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参考资料答案.doc_第1页
免疫参考资料答案.doc_第2页
免疫参考资料答案.doc_第3页
免疫参考资料答案.doc_第4页
免疫参考资料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 一 名词解释1免疫学:是研究机体防御 机体如何识别异物并与之发生反应的一门学科2 免疫: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护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生理反应3免疫防御:是机体排除外来病原体及其他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可发生免疫缺陷4免疫自稳:是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残损细胞,该功能失调时,可以发生生理性功能紊乱和自身免疫缺陷病5免疫监视:是机体识别和清除体内突变的细胞,该功能失调可导致肿瘤发生6免疫学检验:是用实验的手段获取机体免疫系统的信息,对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作出恰当的评估四 问答题1 免疫: 机体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以保护机体内环境稳态的一种生理反应免疫功能的双刃剑: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及免疫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组成。免疫细胞、免疫因子分布全身,周流不息,形成一个相互制约的网络,主宰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细菌、病毒入侵,清除体内损伤变性及衰老的细胞,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一旦发现癌变细胞就调动免疫机制加以清除然而,免疫系统也像人体其他系统一样,有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也就是说,免疫反应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正常的免疫对人体有利,是人体抵御百病的防御机制;另一方面,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机体免疫反应失常(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免疫反应过强或异常),就会引起免疫性疾病的发生。2 免疫防御: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病毒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过程,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发超敏反应,反应过低可发生免疫缺陷 免疫自稳: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则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以发生生理性功能紊乱和自身免疫缺陷病 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若该功能失调,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病毒持续感染状态 第二章 抗原一 名词解释1抗原:是指能启动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靶细胞)在体内或体外产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2 免疫原性: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的能力3抗原性:是指抗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能力4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5 表位: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6胸腺依赖性抗原:含有T细胞决定簇,需要T细胞的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7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只含有B细胞决定簇,不需要T细胞辅助,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9线性决定簇:是由一段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残基片段组成,10 构象决定簇:由空间上邻近,但序列上不相连的氨基酸或多糖构成,一般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是B细胞或者抗体识别的抗原决多位于抗原分子的内部,主要是T细胞识别的抗原决定簇定簇11功能性决定簇: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簇易被BCR或抗体所识别可直接启动免疫应答12隐蔽性决定簇:位于抗原分子内部的决定簇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称为13共同抗原:两种不同的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互称为共同抗原14交叉反应: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抗原决定簇的不同抗原反应称为15异种抗原:指来自于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植物蛋白、异种动物血清、异种器官一只物以及吸入和食入的异种蛋白等16同种异型抗原:指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抗原性物质17自身抗原: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会产生免疫应答,即免疫耐受。但在外伤、感染、电离辐射或药物等影响下,自身组织结构发生改变或隐蔽的自身抗原释放,或者免疫系统本身发生异常,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做抗原性异物来识别,诱发免疫应答,引起自身免疫病18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属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19动物免疫血清: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的动物免疫血清,如马血清抗毒素,既作为特异性抗体中和病人体内相应的外毒素来治疗疾病,又是异种蛋白,具有免疫原性,能刺激人体产生抗马血清抗体20超抗原:某些抗原物质,只需要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直接非特异性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并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为四问答题1TD-Ag:为胸腺依赖性抗原,含有T细胞决定簇,需要T细胞的辅助才能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TI-Ag:为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只含有B细胞决定簇,不需要T细胞辅助,可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区别如下表:TD-AgTI-Ag组成B细胞表位和T细胞表位重复B细胞表位T细胞辅助必需无需抗体类型多种,主要为IgGIgM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免疫记忆有无2 T细胞决定簇:在免疫应答时,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所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称为T细胞决定簇,又称为T细胞表位 B细胞决定簇:在免疫应答时,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所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称为B细胞决定簇,又称为B细胞表位3 a异种抗原 如 病原微生物、 细菌外毒素和类毒素、 动物免疫血清b同种异型抗原 如血型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c异嗜性抗原d自身抗原等等第三章 免疫器官一 名词解释1免疫系统:是指机体产生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是由具有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组成的解剖和生理网络2免疫器官:是指实现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组织。可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部分3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增值和分化成熟的场所,对外周淋巴器官发育和全身免疫功能起调节作用4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5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又通过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后经内皮小静脉返回扫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循环过程四 问答题1 中枢免疫器官由骨髓和胸腺组成 功能: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增值和分化成熟的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由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等组成 功能: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其淋巴结有a、滤过和净化作用 b、免疫应答场所 c、淋巴细胞仔循环,脾是血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最大储库和强有力的过滤器,还是免疫应答的重要基地2淋巴细胞再循环:指外周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又通过外周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毛细血管后经内皮小静脉返回扫淋巴器官或组织中的循环过程生物学意义:a、细胞的再分部 b、有利于识别抗原和迅速传递信息,使分散各处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使功能相关的淋巴细胞共同进行免疫应答第四章 免疫细胞一名词解释 1.造血干细胞:2.免疫细胞:是指参与免疫应答的各类细胞。3.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训化成熟的细胞,故称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T淋巴细胞或T细胞。4.B淋巴细胞:是指在鸟类法氏囊或其同功能器官(骨髓)内发育成熟的细胞,因此称为法氏囊或骨髓依赖的淋巴细胞,简称B淋巴细胞或B细胞。5APC:可将蛋白质抗原分子加工处理为8-12个氨基酸残基的线性决定簇。6.CD分子:是白细胞(还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和激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抗原标志。7.ADCC:指表达FC受体的细胞(如NK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靶细胞(如病毒感染细胞或肿瘤细胞).8.TCR(T细胞抗原受体):不能直接与天然的抗原结合,而需要将抗原处理后,嵌入MHC分子中的抗原才能被T细胞识别。9.BCR:是指B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四问答题1.正常情况下,只有少淋巴细胞在淋巴结内分裂增殖,大部分则是再循环的淋巴细胞。血中的淋巴细胞通过毛细血管后静脉进入淋巴结副皮质,然后再经淋巴窦汇入输出淋巴管。众多的淋巴结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重要补充来源。淋巴细胞从血循环进入淋巴细胞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这是因为淋巴细胞上具有特殊的受体分子,称为归巢受体,能识别淋巴结内或黏膜表面的配体。再循环1周约需24-48小时。2.表面标志:CD3、CD19,CD3是T细胞特有的分化抗原。3.四个功能亚群,即辅助功能、杀伤功能、调节功能、迟发性超敏反应。但按T细胞表面标志,可区分为2个亚群,即CD4和CD8亚群。两者的大体关系为CD4包括辅助功能和迟发性超敏反应,CD8包括杀伤功能。4.表面标志:CD3、CD19、CD19是B细胞特有的标志。功能:B细胞的功能比较单一,一般不进行区分亚群,有时将B细胞分为非胸腺依赖型,即B1亚群,表面标志为SigM;胸腺依赖型,即B2亚群,表面标志为SigM+SigD.第五章 免疫球蛋白一名词解释1.抗体:是B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是免疫应答中的重要效应分子。2免疫球蛋白:是指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3.V区:分析Ig重链和轻链的氨基酸系列时是发现,靠近N链约1|4或1|5和L链约1|2的氨基酸的种类、排列顺序及构造变化很大,称为可变区。4C区:Ig的多肽链羧基端(C端),H链的3|4或4|5 和L链1|2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构造及含糖量均较稳定,称为恒定区。5.CDR:H链和L链的V区分别称为Vh和Vl,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称为超变区或互补决定区。6.多克隆抗体:7.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仅针对一种抗原表位的高特异性抗体。四问答题1.Ig的基本结构由H链和L链组成的,某些类别Ig还含有连接链和分泌片等辅助成分。2将抗原的特异性分为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同种型的特异性因种而异,其抗原决定簇要主要存在Ig的C区。独特型由Ig超变区特有的氨基酸序列和构型所决定。3.IgG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半衰期最长的,是单体分子,有四个亚类,IgG作为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是新生儿抗感染免疫和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原因。Ig在免疫反应中出现较晚,消失较慢。IgM是五聚体是分子量最大的Ig,是个体发育中合成与分泌最早的Ig,在胎盘发育晚期的胎儿就能产生。IgA是单体或双体。IgD是单体,开始形成时间较晚。IgE是单体,开始形成时间较晚。;又有1.激活补亚类体2.结合Fc受体:调理作用、ADCC、介导I型超敏反映、结合细菌蛋白。C.穿过胎盘和黏膜。第六章 补体系统一、名词解释 1.补体 人和脊椎动物新鲜血清和组织液中有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样活性的蛋白质,并证明了该类蛋白质对特异性抗体发挥溶菌作用有辅助和补充作用,故称为补体2.C3转化酶 大片段C4b和C2b结合在粘附有抗体的靶细胞膜上,形成C4b2b,即C3转化酶3.C5转化酶 C3a与C4b2b形成C4b2b3b复合物,即C5转化酶4.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 经典途径是以抗原结合IgG或IgM类抗体后的免疫复合物为主要激活剂,使补体系统从C1C9连续发生激活反应,最终产生溶细胞效应 5.补体活化的旁路途径 旁路激活途径又称替代途径,与IC无关,为非特异性,是一条跨越C1、C2、C4直接活化C3的过程6.补体活化的MBL途径 MBL激活途径是急性期蛋白与细菌的甘露糖残基结合后启动的激活过程7.膜攻复合体 当1219分子的C9加入后,便形成C5b6789复合物,即一个贯穿靶细胞膜、内径约为11nm的膜攻击复合体四、问答题 1、溶解细胞作用,调理作用,清楚免疫复合物作用,炎症介质作用,免疫调节作用2、项目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激活物质ICMBL、C-反应蛋白细菌脂多糖、肽聚糖或凝聚的IgA和IgG4起始分子C1qMASPC3参与的补体成分C1C9C2C9C3.C5C9、B因子、P因子、D因子所需离子Mg2+、Ca2+Mg2+、Ca2+Mg2+C3转化酶C4b2bC4b2bC3bBb C3bBbPC5转化酶C4b2b3bC4b2b3bC3bnBb C3bnBbP临床意义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即发挥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感染早期即发挥作用第七章 MHC一、名词解释1、组织相容性 组织相容性是指器官或组织移植时供者与受者相互接受的程度2、组织相容性抗原 这种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异体抗原称为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3、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4、MHC 编码基因是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四、问答题1、HLA I 类分子包括A、B、C三个亚区,编码为HLA-A、B、C3种抗原HLA I 类分子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HLA II 类分子由结构复杂的DP、DQ、DR3个亚区组成HLA II 类分子主要表达在某些免疫细胞表面,如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2、HLA与器官移植的关系HLA 与输血反应的关系HLA 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HLA与法医学的关系第八章 细胞因子一、名词解释1、细胞因子: 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小分子的多肽类因子,它们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理功能,这些因子统称为细胞因子。2、白介素:将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些细胞因子。3、TNF:是一类直接造成肿瘤细胞死亡的细胞因子。4、IFN:是指一类由宿主细胞产生的,能干扰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值的蛋白质。5、CSF:一些细胞因子可刺激不同的造血肝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这类因子称为集落刺激因子。四、问答题1、(1)通过结合细胞表面高亲和力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2)高效性(3)多源性和多效性(4)自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2、(1)按功能分类:白细胞介素、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趋化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等。按来源分为: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2)、生物活性:第九章 免疫应答1、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免疫活性细胞(T、B细胞)识别抗原、自身活化、增值、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的过程。2.固有免疫应答:3.适应性免疫应答:4.体液免疫:由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形成浆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抗体存在于血清等各体液中,故称为体液免疫5.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简称细胞免疫。6.正应答:机体对非己抗原产生排异效应7.负应答:对自身物质产生无应答状态。8.初次应答: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应答。9、再次应答: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应答四、问答题1、略(体液免疫应答的机制)2、(1)初次应答:潜伏期长,一般为5-15天,接着到抗体成指数增长的对数期,然后抗体浓度到达一个平台期,持续几天至几周,下降期可持续几天至几周。主要产生IgM.(2)再次应答:潜伏期短,3-5天,抗体很快到达平台期,平台期持续时间长,下降期持久而缓慢,主要为IgG抗体。3、TC细胞通过TCR识别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1类分子复合物中的抗原肽,CD8分子识别MHC1类分子,从而获得CTL活化的第一信号,此信号经CD3分子传入细胞内;CTL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与靶细胞表面的相应配体分子结合形成CTL活化的第二信号。CLT在双信号的刺激后活化,经增值、活化成为效应CTL。效应CTL杀伤靶细胞主要通过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使靶细胞裂解或发生细胞凋亡。 第十章:抗原抗体反应一名词解释1.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2.亲和性:是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部位与相应的抗原决定簇之间的相适性而存在着的引力,是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固有的结合力。3.亲和力:是指一个抗体分子与整个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4.特异性:是指任何一种抗原分子通常只能与其刺激机体的抗体结合。5.等价带:抗原与抗体分子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抗原抗体反应的等价带。6.带现象:在等价带的两侧,由于抗体或抗原过量,形成的沉淀物少,上清液中可测到游离的抗原或抗体,称带现象。7.前带:抗体过量时为前带。8.后带:抗原过量时为后带。9.最适比:在等价带范围内抗原抗体结合充分,沉淀物形成快而多,其中有一管沉淀物最多,抗原抗体几乎全部结合成复合物,上清液中基本无游离的抗原或抗体,表明这是抗原与抗体浓度的最适比。10.可逆性: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成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解离为游离抗原和抗体的特性。四问答题 1 特异性 可逆性 比例性 反应物自身因素(抗原.抗体) 环境条件(电解质.酸碱度.温度.时间)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反应 中和反应 免疫标记2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反应 中和反应 免疫标记 第十一章:特异性抗体的制备技术一名词解释1.免疫原:即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又能与抗体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2.佐剂:是先于抗原或与抗原一起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3.不完全弗氏佐剂:是由油剂(花生油或液状石蜡)和乳化剂(羊毛脂或吐温-80)制成。4.完全弗氏佐剂:在弗氏不完全佐剂中加入卡介苗即为。5.R型免疫血清:是用家兔及其他动物免疫产生的抗体,抗原抗体反应比例合适范围较宽,适用于诊断试剂。6.H型免疫血清:是用马等大型动物免疫获得的抗体,抗原抗体反应比例合适范围较窄,一般用作免疫治疗。7.多克隆抗体:是利用抗原免疫动物,从动物血清中获得能针对抗原多种表位的抗体。8.单克隆抗体:是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的针对抗原分子中一种抗原表位的抗体。9.HAT培养基:杂交瘤细胞选择培养基中有3种关键成分:次黄嘌呤(H)、甲氨蝶呤(A)与胸腺嘧啶核苷(T),取三者首字缩写为。四问答题制备原理: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是应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将抗原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具有体外长期繁殖能力的小鼠骨髓瘤细胞通过融合剂融合,在HAT培养基的选择作用下,只让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生长,经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和单个细胞培养(克隆化),最终获得既能产生所需抗体,又能体外长期增殖的杂交瘤细胞系,将这种杂交瘤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从小鼠腹腔液中获取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利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应用了融合两种细胞后,杂交细胞同时保持双方亲代细胞主要生物学特征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根据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克隆选择学说(一种克隆产生一种抗体)和细胞代谢缺陷补救的机制,筛选出目的抗原表位特异性杂交瘤细胞并进行克隆化,从而制备大量的单克隆抗体。技术要点:细胞的选择与制备,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克隆化与细胞冻存,单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纯化及鉴定。第十二章 凝集试验一、名词解释1、凝集反应:是指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的颗粒状物质(如红细胞、聚苯乙烯胶乳颗粒等),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适当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可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2、直接凝集试验: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抗原直接与相应抗体反应,当两者比例适当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3、间接凝集试验:又称被动凝集试验,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或偶联在一种与免疫无关的颗粒上,使之成为致敏颗粒,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适宜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4、正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标本中相应抗体的方法。5、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特异性抗体致敏载体检测标本中相应抗原的方法。6、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以抗原致敏的载体及相应抗体作为诊断试剂,用于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与致敏载体相同的抗原的试验。7、抗球蛋白试验:将抗球蛋白抗体加到抗原与不完全抗体的结合物中,就能出现可见的凝集反应称抗球蛋白试验。8、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是将红细胞和不完全抗体混合,然后加入球蛋白,若抗原相应对应即出现可见的红细胞凝集。9、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是直接把抗人球蛋白加入患者的红细胞悬浊液中,若红细胞已结合有“不完全抗体”便出现凝集。10、冷凝集试验:检测冷凝集素的方法称为冷凝集试验四、问答题1、原理:抗体受某些抗原刺激后,可产生不完全抗体(多数为7S的IgG类抗体),这种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不出现凝集现象,但能封闭抗原决定簇,使其不能再与完全抗体结合。2、原理:书P3738图2-17、2-18技术类型:正向间接凝集试验、反向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第十三章 沉淀反应一、名词解释1、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在适当条件下而出现的沉淀现象。2、液相内沉淀试验;以含盐缓冲液为反应介质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沉淀试验。3、凝胶内沉淀试验:主要是指可溶性抗原、抗体在含有电解质的凝胶内自由扩散形成浓度梯度,两者在比例适合的位置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线或沉淀环。4、免疫电泳技术:是电泳分析与沉淀反应的结合产物,即可溶性抗原和抗体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在凝胶内加速定向泳动,彼此相遇而特异性结合,在比例合适处形成可见的沉淀物。四、问答题1(1)吻合:即两条沉淀线互相融合相连,说明两种抗原完全相同。(2)相切:即两条沉淀线部分相连,说明两种抗原之间有部分相同。(3)相交:两条沉淀线交叉而过,说明两种抗原完全不同。2、将定量抗体混匀在琼脂凝胶中,继而加待测的抗原溶液使其单独在凝胶中扩散,在抗原抗体相遇比例合适的部位,两者结合形成沉淀环,沉淀环大小与抗原的浓度成正相关。3、原理: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一定缓冲液中形成的复合物,经一定时间后聚合出现浊度,导致入射光在透过反应液时,由于溶液内复合物粒子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引起投射光减少,可用吸光度表示。其光量减少的程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当抗体量固定时,与待测抗原量成正比。影响因素:待测标本的稀释倍数可影响检测结果,稀释倍数太低时,抗原过剩抗血清量不足,不能形成足够的浊度,甚至复合物分解等导致假性结果。标本应清晰、避免混浊,脂蛋白的小颗粒可使测定值假性升高。4、技术类型:终点散射比浊法、速率散射比浊法终点散射比浊法原理:在抗原抗体反应基础上达到平衡时测定复合物的量。终点散射比浊法影响因素:散射光的强度不仅与颗粒(散射核心)的大小和数目有关,且与各种物理因素、反应时间、光源强度、波长以及测量角度均有关系。速率散射比浊法原理:是指抗原抗体反应在每单位时间内的速度,连续测定各单位时间的反应动态观察。速率散射比浊法影响因素:峰值出现时间与抗体的浓度及其亲和力直接相关,不同抗原含量其速率峰值不同。第十四章 酶标记免疫技术一、名词解释1.酶免疫技术:是指利用酶的高效催化和放大作用与特异性免疫反应结合而建立的一种标记免疫技术。2.封闭:是指在抗原或抗体包被ELISA板后,用1%-5%牛血清白蛋白或5-20%小牛血清等再包被,以防止非特异性吸附。3.异相酶免疫测定:是指在酶免疫测定中,抗原抗体反应后,需分离游离的和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的酶标记物,然后对经酶催化的底物显色程度进行测定,再推算出样品中待测抗原(或抗体)的含量。4.包被:是指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的过程。5.均相酶免疫测定:是指抗原抗体反应平衡后,无需分离F和B,直接根据反应前后酶活性的改变进行待检物质的测定。四、问答题1、间接法检测抗体、双抗原夹心检测抗体、竞争法检测抗体、捕获法检测抗体 间接法测抗体双抗原夹心检测抗体2、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竞争法、竞争法双抗体夹心法双位点一步法3、竞争法工作原理 4、(1)酶免疫技术按实际用途,分为酶免疫组化和酶免疫测定两大类。(2)按抗原抗体反应后是否需将结合的和游离的酶标记物分离,分为均相酶免疫测定和异相酶免疫测定,异相酶免疫测定又可分为固相酶免疫测定和液相酶免疫测定。5、辣根过氧化物酶 底物:四甲基联苯胺、邻苯二胺。 碱性磷酸酶;硝基苯磷酸脂6、加样:在定量测定中加样应力求准确。 温育:在ELISA中一般有两次抗原抗体反应,即加样本后和加结合物后,此时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应安规定的要求,保温容器最好是水浴箱或恒温箱,可使温度迅速平衡。洗涤:洗涤的目的是洗去反应液中没有与固相抗原或抗体结合的物质,以及在反应过程中非特异性吸附于固相载体的干扰物质。显色:为保证催化反应完全,显色时间应充分,根据试剂盒上的操作即可。比色:比色要注意波长的选择,目前以TMB为底物和以OPD为底物的试剂盒均有使用,而前者比色波长为450nm,后者为492nm,滤光片需根据要求随时更换。7、(1)酶活性高,能对低浓度底物产生较高的催化反应率。(2)具有可与抗原、抗体共价结合的基团,标记后酶活性保持稳定,而且不影响标记抗原与抗体的免疫反应性。(3)酶催化底物后产生的信号产物易于判定或测量,且方法简单、敏感和重复性好。(4)酶活性不受样品中其他成分(内源性酶、抑制物)的影响;用于均相酶免疫测定的酶还要求当抗体与酶标抗原结合后,酶活性可出现抑制或激活。(5)酶、辅助因子及其底物均对人体无危害,理化性质稳定,且价廉易得。8、免疫印迹方法亦称Western blot,由SDS-PAGE、蛋白质转印和酶免疫测定三项技术结合而成。抗原等蛋白样品经SDS处理后带负电荷,SDS-PAGE时从阴极向阳极泳动,分子量小者,泳动速度快;将凝胶中已经分离的蛋白质条带在电场作用下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将印有蛋白质条带的硝酸纤维素膜依次与特异性抗体和酶标第二抗体作用,加入能形成不溶性显色物的酶反应底物,使区带染色;根据电泳时加入的分子量标准,可确定各组份的分子量。 第十五章 荧光标记免疫技术 一、名词解释 1.荧光免疫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与荧光物质检测的敏感性和直观性结合起来的一种免疫分析技术 2.荧光:某物质能够从外部接受能量而进入激发态,当其从激发态回复至基态时,过剩的能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称为荧光。 3.Stokes位移 :荧光物质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中,部份能量丢失,发射光波长比激发态波长长。两者波长之差称为Stokes位移。 4.荧光淬灭:指荧光分子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荧光分子的辐射能力受到激发光较长时间的照射后会减弱的现象 5.免疫芯片: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芯片,也称抗体芯片,是将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特异性与电子芯片高密度集成原理相结合的一种全新概念的生物芯片检测技术。 四、问答题1、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标准曲线范围宽,分析速度快,标记物制备较简便、有效使用期长,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是很有发展前途的超微量物质免疫分析技术。2荧光免疫显微技术是以荧光显微镜为检测工具,用荧光素标记特异性抗体或抗抗体,检测固定组织细胞上的抗原或血清中的抗体,常用于定性和定位检查的一门技术。3临床常应用于: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检测; 各种微生物的快速检查和鉴定;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 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检测。4荧光偏振免疫测定基本原理: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是利用荧光素经偏振光照射而跃入激发态,在回复至基态后可释出光子,经偏振仪形成偏振荧光,荧光偏振强度与荧光分子的大小成正比的关系而建立的免疫分析 第十六章 放射免疫技术一、名词解释1、放射性核素2、放射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是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A*)与反应系统中为标记抗原(A)竞争结合特异性抗体(Ab)来测定待检样品中抗原量的一种技术。3、免疫放射技术:1968年Miles和Hales应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胰岛素检测牛血清中胰岛素获得成功。为了区别经典的放射免疫测定(RIA),他们将其命名为免疫放射测定或免疫放射量度分析。三问答题1、 RIA和IRMA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评价。RIA的原理:由于Ag*与Ag的免疫活性完全相同,对Ab具有同样的亲和力。当Ag*和Ab为恒定量,Ab和Ag*的总量大于Ab上的有效结合点时,Ag*-Ab的形成是随着Ag量的增加而减少,剩下来的未结合或游离的Ag*则随着Ag量的增加而增加,竞争结合反应。待测Ag量与Ag*-Ab(B)成反比关系,与游离的Ag*(F)成正比关系,因此测定Ag*-Ab或Ag*即可推出被测量的Ag量。用已知不同浓度的抗原标准品得到相应B和F值,绘制标准曲线。待测标准同时操作,可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检标准中的抗原量。IRMA的基本原理:免疫放射分析的基本原理是非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反射性核素标记于抗体上,用过量的标记抗体Ab*与待测抗原Ag反应,待反应完成后,去除剩余的游离标记抗体,则Ag-Ab*复合物的反射性强度与待测抗原带的量成正比关系,通过检测免疫免疫复合物的放射性,从而得到待测样本的浓度。方法评价:RIA具有以下优点:敏感度高,能检测到ugL,甚至检测到ngL或pg水平;特异性强,与结构类似物质间的交叉反应少;准确性好,重复性好,批间批内误差低;用血量少。RIA的缺点:有放射性核素对环境和实验室污染;放射性核素易衰变以及放射性标记物不稳定,导致试剂有效期短。IRMA具有以下几种优点:1、敏感性高(1)抗原分子含酪氨酸多,可结合多个放射性碘原子;(2)在过量抗体存在情况下,一个抗原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抗体分子,提高了敏感性2、 特异性高:双位点IRMA法要求待测物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表位,才能最后形成有效双抗体夹心复合物,故IRMA法不易产生严重的价差反应,具有较高的检测特异性。3、 标记物稳定,标记容易。4、 结果稳定:IRMA法测定结果的稳定性较好,因标记抗体和固相抗体均属过量,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也不一手试验操作的影响,因抗体过量,加样误差影响不大。缺点:IRMA抗体用量偏多,而且抗体的特异性纯化较难,如用单克隆抗体可克服这些缺点。 第十七章 金标记免疫技术一、名词解释1、 免疫胶体金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2、 胶体金:胶体金是由氯金酸(HAuCl4)在还原剂如白磷、抗坏血酸、枸橼酸钠、鞣酸等作用下,聚合成为特定大小的金颗粒,并由于静电作用成为一种稳定的胶体状态,称为胶体金。四、问答题3、 1、金免疫测定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是以胶体金作为示踪标记物应用于抗原抗体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标记技术。技术类型及原理: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斑点金免疫渗滤是将抗原或抗体点加在固相载体纤维素薄膜上,制成抗原或抗体包被的微孔滤膜于吸水材料上,依次滴加在膜上的标本、免疫金及洗涤液等液体很快渗入吸水材料中,最后阳性反应在膜上呈红色斑点。液体通过微孔滤膜时,渗滤中的抗原或抗体与膜上的抗体或抗原相接触,起到亲和层析的浓缩,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同时洗涤液的渗入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测底洗涤的目的。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斑点金免疫层析试验是胶体金标技术和蛋白质层析技术相结合的以微孔滤膜为载体的快速 :固相膜免疫分析技术。与胶体金免疫渗滤试验的不同,DICA中滴加在膜一端的标本溶液受载体膜的毛细管作用向另一端移动,犹如层析一般,在移动过程中被分析物与固定于载体膜上某一区域的抗体(抗原)结合而被固相化,无关物则越过区域而被分离,然后通过胶体金的呈色条带来判断实验结果。2、略 第十八章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一名词解释 1.光致发光:是指发光剂(荧光素)经较短波长入射光照射后进入激发态,当回复至基态时发出较长波长的光。 2.生物发光:通常是酶-产物类型的反应,涉及多种酶和产物。 3.化学发光:是指在常温下伴随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发射现象。 4.化学发光剂:在化学发光反应中参与能量转移并最终以发射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的化合物 5.酶促反应发光剂:是利用标记酶的催化作用,使发光剂(底物)发光。这一类需酶催化后发光的发光剂称为酶促反应发光剂 四问答题 1. 简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答: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磁颗粒性的抗原或抗体反应,通过磁场把结合状态部分中加入发光促进剂进行发光反应,通过对结合状态发光强度的检测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2.简述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答: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电化学发光和免疫检测相结合的技术,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包括了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ECL是你电启动发光反应。化学发光剂三联吡啶钌标记抗体,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磁颗粒分离技术,根据三联吡啶钌在电极上发出的光强度的大小对待测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量或定性检测。 第十九章 免疫细胞的分离及功能测定一名词解释1.吞噬细胞:略2.PBM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是免疫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细胞群,也是进行T细胞和B细胞分离纯化的重要环节。3.Ficoll分离法:是利用聚蔗糖-泛影葡胺分层液进行单个核细胞分离的一种单次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法。4淋巴母细胞转化:发生增殖的细胞在代谢和形态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细胞内酶活化,蛋白质和核酸合成,细胞变大、细胞质扩大、核仁明显、染色质疏松等,这样的细胞为淋巴母细胞。因此,这种淋巴细胞增值试验又称淋巴母细胞转化。四问答题1.简述T淋巴细胞转化的试验原理和镜下淋巴细胞转化形态学特征。答: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原理:T淋巴细胞在受到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或特异性抗原刺激后能发生增殖反应,细胞代谢旺盛,蛋白质和核酸和合成增加;以此同时细胞体积增大,分裂成母细胞样此为淋巴母细胞转化现象。因此可借助形态学方法观测淋巴细胞变化情况,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定DNA情况,或MTT比色法测定线粒体代谢活性即可判定淋巴细胞转化程度。镜下淋巴细胞形态可以见到以下几种类型:1淋巴母细胞 胞体比未转化淋巴细胞大34倍,呈圆形或椭圆形,包浆染色淡蓝,可有伪足、空泡,细胞核增大,核质疏松,呈网状,可见分裂现象。2.过渡型淋巴细胞 形态介于淋巴母细胞和正常淋巴细胞之间,体积稍大,多为1215微米,胞浆稍多,淡蓝色,核稍大,和质疏松。注意与大淋巴细胞区别,后者虽然体积较大,但核质致密胞浆较少嗜碱性强。3.正常淋巴细胞 与未经刺激的淋巴细胞一样,体积小,核质致密,胞浆少嗜碱性强。2.简述Ficoll-hypaque分离液分离PBMS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答:原理;血液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密度为1.0501.070,而粒细胞和红细胞的密度在1.070+-0.001的Ficoll-hypaque分层液,将待测分离的细胞悬液小心铺于其上,经离心后单个核细胞悬浮于分层液上层界面,而红细胞与粒细胞沉于管底,据此可将血液中的单个核细胞与其他细胞分开。步骤 略注意事项:1.将血液适当稀释,减低血液凝稠度有利于提高单个核细胞的收获率。2.分层液应直接加入管底,防止浸沾四周管壁。3.将细胞悬液叠加于分层液上时务必小心,不要扰乱界面以影响分离效果。4.温度变化可直接影响分层液的密度,即影响细胞的收获率和纯度。故应在室温下进行实验,分层液使用前应预温致室温。3.叙述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素试验的原理、意义和方法分类。答:略4.测定吞噬细胞功能有哪些常用方法。答:吞噬细胞功能测定从趋化、吞噬和杀菌三个方面进行检测。常用的方法:趋化功能测定的有滤膜渗透法、琼脂平板法,吞噬功能测定的有吞噬试验,杀菌功能测定的有NBT还原试验、杀菌功能试验、化学发光试验等方法。第二十章 流式细胞术一名词解释1流式细胞术:是以流式细胞仪作为检测工具,结合激光光学、计算机、电子物理学、流体力学、细胞化学和免疫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于处在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细胞或生物颗粒同时进行多参数、快速定量分析和分选的高新技术。2荧光信号:当荧光抗体或其他染料染色的颗粒通过激光束时,染料吸收光子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基态时,染料释放出能量,大部分以光形式释放。这种发射出的光称为荧光。3细胞凋亡:是有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启动自身内部机制,主要是通过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而发生的细胞死亡过程。四问答题1、简述流式细胞仪的工作原理?答: 流式细胞仪主要由四部分组成:流动室和液流系统,激光源和光学系统,光电管和检测系统,计算机和分析系统。四大系统共同完成信号的产生、转换和传输任务。检测时将待测细胞或微粒制成细胞悬液,进行荧光染色后加入样品管中。以一定压力将待测样品压人流动室,在高压下磷酸缓冲液(鞘液)从鞘液管喷出,鞘液管人口方向与待测样品流成一定角度,这样,鞘液就能够包绕着样品高速流动,组成一个圆形流束(鞘流),待测细胞在鞘液包绕下单行排列,依次通过检测区。流式细胞仪通常以激光作为发光源。经过聚焦后的光束,垂直照射在样品流上,当细胞携带荧光素标记物通过激光照射区时,产生代表细胞内部不同物质、不同波长的荧光信号,这些信号以细胞为中心向空间360o立体角发射,产生散射光和荧光信号。散射光包括前向角散射和侧向角散射。前向角散射与被测细胞直径的平方密切相关,反映细胞体积的大小。侧向角散射光对细胞膜、胞质及核膜的折射率更为敏感,可提供有关细胞内精细结构和颗粒性质的信息。经荧光染色的细胞受到适合的光波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通过光电转换器转变成电信号。最常用的光电转换器是光电倍增管。从光电倍增管输出的电信号需要经过放大后才能被传送到计算机,经模数转换器传输到微机处理器形成数据文件,保存在计算机上。保存在计算机上的数据可在脱机后再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细胞的分选是通过分离含有单细胞的液滴而实现的。在流动室的喷口上配有一个超高频电晶体,充电后振动,使喷出的液流断裂为均匀的液滴,待测细胞就分散在这些液滴之中。将这些液滴充以正负不同的电荷,当液滴流经带有几千伏特的正负电荷偏转板时,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偏转,落人各自的收集容器中,不予充电的液滴落人中间的废液容器,从而实现细胞的分离。2、论述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中应用?答:(1)淋巴细胞亚群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B淋巴细胞亚群分析、NK细胞分析(2)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FCM在白血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3)细胞凋亡分析:半胱氨酸蛋白酶3检测法、Annexin V-FITC/PI法、线粒体功能的检测、DNA末端标记法、凋亡相关蛋白检测(4)FCM广泛用于肿瘤研究领域,通过进行DNA含量分析判断细胞的倍体状态,DNA非整倍体出现率增高是癌变的一个重要标志3、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的注意事项?答:(1)环境要求:一般要求环境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实验室内尽量减少灰尘和烟尘,室内光源和仪器光源都要有良好的屏蔽作用(2)仪器的校正:每天上机前须用质控品校正仪器,确保仪器的良好状态,才能进行实验(3)样本要求:制备单细胞悬液是流式细胞术的基础,制备出合格的单细胞悬液是保证分析成功的关键(4)设置对照:在进行样本测定时,也应该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其中最重要的是设置同型对照和全程质控(5)实验数据的获取和分析:呼气实验数据前,应先调节仪器的光路补偿,校正不同荧光探针之间的光谱重叠;分析实验数据时,要根据实验目的来决定分析模型,圈定细胞群,进行分析(6)确保标本上机检测前的细胞浓度满足仪器检测要求,一般分析浓度为1*106/ml,细胞浓度过低直接影响检测结果(7)荧光抗体染色后需充分洗涤,注意混匀,低速离心,减少重叠细胞和细胞碎片(8)判定结果是,应注意减去本底荧光,为使免疫荧光的定量分析更精确,应用计算机程序软件4、流式细胞术的特点?答:(1)速度快 (2)灵敏度高 (3)多参数分析 (4)高精度 (5)高纯度 (6)在适宜的条件下,能保持细胞及细胞器或微粒结构及功能不被破坏,可以对细胞进行无害性定性或定量分析和分选 第二十一章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一名词解释1精确度: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其真值的一致性程度2精密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3误差: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值之间的差异4偏差:待测物的测定值与多次测量平均值之间的差异5重复性条件:在同一实验室内,由相同的操作者使用同一仪器设备,在短的间隔时间内对相同的测试项目使用同一方法相互独立进行测试的条件6批:在相同条件下所获得的一组测定7标准差:用于表示一组测定数据的分布情况,它是反映一组数据的精密度和离散程度的最主要指标8变异系数:将标准差与平均值之比用百分数表示9正态分布:当一质控物用同一方法在不同的时间重复多次测定,当测定数据足够多时,如以横轴表示测定值,纵轴表示在大量测定中相应测定值的个数,则可得到一个两头低,中间高,中为所有测定值的均值,左右对称的钟形曲线,即正态分布10质量保证:致力于某一产品或服务满足特定的质量要求,提供充分信任性所要求的而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11室内质量控制: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步骤,连续评价本实验室从收取样本至获得测定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的整个测定过程可靠性程度的措施12室间质量控制:采取一定的方式、方法,连续、客观地评价某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与靶值的差异,发现误差并校正结果,使各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13质控品:是专门用于质量控制目的的特性明确的物质,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