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左线出洞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最终左线出洞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最终左线出洞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最终左线出洞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最终左线出洞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安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通用表CJ2-5编 号施工技术交底记录合同号D3-TJ-032011071地铁里程ZDK24+726.802ZDK25+957.101工程名称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9标北青区间交底日期施工单位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分项工程名称盾构掘进交底提要西安地铁三号线TJSG-9标北青区间左线出洞技术交底交底内容:一、工程概况本区间设计范围为北池头青龙寺区间盾构法隧道,设计里程为:右线YDK24+462.702YDK25+957.101,左线ZDK24+726.802ZDK25+957.101(含短链0.244m)。右线盾构段长1494.399米,左线盾构段1230.055米。本区间位于西影路与曲江大道十字路口东侧西影路与雁翔路十字之间,区间一直沿西影路下方布设。线路下穿西影路小学人行天桥,距离45中学东教学楼、西勘综合楼、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西安市伟达企业集团公司较近。本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左线ZDK24960处设区间联络通道,ZDK25+490处设区间联络通道兼废水泵房。盾构隧道结构为单层拼装式钢筋混凝土预制管片,结构断面为圆形,管片内径5400mm、厚度300mm、环宽1500mm,每环分6块。本工程采用石川岛SR001号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施工,盾构机盾体外径为6140mm,刀盘外径6170mm,盾构机盾体长9.98m,总长67m,总重约450T。二、施工准备(1)盾构接收前,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制定详细的安全专项交底及技术交底。(2)根据盾构隧道中心设计资料,复核接收井洞门钢圈实际坐标并与设计值相对比,使盾构机沿正确方向掘进。(3)进行出洞前50米隧道内外导线点联测、水准点复测,并复核盾构姿态。(4)盾构机接收前,对所有施工机械、设备性能状态进行复查。(5)做好供水、供电、排水、照明以及各项物资材料的准备工作。(6)做好人员调配,相关人员熟悉工程图纸和工程地质资料。(7)做好预防洞门漏水坍塌的应急准备。三、施工部署由于盾构机出洞与出洞前各项准备工作紧密相联,为保证盾构顺利出洞,须对整个过程进行合理部署,具体包含如下内容:(1)实际洞门位置、盾构姿态确认;(2)洞门止水装置安装;(3)接收基座安装;(4)盾构接收掘进;(5)洞门封堵加固。四、接收井施工工艺流程4.1盾构姿态的确定4.1.1盾构机姿态复核测量在隧道贯通前150m200m时进行包括联系测量的线路复测。洞内所有的测量控制点进行一次整体的、系统的控制测量复核,对所有控制点的坐标进行精密、准确的平差计算。在距离贯通面50m100m时对导向系统进行复核测量。在盾构到站前的最后一次导向系统换站时,充分利用贯通前150200m时的线路复测的结果,用测量二等控制点办法精确测量测站、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4.1.2到达洞门复核测量为准确掌握到达洞门施工情况,在盾构贯通前100m对盾构到达洞门进行复核测量。测量项目包括:洞门中心位置偏差、洞门圈半径等,必要时根据测量结果对洞门进行相应处理。4.1.3盾构姿态调整根据盾构姿态测量和洞门复测结果,讨论制订盾构姿态调整方案,逐渐将盾构姿态调整至预计的位置。确定盾构贯通姿态时,考虑到盾构到达指定位置接收井可能无法完成盾构接收工作,盾构机存在下沉的情况,贯通前15m可逐渐将盾构姿态抬高10mm。4.1.4、出洞姿态及顶桩里程出洞姿态为平面前:+15(“+”表示沿隧道推进方向右偏)、中:+15(“+”表示沿隧道推进方向右偏)、后:+15(“+”表示沿隧道推进方向右偏);垂直前:+30(“+”表示上偏)、中:+30(“+”表示上偏)、后:+30(“+”表示上偏);顶桩里程为ZDK25+954.647,第814环(该里程为左线导向系统显示里程、环号,顶桩以顶桩里程为准)。4.2洞门止水装置安装对洞圈预埋钢环上双头螺栓孔进行攻丝清理,上紧双头螺栓后,再点焊固定。其次,洞门凿除完成后,清理渣土,一次性安装完防水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安装顺序为:帘布橡胶板洞门翻板垫圈螺母。等到盾尾拖出之后帘布橡胶板落到管片上时,再完全拧紧翻板上的螺母,以保证洞门密封效果,防止水土流失造成洞门坍塌。4.3接收导轨、基座安装;隧道贯通后、盾构机刀盘露出洞口后,清除洞口碴土,根据刀盘与接收架之间的距离与高差情况,安设盾构机到站接收导轨。其中洞门环梁0.8m,盾构凹槽1m,为方便盾构机顺利上托架,导轨应比基座高出1-2cm。接收基座的中心轴线与隧道设计轴线一致,同时还需要兼顾盾构机出洞姿态。接收基座的轨面标高除适应于线路情况外,应降低10mm20mm,以便盾构机顺利上托架,避免碰头现象发生。四周采用预埋件加固,防止基座滑动。根据现有盾构机接收基座,结合北青右线出洞基座的改造,左线接收基座需要将右线接收基座焊接的14根工200型钢拆除,按原有尺寸接收盾构机,如下图所示:4.4 盾构接收掘进4.4.1到达区间风机房围护桩停机前的相应准备工作(1)盾构机到达接收井之前,在接收井还不具备盾构机接收条件的情况下,盾构机直接顶桩,顶桩里程为ZDK25+954.647,第814环(该里程为左线导向系统显示里程、环号,顶桩以顶桩里程为准)。顶桩后停机,密切关注刀盘扭矩、刀盘转速、土压等参数,顶桩里程位置应专人密切观察情况,保持通讯畅通,地面值班人员要及时将洞外的情况反应给总工程师和主司机室,以利于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掘进参数;临时停机期间要做好地面监测,洞内人员值班人员在岗,各岗位应该引起重视。(2)根据盾构姿态测量和洞门复测结果,进一步加强盾构姿态调整,逐渐将盾构姿态调整至预计的位置。(3)提前检查硬化地面有无裂缝、区间风机房端墙及其他结构有无变形、裂缝等。(4)掘进参数:土压(1.01.5)bar,根据隧道覆土厚度综合确定,推进速度20mmmin以内,推力8000KN以内,刀盘转速1.0rmin;各项参数在实际掘进施工中根据地面、围护桩及洞门监测结果进行适当调整。4.4.2最后5环掘进拼装当隧道贯通后,一般还需要安装56环管片才能完成区间隧道的管片安装。同时这几环管片随着隧道贯通后,盾构机前方没有了反推力,将造成管片与管片之间的环缝连接不紧密,容易漏水。在最后几环管片安装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要在刀盘前方的预定位置,设置支挡,以防盾构机刀盘向前滑动。出洞10环管片的连接螺栓要求紧固不少于3次,第一次在管片安装时,第二次在下一环安装时,最后再进行人工检查复紧,保证管片连接紧密。为保证出洞口10环管片的稳定,在管片2点、4点、8点、10点四处同线的纵向螺栓处采用拉紧装置进行拉紧,同时采用14#槽钢作为管片纵向连接装置,每拼装一环管片立即将前后几环管片进行拉紧,防止因盾构前方反力小而造成管片环缝张开。待盾尾离开洞口后,将洞口密封圆弧板分多块焊接在预埋钢环上,封住管片与钢环之间的空隙。洞口密封环应在隧道贯通之后、洞口的碴土清理结束后进行安装,以确保洞口密封环不会因盾构机盾壳下部积土而导致密封环损坏。密封环安装完成后,及时用快速凝固的砂浆进行注浆,保证洞口的管片壁后注浆迅速凝结。现场需准备二次注浆泵一台,注浆阀及球阀2个,5个备用。注浆时,先调低注浆压力,由低压力逐渐注入,在一个孔注浆完结后应等待510分钟后将该注浆孔打开疏通查看注入效果。在注入过程中应严密监视压力情况,控制注浆压力不低于0.25Mpa,最高不得超过1.0Mpa,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注浆,并上报值班工程师。在最后几环管片安装时,为加强管片防水和防止管片背后的砂浆突然从洞口冒出,在完成每一环管片的掘进和安装后,应稍等2小时待浆液凝固后,再进行下一环管片的掘进。根据测量数据得出,最后一环为821环,管片拼装完成后,成型管片露出区间风机房洞门钢圈约100mm,可准备3块落底块管片,用来底部拼装,使盾构机到达接收架预定位置,刀盘驶出接收架即停止推进。4.5洞门封堵洞门混凝土凿除后,尽快盾构推进和拼装管片,缩短盾构出洞时间。在盾体完全出洞圈后,进行洞门封门。此时拧紧洞门翻板上的螺母,保证各处缝隙封闭,形成完好密封。利用管片的注浆孔进行双液注浆,使管片与加固土体形成密封防水帘幕,达到封堵洞门的效果。同时,利用同步注浆系统进行双液注浆,充分填充脱出盾尾管片与加固体之间的建筑空隙。再根据实际情况对洞门处进行注浆封门。4.6其他相关工作(1)盾构接收前,应在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