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doc_第1页
再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doc_第2页
再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doc_第3页
再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doc_第4页
再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探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 摘 要 基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过程,重新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用AHP法确定因素和指标权值,分别采用线性内插法和模糊理论的方法确定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评估值的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结果。关键词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 层次分析法 模糊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客观地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基础也是关键。经过长期大量的探索和研究,理论界从技术活动的投入产出、知识的产生和交流、商业实现、技术创新类型的差异化、技术创新的过程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一般认为,基于创新过程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因而易被更大程度地接受。企业技术创新的线性过程可划分为调研决策阶段、R&D阶段、生产制造阶段、市场营销阶段。然而,早在20世纪5070年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种传统的“接力式”的“线性模型”就出现了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间因缺乏信息交流而产生的不协调。到了20世纪8090年代,技术创新就逐渐发展成系统集成模式和网络模式。对内,企业需建立有效的创新机制并依据创新战略对各环节进行资源配置;对外,企业还要建立与研发机构、上游企业(材料、零部件和设备供应商)和下游企业(销售商)的联系网络,这就使得从整体上、战略上安排和组织实施技术创新的创新管理成为创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创新企业的调研决策能力、R&D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创新管理能力一起成为基于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明确技术创新能力的各个影响因素,更重要的是要确立起这些因素之于创新能力的作用准则。立足于以上我们所提出的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内涵的界定和对创新过程的解析,调研决策能力、R&D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构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直接内在因素和条件,它们自成一独立的系统且互不干扰,对技术创新能力起到直接性和局部性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是受到创新管理水平的制约的。创新管理能力通过对各个子能力的系统、综合、协同作用而影响技术创新,对技术创新能力起到间接性和全面性的影响,是创新能力的间接内在因素和条件。综上,在明晰了因素构成、因素之于总目标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准则及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我们具体分析到各个内在因素和条件的更深层次影响因素并据此建立指标层,最终确立起基于过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附表所示。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建立测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要求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其所采用的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多个影响因素,且每个因素又都包含多个评价指标,故而采用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模型的建立包含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指标评估值的确定及综合评价三个环节,结合技术创新问题本身的特性,确定各环节方法如下:2.1 基于AHP法的因素和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鄄cess,简称AHP)是由美国T.L.Saaty教授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通过一系列数学工具的应用使人的主观判断趋于规范化,适用于定性和定量因素相结合,特别是定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问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恰恰就是这类问题。基本原理是,将一个复杂的被评价系统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以评价指标或因素为代表构成一个有序的层次结构,针对每一层的指标运用专家的知识、经验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后,利用特征向量法最终求出权系数向量。 2.2 指标评估值的确定综合评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首先就要确定各个指标的评估值。一般说来,评估值的确定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可公度性原则;第二,由于性质不同,对于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应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由此,确定指标评估值,首先应按照是否可数量化的标准将指标区分为定量和定性两大类,然后在满足可公度性要求的基础上确定不同的评估方法。 对于定量指标,采用线性内插法确定其指标值。具体为,查取相关法规或依据Delphi法,合理确定每个定量指标的上下临界值。上临界值为行业中该指标的最佳数值,设为b,下临界值为该指标的起码数值,记为a,另设某定量指标Cij数值为Yij。注意到文中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均为效益型指标(越大越好),故依据公式Xij = (Yij-a)/(b-a)算得Xij, Xij即为定量指标Cij的评估值。对于定性指标,其外延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决定了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已不再适用,采用模糊理论的方法具有更大的实际意义。具体为,确定评语集V=V1,V2,V3,V4,V5=好,良,一般,较差,差,由专家评价小组(一般由812名专家组成)根据行业或企业具体情况按设定的评语集对某定性指标Cij评议,得单因素评价向量Rij=rij1,rij2, ,rijk,rij5( rijk=mijk/n),其中,rijk指标Cij对评语Vk的隶属程度;mijk指标Cij对评语Vk的隶属频数;n 专家组中专家人数。设定函数集9,7,5,3,1与评语集好,良,一般,较差,差相对应,据Yij=9 rij1+7 rij2+ rij5求得指标Cij的初始评估值。为使指标值具可公度性,进一步运用线性内插法原理对Yij进行归一化处理,公式为Xij=(Yij-1)/(9-1),所得Xij即为定性指标Cij的评估值。2.3 综合评价以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我们需依据相同的作用准则由各个能力因素的指标值综合求出其技术创新能力。本模型中,一方面,调研决策能力、R&D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独立存在于同一层次,局部影响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能力的直接内在因素;另一方面,创新管理能力与调研决策等其它能力因素分属于不同的层次,它通过对其他能力因素的系统综合而全面作用于技术创新。因而,在用传统的简单加权求和来表征调研决策等能力因素之间以及同一因素各个指标之间平行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本模型引入“相乘”的运算法则来表征创新管理能力与其他能力因素之间的系统作用关系,表述如下:技术创新能力C=(X5j*W5j)(XijWij)Wi其中,Wi=1;Wij=1(i=1,5)。从技术创新能力C的取值来看,第一,该乘式中两因子的取值范围均为0,1,故所求函数C的取值亦在0,1的区间范围内;第二,只有当两因子均取较大值时,C才取较大值,两因子任一方处于较低水平都会很大程度地影响C的提升,充分体现了创新管理能力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和作用。3 结语与传统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相关方面的研究相比,本文呈现出如下两个特点:第一,充分考虑到创新管理能力之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摈弃了传统的将其无差别列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的做法,而使其上升到具有全局性意义的高度;第二,充分考虑到该评价问题模糊性的特质,采用了基于AHPFUZZY的综合评价方法。这对于企业客观、准确地评估和判断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期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具体表现在:第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仅选取了静态评价指标,无法动态地模拟时间变化、竞争环境变化、政策变化及宏观经济变化等因素导致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变化,缺乏对企业技术创新未来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和研究。为了完善这方面的不足,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展开,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和原理将是新的突破口;第二,本模型中,确定各个因素和指标权值、确定定性指标的评估值都有赖于专家们的主观判断,因此,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为了减少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以增强评价结果的代表性和权威性,需通过一定的程序严格选择调查专家。参考文献1 杨忠敏.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2 马贞,陈强,张霞. 企业技术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