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成本理论研究_第1页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成本理论研究_第2页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成本理论研究_第3页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成本理论研究_第4页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成本理论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传统质量成本理论模型的应用问题研究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成本理论的优化研究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明确地认识到质量与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影响的重要性。上世纪50年代,美国质量管理专家J.M.Juran和A.V.Feigenbaum等人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最佳质量成本及质量成本优化模型,为寻求质量成本最低点提供了方法与思路。这对深化质量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改变企业经营观念都有重要意义。随后质量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公司中迅速开展起来。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提出及深入发展,企业的目标逐步从狭隘的质量成本控制走向全面的质量管理,质量内涵的扩展、质量成本控制范围从企业内部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以及六西格玛管理的出现, 许多质量管理问题用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模型无法得到验证和解释,传统质量成本理论模型的局限性越来越引起企业界及理论界的普遍关注。 一、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模型传统质量成本理论模型最早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费根堡姆和J.M.朱兰提出。A.V.费根堡姆提出FAP分类法(故障、鉴定、预防),J.M.朱兰主张把企业的质量成本分为质量保证成本和质量损失成本两个部分。质量保证成本是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质量损失则会逐渐下降。当质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尽管大幅度增加检验费用和预防成本,但质量损失的下降速度反而会逐渐减慢。即质量保证成本A(q)是质量水平q的递增函数,质量损失成本L(q)是质量水平q的递减函数,两者相叠后的质量总成本是质量水平的下凸函数,理论上该函数曲线存在级小值C(q),其对应的质量水平q应该是质量保证成本函数与质量损失成本函数交点所对应的质量水平。如图1所示。C(q)= A(q)+L(q)质量总成本A(q)质量保证成本L(q)质量损失成本合格产品单位质量成本q最佳质量水平100%不合格100%合格图1:传统的质量成本模型图中:C(q)-质量总成本,C(q)=A(q)+L(q)。当dC(q)/dq=0时,求解得理想的质量水平q,是与总成本最低点相对应的合格率,即最佳期的质量控制点,是企业所追求的最适宜的质量水平。质量成本控制模型为企业如何以最少的质量投入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及质量经济性研究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在新的企业环境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指导下,传统的质量成本理论模型就不再完全适用了。 二、传统质量成本理论模型的局限性1质量观念的局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贸易的发展,企业竞争的程度越来越激烈,竞争范围也不断扩展,无论是质量内涵还是判断标准都更丰富、更完善,质量管理涉及的范围更大,质量管理方法更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首先,质量的评价标准由符合技术标准转向以是否满足用户需求为标准。技术标准只能作为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断依据,只有用户满意的产品才能给企业创造价值。其次,质量的定义从狭义的产品质量转向广义质量扩展,即除了产品质量外还包括工作质量;而且,企业考核的质量指标产品合格率P主要是由工作质量决定的,即工作质量的高低是产品合格率的保证。第三,“零缺陷”的概念、6 管理模式的提出,突破了传统上“质量是以成本为代价”的观念,并在企业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2.传统质量成本理论模型的局限性传统质量成本曲线没有反映质量内涵的扩展和判断标准的变化,该模型只反映企业内部最经济的质量水平,没有涉及到极大满足顾客需求这一现代质量观的根本点,有背于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之一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因此产品缺乏竞争力。假如,企业的合格质量水平低于顾客需求的话,那么即使合格率很高,但仍无法满足顾客需求,最终形成产品积压滞销或返修率高,使得产品成本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贸易的发展,质量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内涵还是判断标准都更丰富、更完善。首先,由狭义质量向广义质量扩展,即除了产品质量外还包括工作质量;而且,企业考核的质量指标产品合格率主要是由工作质量决定的,即工作质量的高低是产品合格率的保证。其次,由明确的质量即可以定性或定量规定的符合性质量,扩展到隐含的质量即顾客和社会期望的,那些人们公认的、不言而喻的、不必明确的质量。质量的评价标准由原来的符合技术标准转而成为满足用户需求。技术标准只能作为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判断依据,合格的产品不一定能成为商品,只有用户满意的产品才能变成商品,才能创造价值。也就是说,合格的产品并不一定就能满足用户需求,质量的好坏最终应由用户评价。因此,传统质量成本模型中反映质量水平的“符合性质量”指标,由“用户满意质量”指标代替更符合现代质量观念。2、传统质量成本模型没有考虑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企业无形损失传统的质量成本模型没有考虑因质量不良造成的企业信誉损失。劣质产品对社会、环境,对人类安全、精神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就企业来说,企业信誉损失对企业的影响是长期的,而且往往是致命的。正如日本已故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说: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便是0分,在100件产品中,哪怕仅有一件不合格,被消费者买到也是百分之百的不满意。企业信誉下降,导致市场占有率降低所造成的无形损失是难以估计的。此外,高质量产品导致合理利用资源(人、设备、材料和资金),充分发挥资源效能;减少资源浪费就是降低了质量成本。因此,质量成本中除了包括直接质量损失(内外故障成本)外,还应包括间接质量损失即企业信誉损失和资源利用损失。3、传统质量成本模型只局限于成本而忽视收益 传统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只是从成本角度去寻求可控成本和结果损失之间的内在有机构成,以总成本最低时的结构为最佳结构。但质量总成本最低不一定就是质量成本管理应追求的目标。质量资金运动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既包括质量资金投入(成本),也包括质量资金产出(收入)。片面的只以质量成本最低为管理目标,将无法对以下情况做出评价:质量成本不变,但质量收入上升(或下降);质量成本上升(或下降),但质量收入上升(或下降)的更快;质量提高,产生的社会效益提高;先期质量成本投入,使长远收益增加,并使长远平均质量成本下降;质量好坏引起心理的社会损失或收益。4、传统质量成本模型忽视了质量成本各部分的时滞性13质量成本各部分发生的时间是有差异的。由于这种差异,使得质量损失成本(尤其是外部故障成本)曲线L(Q)的确定很困难,因此,若不给出L(Q)的表达式来预测,质量成本模型将难于操作。在通常情况下,某个产品在使用中发生故障,在时间上总是滞后于这个产品在设计与生产过程中防止故障所做的努力。反映在质量成本核算上,某一期发生的外部故障成本在逻辑上应当与发生故障产品的设计或生产时期的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相关,而某一期支出的一部分预防和鉴定成本的只有等到这一期生产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故障减少才能从外部故障成本下降中得到收益。因而对于质保期较长的产品用某一期的质量成本来构筑传统质量成本模型,则其正确性是存在问题的。事实上,从会计学中关于损益计算的配合原则的角度,一个时期的质量预防成本应当是系统在以前预防故障所投入的财务资源中与本期收益对应的部分。如果预防措施的收益期是产品的生命周期,则产品生命周期的长度是确定某一期预防成本的重要依据。5、传统质量成本模型没有考虑技术进步的影响13技术进步对于质量水平和质量成本的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在某一技术水平上,某些产品质量指标达到高水平很困难。但是,采用了新的、先进的设计或工艺,使技术水平提高后,产品质量指标达到高水平就容易多了。6、传统质量成本模型理论依据不足 首先,传统质量成本模型认为:min C(Q)=A(Q)+L(Q)在Q处取得最小值,此时,A(Q)和L(Q)均为50%。但没有涉及它所要满足的条件,因而缺乏理论依据。该模型还指出:当产品质量100%合格时,质量损失为0,但质量投入却为无限。这也缺乏足以令人信服的依据。例如,近年来,伴随着“6”管理理论与实践,造就了摩托罗拉、惠普、通用电器等世界顶级企业。他们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原因之一就是源于对这一传统质量管理范式的突破。对“趋向于0缺陷”的质量投入,大大降低了故障成本在质量总成本中的比例,从而使质量成本总额大大降低。6管理理论与实践改变了人们基于传统质量成本模型“要提高质量,就得花费巨资,高质量意味着高成本”的认识误区。 3.1.3传统质量成本模型的改进鉴于传统质量成本模型的局限性,对质量成本各组成项目与质量水平(合格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再分析,以便对传统模型进行改进。1、质量保证成本A(Q)与合格率之间关系的再分析传统理论认为,当合格率为100%时,质量保证成本A(Q)将会是无穷大。如图3.3虚线所示。事实并非如此。质量保证成本A(Q)是由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构成。预防成本包括质量工作费、质量教育培训费、质量奖励费、质量改进措施费和质量评审费等。其中很多费用的投入都会产生增值效应。比如,通过人员培训使员工素质提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质量问题,还可以预防非人为因素质量问题的出现。尤其考虑到质量问题会给企业声誉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将人员培训投入以及预防成本其他项目的投入与由此导致质量问题的减少而带来的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鉴定成本主要包括进货检验费、工序检验费、成品检验费和产品质量认证费等。通过培训使得员工素质得到提高,必然会促进工作质量的提高,减少不合格品的出现,避免“检验越严,淘汰的产品越多,成本越高”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高素质员工可实现自我检验、自我控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会将问题产品带到下一个环节。由此就可以大量减少专职检验人员的工作量和检验时间,降低人力成本;同时还将大量减少传递放大成本。基于以上原因并从长远考虑,质量保证成本的投入所产生的效果完全可以抵消这种投入,并且还有收益。如果反映到质量成本模型上就是使质量保证成成本合格率图3.3质量保证成本曲线本合格率图3.4质量损失成本曲线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三章基于传统理论的质量成本决策本曲线变得更平缓,而不是无限增大4041。如图3.3实线所示。2、质量损失成本L(Q)与合格率之间关系的再分析传统理论认为,合格率越低,质量损失成本越高,反之则越低,如图3.4虚线所示。这与事实是有差距的。质量损失成本L(Q)是由外部故障成本和内部故障成本构成。外部故障成本包括索赔损失、违约损失、降价处理损失及三包费用等。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缺陷敏感性的提高,使得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反映到企业就是原来可以由社会和消费者承担的大量外部故障成本,现在不仅要自己承担,而且是加倍承担(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规定的双倍赔偿)。这就使得在内部故障成本不变(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部故障成本会增大。因此,随着产品合格率的降低,质量损失成本降低的速度应大于传统理论的情况,即质量损失成本曲线将会变的更陡4041。如图3.4实线所示。3、质量成本的改进模型通过以上讨论,图3.2所示的传统质量成本模型将变为图3.5所示的模型。在该模型中,质量损失成本曲线L(Q)随合格率的增加迅速下降,而质量保证成本曲线A(Q)随合格率的增加较缓慢上升。可以看到,在两条曲线交点的右边,曲线A(Q)要比L(Q)曲线平缓,因而使总成本曲线C(Q)随合格率的增加继续下降。当产品合格率在100%时,质量成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