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与应用国际研讨会.doc_第1页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与应用国际研讨会.doc_第2页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与应用国际研讨会.doc_第3页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与应用国际研讨会.doc_第4页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与应用国际研讨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与应用国际研讨会2008年11月67日中国北京第二轮通知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局科技司 财政部国际司协办单位:全球环境基金(GEF)亚洲开发银行(ADB)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与应用国际研讨会背景土地退化作为危及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防治土地退化,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世界各国在防治土地退化方面正在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探索寻求最佳的土地退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中国将近40%的土地是干旱土地。这些土地是1亿人(贫困乡村、少数民族人口居多)的家园。日趋严重的土地退化致使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存在许多问题。土地退化影响着中国近1/4人口的生产、生活和环境质量,尤其是在中国干旱、贫困的西部地区。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是中国政府和全球环境基金在土地退化防治方面达成的第一个伙伴关系,旨在中国西部地区采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与方法将生态、经济和社会目标加以综合,开展应用和示范,达到减少贫困、防治土地退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获得多重的、跨部门的地区、国家和全球效益。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项目目前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由国家林业局和财政部主办,全球环境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协办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与应用国际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67日在北京召开,以展示和宣传土地退化伙伴关系第一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借鉴和交流世界各国在土地退化防治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加强、巩固和促进土地退化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和与其它伙伴关系的协同,促进全球土地退化防治工作与改善全球生态环境。研讨会主要议题(一)全球环境基金(GEF)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重点介绍全球环境基金在土地退化防治重点领域内的伙伴关系,在国家和区域层面开展经验交流。(二)土地退化防治能力建设重点介绍PRC-GEF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国家规划框架下的土地退化能力建设项目。在土地退化防治政策法律体系的完善、综合土地退化防治战略规划的编制、土地退化监测与评价体系、参与式社区发展规划、以及社区环境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三)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实践与应用交流综合生态系统管理(IEM)理念与方法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四)气候变化与土地退化探讨气候变化与土地退化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林业、土地使用管理和土地利用变化如何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及其减缓措施。研讨会地点研讨会地点为中国北京。具体开会地点将随后公布。论文组委会现征集论文。论文内容应在以上四个议题的范围之内。请于2008年7月20日前提交500800字的中英文论文摘要。2008年10月15日前提交论文全文。论文格式参照研讨会秘书处提供的投稿指南(见附件)。会议将编辑出版研讨会论文集。研讨会语言中文和英文为研讨会的正式语言。整个研讨会期间将提供中、英文同声传译。参加研讨会费用会议特邀代表的费用由会议主办方资助,其他会议代表的交通、食宿费用自理。有意参加研讨会的代表,请按回执表的要求填写并寄回,以确保您能收到详细的会议材料和有关安排。时间安排第二次通知和征集论文时间:2008年5月20日提交论文摘要时间: 2008年7月20日提交发言稿和PPT文件的时间: 2008年10月5日论文全文截稿日: 2008年10月15日研讨会时间: 2008年11月67日研讨会联系人庄春艳女士邮箱: 地质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项目 地址:北京市和平里南街5区18号龙绍衡大厦303/308室邮编:100013电话: (010) 8421 0781/82传真: (010) 8421 0791网址: (下页为报名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与应用国际研讨会 2008年11月67日中国 北京 姓名:职务-职称: 单位:.地址: 电话: .传真:邮编.电子邮箱:.我将要参加研讨会。提交的论文题目为:.签名-日期请将回执表发给:庄春艳女士邮箱: 拷贝给王虹 女士邮箱: 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土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项目 北京市和平里南街5区18号龙绍衡大厦303/308室邮编:100013电话: (010) 8421 0781/82传真: (010) 8421 0791网址: 附件论 文 投 稿 指 南l.文稿书写顺序。文题:表达文章最主要的特定内容,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作者署名:只限主要贡献者,一般不超过5人(如有必要,其他人加注在首面脚注线下),按工作单位集中排列姓名,作者排序则用“1)、2)”加脚注表示。作者单位:包括标准全称,单位所在市(县)和邮政编码。中文摘要:概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一般500800字。中文关键词:反映文章主要内容的标准名词术语,选36个。来稿在首页用脚注注明资助项目名称及编号。2.来稿文责自负。作者拥有稿件的著作权,应对其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负责;研讨会秘书处拥有稿件的汇编权及出版权。来稿要求文字简明准确,篇幅一般不超过6000字;用A4纸打印,以4号字间行排出。 3.文稿一律使用国家语委和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规范的语言文字和科技名词,采用国务院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执行国家关于“数字用法”、“标点符号用法”等规定。 4.文稿中的公式符号、化学符号、拉丁学名等要书写准确清楚;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字号、上下标明显分清,不易分清的可用铅笔标注说明。5.文中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如观点、方法、公式、图表等,必须注明出处。对所引用文献,首先要在正文相应处加圆括号注明第1作者姓名(Surname,多名作者时加“等“或et al.)、发表年度,同时引两篇以上文献,中间用“;”隔开(两篇文献作者相同时后者只标发表年度);同一年度发表的文章引用时以a、b区分,所引文献必须已在正式出版物上公开发表。 6.文后参考文献的顺序:先中文,后外文;中文以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顺序为序,英文以作者姓氏(Surname)的字母顺序为序。文献中超过3位作者的列前3位作者姓名,加“等”(et al);外文文献作者一律姓先名后,缩写名后不加“”。著录内容按以下格式书写:参考文献为期刊中的文章:作者.文题期刊名称,出版年,卷(期):页码 参考文献为专著的某篇文献:文献作者文题见(In):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