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26例诊治体会.doc_第1页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26例诊治体会.doc_第2页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26例诊治体会.doc_第3页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26例诊治体会.doc_第4页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26例诊治体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26例诊治体会【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日龄小于28 d先天性巨结肠症(HD)的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20032007年收治的新生儿HD病历26例,结合病史、结肠造影、手术、病理检查及随访所见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26例病例中16例采用手术治疗,其中Soave术2例,直肠肛管纵切心型吻合术13例,结肠造瘘术1例。术后14例治愈,死亡2例。非手术治疗10例,通过灌洗灌肠扩肛半年至1年而排便正常,无需手术治疗。结论 对新生儿HD的诊断要结合钡剂灌肠造影、直肠黏膜活检、肛门直肠测压(ARMM)等综合检查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期根治术是发展方向,造瘘术只用作最后手段。不同类型的新生儿HD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原则。 【关键词】 新生儿 先天性巨结肠症 结肠 肠造瘘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casc,HD)占小儿消化道畸形的第2位1,占新生儿肠梗阻的20%。在新生儿期主要表现为胎便排出延迟、腹胀、呕吐、黄疽、低位肠梗阻等症状,易出现多种严重并发症,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就我院20032007年26例新生儿HD的诊治体会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20例,女6例。日龄228 d , 主要症状和体征:胎便排出时间 24 h 24例 , 24 h 2例。腹部膨隆25例 ,呕吐22 例。均作肛门直肠检查 ,其中22例拔出手指后有大量粪便和气体排出。本组26例行12.5%泛影葡胺结肠造影 ,造影时日龄114 d 16例 ,其中 14例诊断 HD, 2例无异常发现,但经手术证实为HD全结肠型;1528 d 检查 10例 ,均诊断 HD。根据病史、结肠造影 、手术所见及病理检查,并结合随访,确诊为短段型2例 ,常见型22 例,全结肠型2例。1.2 治疗方法 26例患者入院后先给予0.9%氯化钠液清洁灌肠为主的保守治疗 ,除2例全结肠型外,其余均排出大量粪便,腹胀缓解,进食无呕吐。10例采用保守治疗,16 例采用手术治疗 ,术前清洁灌肠1014 d ,术前 3 d使用肠道抗生素,其中 Soave术 2例 ,直肠肛管纵切心型吻合术13例 ,结肠造瘘术1例。1.3 结果 1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14例经手术治疗痊愈,手术治愈率87.5%,2例死亡。其中6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腹壁开裂全层缝合痊愈,3例出现吻合口漏,行直肠引流后治愈,2例并发小肠结肠炎死亡)。非手术治疗10例,通过灌肠扩肛半年至1年而排便正常,无需手术而愈。24例治愈出院者得到随访,随访率92.3(24/26),随访期636个月。本组除全结肠型2例术后大便次数较多,偶有污粪外,其余22例患儿生长发育良好,能控制排便。2 讨 论2.1 诊断及鉴别诊断 由于近年来对新生儿HD运用钡剂灌肠造影,直肠黏膜活检,肛门直肠测压(ARMM)及术中、术后病理检查等新的诊断技术,新生儿HD的确诊率大大提高,单是运用钡剂灌肠造影80%的HD可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作出诊断2。但由于新生儿期结肠扩张尚未形成,直径差异尚不显著,误诊率仍较高。北京儿童医院放射科报告,11%的新生儿HD结肠造影不能做出诊断3。本组26例HD中有2例未发现明显扩张结肠段,未能及时诊断。故我们认为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一般情况较好可自行排便者,先行保守治疗,1个月后再行各项检查,以明确诊断。肛门直肠测压、直肠黏膜抽吸活检、乙酰胆碱酯酶(ACHE)验测等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及敏感性。对诊断有困难的病例很有帮助,但包括我院的许多基层医院尚不能开展。有研究表明,新生儿期直肠肠壁可以出现神经元稀少、异位,而这些变化随年龄而变化,说明肠神经系统还有发育的可能,保守治疗及复查可以避免客观检查中假阳性结果的现象,特别是与肠神经元发育异常(IND) 鉴别非常重要4 。ARMM运用于新生儿期HD患儿的筛选,安全简便,诊断率高,但要确诊仍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本组16例根治术后病理学检查符合诊断。2.2 治疗原则 对新生儿HD的治疗,国外倾向于新生儿期根治术,术后功能恢复优于分期手术,国内多数学者则认为新生儿期可行灌肠治疗,待3个月后再行期根治术5。本组26例早期手术治疗(8个月内)16例,其中行Soave手术2例,直肠肛管纵切心型吻合术13例,结肠造瘘术1例。Soave手术有创伤小、出血少、无肠粘连等优点,但术后扩肛给患儿带来痛苦。笔者认为直肠肛管纵切心型吻合术不在腹腔、盆腔内切开吻合肠管,避免了污染盆腔和腹腔,腹腔内操作时间短,心形斜吻合口径宽大不需要扩肛,避免其他术式扩肛36个月,减轻患儿痛苦,最大限度保留内括约肌,同时也完全解决内括约肌痉挛,从而基本上解决术后污粪、大便失禁和便秘复发,并减少肠炎发生率6。本组该术式的13例中仅1例出现吻合口漏,行直肠引流后治愈,故认为较适合新生儿HD。另有报道改良Duhamcl根治术对盆腔神经损伤小、吻合口漏发生少,保留直肠前壁感觉区从而保证了排便功能,适用于新生儿HD。近年来国外已普遍运用腹腔镜手术行HD根治术7,创伤小、腹腔内污染少,使术后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大为减少,已成为最小损伤的手术方式,适用于新生儿HD,对降低新生儿HD病死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眠,官希吉主编.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4-540. 2 童尔昌主编.小儿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64.3 北京儿童医院放射科.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X线诊断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80 ,1(1):41-43.4 夏慧敏,余家康,钟微.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18(11):660-662.5 李苏宁,杨合英.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症的诊治体会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