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doc_第1页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doc_第2页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doc_第3页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doc_第4页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论文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恶性肿瘤;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总结细胞免疫治疗(DCCIK)过程中患者临床及心理护理经验,提高细胞免疫治疗疗效。方法:2008年712月我院收治晚期肾癌及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患者17例,对DC疫苗及CIK细胞治疗前准备、治疗部位皮肤护理、治疗后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进行记录,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消除其紧张情绪。结果:17例患者克服了治疗前的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能够正确对待,使细胞免疫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细胞免疫治疗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注射方法、部位,对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一类抗原提呈细胞,能有效地刺激原始T细胞诱发初次免疫应答,使T淋巴细胞致敏、活化和扩增,是联系天然防御功能和获得性免疫的关键,发挥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溶解作用。DC疫苗早期应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等,其免疫原性较高,并且总体治疗效果较好。近年来,树突状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随着DC体外诱导扩增技术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DC疫苗构建方法的发现,各种与DC相关肿瘤免疫治疗实验和临床研究更趋成熟,其在临床上被应用于多种肿瘤治疗。我院对收治的肿瘤患者进行DC疫苗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也有明显的独特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8年712月于我院进行DC疫苗治疗的患者17例,男15例,女2例;年龄4070岁,平均50岁。GPS评分均在70分以上,其中,肾癌10例,前列腺癌2例,肺癌、肠癌共5例。 1.2治疗方法 培养DC疫苗的组织可来源于外周血,本组患者采集自外周血5060ml,在符合GMP的实验室进行单核细胞的培养、分离、诱导抗原负载、配置和皮下免疫等过程,714d后回输给患者。DC疫苗的回输方法为皮下注射和静脉输注,皮下注射在抽血后第7、9、11、13d分4次注射,分别在锁骨上、腹股沟、腋窝淋巴丰富处注射,4次为1个疗程,每次选择2处进行注射。DC治疗1个疗程约需20d,包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集,4次皮下DC注射,2次静脉CIK输注,12次细胞因子输注及相关的临床观察和检测程序。 2结果 在17例患者中,除1例因并发症死亡外,其他都顺利完成了疗程。有3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热和寒战,经过物理降温和抗过敏治疗均恢复正常。17例患者克服了治疗前的紧张情绪,表现为食欲增加、睡眠改善、精神状态好转等。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对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能够正确对待,使细胞免疫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3护理 3.1皮下注射及回输过程中的护理 采取标本进行DC疫苗培养时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DC疫苗为生物制剂,解冻后的存放时间不能超过30min,如配成滴注液,则点滴时间不超过30min。为避免标本凝固,可先以肝素原液充分润滑注射器后再采取标本。 3.2DC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DC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流感样症状,注射部位红肿、酸痛、瘙痒不适等。发热常发生于静脉点滴期间或24h内,因此在输注后2448h内应观察体温,每日4次。患者回输DC疫苗时,应注意在每个疗程交替注射的肢体,每个注射的皮丘间隔35cm,注射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注射部位,至药液吸收皮丘消失,以防患者抓挠皮丘处。 3.3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在DC疫苗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都存在复杂的心理障碍,尤其经历了术后复发及放、化疗的患者。在进行DC疫苗治疗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让患者充分了解治疗的原理、效果、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治疗期间注意事项等,消除患者的疑虑,以便患者能更好地进行自我护理。对本院收治的17例患者采用自理模式进行护理,使患者增强了对身体康复的信心。 4讨论 树突状细胞疫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显著特点:传统治疗手段如放疗、化疗,在治疗肿瘤的过程中对正常组织细胞损伤大,毒副作用强。树突状细胞疫苗针对肿瘤细胞表达的肿瘤相关抗原或肿瘤特异性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有效激活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组织却几乎没有损伤。树突状细胞免疫疫苗诱导的免疫记忆功能可产生持久的抗肿瘤反应,防止肿瘤复发。DC疫苗的应用过程中,注射部位及注射点皮肤准备对DC疫苗疗效非常重要,DC疫苗一定要在淋巴引流丰富区域,皮下注射。 笔者认为细胞免疫治疗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正确的注射方法和部位,对提高疗效、减少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加强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患者就可以顺利完成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参考文献 1贺兰湘,张桂梅,冯作化.负载不同形式肝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抑瘤功能的比较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21(1):100-117. 2谢绍建,闫庆辉,单保恩,等.传染自体胃癌细胞总RNA的树突状细胞诱导个体免疫化治疗的体外实验J.细胞与分子学杂志,2006,22(1):92-95. 3LanzavecchiaA,SallustoF.RegulationofTcellimmunitybydendriticcellsJ.Cell,2001,106(3):63-266. 4ScanlanMJ,JagerD.ChallengestothedevelopmentofantigenspecificbreastcancervaccinesJ.BreastCancerRes,2001,3(2):95-98. 5高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