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基本概念.doc_第1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基本概念.doc_第2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基本概念.doc_第3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基本概念.doc_第4页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基本概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MIS的基本概念 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通讯网络等现代化的工具和手段,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处理系统。它是20世纪中叶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系统科学、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以及认识论、开发方法等学科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信息系统科学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其应用的触角已经伸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的最基本概念包括:数据、信息、知识、系统、模型、方法等。尽管这些概念经常被使用,但对于其确切含义并不是每一个使用者都很清楚。因此,有必要在使用它们之前给以明确定义,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2.1 管理的概念和理论 管理也是MIS三大基本概念之一。 管理的定义:通过其他人完成某种任务或达到某个目标的一切活动。 管理的主要任务:利用已有的和可以争取到的各种资源(如人、财、物、技术等),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一、管理与管理现代化1.管理 管理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简单说来,管理就是了解情况,作出决策。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它通常包含以下步骤: 发现问题 管理者通过收集系统运行中的有关信息,根据经验或有关标准,发现现行 组织存在的问题。 拟定方案 针对具体的问题拟定出若干种解决的方法,并估计出每一方案将花费的人 力、费用和收益。 作出决策 经过综合考虑,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施,并随时监督和控制实施情况。 通常把管理分成三个层次,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这三层管理工作的特点各不相同。高层(也称战略级)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或系统最高领导层所做的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根据组织内外的全面情况,分析和制订该组织长远目标及政策。中层(也称策略级)管理的任务是根据高层管理所确定的总目标,具体对组织内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订出资源分配计划及进度表,组织基层单位来实现总目标。基层(也称执行层)管理则是按照中层管理制定订购计划,具体组织入力去完成计划。 例如,在一个企业当中,厂长的工作属于高层管理,各科室(如计划科、生产科、销售科等)的工作则属于中层管理,而车间主任的工作则属于基层管理,为了叙述方便,本书中经常以企业为例子来说明某些概念和方法。事实上,这里说的企业可以是任何一个组织、机构或部门。 在管理活动中应用电子计算机,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标志着管理现代化的进程。对于管理现代化的全面理解,将有助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运行。那么,什么是管理现代化呢?人们对此说法不尽一致。通常认为,管理现代化就是管理的思想、组织、方法和手段都达到时代先进水平。所谓的管理现代化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相对于一个时期、一定阶段而言的,其内容是随着社会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得到充实的。 2管理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1)管理思想的现代化 没有管理思想和观念上的转变,就无法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也谈不上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管理思想的现代化有多种表现形式,例如,重视经营、重视决策的思想。“管理的重点在于经营,经营的成败在于决策”。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管理的过程就是决策的过程,而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决策则是最重要的决策。系统的思想和观点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主导,也是全面地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思想。 (2)管理组织的现代化 管理组织的现代化包括管理体制、机构设置、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等方面的现代化。 为实现管理现代化,在管理体制上应做到集权和适度分权,加强各管理层的经济责任制,采用与实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手段相适应的高效率的劳动组织和生产组织形式等。 (3)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管理方法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事物,从定性概念发展为定量分析,从依靠经验判断逐渐转向应用数学模型和方法与经验判断相结合来进行决策。例如,经营预测和决策方法,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全面经济核算,库存管理技术,线性规划,投入产出分析等等。先进的管理方法是投资少或不投资就可取得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需大力推广应用。 (4)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它对于大企业和大系统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包括信息处理手段的现代化,如用计算机处理各类管理数据,预测与统计,为经营提供信息、辅助决策 ,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信息传递手段的现代化,如步话机,自动显示装置,无线电传真设备,以及数据通信网等的采用。 管理手段的现代化能直接促进管理体制,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现代化的进程。在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信息处理的发展阶段是以处理手段的不同来划分的。当今,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将成为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标志,电子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程度反映了管理现代化的程度。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管理现代化的整体内容,也是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过渡的桥梁。所以,前面所论述的管理现代化的全部内容,正是开发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二、管理涉及的问题:定性或定量 定性管理:通常在管理的经验阶段,属于经验管理方式。当我们对一个事物不了解时只能定性。定性是表示是或否,做或不做。 定量管理:主要依靠科学和技术,处于管理的成熟阶段。定量方法虽然能给出很确定的解答,但这种解答是否一定对还是个复杂的问题。由于原始数据的不准确,或模型的过于简化,往往使结果不可信。三、管理与组织的关系: 管理是组织的主要任务:即对组织的人、财、物、目标、任务和程式机械管理。 现代管理就是对组织内部现象流的管理。 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组织的成败。 管理是为组织服务的,是为确保组织能够达到其预期目标而产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科学。 近年来,管理的组织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U型组织 即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unitary structure),它是一种内部一元化领导的组织形式。 纯直线制的形式,一切均由一个头说了算,如图211所示。 图211 纯直线制 这种形式在生产企业中已几乎绝迹,它只适用于任务明确,而又要求领导集中、控制严格的情形。这可以说是一种树状组织。2.M型组织 它实现了企业多元化(中层)领导,即权力下放、决策下放的扁平化组织。 例如:矩阵式组织如图 2-1-2 所示图212 矩阵式组织 由于组织中职能部门的权力过大和直线组织的分段引起任务的分割,每个功能似乎均有人负责,而无人对整个任务或整个任务的过程负责,为了加强任务过程的负责制,许多企业采取了矩阵式组织。矩阵式组织的一维是直线组织,另一维是任务,这个任务或为产品或为项目。无论车间或项目均在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工作,因而可以认为职能部门处于第三维。这样就形成了三维矩阵式组织。3.H型组织 无论是U型组织或M型组织,对企业顶层来说均是一个“头”的组织,“多头”只表现在中间层。其进一步发展就成为多头的组织,也就是说公司的内部组织有了外部“头”的成分,其形式如图 213 所示:图213 H型组织 控股子公司实际上只是个利润中心,本公司总部对控股子公司的主要目标就是投资获利。控股子公司设董事会,一切事物包括产品或服务方向、市场、财务等均由自己决定。本公司总部只能通过董事会施加影响,不能直接干预。 H型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虚拟组织又称为动态联盟。它是由多个企业组成的临时性组织。当一项任务来临时,各企业组成联盟。当任务完成时联盟自动解散,但相互沟通仍然保持,以备以后再次联盟。 由于虚拟组织的出现,企业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企业结成了战略伙伴关系,甚至相互竞争的企业也不妨碍在某些项目上实现合作,这就是竞争伙伴关系。我们应当关注虚拟企业发展的动向。四、管理与决策: 西方现代管理学家西蒙(Herbert A. Simon)、马奇(James G. March)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着管理的全过程。 管理决策通常有三种类型:1. 结构化管理决策2. 非结构化管理决策3. 半结构化管理决策结构化管理决策 一般是指决策方法和决策过程有固定的规律可遵循,可用形式化的方法描述和求解的一类管理决策问题,如可用解析的方法、运筹学的方法、经验方法、程式化的方法等来解决的决策问题。非结构化的管理决策 一般是指决策方法和决策过程没有什么规律可遵循并难以用确定的方法和程式表达的,即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决策者手中所掌握的数据,临时作出决定的一类决策问题。半结构化的管理决策 是指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情况,即决策方法和决策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但又不完全确定的情况。 例如我们通常在经济和管理讨论活动中所遇到的决策绝大部分属于这种情况,决策科学中常讨论的多目标、多准则问题和决策支持系统等问题也属于这种情况。五、主要管理学家的论点: 泰勒 他把科学管理的原理归纳如下: 1. 凭科学办事,代替凭粗浅经验办事。 2. 集体行动协调、避免不合拍。 3. 做到彼此合作,而不是因个人主义泛滥而导致混乱。 4. 追求产出最大,而不让它受到约束。 5. 尽最大可能培养工人,使他们和公司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泰勒还主张劳资双方不要把注意力放在赢余分配上,而应把注意力转向增加赢余上。并认为科学管理是一次思想革命,是雇主和工人如何对待工作、同事如何相互对待的一次思想革命。 法约尔 提出了以下对主管人员的品质要求和训练。 1. 体质方面:健康、有活力、有风度。 2. 智力方面:学习、判断、适应和智能活力。 3. 精神方面:干劲、负责、坚定、忠诚、机智、尊严、创新精神。 4. 教育方面:相关知识的广博。 5. 技术方面:本职工作的熟练掌握。 法约尔提出了十四条一般管理原则:劳动分工;职权职责,权责相关;纪律,服从,尽力,重视声誉;命令统一;计划统一,指导统一;个别服从总体利益;报酬公平;集中程度;程序,各有其位,各就其位;等级清晰;公道公正;使用期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 迈约 是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30年代和西方电气公司合作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行为科学认为人是社会人,企业应当为社会作贡献,应关心职工,职工应当有权从产出当中获得生活资料。甚至鼓吹工人参加管理。六、企业过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RP) 即企业过程再工程。它是由一些信息咨询公司为客户构建系统时积累起来的。它以企业过程为对象,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性地再思考和彻底地再设计;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和人员组织为赋能者(enabler),以求达到企业关键性能指标和业绩的巨大提高或改善,从而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这里有几个关键点: 出发点 使顾客满意,企业战略发展。 途径 改变企业过程。 手段 以IT的应用和人员组织的调整为方法。 特征 企业性能的巨大提高。 美国在许多企业中推行了BPR,有1/3的最成功者,其效果就十分显著。它可使企业成倍甚至成百倍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未能得到成功的企业主要的问题在于管理,在于人员组织,因而组织和激励是管理的重要问题。BPR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将管理的理论方法做个简单的回顾和总结,对于我们掌握未来的管理是很有意义的。 管理回顾 年 份概念或工具开发倡导者1911科学管理(动作、时耗)佛 泰勒1913运动装配线亨利 福特1914运动调度图亨利 甘特1914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法约尔1917库存经济批量模型佛 哈里斯1931抽样统计表瓦 斯瓦特1933霍桑试验艾 迈约1940多技能群组方法(英)运筹组、布莱开特1940生产计划数学(苏)康托纳维奇1947单纯型法乔 旦泽1950-1960PERT,CPM,OR模拟计算机欧美1970车间调度、库存、预测项目管理 、 MRP质量、服务中心批量处理约瑟夫、奥里斯 麦当劳餐馆1980制造战略、JIT、TQC、工厂自动化 (CIMS,FMS,CAD/CAM,robots etc)哈佛商学院 日本丰田汽车1990TQM BPR戴明 (美)质量控制学会ISO 米切尔 哈默 由这个管理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管理的理论出自于生产,由生产逐渐转到经营,由产品转到服务,由低层转到高层,由运营转到战略决策。但生产的管理至今也未完全解决,用信息技术解决生产管理问题,仍然是很复杂很有挑战性的基础工作。2.2 信息基础知识 数据是一组表示数量、行动和目标的非随机的可鉴别的符号。它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它符号,也可以是图象、声音或者味道。 信息并不是一个精确的术语。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中,管理信息有几个意思:当告诉一个不知道或没有预见到这个信息的人时,信息具有“新鲜”或“震撼”的感觉;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信息可以坚定或校正未来的估计。它具有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递、可再生、可压缩等自然属性;是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资源,这是它的社会属性。 因此信息系统中常用的信息可以定义如下: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它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 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一般可以认为数据是原料,信息是产品。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载体,数据不经加工只是一种原始材料,其价值只是在于记录了客观数据的事实。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语义解释。信息来源于数据,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产物。其价值在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的现实意义。也就是说,信息系统把不适合用户使用的数据加工成适合用户使用而形成的信息。同原料与成品概念相似,一个系统的成品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的原料,那么一个系统的信息也可能成为另一个系统的数据。数据是原材料,而信息对决策或行动是有价值的。 数据至信息的转换如图221所示图221 数据至信息的转换一、信息有如下属性:事实性 等级性可压缩性 扩散性传输性分享性 增殖性转换性 1.事实性 信息的最早的概念是“关于客观事物的可通信的知识”,通信是把信息用于事实。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是信息的第一和基本的性质。维护信息的事实性,也就是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精确性和客观性等,从而实现信息的可信性。尤其是做为生产信息的信息源单位或信息服务单位,这个问题尤其重要。2.等级性 管理是分等级的,对于同一问题,处于不同管理层次,则要求不同的信息,因而信息也是分等级的。管理一般分为高、中、低三层,信息和管理相对应,一般分为战略级、策略级和执行级。不同级的信息性质不同。下表 221 为各级信息的比较:表221信息级别战略级策略级执行级来源关于企业的方向、目标、路线、总纲等,多来自外部。关于如何获得资源,选择工厂位置,生产效益,与其它 厂的比较。多来自内、外部双向。关于生产调度信息,生产指标完成情况。来自内部。寿命寿命较长,如企业 的发展规划等。寿命次之,如某一产品的设计、生产。寿命最短,如考勤信息、发工资、奖金信息等,用完之后没必要再保存。保密程度要求最高,如公司的战略对策,不可泄密。要求也较高, 如某些先进技术、产品,可以有偿转让或推迟一段时间。保密要求最低,因为很难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加工方法不固定,常是靠人预测,或计算机辅助计算等等。有一定的方法,但不是很固定。加工方法最固定: 如计算工资方法;仓库发料方法。使用频率最低,如五年计划数据,每年只用一两次。相对较高,如一年的生产计划。使用频率最高: 如质量检查标准;每天都要用。精确程度最低,如长期预测有6070%已很满意。在于战略层与执行层之间。执行级最高: 如会计的结帐;一分钱都不能差。3.可压缩性 信息可以进行浓缩、集中、综合和概括,而不至于丢失信息本质。当然在压缩的过程中将会丢失一些信息,但丢失的应当是无用的或不重要的信息。无用的信息包括: 干扰信息和冗余信息。其中干扰信息像收音机中的杂音,本来就应该清除,清除的越干净越好;另一些是冗余信息,虽然它本质上是多余的,但在传输过程中能起到补充作用,可以利用它们进行检错和纠错。冗余信息过多会使人感到罗嗦,信息接收者水平越高,传输的信息越简练。 信息的不完全性,指我们没有能力收集一个事物的全部信息,也没有能力和必要储存越来越多的信息。只有正确的舍弃信息,才能正确的使用信息。4.扩散性信息扩散是其本性,它力图冲破保密的非自然约束,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向四面八方传播。信息的浓度越大,信息源和接收者之间的梯度越大,信息的扩散能力越强。越离奇的消息,越耸人听闻的新闻,传播的越快,扩散面越大。信息扩散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它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加快信息的扩散,另一方面扩散可能造成信息的贬值,不利于保密,可能危害国家和企业利益,不利于保护信息所有者的积极性。因此有必要区分不同信息其扩散的不同作用,然后采取相关措施。5.传输性 信息是可以传输的,它的传输成本远远低于传输物资和能源。它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传输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传输的形式也越来越完善,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和图象、声音等。它具有可传输性和适于传输性,故优于传输物质和能源。因而我们应尽可能用信息的传输代替物质的传输,通过信息流来减少物流。 信息的可传输性加快了资源的交流,加快了社会的变化。6.分享性 信息的性质是只能共享,不能交换。不象物质的交换是零和,即所得所失之和是零。故信息的分享没有直接的损失,但是也可能造成间接的损失。信息分享的非零和性造成信息分享的复杂性。 信息的分享性或共享性有利于信息成为企业的一种资源。严格地说只有达到企业信息的共享,信息才能成为企业的资源,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进行企业的计划与控制,从而有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7.增殖性 用于某种目的的信息,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会耗尽。但对于另一种目的可能又显示用途。如天气预报的信息,预报期一过就对指导生产不再有用。但把各年同期的天气进行比较,总结变化规律,验证模型却是有用的。 信息的增殖在量变基础上,可能产生质变,在积累的基础上可能会产生飞跃。曾有一位学者把全国每天报纸上刊登的新厂投产的消息收集起来,进行提炼和分析,时间一久就能对全国工业有所估计。原来不保密的东西变成保密的了,原来不重要的东西变得重要了。信息的增殖性、再生性使我们能在信息废品上提炼有用的信息,在司空见惯的信息中分析出重要的趋势。8.转换性 信息、物质和能源是人类现在利用的三项重要的宝贵资源。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三位一体,互相不能分割。有物质存在,必有促使它运动的能量存在,也必有描述其运动状态和预测未来的信息存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没有材料不能做产品,没有能源不能开工,没有知识和技术也就没有信息,就不能成功生产。 信息、能源、物质三位一体,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了信息就有了一切”。能源、材料可换取信息是不言而喻的,而从汽车运输调度合理安排到汽车单板机节油器都是用信息技术作出的巨大贡献。 信息转化的目的是要实现其价值。衡量信息的价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所花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来计算;另一种是衡量使用效果的方法。 按照第一种方法,社会必要劳动量: V= C + P V信息产品的价值 C生产该信息所花的成本 P利润即信息产品或服务价值等于所花成本和利润之和。例如生产书籍的价值就可以这样计算:把生产书所用纸张、能源、人工、折旧等算出得到成本,再加上按国家规定的合理的利润率算出的利润就得出书的价值。二、信息的生命周期和生命阶段1.生命周期 信息与其它资源一样,可分为四个阶段: 要求 信息的孕育和构思阶段。人们根据所发生的问题、要达到的目的、设想所可能采取的方法,构思所需要的信息种类和结构。 获得 得到信息的阶段,包括信息的收集、传输以及加工成合用的形式,达到使用的要求。 服务 使用信息,提供效益。 退出 信息已经老化,失去了价值,没有再保存的必要,就将它更新或销毁。 2.生命阶段 可分为收集、传输、加工、储存、维护和使用。根据信息及环境和目标不同,几个阶段可以串接起来,形成信息的生命周期。 (1)信息的收集 信息收集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确定信息需求的问题或者叫做信息的识别。确定信息的需求要从系统目标出发,要从客观情况调查出发,加上主观判断来规定数据的思路。 首先要能识别信息,识别的方法有: 由决策者进行识别 决策者是信息的用户,他最清楚系统的目标,也最清楚信息的需要。向决策者调查可以采用交谈和发调查表的方法。交谈有利于阐明意图,减少误解,最容易抓住主要的要求。缺点是谈话一般不够严格和确切,因而应进行采访纪要整理,并经受访者确认签字。调查表比较正式严格,系统分析员可以节省时间。但当决策者的文化水平不高时,往往填写起来很困难,甚至很长时间交不上来。 系统分析员亲自观察识别 系统分析员不直接询问信息的需要,而是了解工作。对管理工作的描述越到下级越容易,越具体;越到上级其职能越广,越全面,越复杂。很多情况只靠外来人员是很难了解透的,因而选派一些管理人员参加系统分析会有很大好处。 两种方法的结合 先由系统分析员观察基本信息要求,再向决策人员进行调查,补充信息。这种方法虽然浪费一些时间,但了解的信息需求可能比较真实。 然后是采集信息,方法也有三种: 自下而上的广泛收集 它服务于多种目标,一般用于统计,如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经济指标。这种收集有固定的时间周期,有固定的数据结构,一般不随便改动。 有目的的专项收集 例如我们要了解企业利润的留成情况,有意识了解几项信息,发调查表或亲自去调查。有时可以全面调查,有时只能抽样调查。样本最好由计算机随机抽样得到,这样才能真实地反映情况。 随机积累法 调查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很宽的目标,只要是“新鲜”的事就把它积累下来,以备后用,今后是否有用,现在还不十分清楚。 究竟采用什么方法,与信息源的属性有很大关系。区分信息源有两个标准,一是地点,一是时间。按地点来分可把信息源分为内源和外源,内源数据完全处于自己控制之下,完全可用自己拥有的一切手段去收集。外源信息必须依赖外单位,只能从可能得到的信息中提取需要的信息。按时间来分,可分为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一次信息是由现场直接采得的信息;二次信息则是各种文件和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采集信息时需要说明信息的维数,一般分为:阶段,层次,来源。 阶段维数:说明信息是与决策过程的哪个阶段有关,是与弄清问题阶段、解决问题阶段有关,还是与选择阶段的问题有关。 层次维数:说明是企业哪一级需要的信息,即高层、中层、基层。不同层次其信息的属性要求不同,即它们的精度、寿命、频率、加工方法不同。 来源维数:指内源信息还是外源信息。 信息收集的最后一个问题是信息的表达,信息表达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文字表述,一种是数字表达,再一种是图象表达。 文字表述:要简练、确切,不遗漏主要信息。 数字表述:比较严格,有时也易产生错觉,技术不同的数字表达方式会引起偏见。 图形表述:能给人以总貌、趋势和比较的信息,使人易作出判断。 表格:以确切的总数和个别项目的精确比较。 图:易给出总的趋势和相对的趋势。 图也可能引起一些偏见: 比例的选择影响差别的发觉。 棒状图较顶线图不易发觉差别。 尺寸小,差别难以发现,不同的比例画在图上更难比较。 用彩色和不用彩色的差别大。 (2)信息的传输 遵守香农模型,如图 222 信息传输各环节有信道、编码和解码和变换。图222 信息传输的一般模式图 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发送者的意图,要通过语言表达的语义过程和语言编码的技术过程的交互作用才能产生信息,这个信息经过发送机构的再次编码和变换,产生适于传输的信号,到接收端接收机构把信号进行变换得到信息,信息再经过接收者的技术过程和语义过程的解码,使接收者能理解发送者的意图。下面我们从技术上介绍一下信息传输各环节的原理:1)信道:由各种物理元件组成。只有电子信道才是真正的高速通道。 信道形式: 信源:信息发出的一端。 编码器:将传输的信息变换成信道易于传输的形式,如电报中的报文变换成数字码,为了防止出错再加上纠错后校验码。 噪音干扰:可以来自自然界雷电等或同一信道中的其它信息干扰。 译码器:是将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解调、解码,把高频载波信号恢复成电码脉冲,有校验码的要舍去这些码后再译成文字等。 接收器:可以是人或计算机。信息传输按功能分: 单工:只能向一个方向传输。 双工:可以同时双向传输。 半双工:可以双向,但某一时间只能一个方向。 信道传输信息的容量以信息熵来描述,即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衡量:物理意义:事先对某事件的知识很少,收到信息后能使这种知识增加很多,故该信息所传输信 息量就大。2) 编码和解码编码:指信息传输中的编码,往往用多传几位进行传输码的检错和纠错。例:奇偶校验码:在传输码后面加一位奇偶校验码。有四位代码: C1 C2 C3 C4,则:C5C1 C2 C3 C4 :半加和(模2)则在发送和接收端检查C5是否相等,若相等则判断为正确接收,反之,为错误接收。奇偶校验码的缺点: 奇偶校验码只能检查出奇数个的错码,当错码为成对出现时,则检查不出错误代码来。3)变换(调制和解调) 为了防止传输时的干扰,复用信道,信息发送时将其变换成合适的形式。 一般主要有:调幅、调频、脉码调幅、脉码调频、脉码调相、脉码相对调相。(3)信息的加工 数据经过加工后才可能成为信息。其过程为: 数据加工以后称为预信息或统计信息,统计信息再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信息使用才能产生决策,有决策才有结果。每种转换均需要时间,因而不可避免地产生时间延迟,这也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征滞后性。信息的不可避免的滞后性要求我们很好地研究,以便满足系统的要求。 在批处理和实时处理方式中,信息的滞后情况是不同的。由于信息的采集也往往是周期性的。这样采集的周期和处理的延迟,造成信息根本不可能反映现实的最新状态。如果我们把现实和信息之间的时间差叫新度的话,那么新度越小,信息越新。信息的新度与条件是条件信息、还是运行信息也有关系。所谓条件信息是指现实过程某一定点数据,也叫定点数据。运行数据是指一个时间间隔内发生数据累计,或叫累积数据。这两种数据的新度不同,见图2-2-3。 图2-2-3 信息新度 由图2-2-3我们看出,对定点数据来说,如马上采集,马上处理,则延迟最小为d,即只有处理时间。如采集到以后放了一段时间才去处理,其存放时间为i,即采集周期,那么最大延迟为d+i。对累积数据来说,每一数据是发生在周期内各个时间点的,我们在期末累积时,有的数据刚发生,有的则已有一些延迟,最大可延i。平均延迟可认为是i/2,既然在处理以前至少有i/2的延迟,那么其最小、平均、最大新度均应加上i/2。信息按时间分,可分为一次信息和二次信息。加工的一般模式如图2-2-4: 图2-2-4 信息加工的一般模式图 按照信息处理功能深浅分: 预加工:对信息滤波和简单整理。 业务处理:对信息进行分析、概括、综合,产生辅助决策信息。 决策处理:通过应用数学模型统计推断可产生决策信息。 (4)信息储存 它是将信息保存起来以备将来应用。在进行信息储存时,强调储存的几个方面是: 为什么要存储信息; 以什么形式存储信息; 将信息存储在什么介质上; 这些信息有何用途; 这些信息对决策产生什么效果;数据存储设备有: 纸:存量大、体积小、便宜,永久保存性好,不易涂改,存文字、数字、图象时一样容易。 胶卷:存储密度较纸大,易查询。但需专用接口设备,价格高,不方便。 存储器:成本低、信息量大,存取速度快,但磁介质不易长久保存。 信息存储的概念较数据存储的概念要广。其主要问题是要确定需要存储哪些信息,存多长时间,以什么方式存储,如何支持目标,经济上是否合算等。 要存储什么信息:由系统目标确定存储什么信息。即根据支持系统目标的数学方法和各种报表的要求确定信息存储的要求。 保存多长时间:根据系统要求确定。 存储方式:由系统目标决定。一般可有: 集中存放:可公用信息,有共享设备条件下,减少冗余。 分散存放:没有设备,非公用时间方便使用者。 何种信息存在什么介质上: 凭证文件:应当使用纸介质。 业务文件:可用纸或光、磁介质。主文件:如企业中产品结构、人事方面的档案材料等应存于磁盘,以便联机检索和查询。 总之,信息的存储是信息系统的重要方面,即使是将来存储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存储越多越好也是不对的。只有正确地使用舍弃信息,才能正确地使用信息。(5)信息的维护 它是使信息保持在可用状态。狭义上说是经常更新存储器中数据,使数据均保持合用状态。广义上说是系统建成后的全部数据管理工作。信息维护的目的在于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安全和保密。1) 保证信息准确性: 首先要保证数据是最新的状态,其次是数据要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 数据产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文件报表出错,二是转抄数据时产生错误。防止遇见报表的错误,主要是靠加强数据收集人员的责任心和采取合适的报表格式.防止转抄错误,应尽量减少转抄,原材料直送计算机。 保证数据唯一性。应用数据库,容易保证数据的唯一性。2) 保证信息及时性: 能够及时提供信息,常用的信息放在易取的地方,各种设备状态完好,各种操作规程健全, 操作人员技术熟练,信息目录清楚。3) 保证信息安全性: 防止信息由于各种原因受到破坏,有一定的安全措施恢复被破坏的数据。即: 保证存储介质的环境,要防尘,要干燥,还要维持一定程度的恒温。 保存信息的备份。4) 信息保密性: 为了维护信息的密级,信息系统采用了很多技术。在机器内部可采用密码方式,密码的方式主要有换位、替代、成组替代字母等方法;密码容易被破解,因此既要使用密码又要使用口令字方式等。所有这些防范措施均不能防止失窃的根源人员,所以加强人员的保密教育,慎重选择机要人员,是根本措施。(6)信息使用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一是如何实现价值转换的问题。前者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高速度高质量地把信息提供到使用者手中。现代的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先进,但远未达到普遍地使用。而信息价值转换的问题相比之下差得更远,价值转化是信息使用概念上的深化,是信息内容使用的深度上的提高。信息使用深度可分为三个阶段:提高效率阶段、及时转化价值阶段和寻找机会阶段。 提高效率:处于数据处理阶段,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益,手工作业机械化,省人手。 及时转换价值:已认识到管理的艺术在于驾驭信息,信息价值通过转化才能实现。信息主要用于管理控制。 寻找机会:信息商品化,信息成为易于存取,易于定价和易于流通的商品,使之不被局部占用。 信息系统是深化信息使用的重要手段,其建设一般要经过初装、扩展、控制、整体化、数据管理和信息管理6个阶段:1)初装:以公司安装第一台计算机为标志。2)扩展:由于业务量的增加,又购买了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应用领域越来越广。3)控制:由于信息系统的扩展,增加了成本,机种多,造成混乱,故开始对信息系统的增长采取控制。4)整体化:由全局出发,对全系统进行更新,把过去分散的系统变成相互内聚的一体化的系统。5)数据管理阶段:建成完全一体化的数据库。6)信息管理阶段:数据处理技术已成熟,信息成为资源,并为各部门所共享,为支持企业目标作出贡献。三、管理信息的特点 管理信息是经过加工的、反映管理活动的数据,除了具有上述一般信息的属性外,管理信息还有如下特点: 1. 信息来源的分散性 信息来源分布在信息产生的源点,即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和业务部门,这就决定了数据的收集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 2. 信息量大且多样性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产品种类的增加,新技术的采用等,信息量越来越大,需要处理的数据是多样化的、大量的,这样非常需要由手工转向计算机处理,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3. 信息处理方法的多样性 信息的处理方式主要有核对、分类、检索合并、总计和转录等,随着计算机的运用,除了简单地进行各种计算外,必须注意采用现代数学方法,建立复杂的预测,优化数学模型。例如,线性规划模型、多目标规划模型、投入产出分析模型等。 4. 信息的发生、加工和使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性 管理是分层次的,即高层、中层和基层。最原始的信息产生在基层,经过逐级收集、加工后为中层或高层管理者所用,在这个过程中时间和空间都将发展变化,这种时空的不一致性使得信息处理工作更加复杂化。 5. 信息的非消耗性 信息与其它物质资源不同,它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消耗,因此,信息具有共享性。 管理信息的上述特点,对于信息处理方法和手段的选择都有直接影响。2.3 系统的概念与性质 系统是由一些部件组成的,这些部件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达到某种目的,或者说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部件的集合。一、系统的观点追述: 30年代: 人们在一些科学学科研究中(生物学、心理学、社会科学),发现系统的一些固有性质与个别系统的特殊性无关。二次大战前不久:路德维希.冯.倍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概念和一般系统理论。1954年: 建立了一般系统理论促进协会,系统的研究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1957年: 美国人古德写的“ 系统工程”公开出版,系统工程一词被确认。20世纪7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系统工程思想有了充分实现的可能性。二、系统的定义 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定环境中一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有机集合体。 系统的概念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实际的。一个抽象的系统可以是相关的概念或思维结构的有序组合,如卡尔马克思所创立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凯恩斯所创立的凯恩斯经济学派等。而一个实际系统是为完成一个目标而共同工作的一组元素的有机组合。上至国家,下至一个小单位、一个家庭及一个人内部的血液循环都是系统。按照一般系统论的观点,系统应当有五个要素: 系统应有一些主量集合,这些量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可以表示为: SN=x1,x2,xn,t: x1(t)X1,x2(t)X2,xn(t)Xn,tT 系统的主量是随时间变化的,叫SN的活动性。可以表示成: SN=x1(t),x2(t),xn(t): t T, xi(t)Xi,i=1,2,,n 系统的主量可以表示于笛卡儿坐标上,叫系统的行为,Pj(t)=Xi(t+a)写为一一对应的关系(i,a)j,这样系统可以写为: SN=R(xpj),(i,a)j:Pj(t)=Xi(t+a),Pj(t) Pj 每个元素的行为我们用bi表示,行为的集合为B=b1,b2,bm叫论域。系统中一对元素(ai,aj)的耦合,为其元素所含主量之交集,则系统存在论域B和耦合C之间的关系叫UC结构,B,C。 系统的状态和转化结构叫做系统的ST结构。记为: SN=dx1,d2,dr,(di,dj):(di,dj)E(D2=D,E 则P=D,E又叫程序结构。三、系统的性质 系统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性:1. 整体性一个系统要由多个要素组成,所有要素的集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要素不但有着自己的目标,而且为实现整体的目标充当着必要的角色,缺一不可。2. 目的性任何一个系统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这种目的性在某些系统中又体现出多重性。目的是一个系统的主导,它决定着系统要素的组成和结构。3. 关联性即一个系统中各要素间存在显赫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机制。这种联系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随着系统目标的改变以及环境的发展,系统也会发生相应的变更。4. 层次性一个系统必然地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这个更大的系统常被成称为“环境”,一个系统内部的要素本身也可能是一个个很小的系统,这些小系统,这些小系统常被称为这个系统的“子系统(Subsystem)”,由此形成了系统的层次性。四、系统的一般模型和存在的条件 1.一般模型 一个实际的系统模型从宏观上来看有输入、处理和输出三部分,如图2-3-1所示:图2-3-1 系统的一般模型 系统的边界由定义和描述一个系统的一些特征来确定。边界之内是系统,之外是环境。2. 存在条件 系统的存在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机构、功能和目标。系统要达到某一给定的目标,就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功能。总功能是由许多子功能(单位功能)组成的,为了实现这些子功能,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机构(子机构或单位功能),这些子机构组成了系统的机构。五、系统性能的评价 判断一个系统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四点观察: 1. 目标明确 每个系统均为一个目标而运动。系统的好坏要看它运行后对目标的贡献。因而目标明确合适是评价系统的第一指标。 2. 结构合理 子系统的联接方式组成系统的结构。联接清晰,路径通畅,冗余少等,以达到合理实现系统目标的目的。 3. 接口清楚 子系统之间有接口,系统和外部的联接也有接口,好的接口其定义应十分清楚。 4. 能观能控 通过接口,外界可以输入信息,控制系统的行为,可以通过输出观测系统的行为。只有系统能观能控,系统才会有用,才会对目标作出贡献。 六、系统的计划与控制 设置目标是计划的第一步。计划中所用名词的精确定义如下: 名词定 义使命组织意图的广泛说明,如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方便的服务目的将要完成什么任务的说明,如不增加人又不增加顾客所耗时间的服务战略达到目的的总途径,如改善服务手续目标要达到的能测结果的说明,如缩短接到用户电话到服务完成的时间计划和预算达到目标的具体行动以及活动的调度进度表和费用,如修改电话预约等政策伦理道德可接受的行为界限,决策界限和标准,如系统接口原则 计划是由远及近,由面至点分层进行的。一般来说一个系统的计划都有以下几层: 战略计划 (五年及以上)企业应当进入什么行业领域?如何筹集资金?如何分配现有资源? 策略计划 (1-5年)实现长期计划的投资模型是什么?如何决定设备位置、扩建、停用,以使利润最大?产品系列中应增加、减少什么产品?最佳产品价格模型是什么? 运行计划 (1-12个月)原料获得、库存水平、分配系统结构、路线和模式,怎样使运行最优?怎样和长期计划衔接?调度和发放 (现时)当前设备运行的顺序是什么?怎样吻合下一周期的运行要求? 系统计划过程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性工作,有时也是耗时耗资最多的工作,往往由于以下一些原因使这项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 计划是一项很困难的认识活动。 计划是一项阐明未来不确定性的工作。 计划减少了行动的自由,受约束者不愿要计划。 计划是一项很紧张的工作。 计划在计算上是冗长乏味的。 做了计划却放到一边不用。 因为计划的这些困难,所以用手工制定及维护一个计划是很困难的。大型完善的计划都需要计算机进行强有力的支持。大型系统工程项目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有强有力的计划技术支持。 控制是测量实际和计划的偏差,并采取校正行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表示于图2-3-2所示: 图2-3-2 系统的控制模型 由图可以看出这个系统可以通过输入的改变,影响系统的输出。我们通过测量装置得到输出结果,送给控制装置,由控制装置按照一定的规则产生反馈信号,利用反馈信号改变输入,以达到控制输出的目的。 为了控制系统的性能,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