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名句总复习资料_第1页
初中语文古诗名句总复习资料_第2页
初中语文古诗名句总复习资料_第3页
初中语文古诗名句总复习资料_第4页
初中语文古诗名句总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汇编古诗名句分类集成诗中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休亭送华瞬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亭幽。(杜甫忸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锅望洞庭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8.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遭中 诗中冬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2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6隆冬到来时,百花亦已绝?(陈毅梅)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懦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自居易冬至夜思塞)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舞逢雪宿芙蓉山主人)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诗中风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诗中雪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1.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诗中柳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 寒食)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诗中树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人若耶溪) 诗中河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别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9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诗中亲情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3.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木兰辞)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5.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8.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自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9.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杜牧归冢) 诗中乡情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4.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新课标34首古诗词赏析1、观沧海汉代乐府诗。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是“动静结合”写法。“日月之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这从两个“若”字可看出。本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是写乡愁的。开头两句点题。暗含旅途奔波之意。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3、钱塘湖春行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中间两联是分写。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4、天净沙秋思这首曲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前三行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至此,作者揭示出作品的主题: “断肠人在天涯。”直道天涯游子之悲。5、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前两联为第一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下句写泰山的高大。“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后两联为第二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诗人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6、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尾联极言忧国、伤时、思家之悲。7、使至塞上 737年的春天,王维单车出使,赴西北慰问边塞将士,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属国过居延”,是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萧关逢候骑”,却没有遇见将官。一问才知道“都护在燕然”: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圆”“直”二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线条明晰,逼真传神,直入人心。8、游山西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恋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全诗紧扣“游”字,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语言生动。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此诗先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抒思念故友、岁月流逝之情。既而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10、赤壁此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11、过零丁洋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语意双关,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词人将上天说成“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还是人间好呀!“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心理变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词人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13、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最后两句写作者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14、渔家傲秋思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首句词人特地用了一个“异”字,以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塞下天气极寒冷。“四面边声连角起”,风吼、马嘶,同不断起伏的号角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紧紧地关闭城门,这也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下片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从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心理矛盾:他们思念家乡,但却无法回去,因为还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悠悠羌笛,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15、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的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亲射虎,看孙郎”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上片描述军旅生活。一、二句写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芯观看宝剑;早晨醒来时听到了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开头两句便把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三至五句每句写一事,表现作者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作者骑着飞快奔驰的的卢马,猛力拉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他要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是作者的最高理想。最后一句变雄壮为悲壮,充满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17、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为什么“悠然见南山”的“见”不用“看”“望”等字?“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18、行路难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道路不通,令人沮丧。7、8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最后两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茅屋即现在的杜甫草堂。全诗通过自家茅屋为秋风吹破、大雨如注、长夜难眠,推己及人,联想到国家命运、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抒发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最能表现诗人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胸怀的两句诗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情融于雪景(情景交融)。妙用比喻,描写雪后美景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巧用对偶,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21、相见欢此词表现亡国之痛。“无言”“独上”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月如钩”,是作者西楼凭栏之所见。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剪不断”三句,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体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22、关雎写一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诗的第一章用起兴开篇,第二章写小伙子追求心上人而未得的忧思。还是以“兴”写起,长短不齐的荇菜,就应当想尽办法在船的左右两边采择,“窈窕淑女”,就应当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追求不到,小伙子非常忧虑,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折磨而不能自已的人,写得非常传神。第三章写小伙子因苦恼而成梦,在幻想中得到了心上人,为她弹琴鼓瑟,敲钟打鼓,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23、蒹葭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心焦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全诗共三章,每章都用水岸边的秋景起兴,借景抒情,把水乡清秋的景物同诗中的主人公的相思感情交融在了一起,渲染气氛。诗中虚实结合,把实际情景同想像、幻想交织在了一起,表现一个痴情者对恋人的强烈感情。2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本诗写出了春雨细腻滋润、春草若有若无的特点。长安的大街,浸在濛濛的细雨中,雨丝是那样轻细、柔和、滋润,好像酥油一般。在细雨的滋养下,那草色,远远望去,碧色朦胧,极清极新极淡,而待你走近了,反而觉得失却了那绿色。第3、4句中“最”“绝胜”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对早春特别喜爱的感情,也隐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美好时光的意思。2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恨,通过特定的景物渲染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这首诗后两句运用拟人,将明月当作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意境新颖。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26、观刈麦 912句,描绘丁壮们刈麦的情景。骄阳似火,烤得地面滚烫滚烫,人们双脚忍着地面热气的薰蒸,脊背几乎被炎热的阳光烧焦了,但男人们似乎不知道天气炎热,即使精疲力竭,也要趁着夏日天长,抢收麦子。诗中说“力尽不知热”,农民们真的不知热吗?不是,是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苦再累也只能忍着。身体与心理的极度矛盾充分表现了农民生活的痛苦。贫妇人和农民贫穷的原因是什么?租税剥削太重。结尾几句,诗人将自己的生活与农民对比,表现了他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27、泊秦淮两个“笼”,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忧愁和感伤。本诗最后两句借古讽今表面上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一味沉迷靡靡之音,实际是在批评那些不以国事为重、贪图享乐的达官贵人。2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望中含情,表达了对友人沿途劳顿的担忧之情。颈联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意境: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襟。29、夜雨寄北第一句叙事,一问一答,夫妻间的关怀、惦念,宦游人的乡愁、歉意尽含其中。第二句写景,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夜听秋雨,倍感孤寂凄凉。“涨”字,既表现凄凉萧瑟的景象,也写出了诗人羁旅之愁、思归之苦的深重。“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想象他日与妻子欢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述说思念之情的情景。愁苦中夹杂着渴望团聚的欢乐。“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使诗境于循环映照中更显情深意长。30、己亥杂诗诗人下笔一个“浩荡”,生动形象,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心中的愁绪翻滚而来,又以“夕阳西斜”为背景,更渲染出一种日暮途穷的伤感。为什么说“吟鞭东指”“即天涯”?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次离京,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出了城门,就如同人在天涯一般。三四两句运用比喻,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甘愿为后人贡献余力的愿望。“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31、登飞来峰 “鸡鸣日升”的灿烂图景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浮云”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三四两句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他,支持他变法,他就不会害怕朝廷小人刁难,变法一定能成功。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三四句的启示: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使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32、雁门太守行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颔联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颈联中“易水”使人联想到战国内时刺客荆轲的易水歌,渲染了一种悲壮色彩。“重”“寒”“不起”,突出天气的严寒和气氛的紧张凝重,反衬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尾联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的决心。诗中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了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如:“黑云”之“黑”写出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甲光向日”之光,写出了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气势;“燕脂”“紫”写出了边塞夕阳下的肃穆气氛,也突出了将士们血流成河、染紫泥土的悲壮。33、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出眷恋之深。现多用来比喻奉献精神。34、浣溪沙词人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不觉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于是从心底涌出这样的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词人由此触发的,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联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新课标推荐古诗词赏析及古诗词填空预测1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思想内容】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的郁闷。似乎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名句赏析】后两句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2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思想内容】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赏析:清新、湿润,早春经细雨扑面而来。欲语还羞的春意,像婴儿的呼吸一样纤尘不染,细雨蒙蒙,草色隐隐,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早春景象更有韵味?它是烟雨迷离中飘远的一枚章符,悠然落在你面前。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思想内容】表现对友人深深的同情和关切。【名句赏析】后两句,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伴随朋友前往贬谪之地,分担他的痛苦。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4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名句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通过入微的描写揭示了农民的辛苦。【艺术特色】这是首叙事讽谕诗,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思想内容】本词追忆了作者当年在起义军中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名句赏析】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作战的目的,也是作者的理想。“了却”二字写得很好,人们通常说“了却心病一桩”,这两字正有这样的意思。现实无奈,终于在梦中“了却”了驱金复国这一宿愿,语中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但梦境毕竟代替不了现实。【艺术特色】层次鲜明,全词仅十句,却一层一层地描写了抗金战斗生活的情景,展开了一幅幅形象的、境界层层扩大的画面。6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思想内容】记叙了这次出使的经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名句赏析】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被排挤出朝庭的伤感和怨愤)。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7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思想内容】感时忧国、眷恋家人【名句赏析】诗人睹物伤情,仿佛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鸟儿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炼字炼词】“深”:表面写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写出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饱含了忧国之情。“搔”: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这一细节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8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思想内容】这篇悲愤的七绝,触景生情,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名句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炼字炼词】“犹”字意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9过零丁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思想内容】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名句赏析】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艺术手法】颔联: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用“风飘絮”来比喻破碎山河,用“雨打萍”来比喻浮沉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颈联:巧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1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诗人抒写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的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名句赏析】诗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11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壮志未酬而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和至死不渝的执着奉献态度。【名句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作者以落花自喻,落花有情,寄托了诗人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情怀。后人用此句赞美执着的奉献精神。【艺术特色】抒情叙事相结合。离别愁绪和回归喜悦相融,既有“浩荡离愁”、白日西斜,又有“吟鞭东指”、广阔天涯,两种情景互为映衬,自然引出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心志。12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思想内容】这首诗从整体上勾画了泰山的宏伟景象,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洋溢着青年杜甫蓬勃的朝气。【名句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炼字炼词】“阴阳割昏晓”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1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思想内容】这首歌咏西湖的诗,从总体着眼描绘出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炼字炼词】“几处”,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新燕可指,故问谁家不知谁家。“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事物在发展变化。“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名句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诗人看到路畔野花似开未开,但看势头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已是绿草如茵,但草地还不够深,骑马走过,马蹄刚刚被它埋没起来。西湖之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艺术手法】在行进途中展开景物描写。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东湖白沙堤,诗人足迹遍及大半个西湖;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四句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莺、燕是禽鸟,属动物,花和草是植物,这样的选择组合,独具匠心。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14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思想内容】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名句赏析】后两句作者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怀,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15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思想内容】全诗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环境气氛,表现了危城守将誓死报国的决心,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名句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用“黑云压城”极力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用“城欲摧”极言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甲光,铠甲迎着太阳发出的闪光。孤城被蜂拥而来的敌人团团围住。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要把城墙摧垮。这样构思较新颖,“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两句写两军激战的惨烈。这两句中的“燕脂”,“夜紫”还暗指战场血迹。战斗异常残酷,战死者的鲜血把泥土染成紫色。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写守将曾受皇帝厚遇,临危时誓死相报,英勇赴战的决心。统一起来。16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思想内容】表现了诗人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名句赏析】“寨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以南归大雁的径去不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这是托物寄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方面表现戍边将士归心似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