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_第1页
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_第2页
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_第3页
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_第4页
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1总则1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认真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花溪区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协调健康发展。12制定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处置本区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建立健全统一、精简、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进一步增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协调和抗风险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13制定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贵州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贵阳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14适用范围本区行政区域内发生和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适用本预案。15突发公共事件级别认定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受影响的范围,将事件划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级)四个级别,事件级别具体标准按省预案规定执行,详见本预案“附录”。2组织机构与职责21区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211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应急委),是全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最高领导机构;按照职责,由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分别组成20个专门指挥机构,区各专门指挥机构组成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应急处置指挥部,按照职责管理、分级相应的原则,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参与本辖区内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212区应急委主任由区长担任,副主任由分管副区长、区人武部主官、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成员由区应急办、区发改局、区公安分局、区监察局、区安监局、区民政局、区交通局、区建设局、区城管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旅游局、区农业局、区水利局、区林业局、区乡企局(区煤炭管理局)、区教育局、区文广局、区宗教事务局、区卫生局、区药监局、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局、区财政局、区新闻信息中心、区物价局、区司法局、区气象局、区政府法制办、区总工会、区人防办、区维稳办、区信访局、区供电分局、区电信公司、区移动公司、区人劳局、区环保局、区粮食局、区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和十五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负责人担任。213区应急委的主要职责:组织领导和指挥全区较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防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统一领导全区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分指挥机构;督促检查各级各部门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协调相关联动机构,组织力量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214区应急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应急办),设在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由区政府办公室主任兼任。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区应急委日常工作,对突发公共事件统一接警,及时掌握和分析报送重要信息;向区应急委提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建议,执行区应急委的决定;向市政府办公厅和市应急办报告我区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突发公共事件综合协调和相关组织管理工作,协调提供应急处置保障;负责各级应急指挥机构的正常运转,协调、督促各分指挥机构做好相应工作;组织建立应急信息综合保障体系;督促检查各职能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防、处置的工作;督促检查相关宣传、教育、培训、演练等工作;适时修订完善本应急预案,统筹、协调、指导各专项应急预案的制定或修订工作。215区应急委聘请有关专家组成突发公共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为区应急委提供决策咨询和工作建议;必要时,参与现场应急处置工作。216按照区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由以下各专门指挥机构负责本区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在区应急委的统一领导下,参与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指挥部,负责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办公室设在区民政局;区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水旱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水利局;区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气象灾害预警预测和人工影响天气、防雷等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气象局;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国土分局区森林防火指挥部、区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林业绿化局;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矿山、危险化学品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安监局;区水上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水上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交通局;区建筑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建筑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建设局;区大面积停电应急指挥部,负责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供电分局;区重大污染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重大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区通讯保障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的通讯保障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电信公司;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突发传染病疫情、重大食物中毒等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区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部,负责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区处置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应急指挥部、区大规模群体性治安事件应急指挥部、区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区火灾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大规模恐怖袭击事件、大规模群体性治安事件、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公安分局;区粮食应急指挥部,负责粮食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粮食局;区价格异常波动应急指挥部,负责价格异常波动应急处置工作,办公室设在区物价局。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详见图一:图一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22组织体系及应急联动221为适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区级各类分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形成分管副区长负责,相关部门参与的区应急组织体系,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和级别,制定完善应急子(专项)预案,明确相应的职责,实行分类分级指挥。222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本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应的职责,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223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善后和重建等环节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应当按照本预案及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分工,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工作。224对跨乡镇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由区应急委统一指挥,相关乡镇参与,同时启动各自相应的应急预案。225区应急委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时,按有关规定协调中央和省驻区单位、解放军驻区部队、民兵、预备役、武警部队支持和配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26在市应急委的统一指挥下,区应急委做好与市内其他区(市、县)相互支援、援助的协调工作。总体应急预案组织体系框架图及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组织体系及应急联动矩阵表分别见图二、表一:图二总体应急预案组织体系框架图表公安局交通局卫生局民政局国土局建设局城管局水利局林业局环保局电移信动公公司司消防大队安监局刑事、治安PSSSSSSSSSSSS交通SPSSSSSSSSSSS医疗、疾控SSPSSSSSSSSSS民政救济SSSPSSSSSSSSS地质灾害SSSSPSSSSSSSS建筑安全、供水SSSSSPSSSSSSS城区防汛SSSSSSPSSSSSS防汛抗旱SSSSSSSPSSSSS森林火灾、病虫害SSSSSSSSPSSSS环保SSSSSSSSSPSSS网络、通信SSSSSSSSSSPSS消防SSSSSSSSSSSPS危险化学品SSSSSSSSSSSSP一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组织体系及应急联动矩阵表PPrimaryAgency牵头机构;SSupportAgency支持机构23指挥场所231区政府办公室作为区应急委的基本指挥所。232区疏散基地作为区应急委的预备指挥所。233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在本区域内设立相应的基本指挥所、预备指挥所。234区级相关主管部门应在部门内设立相应的指挥场所。235区应急委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机动指挥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区级相关主管部门的指挥场所同时作为区应急委的机动指挥所。236各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各指挥所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各指挥场所的交通、通信联络,保障应急处置指挥工作畅通。3信息处理31信息平台311整合全区政府值班信息系统和公安、卫生、气象、防汛抗旱、安全生产监管、林业、国土资源、环保、粮食、民政、畜牧、物价、电力、通信等部门建立的应急信息系统,依托“区行政办公网”,建立“花溪区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区应急信息系统),由区新闻信息中心负责维护管理。312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收集、传递、报送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含监测、预警信息),区人民政府和部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政令等,应通过区应急信息系统传输和处理。通过区应急信息系统,连接区、乡(镇)两级应急办和区各专门指挥机构办公室,实现全区突发公共事件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32信息处理321区应急办负责全区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工作部门向区人民政府上报的各类特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信息和动态信息的接报和处理工作;根据对事件的性质、程度及影响范围的判断,向区应急委提出启动本预案的建议。区、乡(镇)两级应急办分别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接报和处理工作。322区各专门指挥机构办公室按照各自监测、预警、接警、传递和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有关规定,及时向区应急办报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并确保信息真实、准确。323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应在1小时内及时将信息报至区应急办,并随时续报现场采集的相关动态信息;需报告市政府办公厅的,区应急办应在接报后2小时内上报;需报告市有关部门的,由各有关部门按相关规定报送。32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完毕后,各级应急办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上级机关反馈相关情况,并报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周知。325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涉及或影响到本区行政区域外的,应及时通报外区(市、县)。326发生涉外突发公共事件,需向外进行通报时,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办理。4预测、预警预测、预警是指对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应用科学手段判断事件演进速度、方向和规模,并按照预测结果做出预警的过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监测与报告系统流程图见图三:图批准发布四级预警报上级应急部门三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监测与报告系统流程图4l信息监测与报告各级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负责收集发生在我区行政区域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通过常规信息监测、突发公共事件易发地信息重点监控、广泛收集和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做好各类信息的分析研判、准确监测和及时报送工作。411常规信息监测与报告各级气象、防汛、国土资源、环保、林业、卫生、公安、安全生产监管、交通、物价、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督、经贸、质监等部门,是按职责监测与报告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主管部门。以上各主管部门依托自身建立的基础信息监测网络实施常规信息监测,并按规定将监测结果报告本级应急办和上级主管部门。412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监控与报告各主管部门设立的各类重点信息监控点,监测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征兆时,应立即将信息报告其主管部门和本级应急办,通报本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并按规定报告上级应急办和主管部门。413突发公共事件公众信息的接警与报告公众了解和掌握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以现有的110、119、120、122等报警电话及其他各种途径报告,接报部门应按规定进行处理。421发现突发公共事件征兆或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以及突发公共事件有扩大迹象时,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各责任部门应当及时分析、研判预测,达到预警程度的(重大信息预测预报按行业要求进行)将预警信息及研判结果报区应急办并提出预警建议,同时将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区应急办根据报告情况,决定预警信息级别,按程序发布。422预测、预警支持系统各主管部门建立健全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收集处理系统和预测、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各种专家评估系统和专项调查系统,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研判、预警、应急处置提供指挥、决策依据。43预警级别和发布431预警级别的确定各信息监测、监控和公众信息接警主管部门负责对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进行风险分析,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标准,确定预警级别,并报区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按规定发布。432预警的发布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级别分为: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级);一般级别发布蓝色预警信号,较大级别发布黄色预警信号,重大级别发布橙色预警信号,特别重大级别发布红色预警信号。蓝色预警信号由区人民政府发布;黄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的发布按省市规定执行。5应急响应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程序见图四:图四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程序51分级响应511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进行处置。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启动区级和相关部门子(专项)预案进行应急处置。较大和较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需报告市政府,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进行处置。上级预案启动后,下级预案继续处于启动响应状态。512发生跨区域、跨行业的突发公共事件时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区应急办反映情况,由区应急办进行综合协调,各地各部门要作出联动响应。对超出本区行政范围的,按程序上报,启动相应应急预案。513发生涉外突发公共事件时,应向上级涉外部门紧急报告。有关涉外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参与应急处置工作。52基本应急程序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责任单位应立即将事件情况报告同级应急办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时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区应急办接到突发公共事件报告时,立即报告区应急委,区应急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组进行应急决策,启动区级应急预案或相应的子(专项)预案。应急委决定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后,即组成现场指挥部,组织协调各工作组开展应急处置。应急处置结束后,转入后期处置工作阶段。53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531先期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积极组织动员事件责任单位和事发地城镇社区或农村基层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及时控制事态,努力减少损失,并立即将有关情况报告区应急办。接到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区应急委立即上报市应急委,同时启动区级应急预案进行先期处置。532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有区应急办提出启动本预案及成立现场指挥部的建议方案报区应急委研究决定。情况特别紧急时,可由区应急委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作出启动本预案的决定。本预案启动后,现场指挥部即成立,现场指挥部名称、设置地点等根据处置工作需要,由总指挥确定。533当发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时,或在大范围内发生较大和较大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下,应成立区级的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总指挥由区应急委指派区领导担任,副指挥由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534现场指挥部的职责是:执行区应急委处置突发事件的决策和指令;迅速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相关情况及已采取的先期处置情况,及时掌握事件发展趋势,研究制定处置方案并组织指挥实施;及时将现场的各种重要情况向省市区应急委报告;组织协调治安、交通、卫生防疫、物资等保障;迅速控制事态,做好人员疏散和安置工作;做好善后处理工作,防止事件出现“放大效应”和次生、衍生、耦合事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535现场指挥部各处置工作组牵头部门及职责。一般设置综合协调组(通讯联络)、应急处置组(抢险救灾、工程抢险、疫情控制、现场处置)、安全保卫组、医疗疾控组、后勤保障组、人员疏散组、新闻报道组、善后处理组、专家技术组等,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的需要,由现场指挥部明确相关工作组的职责并开展工作。现场指挥部各工作组任务和职责见表二:表二,花溪区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现场指挥部各工作组一览名称牵头单位及责任人主要职责综合协调组区政府分管副主任或乡镇领导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对有关情况进行汇总、传递和报告,协助指挥部领导协调各工作组的工作。应急处置组乡镇领导和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制定处置方案,并组织实施。安全保卫组区公安部门负责人组织警力对现场及周边地区进行警戒、控制,实施交通管理,监控事件有关责任人员,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医疗疾控组区卫生局负责人组织有关医疗机构对伤员实施救治,对传染病疫情实施预防控制。后勤保障组乡镇政府领导和行业部门负责人落实现场应急物资、应急通信、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生活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人员疏散组乡镇政府负责人制定现场人员疏散方案,并组织实施。新闻报道组区政府新闻发言人统一组织有关新闻单位及时报道应急处置工作情况。善后处理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妥善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有关事宜。表536现场指挥部主要工作任务。察看事件现场;听取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先期处置单位报告情况;传达上级领导对事件处置的批示、指示;研究制定处置工作方案,必要时应首先征询专家意见;按处置工作方案发布命令,全面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537在现场应急处置中,要充分发挥专家的决策咨询作用。在听取专家建议意见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分析、评估、制定处置方案,并进行综合比选,确保处置工作的科学、合理、有效。54扩大应急突发公共事件出现本区难以控制的扩大趋势时,由现场指挥部报请区应急委决定扩大应急;区应急委作出扩大应急决定后,立即向市应急委请求支援。55新闻发布区政府新闻发言人及区新闻信息中心按照区应急委统一部署发布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56应急结束561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完成后,现场指挥部向区应急委报告情况,请示结束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经区应急委批准,由现场指挥部宣布结束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工作结束。562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区有关部门在2周内向区应急委提交处置情况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概况、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情况、事件处置情况、引发事件的原因初步分析、善后处理情况及拟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并由区应急委决定向市应急委提交处置情况报告。6后期处置61善后处置611人员安置。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种类及造成的后果,事发地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迅速组织派出所、社区、村(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救济救助受灾群众和救治受伤人员工作,有关责任单位要迅速设立受灾群众安置场所和设立救济物资供应站,如遇特大灾害事故,受灾人数众多,可征用校舍、宾馆、饭店等场所对受灾群众进行临时安置。同时,对突发公共事件涉及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和登记造册,制定安置方案,应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救灾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管理和受灾群众救助等工作。612污染物收集处理和现场清理。现场清理和污染物清除,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污染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组织省级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必要时请求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指导。各专业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应按照专业技术规程,做好现场污染物的收集处理工作。有关现场清理和处理工作,应根据专家对灾害事故的性质和传播范围等进行认定,由公安、消防、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设立警戒哨,划定警戒范围,由专业部门和技术人员采取消毒、回收、深埋、焚化等方式及时进行处理,处置完毕后,有关专业部门应继续对现场情况进行监控,根据专家评估结论,再进行解除警戒。613补偿。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期间,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要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造成损毁的应当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偿或赔偿。对因参与应急处置工作的伤亡人员,按法律法规规定给予褒奖和抚恤。突发公共事件的赔偿和征用补偿标准,按照有关规定执行。614恢复重建。事发地人民政府或责任单位应组织评估损失情况,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落实资金、物资和技术保障,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各级各部门应及时制定重建计划,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615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卫生部门要组织全区各医院及医务机构,及时有效地做好受伤人员救治、灾害事故现场的防病和疫情的监测、监督等工作。616信息发布。有关职能部门及时调查统计突发公共事件影响范围和程度,调查、评估、核实损失情况,按程序报批后,向社会公布。617保障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工商管理、物价等部门应加大市场管理力度,严密防范和打击囤积生产生活物资、哄抬物价等破坏经济秩序和市场稳定的事件发生。618社会维稳。对因突发公共事件可能诱发或衍生出的社会稳定问题,各级各部门应提前做好相应准备,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消除隐患,并积极做好应对意外情况发生的方案。62社会救助621救助方式。建立健全政府救助、司法救助与社会性救济相结合的体制,鼓励和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救济救助,逐步加大社会救助的比重,提高社会救助资金所占比例。建立花溪区应急专项资金,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常性社会救助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人和其它组织捐助并参与社会救助。发放捐赠款物,应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等程序,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和捐赠者的监督。622政府救助。政府救助实行归口管理,统一组织、动态实施的原则。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要迅速调查、核实和上报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失情况,制定救助方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向区政府提交相关报告,经区政府批准后,适时启动救助机制,统一组织实施救助相关工作。623法律援助。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法律援助条例和贵州省法律援助条例有关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受害人员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得不到合理解决的,根据受害人员的申请,司法行政部门应依法实施法律援助,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受灾(害)群众的心理和思想动态,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624社会救助。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发挥红十字会、慈善机构的社会救助作用,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社会救助。支持鼓励团组织依法广泛动员和开展互助互济和经常性的捐赠活动,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强化慈善机构、红十字会的职能作用,积极吸纳国际非政府组织捐赠救助款物。626救灾捐赠。民政部门负责全区救灾捐赠活动,捐赠款物由民政部门管理,由监察等部门实施监督,由审计部门进行审计。627社会心理援助。卫生部门开展心理咨询援助,加快建立区突发公共事件心理援助的专门机构,增强人民群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心理承受能力。63保险63l依法实施工伤保险、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等法定保险。增强保险意识,提倡和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加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商业保险。632保险机构应加强保险宣传工作,扩展险种,合理确定保险费率。充分发挥灾害保险在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快速理赔“绿色通道”,及时开展理赔工作。64调查和总结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完毕后,由区政府或有关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组成调查组开展调查工作,形成调查总结报告并按程序上报。7保障措施71应急队伍建设711公安、卫生、安全生产监管、交通、水利、林业、农业、环保、通信、化工等应急任务较重的部门和高危行业、企业组建相应的专业队伍或预备应急队伍。发挥驻区解放军、武警、预备役部队、民兵和巡防队员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的骨干作用;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作用。712按照“平战结合、军地结合、专兼结合、专业对口、指挥灵便、反应快速、社会参与”的要求,各职能部门组建训练专业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队伍,每年定期向区应急办报告队伍组织、编制、人数、装备、训练、执勤情况,重大变更及时报区应急办备案。72通信保障721依靠区电信公司、区移动公司组织并实施通信保障计划,明确参与部门的通信联络方式,组织建立多手段、多路由、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加强重要通信设施、线路及装置的管理。722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一旦本地或长途干线通信中断,由应急机动通信保障队伍迅速建立机动通信,保障应急指挥的通信需要,并积极组织对通信故障区域的通信恢复和故障通信设施的抢修。必要时,请求调动全区通信资源,或对通信资源的使用进行限制,优先保障党、政、军、警等重要场所的通信。723相关职能部门在专业通信网的基础上,建立跨部门、多手段、多路由、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应急通信系统。724建立以移动或卫星通信方式为主的现场通信指挥系统,为应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科学、快速决策提供服务。73交通运输保障731建立和完善道路运输和水上运输状态数据库,对新建和改建的运输线路及时修订数据。732交通运输工具装备保障、后勤保障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区应急办负责调集、征用协调工作。733区交通局、交警七大队负责公路保畅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公路、铁路、机场、码头、桥涵等设施受损时,应及时组织力量进行抢修。734交警部门要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开辟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优先确保应急人员、物资、装备的运输。必要时对现场进行交通管制,74医疗卫生保障741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动态管理信息系统。742区卫生局制定并组织实施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设备保障、物资调度等应急准备方案,并负责应急处置救护工作的组织实施。743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根据“分级救治”的原则,按照现场抢救、院前急救、专科救治的不同环节和需要组织救护。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要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卫生救护工作。75治安保障751公安部门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警戒和治安管理,根据现场指挥部的安排设立警戒区域,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的防范保护。752公安部门会同武警部队,负责应急治安保障,拟制警力集结、布控、执勤和行动方案。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及村级组织要积极发动和组织治安巡防队伍和群众,开展群防工作,协助公安部门实施治安保卫工作。76资金保障761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所需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由各级财政给予保障。762加强应急资金的管理和审计监督,保证资金专款专用。77物资保障77l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拨和配送制度,在保证一定数量的必要应急物资储备基础上,建立应急物资生产加工能力、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储备台帐和应急生产启动运行机制,实现应急物资动态储备;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发改、民政、粮食、农业、供销等部门,按照区应急委的要求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筹集。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建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制度。772加强应急物资管理,防止储备物资被盗用、挪用、流散和失效。773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处置需要,区应急委可依法征用和处置所需物资。78保障数据库建设781应急处置各职能部门建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信息数据库,明确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782区交通局建立交通运输保障动态数据库,明确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783区卫生局建立医疗卫生保障动态数据库,明确各类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业特长。784建立数据库的部门要加强管理,及时更新数据库资料并定期上报区应急办。79社会动员保障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和处置工作需要,在本区所辖范围内,发布社会动员令,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710其他保障7101区供电部门负责做好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提供电力保障。7102区气象局及时提供气象信息,为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置工作提供气象服务。7103区内现有的公园、广场、校舍、人防工程均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避难场所,由区发改局、建设局、人防办、教育局、林业绿化局等部门规划紧急避难场所的布局,一旦发生应急事件需要紧急避难,主要职责部门必须及时设立应急避难标志,并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7104各职能部门组建和完善应急救援专家库。7105建立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信息系统。7106区有关工作部门组织起草和完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相关的规章和配套性政策文件,逐步规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花溪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原则上每两年修订一次。8宣传、培训和演习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将突发公共事件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培训计划,强化公民的危机意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应对危机的心理承受能力。81公众宣传教育811区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各职能部门和新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广泛宣传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和妥善处置的重要性,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知识和预防、以及紧急避险和紧急救助的有关常识;社区、村(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要充分利用墙报、版报、文艺宣传、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公众广泛宣传突发公共事件的基本常识。812由区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中小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计划。对辖区内各大专院校的突发公共事件的教育计划,应予以支持配合。82培训821区委党校、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行政干部培训班应增设防灾、减灾教育、应急管理、应急处置、防灾救灾组织指挥等课程,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意识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822区应急办应确立培训基地,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相关人员进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技能培训。823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培训工作。824救援人员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工作由各救援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83演练831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跨乡镇、跨部门、跨军地、跨灾种的联合演练、演习,提高各应急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确保联合应急的实施;省各专门指挥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演习、演练;各应急队伍要合理部署和配置,完善装备,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能力。832区的应急演习由区应急办负责组织实施,区的专项演习由各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乡镇的演习比照上述规定执行。833演习场地选择:一是培训基地模拟场地,二是高楼、商店、银行、居民区、交通要道、水库、湖泊等实地。834演习内容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实兵拉动演习。即各部门单位接警后,迅速组织规定人员和装备,在规定时间到达规定地点的演习;二是实兵技能演练。即在模拟或实地环境下组织专业或各方力量开展规定的四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减灾、救灾综合或专项实兵技能演练。835各级各部门演习要贴近实战。演习要包括以下内容:预警、报警、开设前后方指挥部、信息采集和分析、动员准备、开进途中的交通调整和安全保障、先期处置力量、二期处置力量和预备力量的配置、救援中的后勤保障、到达现场后的警戒哨设立和警戒线的划定、开展现场处置工作的步骤和方法、演习结束后的转进、评估总结、修改完善应急预案等。836演习结束后,要适时比照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演习方案,对演习的各个环节和总体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改完善演习方案,使之更符合实际和实战要求。9附则91奖惩911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由有关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组织严密,指挥得当,奋力抢险,出色完成者;在危险关头,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抢救群众有功者;及时准确报送重大事件预警信息和动态信息,为事件处置赢得时间,成效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