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的教室管理系统.doc_第1页
基于C的教室管理系统.doc_第2页
基于C的教室管理系统.doc_第3页
基于C的教室管理系统.doc_第4页
基于C的教室管理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号:编号: 基于 C#的教室管理系统 论文作者姓名: 作 者 学 号:_ 所 在 学 院:_ 所 学 专 业:_ 导师姓名职称:_ 论文完成时间:_ 二零一二年二零一二年 X X 月月 X X 日日 基于基于 C#的教室管理系统的教室管理系统 XX 学号:XX 摘摘 要要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对快速、高效、互动的办公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网上办公 系统的诞生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论文实现了教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系统研 究基于 B/S 模式的信息资源共享分配的实现,采用的是 ASP.NET+SQL SERVER 2008 模式 的电子政务平台。由于校园教室数目众多,且电脑普及率和上网概率也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高,人工教室管理记录信息已经不再满足人们的需要。所以,学校可以将教室管 理服务切入到这个点来,让相关人员更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这将大大提高相关工作人 员的工作效率。 网上办公系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高效、友好、智能化、无纸化、个性化的网络自动 化办公流程管理。学生教师申请教室的使用在线审批系统流程管理是网上办公系统的核 心部分,它决定整个办公系统的效率,为学校学生及教师提供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 基于 B/S 结构,采用 ASP.NET 和 SQL Server 进行开发。具体分为:在线申请,申请接收, 申请审批,班级管理,学生管理。角色分为:学生,教师,管理员。 本文中,主要对管理员模块做出详细的设计和实现。 关键词:关键词:在线申请教室;审批系统;教学办公;ASP.NET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for fast, efficient and demand interaction of office systems is growing, the birth of online office system is to meet this demand. Paper to achieve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system. The system based on B / S Mod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llocation, using the e-government platform ASP.NET + SQL SERVER 2008 model. As the number of campus classrooms, and computer and Internet penetration probability increasing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rtificial classroom management record information no longer meet peoples needs. Therefore, the school classroom management services can be cut to the point and let the relevant personnel easier access to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will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relevant staff. Online office systems for enterprises to provide efficient, friendly, intelligent, paperless, personalized web automation work flow management. Students apply for classroom teachers using an online approval system process management is the core part of the online office system, which determin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entire office systems to provid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school students and teachers. System is based on B / S structure, using ASP.NET and SQL Server development. Divided into specific: Online applications for receiving application approval, classroom management, student management. Roles are divided into: students, teachers, administrators. In this paper, the main module for the administrator to make a detailed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apply online venues; examination system; teaching office; ASP.NET 目录目录 第一章第一章绪论绪论.1 1.11.1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背景.1 1.2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4 1.31.3课题的需求分析课题的需求分析.6 第二章第二章系统开发环境的介绍及选择系统开发环境的介绍及选择.10 2.12.1SQL2008SQL2008 技术技术10 2.22.2.NET.NET 技术技术10 2.32.3C#C#技术技术.10 2.42.4ADOADO 技术技术10 2.52.5开发及运行环境开发及运行环境.12 第三章第三章系统框架的搭建系统框架的搭建.13 3.13.1网页的创建网页的创建.13 3.23.2三层的引用及运行流程三层的引用及运行流程.14 第四章第四章需求分析需求分析.16 4.14.1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16 4.24.2系统的功能分析系统的功能分析.16 4.2.1管理员功能描述管理员功能描述16 第五章第五章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总体设计.18 5.15.1数据库总体设计数据库总体设计.18 5.25.2表关系图表关系图.20 5.3表结构.21 第六章第六章详细设计详细设计.23 6.16.1登录模块设计登录模块设计.23 6.26.2添加教室添加教室.25 6.36.3查看自己所申请的教室查看自己所申请的教室.26 6.46.4审核申请审核申请.28 6.56.5资料修改资料修改.30 6.6登陆登陆.32 6.76.7班级管理班级管理.34 6.8修改密码.36 第七章第七章总结总结.39 致致 谢谢4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1 第一章绪论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建成校园网,如何利用校园网资源建立新型的网络化的信息管 理系统是大家关注的热点。目前,高校教务系统常用的有学生选课系统、成绩查询系统 等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教室作为学校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多媒 体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并且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使得 学校各项资源包括教师、学生、教室等如何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成为我们必须思考和解 决的课题。而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教学资源紧张,尤其是教室资源使用混乱、管理不 规范等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因此如何合理配置和管理教室来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成为 我们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11.1课题研究的背景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各个学校教室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其种类也越 来越复杂,无论在管理和使用方面,还是在设备的维护方面,传统的教室管理具有一定 的滞后性和不全面性,因此教室资源的人工智能管理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性,合理、高 效、全面地使用用教室资源,可以确保教室资源有效利用和正常的教学秩序,更好地为 教学服务。 在没有使用教室资源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之前,传统的教室资源管理方法越来越不 能满足现代教室资源的管理,如在教室资源的使用和维护方面,往往不能及时、高效、 有序地利用。 教室资源的使用方面,日常安排教学使用的情况下,由于停课或者调课而无法充分 利用该教室资源,从而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由于补课或者借用而造成教室资源使用上 的冲突等。在传统的教室资源管理模式下,教室资源不能高效、充分地使用。 教室资源维护方面,日常维护和课桌椅、黑板等室内设备(不含多媒体设备)的管 理与维修,并负责教室内固定扩音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及报修。随着教室资源 的增多,维护人员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传统的教室资源维护方法显然不能及时而有效 地维护教室资源,从而造成教室资源不能充分地利用,甚至影响正常的教学安排。 教室资源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正是在总结传统教室资源管理经验的 基础上,再结合软件系统,而对教室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系统的管理,确保教室资源 高效、有序和科学的利用,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更好地服务教学。 中国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系统起源于政府的申请和档案管理。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 响,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出了依靠法律、法规之外,还有大量的行政指令和指示。企业在 进行许多决策的时候,也经常需要向主管的政府部门请示汇报。另外,当时的政府官员 和企业领导经常是你来我往难以分辨,并且存在着比较严格的对应关系,即企业领导和 政府官员行政级别挂钩,因此在企业应用红头文件就比较自然。 此时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以申请处理、档案管理为核心的办公管理系统。其 实办公其实就是办文。其主要的功能包括: 申请管理、申请教室、教室管理等内容。管理的中心内容是依据国家的申请管理办 法和档案管理法规以及各部委或者行业的档案管理规定的需要存档的文件以及企业内部 的其他文件等。 各地政府机关和企业主管部门一般根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申请管理的行政法规制作 出相应的执行措施,基本保持系统内的一致性,规范了办公中的申请处理和档案管理流 程。同时也起到了的内部信息沟通、上行下达以及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作用。因为采 用电脑和网络进行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纸张浪费。 尽管如此,由于大部分企业的组织架构都有明显的层级结构,传统的办文程序,从 文件起草、审阅、会签、签发、下发到归档、借阅等各个环节,存在流程复杂,流转时 间长,导致办公效率低,决策缓慢等问题。 由于在机构和流程上很难作很大的改动,因此解决之道就是采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 络技术,不仅将办公内容电子化,而且实现整个办公过程电子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 的工作模式。办公者可随时了解文件到达哪里,办理的情况怎样,对逾期没有办理的文 件,可以自动催办,文件办理完毕,可以自动归档,归档后的文件可供借阅和调阅等, 消除手工工作过程中的存在流转时间长,文件去向不明以及不便于跟踪等问题。 虽然在线审批系统随着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得以明显的进步,其基本功能都实现 了,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说现在在线审批系统还都不是那么完善,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 不断改善。 事实上,现在的办公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文档处理,不再是单纯的行政事务了。现代 办公的任务是提高整个企业的运作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可以帮 助企业解决知识共享和再利用的问题。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目标是帮助企业发现 潜在知识、定位拥有专门知识的人、传递知识和有效利用知识。知识管理意味着在恰当 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传给正确的人,使他们采取最适合的行动,避免重复错误和重复 工作。知识管理关注在如何获取、组织、利用和传播散布在企业信息系统和人们头脑中 的知识。实际上,无论实时交流、信息集成还是门户建设都是指知识管理。因此将来的 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是知识,实现的基础技术是知识管理。 Internet 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步在不同地理 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 使计算机之间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它是现代通信技术与 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而 Internet 连接着世界各地数以千万计大大小小的电脑网络 和主机,是世界上最开放的计算机网络。 1969 年,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管理局(ARPA)开始建立一个命名为 ARPANET 的 网络,当时建立这个网络的目的只是为了将美国的几个军事及研究用电脑主机连接起来。 人们普遍认为 ARPANET 就是 Internet 的雏形。1985 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FS) 开始建立 NSFNET,它成为 Internet 上主要用于科研和教育的主干部分,代替了 ARPANET 的骨干地位。1989 年 MILNET(由 ARPANET 分离出来)实现和 NSFNET 连接后,就开始采用 Internet 这个名称。自此以后,其他部门的计算机网相继并入 Internet,ARPANET 就宣告解散。90 年代是 Internet 的商业化阶段,商业机构开始进入 Internet,使 Internet 开始了商业化的新进程,也成为 Internet 大发展的强大推动力。1995 年,NSFNET 停止运作,Internet 已彻底商业化了。 Internet 的规模一直呈指数增长,除了网络规模在扩大外,Internet 应用领域也在走 向多元化。最初的网络应用主要是电子邮件、新闻组、远程登陆和文件传输,网络用户 主要是科技工作者。然而到了 90 年代早期,一种新型的网络应用万维网问世后,一 下子将无数非学术领域的用户带进了网络世界,万维网以其信息量大、查询快捷方便而 很快被人们所接受。随着多媒体通讯业务的开通,Internet 已经实现了网上购物、远程教 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新应用,可以说 Internet 的应用领域已经深人到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Internet 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被称为二十世纪末最伟大的发明,是因为 Internet 从 一开始就具有的开放、自由、平等、合作和免费的特性所推动的。也正是这些特性,再 加上共享性、交互性、虚拟性、全球性和个性化,使得 Internet 称为二十一世纪的商业“ 聚宝盆“。 万维网的英文全称是 World Wide Web,也可以写为 WWW、Web 或 3W。它是使用 超文本探索 Internet 的系统,最早由位于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 CERN 所创建。 创建者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网络系统,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 物理学家组织在一起,互相交 流设计思想和研究成果。1990 年底,第一套 WWW 软件问世,其后发展极为迅速。 WWW 不仅能够传输文本,也能够传输图像、声音和动画信息。在使用 WWW 进行文件 阅读时,屏幕上会出现许多不同于基色的词或词组,这就是“超级链接” ,超级链接是指 向 Web 页面的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的对象。当用户单击一个超级链接时,该用户界面 就会跳转到超级链接所指向的 Web 页面。URL 可以看作是 Web 页面的地址。每个 Web 页面都有一个或多个 URL 与之相关。WWW 采用与“网”状结构组织有关的资源。 与其他信息发布工具相比,WWW 由于所需的费用很低,应用范围很广,因而具有 很大的吸引力。随着文本、图像、影像、声音和交互式应用程序的统一,WWW 已经成 为信息交换的有效方式。WWW 使访问者可以浏览各种信息资源,并通过各种超级链接 轻易地从一种信息资源转到另一种信息资源。随着新的应用程序和浏览器不断出现, Web 已成为 Internet 上发布文本和多媒体信息的通用手段。 在引入了可运行与用户交互的脚本的 WEB 服务器后,WEB 页面变得是这样精彩。 然后 Java 的出现又使一切发生了变化,使用这种语言,应用程序可以被建立然后下载到 客户游览器上运行。此后人们所熟悉的客户/服务器的开发模式被引入到 WEB 上,这标 志着万维网使用方式的根本变革。 1.2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教室资源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的第一个研究目的是方便学校对各方面的教室资 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如教室资源的管理、教室使用情况的管理和教室管理人员的管理, 通过各个方面的设计,系统主要实现这三大框架上的功能。教室资源的人工智能管理系 统管理方式的实施可以切切实实地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 (2)教室资源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的第二个研究目的是使学校相关部门及成员都明 确学校对教室资源管理的总目标、结构体系、教室资源管理的分工与合作及各自的任务。 这些方面职责的明确,使得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各尽自己的职责。 (3)教室资源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的第三个研究目的是学校对教室资源的有效控制。 系统通过目标分解后的实现,最终保证学校对教室资源有效控制的总目标实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大学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的管理能力也需要同步得到发展!作为人才的 培养基地,学校管理能力的进步与发展对整个教学系统起着巨大的作用,作为学校资源 之一的教室资源管理也日益显得重要! 与传统的管理手段相比,教室资源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使得学校由传统管 理手段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转变,大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能力,降低了学校在管 理方面费用与精力。 开发出一个高效的教室资源的人工智能管理系统,是学校提高自身资源利用的必要 工具,作为学校从传统的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管理转变的一个标志,具有相当重要的 意义。 在信息时代,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现代化组织,在其内部办公运作过程中对信息资 源共享和信息实时交流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效的办公行政流程和业务运作的信息实时交 流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效的办公行政流程和业务运作的规范管理成为提高机构管理水平 和办公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提高机构服务水平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在线审批 系统的总体目标是:“以先进成熟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建成一个覆盖企业办 公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办公信息系统,通过网络技术,提供本单位与外界之间的信息交 换,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网络,为领导决策和办公提供服务,实现办公现代化、 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 申请就是各部门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一般分为内部 申请和外来申请,而在线审批就是指从申请起草、请办、批办、传阅、签办、办理、催办、 会签、下发、归档、查询、一直到统计这一系列流动过程。一般的在线审批流程主要分 为四个申请处理过程。它们分别是:收文管理、发文管理、案卷管理、文件处理统计。 在线审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来讲,即申请的收文和发文,在本单位内部或单位外部之间的流转传输。 广义上来讲,即申请处理,就是指对申请的创造、处置和管理,在申请从形成运转、 办理、传递、存贮到转化为档案或销毁的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申请进行 创制加工、保管,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其基本任务就是及时、准确、有 效地创制、加工、保管、处置申请,为公务活动提供适用的信息,其具体内容主要有: 第一,创制申请;第二,传递申请;第三,办理申请;第四,处置办毕申请;第五,管 理申请。 根据调查信息,绘制出教室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图,如下图所示: 人 用户 教室管理 系统 教室资源管 理 教室维护 用户信息维 护 教室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图 教室管理系统的 E-R 图如下图所示。 工作人员 姓名 编号 工作时间 所属部门 出生年月性别 登录 教室管理系统 帮助 功能 辅助系统 关于使用说明 管理 操作 用户信息管理 增加修改 删除退出 相关 操作 教室管理系统 增加 退出 修改保存 删除 查询 教室管理系统的 E-R 图 1.31.3课题的需求分析课题的需求分析 进入 90 年代以来,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出现两个显著的特点:计算机系统由封闭系统 走向开放系统;计算机系统由集中式系统向分布式系统过渡。客户机 /服务器 (Client/ Server)模式和 Intrant(Brower/ server)就是这两种趋势的代表。 (1) Client/Server 模式及其特点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计算机系统功能越来越强,体积越来越小,价格也越来 越便宜。与此同时,网络技术也日臻完善,特别是局域网的广泛应用,使用户能跨越空 间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这些因素都促进计算机系统向分布式系统过渡,客户机/服务 器模式正好满足这种需要。 客户机/服务器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把数据处理与应用程序分开,分别交给数据库 (server)和工作站(client)执行。数据库服务器上的数据仅需一次性存贮后可以被很多不同 的应用软件存取。数据库服务器处理的仅仅是数据请求,并将所请求的数据(而非整个文 件)传送给应用程序。因此,对数据库服务器来说,它的功能主要是: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和安全性,错误恢复以及改善用户并发存取和修改数据。而客户机就集中在用户和应用 程序之间的交互性作业。与其它类型的系统比较,Client/Server 方式主要有以下一些特 点: 具有更高的效率。 它通过一种有效的任务分割,使服务器和工作站各司其职,极大地提高了整个计算 机系统的性能,同样的设备,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同时, 由于大部分数据处理工作都转给了数据库服务器,网络上传输的主要是数据请求和少量 的特定数据,因此网络拥挤状况也得到很大的改善。 具有更灵活的扩展性。 这种方式为用户的设备更新提供了便利的途径。因为系统的功能被一分为二,从理 论上讲,当基本的软、硬件设备更新时,如果不改变服务器的配置,就不会对前端产生 任何影响。对用户的应用开发和培训方面的投资也进行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工作站具有更大的独立性。 用户不必局限于一种类型的系统和平台。在一个以 SQL Server 为基础的客户机/服 务器系统中,其工作站可以是 IBM 兼容的 PC 机,Machintosh,Unix 工作站或它们的任 意组合。此外,它们可以运行若干种操作系统中的任意一种,如 MS-DOS 或 PC- DOS,Microsoft windows,IBMOS/2 或 Apple System7。这种工作站的独立性的必然结 果是应用程序的独立性,因为各种工作站并不都需要去使用相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 软件,用户可以继续使用他所熟悉的软件去访问数据库。 数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因为所有的数据处理工作都交给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可以提供保护数据的任何服 务,诸如加密文件的存储,访问数据库时的实时磁带备份,磁盘镜象等等。它还可以提 供某种类型的事务处理,去保持对数据库修改的跟踪和纠正服务器崩溃情况下所出的问 题。客户机/服务器技术的出现对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影响,它促进了分布式系统的发展, 为异构系统间的互连和互操作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又更好地满足联机事务处理系统的需 要。目前因特网上的网站大多采用这种方式未组建计算机系统。 但是,在 C/S 结构中应用系统被一分为二,前台客户机用于完成用户的交互任务, 后台服务器负责数据处理。C/S 结构是基于局域网环境的,具有较强的数据操纵和事务 处理能力,对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较高。但存在封闭性强,兼容性差,扩展性差, 升级及维护性差的缺陷。 (2)Brower/Server 模式及其特点 近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基于图形化的网络测览器的开发,更加推动了环球信息 网的发展。随着 Internet 用户数的迅速增加,TCP/IP 协议已被各计算机与网络厂商以及 广大用户普遍接受。同时各单位内部局域网普遍应用,它们都想与 Internet 连接以获得 更多的资源来满足其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从 Client/ Server 到 Brower/Server 已成为一种必 然的趋势。Brower/Server 的基本思想是在内部网络上采用 Internet 的 TCP/IP 作为通讯协 议,并以 Internet 的 Web 模型作为标准平台,通过简单的浏览界面,方便地提供电子邮 件,文件传输,电子公告和新闻数据查询等服务,还可以通过防火墙或代理服务器等方 式与 Intrnet 连接以实现企业内部网上的用户对 Internet 进行浏览查询,同时对外提供信 息服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浏览器,WWW 服务器和后台参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是 一个标准的客户端应用软件,为各种操作系统提供统一的操作界面;WWW 服务器既可 作测览服务器,也可用作应用服务器:作为浏览服务器时,用来存储 HTML 文件,并通 过 HTTP 协议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供用户浏览;作为应用服务器时,它存储 可执行的应用程序,并嵌套 HTML 文件,由用户在客户机上启动,在服务器上执行,并 通过标准的通用网关接口程序(CGI)或各厂商提供的专用 API 访问后台数据库运行结果, 再通过浏览器输出,后台数据库则用来存取数据信息。这种方式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 以目标为中心,实现各类信息的包容与广泛的信息共享。因为它突破传统结构的 限制,人们可以轻易地以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范围,共同的工作目标为中 心组织信息交流,实现广泛的信息共享。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融为一体。 技术的开放性它所基于的标准是开放的,非专用的,是经过标准化组织制定的。 以 Web 为核心的技术构成了与平台无关的统一而简单的交流方式。 较低的管理成本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开发人员必须处理多种平台,每个平台上有 不同的软件和文件,必须在每一台客户机上进行维护和升级,需要较高的成本。Web 应用 具有较低维护费用,允许在中心服务器上安装应用程序,需要时可将它下载到客户机,管理 费用低。另外由于这种技术简明易用,培训费用也很低。 自我服务。 每个人都在这种信息系统上各取所需,无需他人帮助说明或解释,能够实现客户化的自 我服务。 在 B/S 结构中以 WEB 为中心,基于 TCP 协议和 HTTP 协议,改变了传统 C/S 结构 下的客户机/服务器的二层结构,形成客户机/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的三层结构。客户 端通过浏览器发出 WEB 的 HTTP 请求,有 WEB 服务器接受客户请求,通过接口访问后 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处理查询请求,并将结果返回 WEB 服务器,最后由 WEB 服务器将结果转化为 HTML 文档及各种脚本传回客户端浏览器。B/S 结构大大减 轻了客户端的负担。由于基于 TCP/IP 协议和 HTTP 协议,很好的解决了跨平台问题,系 统的开放性,通用性强,扩展性强,易于维护。但当 HTML 文档量大,将导致数据的传 输效率降低。同时 HTML 文档难以加密,安全性较差。 (3)本系统的开发模式及其特点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经历了主机结构,文件服务器结构,C/S 结构,B/S 结构。随着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基于 internet 的信息系统已成为发展趋势。 本系统拟采用基于校园网的 C/S 和 B/S 混合结构。 由于 C/S 结构和 B/S 结构各自的优越性,为了充分利用两者的优点,并克服各自的 缺点,可采用 C/S 和 B/S 混合结构。数据处理部门可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和数据库 服务器建立直接通信,构成 C/S 结构。一般用户通过局域网连接到 WEB 服务器,间接 访问数据库服务器,构成了 B/S 结构。这种结构将 C/S 和 B/S 结构融为一体,即发挥了 C/S 结构事务处理能力强,安全性,有效性的特点,又能充分利用 B/S 结构分布时,易 扩充,开放式。通用性的特点,两者的融合具有更大的优势。 第二章系统开发环境的介绍及选择 2.12.1SQL2008SQL2008 技术技术 SQL Server 2008 是一个全面的数据库平台,使用集成的商业智能 (BI) 工具 提供了企业级的数据管理。 SQL Server 2008 数据库引擎为关系型数据和结构化数 据提供了更安全可靠的存储功能,使您可以构建和管理用于业务的高可用和高性能的 数据应用程序。 SQL Server 2008:SQL Server 2008 数据引擎是本企业数据管理解决方案的核 心。此外 SQL Server 2008 结合了分析、报表、集成和通知功能。这使您的企业可 以构建和部署经济有效的 BI 解决方案,帮助您的团队通过记分卡、 Dashboard、Web services 和移动设备将数据应用推向业务的各个领域。 2.22.2.NET.NET 技术技术 .NET 是 Microsoft 公司提供的一系列产品的总称。具体来说,.NET 由下面几个部分 组成:.NET Framework、.NET 企业服务器和.NET 开发工具。.NET Framework 是一个高 性能的程序运行。环境,它提供了具体的服务和技术,支持统一的类库,方便开发人员 建立相应的应用程序。 2.32.3C#C#技术技术 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它将作为 Visual Studio 中的一部分推出。C#既保 持了 C+中熟悉的语法,并且还包含了大量的高效代码和面向对象特性。据微软产品经 理透露,C#语言将在保持 C/C+灵活性的基础上为程序员带来更高效的 RAD 开发方式。 它不仅能用于 WEB 服务程序的开发,并且还能开发强大的系统级程序。 2.42.4ADOADO 技术技术 ADO (ActiveX Data Objects,ActiveX 数据对象)是 Microsoft 提出的应用程序接 口(API)用以实现访问关系或非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例如,如果您希望编写应用程序 从 DB2 或 SQLServer 数据库中向网页提供数据,可以将 ADO 程序包括在作为活动服务器 页(ASP)的 HTML 文件中。当用户从网站请求网页时,返回的网页也包括了数据中的相 应数据,这些是由于使用了 ADO 代码的结果。 象 Microsoft 的其它系统接口一样,ADO 是面向对象的。它是 Microsoft 全局数据 访问(UDA)的一部分,Microsoft 认为与其自己创建一个数据,不如利用 UDA 访问已有 的数据库。为达到这一目的,Microsoft 和其它数据库公司在它们的数据库和 Microsoft 的 OLE 数据库之间提供了一个“桥”程序,OLE 数据库已经在使用 ADO 技术。ADO 的一个 特征(称为远程数据服务)支持网页中的数据相关的 ActiveX 控件和有效的客户端缓冲。 作为 ActiveX 的一部分,ADO 也是 Microsoft 的组件对象模式(COM)的一部分,它的面 向组件的框架用以将程序组装在一起。 ADO 从原来的 Microsoft 数据接口远程数据对象(RDO)而来。RDO 与 ODBC 一起工作 访问关系数据库,但不能访问如 ISAM 和 VSAM 的非关系数据库。 ADO 是对当前微软所支持的数据库进行操作的最有效和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它是一 种功能强大的数据访问编程模式,从而使得大部分数据源可编程的属性得以直接扩展到 你的 Active Server 页面上。可以使用 ADO 去编写紧凑简明的脚本以便连接到 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ODBC) 兼容的数据库和 OLE DB 兼容的数据源,这样 ASP 程 序员就可以访问任何与 ODBC 兼容的数据库,包括 MS SQL SERVER、Access、 Oracle 等等。 比如,如果网站开发人员需要让用户通过访问网页来获得存在于 IBM DB2 或者 Oracle 数据库中的数据,那么就可以在 ASP 页面中包含 ADO 程序,用来连接数据库。于 是,当用户在网站上浏览网页时,返回的网页将会包含从数据库中获取的数据。而这些 数据都是由 ADO 代码做到的。 ADO 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接口,微软介绍说,与其同 IBM 和 Oracle 提倡的那样, 创建一个统一数据库,不如提供一个能够访问不同数据库的统一接口,这样会更加实用 一些。为实现这一目标,微软在数据库和微软的 OLE DB 中提供了一种“桥”程序,这种 程序能够提供对数据库的连接。 开发人员在使用 ADO 时,其实就是在使用 OLE DB, 不过 OLE DB 更加接近底层。ADO 的一项属性?远程数据服务,支持“数据仓库” ActiveX 组件以及高效的客户端缓存。作为 ActiveX 的一部分,ADO 也是 COM 组件的一 部分。ADO 是由早期的微软数据接口?远程数据对象 RDO 演化而来的。RDO 同微软的 ODBC 一同连接关系数据库,不过不能连接非关系数据库。 ADO 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熟悉的,高层的对 OLE DB 的 Automation 封装接口。对那些 熟悉 RDO 的程序员来说,你可以把 OLE DB 比作是 ODBC 驱动程序。如同 RDO 对象是 ODBC 驱动程序接口一样,ADO 对象是 OLE DB 的接口;如同不同的数据库系统需要它们自己的 ODBC 驱动程序一样,不同的数据源要求它们自己的 OLE DB 提供者(OLE DB provider) 。 目前,虽然 OLE DB 提供者比较少,但微软正积极推广该技术,并打算用 OLE DB 取代 ODBC。 ADO 向 C#程序员提供了很多好处。包括易于使用,熟悉的界面,高速度以及较低的 内存占用(已实现 ADO2.0 的 Msado15.dll 需要占用 342K 内存,比 RDO 的 Msrdo20.dll 的 368K 略小,大约是 DAO3.5 的 Dao350.dll 所占内存的 60) 。同传统的数据对象层次 (DAO 和 RDO)不同,ADO 可以独立创建。因此你可以只创建一个 “Connection“对象, 但是可以有多个,独立的“Recordset“对象来使用它。ADO 针对客户服务器以及 WEB 应 用程序作了优化。 2.52.5开发及运行环境开发及运行环境 系统开发平台: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 数据库:SQL Server 2008 运行平台:Windows 7/8 分辨率:最佳效果 1024768 像素 第三章系统框架的搭建 本系统采用的三层架构,主要拥有文件夹 WebUI(页面访问层),WebBll(逻辑层),WebDal(数 据访问层),WebMobile(数据模型层)。下面主要说下三层框架的搭建方式及运行流程。 3.13.1网页的创建网页的创建 打开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点击文件-新建-网站,弹出如下图: 默认选中 ASP.NET 网站,选择路径和编程语言,因为本系统采用的是 C#语言开发,下 面有两个选项,即 VB 和 C#,我们在此处选择 Visual C# 单击确定。此时一个简单的网 站页面层就建成了。此时可以在 VS2008 的资源管理器中看到如下图: 在新建网站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生成 web.config 文件,此文件是整个网站的配置中心, 中必须存在的文件。App_Data 存放数据文件的地方。 3.23.2三层的引用及运行流程三层的引用及运行流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三层运行的流程是什么样的。管理员登陆: WebUI 页面层 WebBll 页面层 WebDal 页面层 WebMod 页面层 点击登陆 发送请求 请求访问 数据库 把查得的 数据封装 起来 返回封装 的结果 返回查询 结果 根据返回 结果判断 是为合法 用户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来,当管理员点击登陆的时候,这时候就触发了一个访问数据库的 请求,因为页面没有访问数据库的权限,他只能请求 WebBll,WebBll 这时候把用户的 请求信息传达给 WebDal,这时候 WebDal 开始访问数据库,如果查询到相关数据,则对 查询出来的数据进行一下封装字段,调用 WebMobile 进行封装操作。最后把封装好的数 据返回给 WebBll 层,再由 WebBll 层传达到 WebUI 页面,这时候 WebUI 页面接收到返 回来的请求结果,根据结果判断这个用户是否存在或密码是否错误,从而判断是否允许 其进入系统。 知道了大概的流程,我们就来给这三层及页面层创建关系。首先在 WebDal 层如下图: 在 WebDal 层下面引用右键,添加引用,弹出如下图: 因为 WebDal 层需要调用 WebMobile 层进行数据封装,所以这里我们要引用 WebMobile,同理,WebBll 层需要引用 WebMobile 层和 WebDal 层,页面层需要引用 WebBll 层及 WebMobile 层。全部引用完成之后,整体框架搭建成功。 第四章需求分析 4.14.1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的需求分析 活动教室在线审批系统分为三个角色:学生,教师,管理员。本文主要针对管理员 模块进行探讨。 4.24.2系统的功能分析系统的功能分析 4.2.1管理员功能描述管理员功能描述 待审批申请:教师可以查看所有学生申请教室的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审批通过还 是不通过等操作。 申请成功记录:教师可以查看所有审批通过的申请记录。 未申请成功记录:教师可以查看所有拒绝过的未审批通过的申请记录。 添加新人员:新生报道的时候或学校来新老师的时候,可根据其正确的信息进 行添加用户的操作。 学生管理:管理员可以查看所有学生信息,并且对其进行删除,修改信息等操 作。 教师管理:管理员可以查看所有教师的信息,并且对其班级,姓名等信息进行 修改,删除。 班级管理:管理员可以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对班级安排进行操作,可添加,修改, 删除班级信息。 密码修改:为防止超级管理权限外漏,管理员可根据需要随时修改自身密码进 行安全保护。 管理员 用户管理 班级管理 系统设置 密码修改 添加用户 教师管理 学生管理 添加班级 删除班级 修改班级 查看班级 第五章系统总体设计 5.15.1数据库总体设计数据库总体设计 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当今计算机领域发 展迅速,应用广泛的两大领域.数据库技术不仅应用于事务处理,并且进一步应用到情报检 索,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 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 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软件来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使用。 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当今计算机领域发 展迅速,应用广泛的两大领域.数据库技术不仅应用于事务处理,并且进一步应用到情报检 索,人工智能,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 使用数据库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减少了数据的冗余度,从而大大地节省了数据的 存储空间;实现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等等。此外,数据库技术还为用户提供了非常简便 的使用手段使用户易于编写有关数据库应用程序。数据库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软件来实现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使用。 数据库是一个共享的、集成的计算机结构,它包括最终用户数据和元数据。一个好 的数据库并不是随意产生的,其内容结构必须经过精心设计。设计优良的数据库会使数 据管理变得容易,并产生有价值的信息;而设计糟糕的数据库则会成为冗余数据的滋生 地。冗余数据经常会造成难以跟踪的错误。 关系数据库范式理论是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将要依据的准则,数据库结构必须要满 足这些准则,才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些准则被称为规范化形式,即范式。 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对数据库进行检查和修改并使它符合范式的过程叫做规范化。 规范化是给实体分配属性的过程。它能够减少数据冗余,有助于进一步消除由于冗 余引起的数据异常。规范化不能够消除数据冗余;相反,它通过生成有控制的冗余来连 接数据库表。规范化通过一系列称为范式的阶段来完成。 第一范式:设 R 是一个关系模式。如果 R 的每个属性的值域都是不可分的简单数据 项(成为原子)的集合,则称这个关系模式属于第一范式。第一范式要求每一个数据项 都不能拆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据项。 第二范式(2NF):若关系模式 R 是 1NF,而且每一个非主属性都完全函数依赖于 R 的候选键,则 R 称为第二范式。如果一个数据表已经满足第一范式,而且该数据表中的 任何一个非主关键字段的数指都依赖于该数据表的主键字段,那么该数据表满足第二范 式。 第三范式(3NF):如果关系模式 R 是 1NF,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地 依赖于任何候选键,则 R 称为第三范式。如果一个数据表已经满足第二范式,而且该数 据表中的任何两个非主键字段的数值之间不存在函数依赖关系,那么该数据表满足第三 范式。 数据表规范化的程度越高,数据冗余就越少,同时造成人为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少; 同时,规范化的程度越高,在查询检索时需要做的关联等工作就越多,数据库在操作过 程中需要访问的数据表以及之间的关联也就越多。因此,在数据库设计的规范化过程中, 要根据数据库需求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折中的规范化程度。 5.25.2 表关系图表关系图 图 53 表关系图 5.3 表结构 现在需要将上面的数据库概念结构转化为 SQL 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实际数据模型, 也就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在上面的实体以及实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数据库的表 格以及各个表格之刘的关系: 管理员表(Admin) 英文名中文名类型是否主键 ID编号int是 Name登陆名Varchar(50) Pass密码Varchar(50) 班级表(Grade) 英文名中文名类型是否主键 ID编号Int是 Type班级名称nvarchar 申请表(Document) 英文名中文名类型是否主键 ID编号Int是 Place_ID教室intPlace 外键 Text申请缘由Text InTime申请日期Datetime Worker_ID学生编号IntWorker 外键 Url附件路径Varchar Vilidate审批状态Int 日志表(Error) 英文名中文名类型是否主键 Mid编号Varchar Page发生错误的页面nvarchar text错误说明Text InTIme发生时间datetime 用户表(Worker) 英文名中文名类型是否主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