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使管理人员能从宏观角度进行控制和管理。目标控制在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工程管理人员需要对工程建设中的核心目标进行控制,包括:实施进度的跟踪、分析和控制;工程投资费用的收集、分析和控制;工程质量安全情况的收集、分析和控制。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能够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对工程进度、投资、质量安全情况进行采集、联动和分析,从而全面把握工程的进展情况,为决策和控制提供依据。应用模式根据电力工程的特点和管理理念,需要建立以业主方为核心、并兼顾各外延单位的一整套信息化项目管理体系。在业主方内部,通过项目主管部门和相关职能部门(质量安全、计划财务、前期工程)的工作协同,完成横向的项目职能协同;在业务方外部,通过与外延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信息沟通,完成纵向的项目多级沟通。借助这种内部协同和外部沟通矩阵式应用模式,达到电力工程目标控制的管理目标。一、引言这些年在电厂建设工程上使用管理软件作为辅助管理工具取得了明显效果,与电厂建设项目相对来讲有所不同的是,供电企业的项目基本可以归结为资金规模小、项目周期短和项目工程多几个特点,这些情况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供电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进程,但是单从管理角度来讲,不管项目是大还是小,对于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新管理思路的接纳其实都有同样的渴望,那么究竟如何对这些周期短、项目个数多的项目进行统一、集成、有效高效的管理?如何将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与我们实际工作相结合?抚顺供电局携手PM2软件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二、国际项目管理的核心思想分析项目是为完成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努力。项目管理即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的需要和期望。项目管理理论的指导性文件为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发布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九大知识领域(包括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等)和五大管理过程(包括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具体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由于其所属行业及企业在项目中的角色不同也有一定的差别,但重点工作都是对应着九大知识领域中的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和质量管理四大核心领域以及五大过程中的计划、执行和控制过程。三、抚顺供电公司实行项目管理信息化成果介绍抚顺供电公司实行改制后,将电网建设送变配这方面的工作交由抚顺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具体实施,抚顺电力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自主盈亏的工程施工企业,除了负责抚顺市一些送变配工程建设,还面向社会承揽一些电网项目的施工,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关注点是使项目能够在费用预算内、时间计划内、高质量地完工并交付公司使用;项目的实际项目管理工作一般划分为项目前期、项目实施、项目收尾三个阶段。以项目实施为主要控制阶段,以设计、采购、施工等为工作重点,通过对其计划、进度、费用、合同、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1.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原则、设计思路与主要功能展示1.1.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原则(1)贴近实际业务,简单易用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操作符合实际工程管理业务方式,使用方法易于理解、操作简单,掌握起来快捷、方便。完整的随机帮助及操作向导辅助学习操作。(2)先进的管理思想及软件技术系统要以国际先进的PMBOK(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基础、运用领先的项目管理理论及数学模型,同时要结合中国国情。产品要既适用,又具有先进性,具有生命力、有雄厚持续发展能力的主流技术,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不会过时、并且健康发展的技术平台。(3)良好扩展性和适应性能针对不断发展的企业经营活动和组织结构,满足各级组织、员工的门户界面扩充和变化的需要。能够满足工程管理系统与现工程管理业务双轨制运行的要求。具备门户单一密码登录、各职能应用通行的能力。同时可以要提供系统基础数据导入、导出接口,便于本系统与其它系统(如财务系统、OA、MS Project、公司网站)的数据衔接。(4)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多级权限控制,防止非法操作和擅自使用,并具有操作全面跟踪记录功能。最好设置代理服务功能,实现内外网隔离和数据加解密功能保护内网数据安全。具有普通员工、部门管理员、部门负责人、公司领导及网络管理员等多种 权限设定。提供完整的历史追溯功能。可以为每个项目管理人营造一个度身定制的办公空间。(5)智能预警机制动态预警机制,突出监督时效,针对项目管理工作周期长、对象多、任务重的客观情况,系统在业务处理过程中,新增了智能预警机制,对于即将到来的合同、进度报告等工作,系统会自动报警,体现管理的时效性。1.2.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围绕项目进度计划核心,展开项目相关的资金、合同、文档、费用、采购、资源、质量等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合同、文档的分类管理与WBS直接关联。合同付款计划与WBS关联;合同变更与项目变更对应; 系统读写权限分配到模块级,对项目进度计划、项目合同、文档资料等核心业务的权限,可控制到数据级。 基于WBS的材料设备管理,自动生成设备需求计划、采购计划,跟踪采购、入库、领用全过程。 基于WBS的质量管理体系,生成质量甘特图、鱼刺图分析报告 要求具有基于WBS的挣值分析功能,为企业今后与国际接轨提供保障,成本数据源可从费用、工程量、材料、资源、合同中任意设定。 基于业务数据的流转审批,将业务单据直接在审批过程中直观体现。1.3.项目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展示(1)、进度计划模块进度计划模块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进度等功能,通过对项目的WBS分解,针对每个工作包可以从时间、费用、资源、材料设备、工程量、合同资金、质量、文档、责任人等多个角度制订项目计划,并从上述各个侧面报告进度情况,便于跟踪、对比分析;项目进度报告、形象进度报告等报表随时 反映项目进展情况。WBS编码设置功能,可以对不同的项目任意设置编码规则。软件项目模版功能,允许用户将WBS保存为模版或从模版生成,并据此与P3、MS Project进行数据交换。(2)、合同管理模块合同管理模块以甲乙方、合同金额等关键数据信息为核心,辅助以合同付款计划与实际拨付、合同变更管理、合同违约索赔管理、合同模板等功能,并与WBS关联,方便、快捷地产生合同台帐等各种汇总和明细合同报表,从而实现合同信息的存储、查询、分析等管理目标。(3)、材料管理模块根据加载到WBS上的材料和设备需求,可以对项目形成总的材料设备需求计划,根据工程进度,材料进场日期和企业采购提前期,进行资源运算,得到不同时期的采购计划,采购申请单经过批准后,产生采购单、入库单、出库单等业务单据,全面跟踪、控制材料设备的计划、采购、入库、领用及库存情况。采购单、入库单与采购合同关联,便于分析控制拨款计划与实际付款。(4)、资源管理模块以WBS为核心的资源管理,囊括了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等资源要素,通过分析工作包的资源计划、资源负荷,可对驱动资源进行合理配合、资源优化;对工作包明确责任部门及人员,是责任矩阵和资源中心的基础。(5)、文档管理模块文档管理模块不仅是对各种文件、技术资料的简单分类保存,实现WORD、EXCEL文件的在线编辑,还可与WBS关联,实现按项目、类别的双向管理。文档查询可按各种要素进行资料快速检索、借阅管理记录资料文件来龙去脉;基于文件级别的权限控制,不仅保障文件安全,还便于相关人员进行文件编辑。(6)、项目跟踪与报告模块项目跟踪模块将项目执行过程中常用的、需特别关注的项目信息汇集生成项目对比报告,从时间、资源、费用、材料设备和成本等各个侧面,将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偏差、找出原因,是项目控制的基础。同时,还将一些即将发生的工作、滞后的工作、关键工作等信息及时报告给项目高层领导和管理人员。(7)、资金管理模块资金管理模块包括前期资金估算、资金计划、资金收支和资金报表等功能,以核算项目为中心、以资金收支类别为基础、围绕项目WBS,全面实时地反映项目资金的计划和使用情况,包括现金流量的估算、计划、记录、预测的汇总和明细报告。资金收入、支出的记录,可与合同拨款关联,并可通过预设的凭证模版,实现与财务软件的完美对接。(8)、招标管理模块实现招标、评标、定标全过程的管理。招标项目/子项目划分,项目评分标准及权重多级定义、专家评分汇总,自动生成评标汇总表,便于决策层定标。对于招标设备、工程的市场参考价、以往合同价等相关信息详细记录。(9)、协同办公模块以工作流引擎为核心协同办公模块,包括工作计划、消息中心、资源中心等功能,基于项目业务平台,实现对合同拨款、合同变更、进度计划调整、材料招标等业务的网上流转、审批。智能提醒功能可实现新的工作任务需要处理时(如新消息、合同审批、工程变更及其他待办事宜等),系统自动弹出提醒消息窗口,对于离线用户支持手机短信通知,方便高效处理工作。(10)、安全管理模块安全管理包括安全文档和安全设施等功能,安全文档实现各种安全法规制度、安全会议的信息管理;安全措施与WBS关联,管理安全设施、施工安全问题、隐患整改等业务功能,实现安全工作报表的汇总分析。(11)、质量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包括质量资质、质量规划、质量报告等功能,可以根据WBS制定相应的质量工作结果、质量检查计划、操作描述、检查表格。对于常见质量问题,系统可以生成因果分析图。四、实际业务操作成本控制分析几个大阶段,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在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也是不同的,通过各司其职,最终实现整个项目的透明、高效管理!成本执行内部控制成本形成确定项目预算通过上述对产品功能的描述,再结合下面的流程图我们可以看出,整个项目管理的核心在于进度、质量、成本的控制,而整个过程又分为签订收入合同五、实施工作情况介绍1.实施说明实施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工作过程。实施管理包括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通过实施管理的技术手段,帮助用户了解系统的使用运行,为实施提供便利条件。相应的管理手段手段包括:将PM实施做为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督促企业领导加以足够重视,把住处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增强其对系统的认同感;工程项目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