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doc_第1页
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doc_第2页
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doc_第3页
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doc_第4页
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摘要:本文分析了技术进化特征,即技术产物的多样性、技术发展的延续性与非延续性、技术系统的自组织性;探讨了技术进化社会选择的三种形式,即市场选择、政府选择、文化选择;论证了技术进化与社会选择间的互动关系,认为技术进化与社会选择间的相互作用推动着技术与人类的共同进步,技术进化与人类进化之间的协同共进是完全可能的。关键词:技术进化;社会选择;自组织技术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同样久远,已有几百万年的历史了。当第一件用于砍砸的石器握在原始人手里时,原始技术就诞生了。从原始技术到现代技术,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技术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有无规律可循,我们能否引导技术的合理发展并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这无疑具有理论研究和现实价值。本文分析了技术的进化特征,探讨了技术进化社会选择的主要形式,论述了技术进化与社会选择间的互动关系,提出实现技术进化与人类进化协同共进的可能。1技术的进化特征“进化”概念来自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巨著物种起源,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性等方面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由种类较少到种类繁多的进化规律。考察技术的历史发展,透过纷纭复杂的技术表面现象,我们可以看到技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化特征。(1)技术产物的多样性 地球上的生命种类之丰富、形态之复杂,令人类世世代代为之着迷,也大惑不解。19世纪中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新的阐释告诉我们,生命形式的多样性都是进化过程的结果,都是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我们常常惊异于自然的无限创造力,却对技术产物的多样性熟视无睹。“仅美国1790年以来就发布了470多万项专利。假若这些专利中的每一项都可以看作相当于一个生物物种的话,那么就可以说技术品种的多样性比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大三倍。”1,卡尔•马克思在1867年惊奇地了解到,在英国伯明翰就生产五百种不同的锤子,而且每一种都派上不同的用场。2我们要问:为什么有这么多种不同的技术产物存在?人们常常把这归因于人们的不同需求,认为是需求决定了技术产物的多样性。这初看起来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难以解释一切。汽车的发明并不是由于全球范围内严重的马匹短缺,人们急于找到一种新的代步工具或运输工具。实际上,在汽车发明后的头十年里,即 1895-1905年,汽车一直是一种玩具。有人可能会说,正是人们玩乐的需要才刺激了汽车的发明,但是人们汽车玩乐的需要难道不依赖汽车的发明吗?从原始人最简单的基本生理需求到现代人各种各样的希奇古怪的需求,难道不是技术的进步在刺激、引导并作为保证的吗?技术产物的多样性并不能由人的需求单方面决定,它有技术自身的内部原因。技术作为体系的存在并不是静止、僵死的,每一单项技术间都有可能聚合、嫁接而衍生出新的技术,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技术间组合出的技术可能性就空前膨胀,技术产物的数量就呈几何级数增长。正像生物进化需要有生物的多样性作保证一样,技术产物的多样性既是技术进化的结果,同时也是技术进化的前提条件。没有技术产物的多样性,就谈不到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就谈不到技术乃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技术发展的延续性与非延续性 技术发展的延续性或称连续性,技术发展的非延续性或称阶段性,表现出生物进化中的遗传与变异的特征。所谓技术发展的延续性,是指每一新技术都是在已有技术基础上,或者是沿袭了已有技术的某些技术结构,或者是对已有技术的某种综合,表现出技术发展的累积性和遗传特征。不论是从带刺的灌木、石块或木桩到用带刺的铁丝作篱笆,还是从“PCPU”到“PCPU,都能看到技术发展的延续性。所谓技术发展的非延续性,是指新技术不是在原有的技术原理基础之上的简单调整、改进,而是对原有技术的超越、突破,表现出技术发展的变异特征。从水轮、蒸汽机到发电机,从日晷、摆钟到原子钟,这些技术产物在技术原理上都有一定的不同,表现出技术发展的非延续性。技术发展的延续性与非延续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任何技术的发明,其中既有技术的延续性,又有技术的非延续性。对于一般的技术改进,主要表现出技术发展的延续性,而对于某些具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发明,技术发展的非延续性则表现得更突出一些。在整个技术发展史上,重大的技术突破相对较少,而更多的是一般的技术改进,表现出技术发展的延续性。技术发展中的重大技术突破虽然不多,但它却能够打破原有的技术极限,开拓新的技术生长空间,引导新的技术发展方向。正像遗传与变异的矛盾作用推动着生物进化,技术发展的延续性与非延续性的矛盾作用也推动着技术发展。(3)技术系统的自组织性 生命体具有生命活力,可以自身繁衍,表现出某种内在目的性。同样,技术系统也具有类似特征,表现出系统的自组织能力。第一,技术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结构,任何技术系统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都处于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之中,都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一定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这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首要条件。第二,技术系统是一种处于“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技术系统的耗散性主要表现在技术系统总是紧随外界自然条件、社会需求的变化,从外界汲取有益的养料不断地调适自身,追求更好地适应于外界变化,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技术系统这种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的形成,有赖于技术系统结构内在的随机性和非线性相互作用。技术的发明不是简单的逻辑推证,也不是线性的简单积累,而是技术、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各方面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结果。第三,技术系统具有自组织性。技术系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干扰,而是主动地进行必要的自我组织,调整、协调系统内部诸组成要素,使其增加适应外部干扰的能力。即通过调整,同化外部的干扰,这就是技术系统的适应性自组织过程3。2 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形式技术发明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技术发明总要受制于一定的自然规律、科学定律以及自然资源的限制。自然条件限定了技术上什么是不可能的,而技术上可能的发明能否发芽、成长,最终为社会所接受,则是技术的社会选择问题。技术系统不论它有怎样的自组织,表现出怎样的合目的性,但这种合目的性只是一种技术趋势,技术趋势能否以及如何实现最终还要看社会的选择。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形式主要有三种,即市场选择、政府选择和文化选择。(1)市场选择 波顿在开始与瓦特合作时写给他的一封信中说:“只为三个郡制造(蒸汽机),是不值得我浪费时间的,但是如果是为全世界而制造,我就觉得非常值得。”可见,一项技术能否破土而出成长起来,与市场的现实需求或未来前景有直接的关系。在当今市场条件下,一项技术如果缺少了市场的需求,不能为社会所承认,也就难以收回其研制、开发阶段的资金投入,也就失去了继续开发的经济追求动力,也就缺少了其生长、存在的最肥沃的社会土壤,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目前商用客机所使用的最现代高速喷气式飞机,平常都是以远低于最高速的速度飞行,以节省燃料和延长引擎的寿命。英国与法国政府必须为它们为数甚少的民用商务客机营运支付补贴。“飞机制造商坦白承认,新的超音速运输飞机必须得到类似的政府补贴,才有可能起飞营运。支持发展超音速飞机的人士已经因为不可能取得专利权而放弃了任何应用于商业用途的做法。”5协和 (Concorde)公司某种程度上的失败证明了民用航空对高速飞机的市场需求是有限的,也表现出市场选择的某种客观性和无情性。但是,技术进化的市场选择以经济利益为中心,是技术市场中各种相关因素间相互斗争、倾轧的结果,常常表现出市场选择的短见局限性。(2)政府选择 技术进化的政府选择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所有技术项目的国家统一计划、控制,这种情况现已少见;另一种情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国家技术发展的整体性布局的战略性政策调控以及少数重大技术项目的重点扶持,这是最为典型、普遍的技术进化的政府选择。政府选择行为主要出于对国家安全以及国家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考虑。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以及策划的“星球大战”计划,我国搞的“两弹一星”,以及诸如火箭技术、雷达技术、导弹技术、潜艇技术等的诞生就是政府出于战争以及国防实力的考虑而做出的政府决策。这些事关国家安危的军事项目一般具有投资大、风险大的特点,无法纳入一般的市场经济运作机制,只能由政府出面组织、实施。在20世纪末期面对着新技术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又相继提出了新的技术振兴计划。美国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欧洲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我国提出了“863”计划,这些都是着眼于21世纪的大战略,旨在抢占技术制高点,为国家实力的全面提升奠定技术基础。技术进化的政府选择不仅表现在对某些重大技术项目的扶持,也表现在对有损环境、资源和违背人类伦理道德的某些技术项目的禁止,如对生化武器及克隆人研究的限制。技术是行为,是实践,而不仅仅是思考或知识,所以,技术后果关涉到人的利益,技术是有禁区的。技术进化的政府选择不同于市场选择,它不再以局部的、短期的经济利益为准绳,而是以本国的长远持续发展为基准,同时还要兼顾其它国家及全球资源、环境的长远发展。政府选择可以较为合理有效地引导技术进化方向,成为技术进化社会选择中的序参量。如何正确认识技术进化中市场选择与政府选择的关系,政府选择到底应在技术选择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这是我国技术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实际问题。(3)文化选择 技术进化的文化选择不同于市场选择的无情,也不同于政府选择的直接,而是表现出它的悠远绵长。文化是人类的创造,同时它也创造着不同国家、民族、社区人们的性格、心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种种价值观念。文化以其特有的弥散性的渗透力,在观念、制度、器物层面上制约着人们的技术选择。我国自11世纪开始活字印刷的试验,起初为陶土字、后来为木活字。到1403年,朝鲜开始用金属字模印刷。但一直到19世纪,在我国一直流行的是木板印刷。为什么活字印刷技术在我国迟迟不被接受?这主要受我国文化审美趣味的影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活字版书籍从未达到木版类书的精致程度。这在把 书法视为艺术的人民来说,活字印刷的实用价值被看低了。1543年,欧洲的枪炮被引入日本,起初受到了欢迎,后来又遭到抵制,限制使用。这是因为随着好奇心的满足,文化的力量开始发生作用。“日本的贵族和有影响的武士阶层都偏爱用剑作战。日本剑作为武器的角色,在其历史传承中具有其象征意义和文化教育价值。它是武士的英雄主义、荣誉和地位的体现,因为它是与强调身体优美运动的美学理论相联系的。”6而枪作为一种外来的器械,则远没有这样多的文化内涵。 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化的特点,但也有一定的普遍性、相通性,这也正是技术转移、文化交流的基础。伴随着技术的引进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文化冲击,这就需要技术引进方要做好文化和心理的准备,将这种可能的文化震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以确保技术引进工作的最大效益的实现。文化虽然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但也要随着技术的进步、时代的变迁逐渐完善自身。如果说传统文化倾向于稳重、保守的话,那么,现代文化则更强调速度、创新。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应培育一种怎样的文化氛围来滋润技术的健康成长,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3 技术进化与社会选择的互动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技术进化与社会选择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的,是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着技术乃至人类的进化形式,一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产生、进化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在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的需要就是技术进化的动力。但事实上,尽管有了某种社会需要乃至十分迫切的社会需要,并不一定会产生某种技术发明或者技术产品。“嫦娥奔月”的幻想少说也有千、万年的历史了,可“阿波罗登月”的实现也只是几十年的事情;人类征服癌症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可如今还没有找到根治的方法。可见,社会需求并不能成为技术进化的直接动力,社会需求只有通过技术自身的内部矛盾运动才能发挥作用。这些矛盾例如有:技术规范与技术实践的矛盾;技术继承与技术创新的矛盾;技术方案与技术试验的矛盾;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的矛盾;技术结构与技术功能的矛盾;技术的专门化与技术的综合化的矛盾等7。技术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技术进化的直接动力,在这个意义上讲,技术进化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技术内部的矛盾运动也不是纯粹技术性的,同样表达着一定的社会需求。比如,技术基本矛盾方面技术目的与社会需求就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社会需求通常是原则性的、定性的,技术目的则是具体的、明确的和有定量指标的,表现出技术性。但所有技术目的的追求无非是两条:一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解放,即通过技术不断地减少人在劳动过程中直接参与的作用;二是效率,即通过技术,人们可以用较少的劳动投入(包括活劳动和已物化在物质手段上的 劳动)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品8。正是技术目的这一社会需求的技术性表达,沟通了社会选择与技术进化的中间环节,使社会选择约束技术进化方向成为可能。技术的自身结构、技术原理,限定了技术进化的可能性空间,也就给出了社会选择的可能范围。技术不仅是以被选的姿态与社会发生联系,同时,技术进化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通过使以往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技术向个人和社会提供了新的可能选择。9,例如,太空技术使得人类登月和卫星通信成为可能,为人们提供了新的选择可能,也诱发出人们新的行为方式。以往,太空遨游只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宇航员的专利,而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则是可望不可及的幻想,然而美国人蒂托(Dennis Tito)的太空旅游的顺利完成证明太空旅游在技术上没有障碍,太空旅游成为大有前途的旅游开发项目。蒂托宣称,他要开发太空旅游市场,看是否能够成为新的财源。10当人们认可、选择了太空技术的旅游用途、商业目的,也就为技术进化开辟出新的方向,它就会在这一新的生长空间内得到不断提高、完善。最初为政治、军事目的而开发的太空技术,没有人想到竟会用于旅游。这不是单纯的社会选择结果,也不是单纯的技术进化的内在逻辑所规定的,而是技术进化与社会选择二者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技术系统是一种处于“远离平衡态”的耗散结构,所以,技术系统存在着偏离稳定态的涨落。涨落对于技术稳态来说是一种反常,也是技术进化的基础和根据。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涨落来说,技术系统都会通过自身的自组织能力而予以削减、克服,不能对技术系统的核心技术原理构成威胁,技术还会在原有基础上维持、成长。在这种情形下,技术呈现出技术稳态和技术进化的遗传性。然而,当技术环境、条件、社会需求有了较大的变化,或者技术系统已经进化到了某一个临界点,技术系统中的涨落就要被放大,技术自身的修补、调试根本无法削减这一涨落,技术系统就面临着新的突破。技术进化的临界点也就是技术进化的“分叉点”,技术进化面临着新的选择。系统将走向何方要在一个有多种可能性的空间中选择,这一可能性空间不是外界强加给系统的,而是由系统的内在性质决定的。但是,系统进化究竟选择那种可能性,则取决于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环境条件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技术系统中任何一个环境因素,例如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每一具体选择。技术进化的社会选择,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基础之上,社会环境各方面与技术系统之间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技术进化有自己的内部根据,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技术的这种自主性又是有条件的,很有限的。技术进化不能违背科学规律,要以一定的自然条件作基础,还要适应于一定的技术风土、社会民情。在技术进化的“分叉点”上,社会的选择作用是很突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