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_第1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_第2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_第3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_第4页
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教学计划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小数意义的认识,后一部分是小数的加减法。教材分析:小数的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和小数”及“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小数的意义(一)”、“小数的意义(二)”、“小数的意义(三)”、 “比大小”、“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小数的意义”把小数的认识范围扩大,不仅元、角、分以元为单位可以用小数表示,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小数表示。扩展对小数意义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买菜”、“比身高”、“歌手大赛”等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学习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会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2、 通过直观模型和实际操作,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3、 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4、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5、 能运用小数加减预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对小数大小进行比较。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进行两位小数的加减及其加减混合运算。难点:体会十进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能运用小数加减运算的知识,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课时: 小数的意义(一)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二) 1课时 小数的意义(三) 1课时 小数的意义练习 1课时比大小 2课时 买菜 1课时比身高 2课时歌手大赛 2课时 练习一 2课时 单元检测及小结 2课时小数的意义(一) (总第 1 课时)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23页小数的意义(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以元、角、分为主的现实背景初步认识了小数,本节教材继续以元、角、分为模型,层层递进的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认识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并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以元、角、分为主的现实背景初步认识了小数,但对于小数的意义及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还不了解,对小数的认识仅建立在对元、角、分的认识基础上,与生活联系较少。教学目标:1、 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 结合寻找生活中的小数,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如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准备: 人民币(教学用)、PPT课件媒体说明: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人民币及方格图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 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提问:你对小数有哪些了解?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二、小数的意义1、 做一做,说一说(1)1.11元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言。(2)1.11米是什么意思呢?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发言。2、 学生分小组完成涂一涂,想一想,填一填。3、 学生交流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4、 学生尝试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交流。5、 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再次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三、巩固应用学生完成第3页练一练14题,师生一起讲评。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课后再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说说它们的意义,并用分数把它们表示出来。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一)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一) 1、1.11元是1元1角1分。 1.11米是1米1分米1厘米。 2、可以表示为0.1 可以表示为0.3 可以表示为0.01 可以表示为0.23教学反思:小数的意义(二) (总第 2 课时)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45页小数的意义(二)教材分析: 在上节课学生借助分数直观图,即面积模型初步体会了小数与十进分数关系的基础上,本节课教科书创设了长度和质量两个测量活动情境,主要是借助测量活动中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成较大的度量单位,体会小数的意义与实际应用。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长度和质量两个单位也不陌生,本课学习起来较轻松,不过要注意质量单位的转化。教学目标:1、 结合测量长度、质量等活动的具体情境,体会把较小的度量单位转化为较大的度量单位是产生小数的现实背景。2、 会用小数表示长度、质量等常见的量,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1、 通过探索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2、 把复名数转化为单名数。教学准备: 刻度尺、PPT课件媒体说明: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放大的刻度尺及天平图片清楚的表示单位进制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观察课本第4页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会测量吗?请同学们把你测量到的班级黑板的长度汇报上来好吗?二、汇报交流,探究方法 1、学生汇报课间测量到的数据。黑板长2米,又多出36厘米。学生观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发现单位不同后,学生思考:怎么办?当学生提出将单位统一后,学生尝试将测量结果换算成以“米”作单位的数。2、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单位换算。然后抽上组汇报,老师讲评。师总结:由于米、分米、厘米都是十进制的,所以可以直接用分母为10或100的这种分数来表示,或用小数表示。三、知识延伸,举一反三师: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用天平称一下数学课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来。(学生自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抽生汇报,教师讲评总结。四、拓展延伸,生活应用学生完成第5页练一练1、2题,教师讲评。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找一找生活中需要进行的单位换算。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二)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二) 36厘米=0.36米 12克=0.012克 500克=0.5千克 把长度、质量抢救无效较小单位的数改写成较大单位的数时,先把较小的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然后现写成小数,并在后面加上要写成的较大单位的名称。教学反思:小数的意义(三) (总第 3 课时)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68页小数的意义(三)教材分析: 本节重点是通过拓展整数数位顺序表的途径理解小数的意义与小数的基本性质。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表,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结合实例,认识小数的十分位、百分位与千分位等数位上的计数单位与数字的意义;第二个问题是在数位顺序表上认识小数点所起的指示个位位置的作用,数位的计数单位;第三个问题是解释两个相信小数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数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于长度和质量等复名数单位和单名数单位之间的转换能基本掌握,对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对学习本课知识,再次理解小数的意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其进率关系。2、 理解并掌握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的性质。教学重难点:1、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2、 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 计数器、PPT课件媒体说明: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课本情境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主题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主题情景图)通过看图片我们知道,北京地铁的最高运行速度约为22.222米/秒,你知道像这样的小数每个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意义,进而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小数的意义(三)二、探索新知(一)小数的构成、数位及计数单位1、师:小数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师抽生板书出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教师补充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表,并板书有序。教师讲解小数数位顺序表上每个数位表示的意义。2、抽生到黑板前写22.222,师生共同观察其写得是否正确。3、请同学们自己制作小数数位表并在数位表上写出30.402、0.098,完成后小组同学交流讨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4、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小组讨论得出小数像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样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小数的计数单位也是“满十进一”。5、跟踪练习。(1)8.205是由( )个1,( )个0.1和5个( )组成。(2)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 ),它的计数单位是(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 )位,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 )位。(二)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7页“试一试”,并涂一涂,发现: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2、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4题。学生口答。3、完成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6题。先计算再思考讨论有什么发现。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的地方?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小数的意义(三)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三) 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2 2 . 2 2 2 表示2个0.001 表示2个一 表示2个0.01 表示2个十 表示2个0.1教学反思: 小数的意义练习(总第4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第28页小数的意义补充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小数部分的各数位名称及意义,熟练地读、写小数。2、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并熟练地互化。教学重点:熟练地读、写小数;进一步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并熟练地互化。教学准备:小黑板及练习题。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复习1、(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2)0.1元是怎么回事?(3)0.1米呢?1里有多少个0.1?1里有多少个0.01?2、(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3)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12份是多少?125份是多少?(4)6个0.1是多少?6个0.01?13个0.01?18个0.001?3、复习数位顺序表。二、指导练习1、出示: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很难测量准确,现在还准备重新测量,到目前,一般都沿用1975年我国测量的数字8848.13米。我们来看这个数,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小数?2、板书:8848.133、从左边看,第一个8表示多少?依次。边说边板书数位和计数单位。4、“1”表示多少?“3”呢?那数位应该叫什么?计数单位?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1)0.5里面有( )个0.1;0.05里面有( )0.01.(2)0.42里面有( )个0.01;0.042里面有( )0.001.(3)8个0.1是( );15个0.01是( );23个0.001是( )。(4)8.64的8在( )位上,表示( )个( ),6在( )位上,表示( )个( ),4在( )位上,表示( )个( )。2、把下列分数写成小数(1) (2) (3) (4) (5) (6)3、说一说下面各小数的意义。(1)一千克苹果2.5元。(2)一双鞋子售价12.58元。(3)小明身高0.8米。(4)桌子的长度是1.2米。四、作业:补充练习比大小 (总第5课时)教学内容 : 北师大教材第9-10页比大小教材分析: 教材以运动会跳高和跳远比赛的情境为载体,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直观模型和小数意义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第二个问题是借助数位顺序表和数线比较小数的大小;第三个问题是概括小数比较大小的一般步骤方法。三个问题侧重点不同,但又都围绕着小数的意义,其中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是基础。学生分析: 数的大小比较是数的认识的基本问题,本节课学习比较小数的大小。而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对小数大小的比较较感兴趣,也容易掌握。 教学目标1、结合小数的意义,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2、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在数线上表示它们的位置。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 1、 探究并概括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兴。2、 有效地协调好同整数大小比较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媒体说明: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课本情境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入主题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创设情境,尝试比较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跳高成绩表。比较王红和李娜的跳高成绩,即比较0.69米和0.8米的大小。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引入本课二、新知探究 1、谁跳得远? 课件出示教材第9页跳远成绩表。 学生接着交流讨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汇报: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2、举例练习比较8.95、10.01和9.98的大小学生思考三个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尝试完成。全班交流、归纳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三、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1.1和0.95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第4题:这个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几分钟,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四、巩固练习:课本第10页“练一练”第2、3题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六、作业练习册比大小板书设计: 比大小 整数-比位数,相同时,从高位比起 小数-比较整数部分,相同时,比较小数部分。先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再比较教学反思:比大小练习 (总第6课时)教学内容:小数的大小比较练习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能熟练的比较三个及以上小数的大小。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比较三个及以上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回顾复习:1、比较大小,回顾小数大小比较方法。1.26( )2.03 0.23( )0.31 2、2、0.2( )0.20师生一起再次总结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二、巩固练习1、比大小0.5360.6 4.054.50 0.780.87 8.018.009 10.81510.816 1.0030.993 1.51.50 1212.0学生自主完成,抽生回答。2、把下列各数按大小顺序排列:(1)0.42 0.5 0.45 (2)3.40 2.85 3.39 ( )( )( ) ( )( )( ) (3)6.30 6.25 6.23 (4)3.24 3.30 3.28 ( )( )( ) ( )( )( )(5)0.62 0.64 0.70 (6)1.20 1.18 1.00 1.16 ( )( )( ) ( )( )( )( )给学生较多时间完成后,抽生回答后再次总结多个小数大小比较方法。3、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 5(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 )(2)使这个数最小,这个数是( )(3)使这个数最接近20,这个数可以是( )三、布置作业补充练习 买菜(总第7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第11、12页教材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本节课主要学习一般意义下的两位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估计所需钱数;第二个问题是运用已学的知识,用多种方法计算所需钱数;第三个问题是总结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通过三个问题的学习,层层递进,让学生掌握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学生学习起来也较轻松。学情分析: 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如元、角、分的现实背景中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对小数加减法的竖式方法已掌握,本节课主要学习一般意义下的两位小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较易掌握。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 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的实际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对计算结果进行估计,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难点:1、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 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数位对齐”的算理。教学准备:PPT课件媒体说明: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教材买菜情境及方格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文字小数加减竖式帮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教材第11页“买菜”情景图)师:通过这个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看图回答。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老师包里正好有4元零钱,看看能不能够买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生:够买。师:大家是怎么算的?学生思考回答,当学生说出一把芹菜和一把油菜,售货员收了3.66元时,老师提出:3.66元对吗?这是怎么来的,大家一起来研究一下。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1.25+2.41= 3.66-1.25= 2、在计算前,先让学生估算计算结果,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 。3、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4、汇报。(1)分步计算。可将整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将得数相加。(2)涂一涂。学生利用方格纸涂一涂并进行计算。(3)列竖式计算。(指两名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 1.25 3.66 + 2.41 - 1.25 3.66 2.41教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5、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思考: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中,只有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三:课堂活动,巩固应用1、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1题。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2、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3、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订正。4、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1、说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回家后帮爸爸妈妈算一算在超市购买商品的总价吧。五、布置作业完成课本第12页第4题。板书设计: 买 菜1.25 3.66 + 2.41 - 1.25 3.66 2.41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对齐各数的小数点 ,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进行笔算。教学反思: 比身高(总第8课时)教学内容: 北师大教材第13、14页教材分析: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情况下,教材选取了一组数据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探索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材设计的问题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样品小数的意义探索算法。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学生也有兴趣进行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做好问题的启发和引导即可。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逐步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2、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减法教学,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媒体说明: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小鹿一家身高及方格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帮助学生理解小数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文字小数加减竖式帮助学生掌理解握小数进、退位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课前铺垫口算 0.320.45 0.270.69 1.41.9 0.331.25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图片2、学生尝试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列出算式鹿妈妈高多少米? 小黑高多少米?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2.4+1.7 2.4-0.8 6.0-2.4思考:这些算式和前面有所不同该如何计算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算法。思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学生尝试列竖式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3、归纳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三、实践应用1、完成教材第14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订正答案。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1、2题。四、总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问题?五、布置作业完成教材第15页第5题。板书设计: 比身高鹿妈妈高多少米? 小黑高多少米? 鹿爸爸比小花高多少米?2.4+1.7=4.1(米) 2.4-0.8=1.6(米) 6.0-2.4=3.6(米)2.4 2.4 6.0 + 1.7 - 0.8 -2.4 4.1 1.6 3.6 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没有数,可以把哪一位上看作0来计算,计算时按整数加、减法的法则来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果还是小数,一般要去掉末尾的0。教学反思:比身高练习(总第9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第15页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2、 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能运用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练习回顾1、计算: 4.82.8= 1.3+2.5= 3.11+2.22= 26.213.1= 12.3+11.2= 35.813.3= 2、小数进、退位加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二、练习应用1、课本第15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讲评。2、课本第15页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抽生汇报。3、课本第15页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抽生汇报。4、课本第15页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抽生汇报后老师讲评。三、巩固发展 1选择 (1) 1.351.30=( ) 1.05 1.22 0.05 (2) 12.128.88=( ) 4.34 3.24 3.34 2计算并验算(板演) 5.84.3 0.930.47 8.16.9 四、布置作业补充练习歌手大赛(总第10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第16、17页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它是以小数加减法和整数混合运算为基础进行学习的。教科书呈现了歌手大赛的情境,并安排了三个递进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用不同方法估算谁的总分高;第二个问题是通过计算高出的分数进而引出并探索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第三个问题是拓展解读不同的算法。通过这三个问题的逐一解决,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运算的法则,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学过整数的混合运算,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难度不大,教师在教授中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以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运算。3、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 以及掌握小括号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媒体说明:资源类型内容作用图片课本情境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本课,文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计算过程帮助学生规范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复习导入。1笔算 0.380.45 4.270.69 1.40.9 3 引导学生说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竖式计算:489(264 +905 )说出整数混合的计算方法二学习新知:1创设情境,导入CCTV业余歌手大奖赛正在紧张激烈地进行,比赛分唱歌(满分9分)、综合素质(满分1分)两项,5号选手的专业得分是:8.55分、综合素质得分是0.88分;9号选手专业得分8.65分,综合素质得分0.40分。我们来看一看谁的表现更好一些? 2、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1)怎么样才能看出谁的表现更出色一些?可以看一看两名选手,谁的总分高。列算式。怎样计算?求出9号选手的总分,列式为: 8.65 + 0.40 =(2)讨论: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3)9号选手的总得分是9.05分,他的总得分比5号选手低了多少分?引导生列式9.439.05=(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4)归纳算法:方法一:(分步列式) 8.65+0.40=9.05(分) 9.439.05=0.38(分)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 9.43(8.65+0.40) =9.439.05 =0.38(分)(如果学生还能提供其他合理的算法,也应给予肯定。如:9.438.650.40或9.430.408.6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方法二”的算法,为什么用上小括号?小括号中的运算求的是什么?师:“方法二”是用小数加减混合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谁能说说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在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5)及时练习:P17页“练一练”1、2题。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板演后,再集体订正;第2题:先指名估算,再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全班交流。三、巩固发展 。完成P17页练一练第3、4题 四、小结: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我们应注意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和整数混合运算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要注意什么? (在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教学反思:歌手大赛练习(总第11课时)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法则的掌握,能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混合计算。2、 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能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混合计算2、能熟练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练习题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个性修改一、回顾复习1、下列各题。 0.1+0.7= 0.1+0.90= 3.4 + 1.82= 0.09+ 1.17 = 5.54+1.36 2.05= 74.35+1.25= 9035.6=2、竖式计算下列各题。 4.35+1.25 35.823.7 5045.8 17.3+23.73、回顾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方法和简便运算方法。二、用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17.4+8.3+2.6 25.8-16.7-3.3 34.99+7.5-2.99 7.59-(2.59+3.42) 4.023.50.98 70.81.25110.68+0.32 26.8+(5.363.95) 24.36(18.0813.95)三、实际应用,解决问题。1、小东家离学校有0.8千米,早上他上学走了0.2千米后发现没有带文具盒,又回家去取,这样他比平时上学多走( )千米。2、在航模比赛中,笑笑的成绩是38.26米,淘气比笑笑少1.09米,小强比淘气多了0.75米,小强的成绩是多少米?2.8dm2.2dm3.75dm3、爸爸用木条做了一个如图的三角形框架。做好这个框架至少要多长的木条?4、笑笑的身高1.34米, 爸爸身高1.78米, 妈妈身高1.65米(1)爸爸和妈妈的身高相差多少?(2)笑笑还要长多高才能和爸爸一样高?(3)笑笑把高0.28米的小凳子垫在脚下后会比妈妈高吗?相差多少?四、小结再次总结小数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五、布置作业补充练习第 二 单元: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一、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四边形的分类、练习二等教学内容。二、学情分析学习之前,学生已具备了一下认知基础: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了解了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知道了平角、周角,了解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本单元探索的重点是借助结合图形分类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分类必须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对于不同的图形还需要辨析它们之间的并列关系或从属关系。三、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分类活动,能整理图形,认识不同类别图形的特征。2、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3、通过四边形的分类活动,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4、通过分析、整理、测量、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中,积极思考,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5、通过创设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和探索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四、教学重难点1、能按一定的标准对图形进行分类。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特征。2、经历三角形内角和,和边的关系的知识形成过程、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五、课时安排 8课时课后回忆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 图形的分类(2021页)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分类对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三角形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2、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四、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各种图形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吗?展示各图形。学生认一认,说一说。二、自主探究,认知图形的特点 1、小组合作,分一分学具师:你能把他们分成两类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分并汇报分的情况)生: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师小结:这是按照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来分的。那么平面图形还可以怎样分?(生动手再分平面图形,交流为什么这样分?)汇报:把圆分成一类,其他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师小结:这是按照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你还能再接着来分吗?(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分法)汇报:三角形单独分为一类。师小结:这是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2、找一找。展示图形,这些美丽的图形中就有许多基本图形组成,你能找出来吗?(课件展示)学生相互说一说。三、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1、认知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课后回忆课后回忆师: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师: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师: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2、认知三角形的稳定性试一试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学生回忆并汇报生活中见到应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的例子,如:大桥,电线杆,电动伸缩门等。四、总结。你对所学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五、作业安排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六板书设计图形分类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平行四边形不稳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课后回忆课后回忆三角形的分类一、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2223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认识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性的特点。2、在三角形的分类中体会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3、通过观察、比较、归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体会三角形的特点。2、在三角形的分类中体会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形状似座山,稳定性能坚,三竿首尾连,学问不简单。(打一几何图形)随着谜底画出三角形并指出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二、探索新知展示课件,这个图案像什么?你能把图案中的三角形进行分类吗?学生动手去分类,汇报分类结果。小小是这样分的,你知道笑笑这样分的道理吗?与同伴说一说吧。按角的特点分:特 点图 形有一个角是直角有一个角是钝角三个角都是锐角总结: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同学们想一想在填一填:最大的内角另两个角锐角三角形锐角两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直角两个角都是锐角钝角三角形钝角两个角都是锐角想一想,怎么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呢?(看三角形最大的内角)三、能力提高阶段1、下面每句话是对是错呢?三角形的三个角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或钝角。每个三角形中,最少要有两个锐角。锐角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锐角。2、找一找,填一填看书本23页第一题3、想一想再填一填A、由三条线段( )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课后回忆课后回忆B、三角形有( )条边。有( )个角( )叫锐角三角形。c、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D、有一个角是( )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e、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 )个锐角,最多有( )个锐角,最多可有( )个直角或钝角。F、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12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四、课堂小结这堂课你学会了对三角形的分类了吗?五、作业布置课后练习第二题 以及课堂练习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的分类按角来可分 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二一、教学内容三角形的分类2223页二、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体会每种三角性的特点。2、在三角形的分类中体会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3、通过观察、比较、归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1、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体会三角形的特点。2、在三角形的分类中体会各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提问:上堂课我们学习看三角形的分类,按角分类你会分吗?二、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22页淘气发现下面两个三角形比较特殊,你发现那里特殊吗?(发给学生不同大小的等要和等边三角形,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通过测量发现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的特点:然后师小结:一个是等腰三角形一个是等边三角形,同时说一说它们的各部分名称。 2、请同学们看一看22页由三角形组成的小船图案里有没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呢?(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1、完成教材第23页练一练第一题 (1)让学生按边来分类,你行吗?(2)全班汇报交流(3)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三角形6和7是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