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doc_第1页
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doc_第2页
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doc_第3页
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doc_第4页
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16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小麦新品种龙辐麦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论文关键词春小麦;龙辐麦16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论文摘要阐述了优质春小麦品种龙辐麦16号的特征特性,并从选地施肥、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中强筋家庭用粉优质高产抗病春小麦品种龙辐麦1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辐射(龙7439/克88-596)种子,经系谱法选育而成。于2006年通过黑龙江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1特征特性 ()农艺性状。该品种属春性、中晚熟,生育期90d左右,幼苗半直立,前期发育缓慢,后期发育较快。株高1m左右,秆强、有弹性、抗倒伏。有芒、黄壳、红粒、角质,千粒重3840g,容重800g/L以上。分蘖整齐,成穗率高,后期落黄好。 ()品质好。蛋白质含量17.0%,湿面筋36%,沉降值42.8mL,吸水率64.4%,形成时间6min,稳定时间6.5min,属优质中强筋家庭用粉麦。 ()产量高。20002002年3年鉴定平均产量3045.4kg/hm2,较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5.2%。2003年省区试4点产量1245.352503.70kg/hm2,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8.7%。2004年继试产量为1344.952483.35kg/hm2,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0.51%。2004年在牙克石地区13.33hm2面积上平均产量为4875kg/hm2。 (4)抗病性强。对叶锈病、杆锈病免疫,高抗赤霉病和白粉病,感根腐病较轻。 2栽培技术 2.1选地施肥 要选择秋天进行深松秋耙或有深翻基础、肥沃、干净、墒情好的大豆茬或玉米茬。折合商品化肥施尿素131.93kg/hm2,磷酸二铵163.05kg/hm2,青海硫酸钾93.75kg/hm2。秋深施需肥总量的2/3,播种时再浅施需肥总量的1/3。 2.2种子处理 播种前首先要进行种子精选,用重力式精选机把病粒、秕粒及杂质选出去。选出的种子质量要达到二级良种以上。纯度达99%以上,净度达98%以上,发芽率达95%以上,水分13%以下。种子选完后,要用种子量0.3%的50%福美双拌种,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兼防根腐病;或用11%福酮种衣剂按药种比1.52.0100拌种,也可起防治小麦腥黑穗病、散黑穗病和根腐病的效果。 2.3播种 选用15cm单条平播,或30cm宽窄行双条平播(大行距20cm,小行距10cm),保苗600万株/hm2。土壤化冻达到播种深度时及时播种,最好是顶凌播种,时间在4月5日左右。播深要在播完镇压后达3cm,播种镇压要连续作业。 2.4田间管理 2.4.1播后镇压。我市历年春风较大,播种后要进行镇压,促进反润,加速种子萌发,避免由于地疏松透风造成死苗,地湿土黏地块要选择适当时机补压。 2.4.2压青苗。压青苗是提墒防旱、简单易行、增产显著的一项有效措施。它主要是使小麦根系与土壤密接,增强根系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同时能加强土壤毛细管的作用,有利于提墒和幼苗扎根,防止水分蒸发,促进分蘖。压青苗还可以暂时抑制地上部生长而促进地下部生长,起到蹲苗壮秆的作用。压青苗时期以三叶期最为适宜,拔节以后要停止压青苗,以免折断茎秆。压青苗要做到“四压四不压”,即地干、土疏松、坷垃多、苗旺压;地硬、土黏、苗弱、麦苗受冻不压。工具采用V型镇压器最好。 2.4.3锄草松土。锄草松土的作用不但能去草助苗,而且能蓄水抗旱,能增强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有利于提高地温与土壤微生物活动。因此,除草松土也是一项增产措施。15cm单条平播小麦三叶期可用轻型钉齿耙松土锄草;30cm宽窄行的宽行小麦可用窄锄人工铲草松土。 2.4.4合理追肥。对叶色发黄淡绿、茎秆细弱、叶片短窄上举的弱苗应在三叶期追肥,追尿素112.5150.0kg/hm2。 2.4.5化学除草。双子叶杂草较多地块,用2,4-D丁酯乳油0.750.90kg/hm2,对水450kg机械喷雾;单子叶杂草多的地块用6.9%骠马乳剂750mL/hm2对水450kg喷雾。 2.5适时收获 人工收获和机械分段收获在蜡熟后期进行,联合收割机收获在完熟初期进行。收获损失不得超过3%。 参考文献 1夏洪玲.强筋春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及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小麦研究,2007,28(1):17-18. 2刘新月,张久刚,卫云宗.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78号选育J.小麦研究,2007,28(1):23-25. 3卫云宗.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临旱6号J.小麦研究,2007,28(1):35. 4王兴语,孙钦洪.鲁东南冬小麦高产施肥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