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erp的发展管理现状_第1页
国内erp的发展管理现状_第2页
国内erp的发展管理现状_第3页
国内erp的发展管理现状_第4页
国内erp的发展管理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我对国内ERP发展现状的看法!发表者qilin于2005-02-03 13:53:07ERP(Enterprise Resourses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从肤浅的层次来看,ERP软件只是一个工具,帮助企业有效的整合与管理企业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它通过数据、报表等形式反映企业各种资源的现状,为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决策提供依据。然而,这里就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也是ERP软件实施成功的关键,即企业要保证各种数据和报表所反映的内容必须与实际相符,同时必须即时的反映真实情况。否则ERP软件就失去了意义,你的数据库再庞大,如果里面的数据都是不准确的,那么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决策也必将是错误的!如何保证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实际相符呢?众所周知,这些数据都是由人通过计算机输入ERP软件系统的。所以,要保证与实际相符,就必须要求做好2点:1、要保证数据准确无误;2、要保证数据输入的及时性。大多数企业实施ERP之所以失败,我想80%是因为上面两个方面没有做好。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首先,从员工的角度来看,大部分制造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员工素质普遍不高,缺乏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一线员工,尤其是生产人员和仓库管理人员,有的甚至连电脑都不会用,再加上企业在实施ERP项目时不能对员工进行很好的培训等原因,如果操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又不怎么样,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本无法保证。其次,从企业高层的角度来看,大部分老板在决定上ERP项目时并没有真正搞清楚“ERP是什么、ERP能帮助企业做什么、企业为什么要上ERP、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上ERP.”等等问题。有时候就是拍脑袋想起来的,有时候就是看着别人上ERP所以跟着上。诸多不正确的看待ERP的价值观,导致了企业老板对ERP项目的不重视,或者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缺少了企业一把手的推动和监督,而企业中层和基层人员又会把ERP当作一项负担,这种上令下不行的状况直接导致客户方不能很好的配合软件公司,可能最终导致项目反反复复,直至项目失败。再次,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实施ERP项目注定是对企业原有运行秩序的一种冲击。原有的管理制度、原有的业务流程、甚至原有的组织机构设置等等都会暴露出许多与ERP软件不相符的问题。企业实施ERP项目实质上就是对原有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一边是不尽合理的旧习惯、旧制度、旧观念,而另一边是相对规范的业务流程、组织设置和管理理念,二者之间的磨合是必然且艰难的。许多公司实施ERP项目后,员工普遍反映“感觉做事效率还不如以前高”、“每天工作都做不完,还要输入大量数据,真是浪费时间”。这些反映都说明了推动企业内部变革的成本是很高的。哪个企业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成本顺利度过了磨合期,接下来的做事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上线ERP项目的成功率也就大大提高了。第四,从ERP软件供应商的角度看,目前国内的ERP软件供应商林林总总,鱼目混杂,除了几家比较大型的企业(比如:德国的SAP、美国的甲骨文、国内的用友、金碟等)软件设计相对成熟、服务相对规范以外,大部分软件提供商的水平并不高。无论从软件的成熟度、服务流程的规范化,还是从实施顾问的专业能力、培训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这也使得企业上马ERP项目变得长期而艰难。许多企业上了ERP之后感叹“被骗了”、“ERP软件根本不好用”等等,则更多的是由于软件供应商的自身缺陷造成的。综上所述,从深层次的角度看,我认为,导致目前国内ERP项目失败的原因有两个:1、从外因上看,国内的ERP供应市场尚不成熟。比较好的ERP软件供应商要价较高,主要面向大型企业;而以中小制造企业的支付能力来看,只能购买不甚规范的中小型ERP企业的软件,这必然导致一种差者更差的恶性循环。中国大部分制造型企业毕竟还是中小型企业居多,少数大型的制造业巨头上马ERP项目是否真正成功也很难说。因而从总体上说,目前中国ERP项目上马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2、从内因上看,国内的大部分制造型企业管理尚不规范,不具备上马ERP项目的基本条件。从老板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到员工素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整个企业的内部管理可以说根本不具备上马ERP的条件。换句话说,一个企业寻求变革,必须具备变革所需要的资源,如果资源尚不具备却硬要变革,结果必然是陪了夫人又折兵,花钱买包袱,自己找麻烦。这也是中国ERP项目上马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的原因之一。国外的ERP发展,从最初的MRP,到后来的MRP2,再到ERP,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最重要的是ERP的发展是伴随企业管理水平的发展而同步提高的。而我们国内呢,真正意义的ERP发展才不过十几年,国内企业的对ERP的认知度、适应程度都还不高,我们的企业是在跟着ERP的屁股后面跑,这样怎么可能用的好呢?从ERP的话题说开去,我认为,我们国家的许多方面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意识绝对超前,观念绝对陈旧,行动绝对滞后。国外那些经历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东西,都是符合自然或经济发展规律的。而我们却非要走捷径,直接把人家的成果拿来,孰不知从开始到最后的摸索过程和发展历程是无法省去的,如果你想偷懒走捷径,那么你必然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这也是规律的必然结果。ERP在我国的发展也不例外。本人曾经在一家ERP软件公司从事ERP实施顾问工作,以上也只是个人的一些感受和想法,其中也不乏片面和偏激之处,希望大家共勉。关于ERP实施受挫的看法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厂在ERP系统实施上,效果并不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主观因素方面,人的思想意识仍然没有转变过来,很多人缺乏对新事物应有的热情,而ERP原理中有一条重要精神就是团队精神,有很多事情(比如很多静态数据的建立、动态数据的及时录入)都需要多个部门的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才能做好,各行其政的最终结果只能使系统瘫痪。这里只就主观因素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实施ERP的目的,弄清楚实施后能帮企业解决哪些问题,带来哪些效果,产生哪些效益。基于此,又有必要更进一步理解ERP原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对待这个新事物,可是,我们目前仍然有很多人对ERP的认识非常模糊,所以很多事情都只是被动地去做,甚至有些人还有抵触的情绪。在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ERP发展史上的几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或者说历程),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在此只能作一个简短的阐述。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阐述可能有不全面之处,不过我还是希望能借此给企业带来一个新的思路,并且能成为一个新的起点。ERP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物料需求计划阶段、闭环MRP阶段、MRPII阶段及现在的ERP阶段。一、物料需求计划阶段物料需求计划作为一种库存订货计划是在订货点的基础原理上产生的。订货点方法是将每种物料设定一个订货点(一个常数量),当库存物料消耗到订货点时便立即订货,其公式设置是:订货点=物料的日平均用量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关键物料才设置安全库存)按这个公式可以推出:当库存物料全部用完或只剩下安全库存时,请购的物料刚好回库。由此可见,订货点法很好地解决了盲目订货而导致的库存量居高不下的问题。但是,从以上公式也可以看到,如果物料的用量很不稳定时,或者说物料并不是均衡消耗时,那么订货点也就不可能稳定,就需要经常修改。也就是说订货点法只能用于物料消耗均衡的情况下,但事实上物料的消耗在很多时候是不均衡的,这样的话订货点法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且,如果完全按订货点订货,有时可能会因为某些物料用量突然急剧减少甚至突然不用而导致物料的库存增多和积压。因此,一种按照实际需求量来订货的方法便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ERP的原始阶段物料需求计划阶段。物料需求计划因为完全按照物料的实际需求来订货,因此也就有效地控制了物料的库存量,相对于订货点法可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然而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任何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之中。作为ERP理论的核心成分,物料需求计划曾经在那个特定的时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虽然相对于订货点法它是一个质的飞跃,但是它也并非十全十美,它也依然存在着它难以克服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后来也慢慢地暴露出来:物料需求计划毕竟还仅仅是计划,至于计划能否顺利实现其实还得视工作中心的能力情况而定。比如说,按照装配提前期的要求,现计划在4月10日要求1000个自制的A零件准时到达装配车间,但是由于机床组能力不足(几天时间内完成不了1000个的任务)或者机床组已经超负荷(生产排程早已排满)而无法在4月10日之前到位装配车间,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计划便不能顺利实现,因此还是会影响到生产的进行。二、闭环MRP阶段因为物料需求计划并未考虑到能力因素,所以它的能否顺利实现是不确定的,由此,ERP开发人员后来又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考虑进了能力因素,这就是ERP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闭环MRP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物料需求计划做出来之后,都必须再分析这个计划按现在的能力是否能顺利执行,如果不能执行就必须再修改,直到计划、能力、负荷都达到均衡。这个阶段的ERP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系统,这个系统是一个内部封闭环绕的带有反馈控制的系统,相对于物料需求计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三、MRPII阶段闭环MRP虽然是一个带反馈控制的闭环系统,但只是闭环的物流信息系统,并没有把企业的财务资金信息流反映出来。作为一个企业,其经营的目的是盈利,任何计划和控制都必须围绕考虑到一个中心主题经济效益,如果忽视了经济效益,那么即使计划做得再好也是没任何意义的。所以说,闭环的MRP只是解决了采购、生产混乱的问题,至于经济效益如何它并没有反映出来,因此,后来又在闭环MRP的基础上纳入了企业决策层的经营规划以及财务信息流。这样,企业决策者便随时可以了解到企业的经营成绩并把握到企业的整体目标,这就是第二代MRP即MRPII阶段,这个系统在中国的九十年代是非常风行的。四、ERP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个企业除了关注内部的完善运作显然已跟不上时代脚步,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已逐步建立并形成了自己的一批战略伙伴(主要包括其供应商和客户),形成一条强大的供需链,达到互利互荣的长久合作关系,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MRPII的功能则难以满足企业外部的信息集成。于是,一种功能更全面、更强大、可以应用到企业的整个供需链甚至于除制造业以外其他各个行业的管理软件便由此而产生了。这就是现在的ERP系统。以上简单介绍了ERP的发展历程,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 ERP的最终目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来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而资源是有限的,因此ERP系统自始至终都强调计划的作用,并且强调一个企业只能有一个全面的整体计划,各部门只能遵循这个整体计划再细分自己本部门的子计划,但每个子计划都必须充分利用本部门有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等。显然,ERP无法完全代替人的作用,它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企业内部的高速信息通道。决策者可以随时了解掌控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信息,职能部门间也可以随时了解掌握上下游的信息,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不同部门就能够把握机会,迅速作出反应决策,从而提高业务流程的整体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ERP的基本核心理论是物料需求计划,也就是说任何ERP软件都必须包含这个核心计划部分在里面。既然如此,我们在实施ERP系统时最重要的基本任务是做好物料的需求计划,做到既保障生产又降低库存,从而达到解决生产混乱、经常延期交货和减少流动资金积压的目的。而要做好物料需求计划又必须花大力气把基础数据建立起来,可是很多企业的基础数据在实施ERP系统后仍然没有完善地建立起来,比如物料来源、物料分类、物料主文件、物料清单、工作中心、工艺路线、提前期及库存信息等等,这些基础数据不完善、不准确、不规范是无法运行ERP系统的。这就象盖楼房必须先打好地基的道理一样简单。前面的基础工作未做好,就去做后面的工作是劳而无功的。当然,这仅仅是个人观点,但从我以前在实施ERP的实践中来看,基础工作的完善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不可否认,ERP前期数据录入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前已言之,ERP系统的运行需要全体人员的高度的团队精神,这类似于日本提倡的“全员参治”。尤其是基础数据,需要各专业职能部门的骨干力量来提供并共同讨论、协商、确定。依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手存在不足,因为ERP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模块有十多个。通常来说,一个最理想的ERP小组成员应该是每个部门抽调一名精熟本部门业务的人员来组成,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那么就必须集中力量一个一个模块上,而不应该是东放一枪、西放一炮,搞得每个模块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比如说,很多静态数据都未完全建立起来,就开始搞动态数据,这显然是极不科学的,甚至可以说方法完全不对头,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比如说,在物料编码工作没有完成或完善之前,就没有必要去对仓库物料和车间物料进行全面彻底的盘点工作,因为,物料编码没有完全建立或完善,那么盘点结果中尚有没有编码的物料就无法全部登录电脑,库存数据还是不能保证其准确性, ERP系统还是无法运行。而当你等到物料编码以及其他静态数据完全建立好之后可以运行系统的时候,仓库和车间的物料的数量可能又是一片混乱了,这样的话又得重新全面彻底地再盘一次点,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ERP的核心作用首先是要解决从供应、生产直到销售这整个供需链的正常均衡的物流问题,从而使采购计划、生产计划以及销售计划都能够得到顺利实现。综上所述,ERP之所以进展缓慢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大多数人对ERP的原理概念并没有理解透彻,他们不知道推行ERP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于是很多工作都是被动地去做。2很多软件公司只是为了多接几张单而没有完全发挥它的辅导作用,也很少下到一线去真正了解企业的需求,开发工作近似于闭门造车。3缺乏全局性的项目主持人,也缺乏既懂管理又懂ERP的业务骨干。4没有全局性的计划,开发过程没有章法,不是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去开发,也没有将目前的工作分清轻重缓急。该上的没上,不需要这么快上的却上了。5基础性的工作不愿意花功夫去做。我看ERP的物料编码原则 ERP中的物料编码是所有数据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物料编码就没有ERP”,但很遗憾,很多人都不大了解如何编写正确的合乎规范的物料编码,有极大多数的人都是依据手工方式下的编码方式来进行ERP中的物料编码,这之间就包括许多所谓的、有丰富经验的“ERP专家”。 何谓“手工方式下的编码方式”,简单的讲就是用形式上便于记忆的字母(或加上数字)来进行编码,比如:五金35#,就编成WJ35;PP膜(610mm*0.20mm*178M),就编成PP,如此等等,或者有时候为了好看,最多在后面补上N个零以对齐。更有甚者,在数据库中将编码字段设置为主键,而在实施时又以手工形式下编码方式来进行ERP系统的物料编码。 以我短短几年的从业经验,所知的公司(工厂)少有不是这样编码的。这样一旦在业务规则有变更时,势必引起不可逆转的严重后果。比如假设之前企业用的编码规则是“大类(2)中类(4)规格(6)”,有一天发现这样编码不合适,需要改成“大类(3)中类(4)小类(4)流水号(3)”,这时个你想会怎么?哭都来不及呀。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我想原因应该如下: 一、ERP只是一种潮流。当今ERP概念满天飞,许多公司为了出成果,招揽了一批懂得点程序编码,但对企业业务流程一窍不通的程序编写人员,编写出了不合企业规则的四不像程序,然后借销售人员的三寸不烂之舌,以及一些企业的盲目跟风,从而推上了市场; 二、应用没有实施经验的人员来做ERP实施。我觉得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点,拥有丰富经验的实施人员,即使在程序设计上有缺陷的时候,也应当尽量引导企业流程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以减少不可逆转之错误的发生。在编码规则的应用上,应当避免延续企业旧有手工形式的编码方式,而采取适合计算器管理与查询的先进编码方式。而目前很多中小型软件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常常是招募一些刚从学校里面出来的年轻人,经过简单的几次培训后就派去企业方进行实施,结果会怎样,用脚趾头想都会知道; 三、企业自身没有既精通企业管理,又懂ERP理论的高层管理人员。有很多中小型企业为了节约资金,应用之前的硬件维护人员来跟进ERP系统的实施,这样的情形,如果在软件开发商派有丰富经验的实施人员情况下,可能还察觉不到多大的严重性,但如果刚好开发商派来的也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那可就彻底完完了。假设一下他们对如何定义物料编码规则的对话: 实施方(甲):请问一下你们工厂目前的物料编码规则是怎样的? 企业方(乙):这个,等我看一下,我们现在的规则是:大类(2位字母)中类(4位字母)规格(6位)。 甲:那么,每一位是否都有意义呢? 乙:是的,大类代表,中类代表,规格代表,这样简单易记,他们(指其它相关人员)一看就知道这个编号代码什么 甲:那,现在我们用ERP的话,你们这样编码可能会不合适的 乙:有什么不合适,又简单,又好记,他们现在都用得很好呀(这小子,怎么一来就说我们的编码规则不好?) 甲:这个(不知对方深浅,可不能轻易得罪),那好吧,我们先这样进行编码,你通知一下物料编码人员,尽快把物料编码输入ERP 乙:这好办,我马上请他们去做 甲:那我们再谈一下其它的问题 各位读者看到可能要为这个工厂担忧了,工厂的前途可能就毁在这两个人的手里。 当然,当然,影响编码原则的因素还有很多,但归根结底就是由于对ERP编码原则的认识不清所至。 ERP标准物料编码基本原则 秋毫ERP(Axapta Oracle SAP专业论坛作者:admin 时间:2006-8-2 22:33:07 ERP标准物料编码基本原则第 1 部分 目的在公司内部建立统一、准确、简明实用的物料标识系统。第 2 部分 基本概念2.1 编码对象准备编码的实体,例如成品,半成品、部件,各种原材料、元器件等。在建立编码体系之前,必须先清楚地分析界定编码对象及其应用范围。2.2 编码项在本文中我们特别约定“编码项”或“物料项”、“一项物料”这个名词,表示一个需要给予唯一编码的项目,也就是在物料应用中所要区分的基本单元。2.3 编码方案也可称为编码规则,规定如何确定编码对象中每个物料项的编码。编码方案应当明确地规定其编码对象,编码的应用范围,编码的长度上限,字符集,码值的确定规则。2.4 编码表码值与其对应编码项描述的记录。通常是已被实际确定的编码项的汇总表。物料编码表实际就是物料项总清单。编码表应当成为对编码所标识物料项的所有需辨别特征的权威、完整的文字表达及对所有其他精确描述或规定的索引(例如图号,标准或规格书编号等),是在应用中查询物料项的详细要求(属性)的标准依据。应当对编码表的内容加以严格的控制,对新增的编码及其描述进行查重检验。实际应用中,只需要将实际发生的物料项列入编码表,而不需将所有可能的物料列入编码表。第 3 部分 基本原则对特定的编码对象,总是可以设计出多种方案,但任何一种方案,必须符合以下原则。3.1 完备性一个应用中的编码方案,须能够对编码对象应用中所有可能发生的项目给以确定的编码。讨论:绝对的完备是不可能的,但一个好的方案应当有足够的前瞻性,能够使用较长的时间,例如10-20年。3.2 唯一性即在编码方案所定义的描述范围上,不同描述(即物料项)对应不同的码。讨论:编码表中编码的唯一性,可以通过强制(例如电脑自动拒绝重复项目)的方式保证,但实际应用中,由于使用人员对方案理解的偏差,也可能对实质相同的物料作出不同的描述,从而在编码表中有不同的编码实质是指向相同的物料项,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好的编码方案和管理,应能够将这种情形降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3.3 编码的永久性一个编码一经确定(即正式列入编码总表),其所对应的物料项就被永久的确定,无论该物料项将来是否继续使用或废除。讨论:如果一个码值所对应的物料项被更改了,就会导致以前的记录与更改后的记录的矛盾或混乱。3.4 向前兼容性编码的规则或编码表中描述内容的必要更改,应遵循“先前兼容”的原则,使之能适合于该编码过往的应用。讨论:与编码的永久性类似,如果更改造成了兼容性的问题,就可能造成对前后已经应用的编码解释上的混乱;实践中这一原则往往难以彻底遵守,但更改者必须仔细考虑其中可能造成的问题,加以回避或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第 4 部分 良好编码实际应用中良好的编码,首先必须满足上述基本原则,以下是对良好编码进一步的讨论。4.1 描述性的利弊编码本身的描述性(或码值的直观辨别性),在许多特定的编码应用场合,特别是手工作业的现场,是有用的特征,但过于追求这个方面的特点,是编码体系不良乃至失败的常见的原因之一,大多数编码方案初涉者都在这方面走过弯路。必须牢记:编码是对物料项的“标识”而非“描述”,当在这个方面发生争论时,应当仔细地研究判断将来的应用中,有多少,以及什么样的情形之下,必须单单通过编码本身推断出其所标识物料项的属性,而不能通过直接查询编码含意描述,或标出编码的同时标出编码描述的内容的方式解决问题。4.2 辨别能力的限度任何实用的编码体系,对物料项的绝对辨别都是相对的,对辨别或区分程度的要求取决于编码的应用范围,例如对普通家电产品上使用的螺丝钉,我们只需区分其形式特征和基本材质,包括表面处理方式或镀层,而无需区分其基体材质的详细成分,而对于宇宙空间站上所用的螺丝钉,就可能须考虑更多的属性。产品的设计者是对上述问题作出判定的权威。4.3 文字描述的限度文字描述本身是有限度的。许多物料项的特征是不可能用文字描述清楚的,这也就是仅包含文字描述的编码表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形发生时,编码表的描述应当也只需要规定其他描述方案的索引,例如图纸的图号,设计规格书的编号等。从这一点,我们也应当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编码的关键是“标识”而非“描述”。4.4 冗余性良好的编码方案应在尽可能考虑编码对象在规定应用上的各种可能性后,仍然应当留有一定的空间容纳难以预见的例外情况,这是保持一个编码体系易于实现及其有足够寿命的要点之一。另一种冗余性体现在编码值的描述上:当编码值本身的描述性(见4.1)十分必要,也可以将描述性的码段以冗余编码的方式插入编码中,例如直接将关键规格的数值嵌入,例如对于一些成系列的结构件就可以用规格+图号的方法构成编码。自然,这种冗余的引入,也增加了编码本身出现错误的机会。需要留意:应考察冗余的必要性,减少不必要的冗余。4.5 简明性在许多成功的实践中我们观察到,复杂对象的编码方案往往趋向于采用最简单的数字编号标识的方法,构造巧妙的描述性编码构造或码值分配规则的努力往往效果不佳,也并非真正必要。4.6 辨别的程度与内容在物料编码中,需要辨别区分哪些项目,是常常引起疑问的地方。在实际看到的种种方案中,往往在对物料项自身的特征属性进行辨别的同时,加上一些其他的项目,例如:产地,供应商/制造商,设计的版本,部门,安全标准等。关于这些问题的处理,应当遵循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可替代性原则。例如若两个版本不同的部件并不是完全互相替代的,建议设立新的物料编号并更改相应产品的BOM为好。通常上述的项目,都有或应当建立独立的编码规则,而且,通常并不是所有的物料都需要区分这些项目,因而,一种基本的处理方式是在需要区分的时候,将相应的编码组合使用,从电脑数据处理的方式来说,上述项目在表中通常应当设独立的字段。第 5 部分 编码的形式分类5.1 定长和不定长编码编码的长度用其包含的字符个数表示。不定长编码通常编制比较容易,但应用中也应当规定其长度上限。从经验和适用角度,通常都可以限制在15位,过长的编码可能意味着方案本身并非良好。5.2 分段编码与单一编码单一编码的任何一位或几位的组合不构成特定的意义,分段编码形式上就是单一编码的组合。在分段编码方式中,以段的顺序决定段的含义。5.3 定长分段编码与不定长分段编码定长分段方式下,每一个段上都是定长的单一编码;不定长分段方法方式下,每个段的长度是可变化的,段与段之间必须加上规定的分隔符。5.4 编码组合与独立编码独立编码可以看作是可直接应用的最小编码单元。一个独立的编码上的每个段/位都是必须的,其含义是相互依赖的。组合编码是由若干独立编码构成,例如将在一个物料编码后面加上一个制造商编码。当需要在一个编码方案中包括具有独立编码的对象时,应考虑可否采用组合编码的方式及其利弊。5.5 校验码校验码是根据编码的其他部分,通过特定的规则求出的。通过重新计算校验码,可以发现大部分编码书写上的错误,识别错误的概率取决于算法。第 6 部分 码值分配1. 码值就是一个具体的编码值,编码就是将码值赋予具体意义的过程。最常用也是最基本、最有效率的码值分配形式,就是采用码表记录赋值的方式。2. 当我们对码值的含义设立某种规则时,就可以省略码表,直接从规则上推断码值的含义,例如使用缩写字母,规格数字直接或简化后用作码值等等,虽然都有某种实用价值,但往往容易产生局限性、例外、码值的严重空置浪费等弊端。从实践经验来看,强烈建议大家首选简明且易于控制的码表赋值记录方式。3. 码值的分段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段,例如在人员编码中,将00001 00199分派给行政部,00200 00500 分派给工程部等。码值分段的方法在维护管理上增加了复杂性,应慎重使用。讨论:码表赋值,是一种无需任何隐含规则的最简单的方式,码值通常采用数字,其大小仅仅代表在码表中排列的顺序。第 7 部分 编码项的描述与编码的关系编码的描述(记录在编码表中),是对编码本身对应物料项的具体说明,也应当是唯一的权威性说明。讨论:实际上,编码的过程是先确定对象写出准确的描述,然后对“描述”进行编码。编码是否合理的关键,往往在于描述是否准确、完整、规范上,而不是在根据已经确定的描述确定码值的环节。7.1 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描述结构化的描述由规定部分组成,每部分有特定的含义,不具有上述特征的描述就是非结构化的。7.2 结构化的描述记录方法在记录描述的内容时,如果能够按照描述的结构分项记录,是比较理想的,但也可以将所有的描述项连接在一起,构成一段文字。后者牺牲了查询的灵活性,并易于产生不完整、不规范的描述。7.3 结构化描述与码段的关系当采用分段编码方式时,编码的描述也必定具有与码段对应的结构;然而描述的结构却并非必须体现在编码的形式上,我们仍然可以用单一编码对结构化分项记录的编码项特征进行编码,能认清这一点是很重要的。7.4 结构化描述的利弊结构化描述是严格精确的表述方式,结构的明确意味着对描述对象的更深入准确的概括。它在记录,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更高,它同时也是灵活有效地查询以及严格准确地编码(乃至电脑辅助编码或更高级的应用例如电脑辅助材料选择等等)的基础。在实践中,应当根据当前需求、能力、基础等,灵活掌握分寸,不必过于勉强,否则适得其反。许多初级应用的简单编码方案,采用几乎完全非结构化的方式记述编码的含意,结果当较多编码被记录时,即使同一个人,也经常会将同一个物料重复编码,而描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所以对品种较多或持续增长的对象,特别要仔细考虑描述的结构和规则。第 8 部分 常见方案类型8.1 单一码段数字编号方案完全按照编码项被登记到编码表的顺序,给以数字代号。这是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方案。8.2 属性结构分段编码方案确定编码对象的所有属性,码段与描述属性一一对应,这种方案,如果再辅以分段编码表或属性描述字典,就构成最严谨的编码方法,基于这样的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实现电脑辅助编码,最严格准确的编码表,最灵活的查询,以及作为为电脑辅助产品设计等的高级应用的基础。理想的方案在实践中比较难以实现,主要体现在这种方案需要对物料的特征有完整精确的认识,和对每一码段都作出好的编码规则,以及需要对将来的可能性有精确的估计,方案本身比较缺乏弹性,设计的难度大。在实际应用中,常对公司自身的产品采用这种方案进行编码(也就是编制产品型号)。讨论:良好的属性结构分段编码方案,可以减低对编码总表的依赖性,在任何应用点上,只需要有知道各段的编码规则(或分段的码表)就可以得到完整精确的编码项描述,这是其实用上的优点;然而对于特性复杂的对象,这种编码将会是比较冗长的。8.3 单级分类编码方案规定编码的前N位或第一段为分类码,后续部分根据该类的编码规则确定。这是企业物料编码最常见的方式。常见的实用方案如下列。8.3.1 分类码+单一码段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实际应用中也相当广泛,为补充其缺陷,有时可采用多级分类。也有将描述分成几个段的,但对描述的没有具体含义的划分通常只对格式编排有一定用途。为拟补这种方法在记录上的任意性,可建立一定的描述结构,或描述规则。例如下例:码段为分类码+序号,描述项目为:分类,规格,材质,标准,其他特征。8.3.2 分类码+关键属性码段+顺序号这是对完全的“属性结构分段编码方案”的一种简化。对每一个类判定其关键属性,设置对应的码段,然后设立一个“序号”性质的码段,对应所有其他需要区分的特征,同时保持方案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对塑胶件,分“材质”,“颜色”,“图号”,“其他特征”四个码段,并建立对应的描述项,对电子元件用“规格型号”+“其他特征”(电子元件品种多时,可将电子元件分拆成不同类型)。在企业物料编码制定的实践中,这种方案是比较实用而有效的,特别适合于物料类型品种较多的组装加工型企业。8.4 多级分类编码实质的结构是分级描述,每一个级别是对上一个级别的细分,适合于层级结构明显的事物,例如地名,零件的分解号。第 9 部分 电脑应用的要求1. 除了编码本身有效性(例如唯一性)之外,现代的电脑应用系统对编码的基本限制,就是最大编码长度的限制。涉及到不同的电脑软件,也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限制,例如对字符集或数据类型。2. 为了实现电脑的应用,必须编制/维护完整准确的编码表并输入电脑,而任何编码表在输入电脑时,通常必须符合相应软件中所设定的格式,例如描述项的名称、长度等。第 10 部分 结构分解码与物料编码当使用了产品结构表或产品物料清单(BOM),可能还会产生另外一种物料标识体系,我们称为分解码,通常将每个分解层次上的物料项编上序号,将由根开始的序号串连起来,就构成了该根下的唯一编码。如果在分解树的根(比如成品)上使用了唯一性的代码,则用这个代码加上之下的分解码,就构成了对物料项的唯一编码。分解码包含了产品结构中的位置(层、层中的顺序)和所属产品的信息,如果不同的产品中含有同样的物料项,其分解码必定不同,也没有任何方法直接从这样的分解码本身辨别出二者是否相同的物料,所以分解码不能直接用作对物料项在整个应用范围上的唯一编码。第 11 部分 编码管理与责任1. 应当建立一个由编码应用范围上一切业务的总负责人授权生效的程序性文件,对编码方案的制定、修改,编码表的制定、修改,编码的应用等方面作出规定。2. 由公司产品设计的专家,精通产品结构及各种材料,熟知物料控制,品质控制,生产管理要求的人/小组负责制定编码方案。3. 由熟悉公司产品及结构,熟悉物料的人负责维护(添加、修改、删除)编码表的内容,并另外指定对编码方案熟悉的人负责审核。4. 在所有需要区分物料项的场合,都应当使用物料编码作为区分的唯一依据,这包括所有相关的文字记录都应包括编码,实物标识也应当以编码为基本项目。5. 明确规定“设计者对物料的要求转换为编码”、“购入或生产出来的实物被加以编码标识”的这两个物料编码应用的关键环节上的控制方法。6. 方案编制时,指定唯一的方案设计者决定所有的方案,并指定适当人员对制订出的方案进行审核(主要目的不是选择方案,而是找出漏洞);方案设计者应当对物料的设计需求和编码的原理有足够的经验和认识。实践证明,在编码方案选择上过多人参与的讨论是无益的。ERP系统中基础资料编码原则 基础资料编码原则编码是实施中的关键环节,编码原则制定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系统管理的规范性、易用性、扩充性、易记性;直接影响系统数据输入与检索的正确率及效率;甚至决定了系统某方面功能是否能够实现。制定编码原则时要注意遵循下列一些原则:尽量能够直观体现上下层关系,码长尽量简短、同类货品码长最好一致。以保证检索数度较快、输入简洁。直观性要好,容易记忆,还要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Fas2000软件编码总则 1、编码中不得出现全角字符,不能出现冒号、分号、引号、撇号、句号、逗号等特殊字符;2、编码中尽量不出现汉字,实在没有办法避免,汉字只能处在末尾;3、编码中可以出现横杠“-”和乘号 “*”,但一定要保证所有的“-”和“*”都是英文半角状态。4、一般情况下,编码中的英文字母一律采用大写半角(特殊说明的除外);5、数字流水号编码且编码会达到10以上,则 1到9要用01到09来编;6、货品编码要少于位字符;7、编码,尤其是货品编码,禁止出现“一物多码” 或 “一码多物”;8、为了便于查询,在长度允许的情况下,货品加分类标志字母并考虑与仓库的对应关系;9、涉及到客户厂商,需要抽取英文单词中的部分字母时,应抽取单词中的显要辅音字母,但要避免重复: 如 海尔 Haier 海信 Hisence 取HR HS 比较合理 ,只取一位时取 R 和 S ;10、同类货品很多时(超过)不采用流水号编码;11、没有英文名称的货品,采用汉字拼音首字母作编码,如遇到重码,可以做适当调整。 具体编码规划 一、部门编码:部门编码采用阶层编码方式,以方便按部门编码过滤、统计。一级部门编码用二位数字表示,即用“01-99”表示,二级部门编码用二位数字表示,即用“01-99”表示,通过编码阶层体现部门所属关系。说明: 部门编码最大长度为4位,也就是说部门编码不能超过4位。要求:在定义部门时,不允许删除或修改最高部门0000。编码示例如下:以业务部、生产一部为例,假如业务部部门编码为01、生产一部部门编码为02,则编码如下: 01 业务部 02 生产一部0201本部(注意生产一部下设“本部”)0202车一0203车二 二、员工编码:员工编码采取顺序编码法,同一个部门内部按流水号编码。成品编码分为二部分,格式如下: 部门编码 - 流水号部门编码与流水号之间无需用“-”字符间隔。说明:员工编码最大长度为7位,也就是说员工编码不能超过7位。 部门编码分为2位与4位不等,流水号3位。为确保员工编码的正确性,首先制定部门编码,相关部门确认后,才能进行员工编码,望注意此事。下面以业务部和生产一部为例进行说明:假如业务部部门编码为01,生产一部部门编码为02,则员工编码如下:01业务部: 01001 XXX 01002 XXX 02生产一部: XXX XXX (本部) XXX XXX (车一) XXX XXX (车二)三、仓库编码:仓库编码采用阶层编码方式,以方便按仓库编码过滤、统计。一级仓库编码用二位数字表示,即用“01-99”表示,如果需要设二级仓库,二级仓库编码用二位数字表示,即用“01-99”表示,通过编码阶层体现仓库所属关系。说明: 仓库编码最大长度为4位,也就是说仓库编码不能超过4位。 因典航不需要设二级仓库,仓库编码最大长度为2位。要求:在定义仓库时,不允许删除或修改最高库位0000。编码示例如下: 01 原材料库02 包装物库 03 工 具库04 辅 料库05 模检具库06 低值易耗 09 成 品库 99 废 品库四、货品分类编码表以成品、原料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编码由相关部门自行设计。大类 中类 小类 货品编码前辍 产品名称 01原料 02包装物 03工具 04辅料 05模工检具 06低值易耗 09产成品泵零件 01 01-铸铁件34712 02-不锈钢35052 03-铜件1044 木工件 02 01-AC1021刻度盘 02-AC1022刻度盘 03-P04支撑套 说明: 货品编码前辍分为三部分,格式如下: 大类码-中类码-小类码 大类码用二位数字表示,即用“01-99”表示,中类码用二位数字表示,即用“01-99”表示,小类码用二位数字表示,即用“01-99”表示。 说明:货品编码前辍最大长度为6位,也就是说编码不能超过6位。 类别之间无需用“-”字符间隔。 如果没有小类码,小类码可以省略,无需用“00”填充。在货品编码之前,首先制定货品编码前辍,相关部门确认后,才可以根据货品编码前辍对货品进行编码。 以上货品分类编码只是举例说明,具体编码由相关部门自行设计。五、货品编码1、成品编码:成品编码分为二部分,格式如下:货品编码前辍-产品代号货品编码前辍与产品代号用“-”字符间隔。说明: 货品编码最大长度为20位,也就是说货品编码不能超过20位。以35052、为例进行说明:编码:-35052 名称:35052 - 35052货品编码前辍 分隔符 产品代号注意: 产成名称分为二部分,格式如下: 产品名称 / 产品规格产品名称必须符合以上格式,各项目间用“/”分隔。2、原料编码:原料编码时采用分段编码,即货品前辍-毛坯代号货品编码前辍与原料代号用“-”字符间隔。编码方式同上,不再说明。3、材料编码: 材料编码时采用分段编码,即货品前辍-流水号 流水号:“001-999”代表材料流水号 货品编码前辍与材料代号用“-”字符间隔。编码方式同上,不再说明。六、工序代号编码工序代号编码采用阶层编码方式,用来体现大工序与小工序的所属关系。大工序编码用二位数字表示,即用“01-99”表示,小工序编码用二位数字表示,即用“01-99”表示。说明:工序代号编码最大长度为10位,也就是说工序代号编码不能超过10位。工序代号编码如下:01 车工0101 车一 0102 车二 0103 车三 02 钳工 03 清洗、烘干、包装七、客户编码:客户编码采用分段编码,格式如下:客户厂商标识-区域标识-国家标识-流水号说明:客户编码最大长度为12位,也就是说客户编码不能超过12位。 客户厂商标识:“1”代表客户,“2”代表厂商 区域标识:“1”代表国外,“2”代表境外(港澳台),“3”代表国内。国家标识:如“86”代表中国。流水号:“001-999”代表客户流水号要求:各段之间无需使用“-”间隔。八、厂商编码:厂商编码采用分段编码,格式如下:客户厂商标识-类别码-流水号说明:厂商编码最大长度为12位,也就是说客户编码不能超过12位。 客户厂商标识:“1”代表客户,“2”代表厂商类别码:见下表,相关部门已确认。流水号:“001-999”代表厂商流水号要求:各段之间无需使用“-”间隔。类别:大类 中类 小类 01-省内 01-市内01- 即墨市 02-胶南市 03-胶州市 04-平度市05-莱西市 06-黄岛区 07-城阳区 08-李沧区09-四方区 10-崂山区 11-市南区 12-市北区02-市外不设小类02-省外 01-XX省不设小类02-XX省不设小类03-XX省不设小类 九、固定资产类别: 大类 中类 编码前辍 固定资产名称 1-房屋建筑 2-机器设备 3-工具器具 4-电子设备 5-运输工具 9-其 他 说明: 固定资产编码前辍分为二部分,格式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