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统计学培训课程指导资料_第1页
应用统计学培训课程指导资料_第2页
应用统计学培训课程指导资料_第3页
应用统计学培训课程指导资料_第4页
应用统计学培训课程指导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统计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编写:蒋文涛使用专业: 土木工程管理使用层次: 专升本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3年10月应用统计学课程学习指导资料编写:蒋文涛审稿(签字):审批(主管教学负责人签字):本课程学习指导资料根据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参照现行采用教材统计学原理(修订版)(吴可杰原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以及课程学习光盘,并结合远程网络业余教育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编写,适用于土木工程管理 专业专科学生。第一部分 课程的学习目的及总体要求一、 课程的学习目的本课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工程中的各类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为工程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字资料,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二、 课程的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基本统计指标的核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统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工程问题的数量分析能力。第二部分 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第一章:总论(1) 本章学习要求(1) 应熟悉的内容统计的三大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统计的三种涵义,包括其英文意思;(2) 应掌握的内容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社会统计工作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分科;统计研究的方法;(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统计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变量、统计指标、统计指标体系;(2) 本章重点难点分析1、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它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它是总体的基本单位。二者的关系:没有总体单位,总体就不存在;没有总体,也就无法确定总体单位。2、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统计标志;指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标志表现:标志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表现,称为标志表现。两者的关系:标志名称,标志表现构成标志。3、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关系统计指标:指反映实际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社会经济范畴。两者的关系:指标数数值由标志汇总而来,两者随总体单位的相互转化而转化。但两者说明的对象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同。4、变异、变量和变量值变异:指标志表现由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称为变异。变量:数量标志就是变量。变量值:数量标志表现即变量的取值,称变量值。(3) 本章典型例题分析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答:统计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归并两种。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现;数量标志则表明单位的数量特征,其标志表现用数值来表示,即标志值。(4) 本章作业一、名词解释统计总体 标志 指标 变异 变量 变量值二、填空题1“统计”一词,一般有 、 和 三种含义。2统计有 、 、 和 四个特点。3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4统计工作的职能包括 、 和 。5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可划分为 、 、 和 四个阶段。6标志是说明 的名称,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 和 两种。7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 、 三种。8统计指标按其说明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 和 ;按其作用和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 、 和 。9变量按其变量值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分为 变量和 变量两种。10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指标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 、 、 。一、 三、选择题1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1)该企业的全部职工(2)该企业每一个职工的文化程度(3)该企业的每一个职工(4)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 2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1)工龄 (2)工资级别(3)性别 (4)技术级别3若调查某地区各工业企业的生产情况,则该地区工业总产值是( )。(1)变量 (2)指标(3)标志 (4)变异4从标志角度看,变量是指( )。(1)可变的数量标志 (2)可变的数量标志值(3)可变的品质标志 (4)可变的属性标志值5某工人月工资150元,则“工资”是( )。(1)数量标志 (2)品质标志(3)质量指标 (4)数量指标6标志与指标的区别之一是( )。(1) 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2) 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3) 指标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标志是所明无限总体特征的。(4) 指标是说明无限总体的;标志是说明有限总体特征的。第二章:统计调查1、 本章学习要求(1) 应熟悉的内容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2) 应掌握的内容统计报表制度,及其分类;(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统计调查的概念和分类;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内容。统计调查的种类和方法。几种专门调查方式的特点与区别。2、 本章重点难点分析(一)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统计调查与一般社会调查一样,同属于调查研究活动,但它以搜集数字信息为主要特征。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搜集总体各单位的初级、原始资料,这些资料是各单位的标志表现。统计调查是对总体认识的起点,是整理与分析阶段的前提。统计调查必须达到准确性和及时性两个基本要求。(二)统计调查的种类统计调查可以按一系列标志来分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划分:1、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是构成被研究总体的所有单位无一例外的都进行调查;非全面调查则是对被研究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2、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连续调查是随着被子研究对象的变化,连续不断地进行登记。连续调查获得的资料说明了现象发展过程,体现现象在一段时期的总量。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性所进行的登记,。不连续调查获得的资料说明了现象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天的数量。3、统计调查按所搜集资料的来源分为直接调查、凭证调查、派员调查和问卷调查。直接调查是调查人员对调查单位进行察看、测量和讲师;凭证调查是以各种原始和编纂凭证为调查资料来源,向有关单位提供资料的方法;询问调查是调查人员直接向被调查者进行提问,被询问者的回答是调查资料的来源。(三)统计调查方案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时间和时限、调查的组织工作等内容。1、调查目的:即统计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2、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确定调查对象的同时,还必须确定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3、调查项目:调查项目又称调查纲要,它是依附于调查单位的基本标志,由调查的目的任务和调查对象的性质特点所决定。4、调查表:它是容纳调查项目的表格。它可使调查登记资料规范化、标准化。调查表有单一表和一 表两种形式。5、调查时间和时限: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即所谓客观时间,它又分为时期时间和时点时间。调查时限是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的整个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即所谓主观时间。6、调查的组织工作:包括明确调查机构、调查地点、选择调查的组织形式等。(四)统计调查方法1、普查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2普查的特点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普查是全面调查。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范、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普查要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固而不能经常进行。2、抽样调查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观察用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式。2抽样调查的特点: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基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来抽选调查单位。3抽样调查方法的优越性: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4抽样调查的作用能够解决全面调查无法或困难解决的问题。可以补充和订正全面调查的结果。可以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检查和控制。可以用于对总体的某种假设进行检验。5抽样调查的基本形式简单随机抽样。类形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3、统计表1统计表:定期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报送程序和报送时间,自下而上定期向国家和各级领导报告国民经济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2统计报表的特点:统一性;全面性;周期性;相对可靠性;3统计报表的种类国家统计报表;业务部门统计报表;地方统计报表;以上三者互有联系,而国家统计报表则是统计报表体系的基本部分。4、重点调查1、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对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所谓重点单位,是着眼于现象量的方面而言,尽管这些单位在全部单位中只是一部分,但是它们的某一主要标盛装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单量中却占有绝大比重。)2、重点调查的特点: 重点调查裨是范围比较小的全面调查,它的目的是反映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 重点调查调查单位的选择着眼于所研究现象主要标志的比重,因而它的选择不带有主观因素。 重点单位对于总体来说最具有代表性,但不能拿来推断总体总量。5、典型调查。1典型调查:典型调查是在对现象总体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基于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2典型调查的特点: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任务,在对现象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出来的。3典型调查的优缺点:典型调查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调查方式,既可以用于搜集统计资料,又可以掌握各种生动、具体的情况。但是,利用典型调查资料做数量上的推算无法估计其误差,推算结果只是一个过似值。3、 本章典型例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确定调查内容;(4)确定调查时间和期限;(5)确定调查的组织和实施。4、 本章作业一、名词解释普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二、填空题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范围的不同,可分为 和 ;按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分为 和 ;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 和 。2统计调查按调查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分为 、 、 。3专门调查主要有 、 、 和 。4普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 调查,主要用于搜集 现象的资料。5统计报表的资料来源于 ,中间经过 和 。 6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 、 、 、 。三、选择题1乡镇企业局为总结推广先进生产管理经验,选择几个先进乡镇企业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 )。(1)抽样调查 (2)典型调查(3)重点调查 (4)普查 2下列各项中属全面调查的是( )。(1)抽样调查 (2)重点调查(3)典型调查 (4)快速普查3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1) (1)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2) (2)具体确定调查单位(3) (3)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4) (4)为了统一调查时间,一齐行动1 4调查鞍钢、武钢、宝钢等十几个大型钢铁公司就可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1)典型调查 (2)重点调查(3)抽样调查 (4)普查5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 (1)调查的组织方式不同(2)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3)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4)调查时间不同6在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 )。(1)调查对象 (2)调查单位(3)填报单位 (4)调查项目第三章:统计整理1. 本章学习要求(1) 应熟悉的内容统计整理的内容;统计分组的要求;统计汇总的内容;统计表的组成和分类;(2) 应掌握的内容变量数列的概念;以及组距、组中值、全距、次数、次数密度、组限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变量数列的表示方法,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统计整理的主要步骤。统计分组的作用和方法。分配数列的分类。分组标志的选择原则。2. 本章重点难点分析1统计整理的定义: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就是统计整理。统计整理在整个统计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统计整理的方法:分组,汇总和统计表。科学分组是搞好统计整理的前提条件。分级往往不止是按一个标志来进行,而是按一系列标志进行分组所构成的分组体系。要整理汇总的指标一定是总量指标,包括总体单位数和标志总量两类指标。汇总的方法有手工汇总和电子计算机汇总。手工汇总又有划记法、过录法、折叠法和卡片法四种方法。编表就是编统计表。3统计分组的定义: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和现象总体的内在特点,把统计总体按照某一标志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又有联系的几个部分,称为统计分组。4统计分组的种类:(1) 按其任务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级,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类型分组:现象总体按主要的品质标志分组,多属于类型分组。结构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分组多是结构分组。进行结构分组的现象总体相对来说同类性较强。分析分组:为研究现象总体诸标志依存关系的分组。其分组标志称为原因标志,与原因标志对应的标志称为结果标志。原因标志多是数量标志,也运用品质标志;结果标志一定是数量标志,而且要求计算为相对数或平均数。(2) 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简单分组:分组仅按一个标志来进行。复合分组: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进行,并且层叠在一起。(3) 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 分组和变量分组。品质分组:按品质标志进行的分组。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进行的分组。5统计分组的方法阐述: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这两种分组的具体方法。(1) 品质分组:按品质标志分组,有比较简单的;也有情况较复杂,类别繁多,所以把这种分组又称为分类。(2) 变量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确定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而是要通过数量上的变化来区别各组的不同类型和性质。变量分组又分组距式分组和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又分等距分组和不等距分组。单项式分组:离散型变量如果变量值变动幅度比较小,可依次将每一个变量值作为一组,这种分组称为单项式分组。组距式分组:把整个变量值依次划分为几个区间,各个变量值则按其大小确定所归并的区间。区间的距离称为组距,这样的分组称为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其相邻组限可重叠也可不重叠。等距分组:即标志值在各组保持相等的组距。适用于标志值变动均匀的情况。不等距分组:即标志值在各组的组距不等。适用于标志值变动很不均匀的情况。组限:组距两端的数值,其中每组的起点数值称为下限,每组的终点数值称为上限。组中值: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组运用两端开放式的组距,其组中值可参照相邻的组距来决定。6统计分布:(1) 定义:在分组的基础上,把总体的所有单位按组归并排列,形成总体中各个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为统计分布。(2) 实质: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某标志所分的组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数列,又称分配数列或分布数列,也称次数分布。(3) 分配数列包括两个要素:1 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2 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次数。 (4) 分配数列的种类: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分为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数列;变量分配数列又有单项式数列和组距式数列。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1 各组的频率大于0;2 各组的频率和等于1(或者说100%)。(5) 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 钟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 U型分布:特征是两头大,中间小; J型分布:特征是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增多,或次数随着变量值的增大而减小; 洛伦茨分布:专门用以检定社会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7统计表:(1) 定义:把汇总结果的资料按一定的规则在表格上表现出来,这种表格就叫统计表,广义上说,任何用以反映统计资料的表格都是统计表。(2) 结构:从它的外表形式看由标题、横行和纵栏、数字等部分构成。标题分为三种,总标题是表的名称,放在表的上端,横行标题,称为横标目,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或称纵栏标目写在表的上方。分别说明横行或纵栏所填列数字资料的内容。从表的内容看包括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主词就是统计表所要说明是总体、总体的各个组或各个单位的名称。表的宾词是用来说明主词的各种指标。通常主词列在表的左方,即列于横行;宾词列在表的上方,即列于纵栏。(3) 种类:按主词是否分组和分组的程度分为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简单表:主词未经任何分组的统计表。分组表;主词按某一标志进行分组的统计表。复合表:主词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进行复合分组的统计表。(4) 统计表的编制规则: 统计表的各种标题,应简明,确切,概括地反映出表的内容; 表中的主词各行和宾词各栏应先列各个项目,后列总计; 如果统计表的栏数较多,通常要加以编号; 表中数字应填写整齐,对准位数; 统计表中必须注明数字资料的计量单位; 必要时统计表应加注明或注释。3. 本章典型例题分析统计分组可以进行哪些分类? 答:统计分组按其任务和作用的不同,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的性质,分为品质和变量分组。4. 本章作业一、名词解释统计分组 分配数列二、填空题1应用电子计算机汇总整理统计资料,其组织形式有 、 和 三种。2统计整理的内容中, 是整理的前提, 是整理的中心, 是整理的结果。3统计分组的三项主要作用是 、 和 。4统计分组是否科学,关键在于正确选择 。5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称为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称为 。6统计表按主词是否分组以及分组程度,可以分为 、 和 三种。7统计表的结构从形式上看,是由 、 、 和 四部分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和 组成。三、选择题1 1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 )。(1)统计整理 (2)统计分析(3)统计调查 (4)统计分组2 2统计分配数列( )。(1)都是变量数列 (2)都是品质数列(3)是变量数列或品质数列 (4)是统计数列3 3国民收入水平分组是( )。(1)品质标志分组 (2)数量标志分组(3)复合标志分组 (4)混合标志分组4 4下面哪一个是品质标志( )。(1)经济类型 (2)收入水平(3)考试分数 (4)年龄5下面哪一个是数量标志( )。(1)学校类型 (2)性别(3)钢产量 (4)民族6区分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依据是( )。(1) (1)分组对象的复杂程度(2) (2)分组数目的多少不同(3) (3)分组标志的多少和组合方式的不同(4) (4)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1)按品质标志分组 (2) 按数量标志分组(3)选择分组标志 (4)划分各组界限(5)按主要标志分组8统计整理是( )。(1)统计调查的继续 (2)统计设计的继续(3)统计调查的基础 (4)统计分析的前提第四章:综合指标5. 本章学习要求(1) 应熟悉的内容综合指标的内容;偏度和峰度;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平均指标的意义、特点、作用;标志变异指标:意义和作用;(2) 应掌握的内容总量指标的计算;位置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概念和计算,以及和算数平均数的关系;交替标志的平均数和均方差;标志变异相对指标:平均系数、标准差系数;(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定额、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涵义和计算方法,以及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关系标志变异绝对指标:全距(R)、平均差(A.D.)、标准差(均方差);6. 本章重点难点分析1综合指标:广义上说,所有的统计指标都可以称为综合指标。2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它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总规模、总水平的综合指标。(1)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是总体内所有单位的总数。总体标志总量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总和。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随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2)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发展变化结果的总量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瞬间)状况上的总量指标。(3) 总量指标按其所采用计量单位的不同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总量指标的作用: 总量指标是对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认识的起点。 总量指标是编制计划、实行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 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3相对指标:又称统计相对数。它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的比率,用以反映现象的发展程度、结构、强度、普遍程度或比例关系。在统计分析中运用相对指标,可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现象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不能直接对比的现象找到可比的基础。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有名数和无名数两种。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计算单位多以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相对指标计算要求严格保持两指标的可比性。4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 间、 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其计算只能对同质性总体来确定。平均指标的特点:把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抽象化了;平均指标是一个代表值,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的作用:可以反映总体各单位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可以用来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单位的发展水平,以说明生产水平、经济效益或工作质量的差距;可用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7. 本章典型例题分析已知某企业资料如下:按计划完成百分比分组(%)实际产值(万元) 8090 90100 100110 110120 68 57 126 184试计算该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百分比。8. 本章作业一、名词解释众数 中位数 偏度 峰度二、填空题1综合指标包括 指标、 指标和 指标。2总量指标按其反应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指标和 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总量和 总量。4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 单位、 单位和 单位等三种。5根据研究目的和比较标准的不同,相对指标可分为 、 、 、 、 、 和 等六种。6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降低4%,实际降低了解情况5%,则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除以 等于 。7常用的变异指标有 、 、 和 ,其中以 应用最广。8标准差越大,标志变动程度 ,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 ;标准差越小,标志变动程度就 ,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 。三、选择题1某厂某产品产量计划比去年提高8%,实际执行结果比去年提高产量12%,则其计划执行情况提高程度的算式是( )。(1)12%/8% (2)8%/12%(3)108%/112% - 1 (4)112%/108% - 1 2某省全部粮食产量与全部人口数之比属于( )。(1)平均指标 (2)强度相对指标(3)比较相对指标 (4)结构相对指标3反映同类事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的综合指标是( )。(1)结构相对指标 (2)比较相对指标(3)强度相对指标 (4)动态相对指标4采用双重单位计量的相对指标有( )。(1)结构相对指标 (2)比较相对指标(3)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4)强度相对指标 5下列指标中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是( )。(1)算数平均数 (2)调和平均数(3)众数 (4)几何平均数四、计算题1 1某管理局所属企业按其生产某种产品平均单位成本高低分组资料如下表: 按平均单位产品成本分组 ( 元 / 件 ) 企业数 ( 个 )各组产量在总产量中所占比重( % ) 20一 22 22一 24 24一 28 3 7 5 20 44 36试计算该管理局企业的平均单位成本。2兴兴商店第一季度销售二批某种产品,统计资料如下表: 价格(元/件) 销售量(件) 第一批 第二批 980 1100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这二批商品第一季度的平均价格。31997年某厂200名职工的工资资料如下: 月工资(元) 职工人数(人)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700 700800 30 50 60 40 20 根据以上资料计算:(1)平均工资额(2)标准差第五章:时间数列1、 本章学习要求(1) 应熟悉的内容发展水平、增减水平;长期趋势变动:间隔扩大法、移动平均法、分段平均法、最小二乘法;(2) 应掌握的内容平均发展水平、平均增减水平(水平法、总和法);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减速度(几何法、方程法(了解概念)、简化法);发展速度(环比、定基)、增减速度;(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逐期增减量与累计增减量的关系。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发展速度与增减速度的关系。平均发展速度与平均增减速度的关系。由时间数列、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几何平均数方法列出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的数学表达式。2、 本章重点难点分析(一)动态数列 1动态数列的意义 动态指社会经济现象在时间上的发展和运动过程。动态数列也称为时间数列。 2动态数列的种类 按其指标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 (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的指标数值为绝对数表现形式,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 (A)时期数列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 特点: 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各个指标的数值可相加 各指标数值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 (B)时点数列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刻的总量特点: 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 不具有可加性 各指标数值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2)相对指标动态数列的指标数值为相对数表现形式 (3)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指标数值为平均数表现形式 3、 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 (1)时间长短应前后一致; (2)总体范围应统一; (3)计算方法应统一; (4)经济内容应统一。 (二)水平指标 1、发展水平 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各项具体的指标数值,又称发展量。 2、平均发展水平 平均发展是指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1)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2)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也是以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为基础。其具体表现为以基本公式为依据,对其分子和分母分别按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然后将这两个序时平均数对比即可。 2、增长量 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 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3、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由增长量对比基期水平而得,是反映现象数量增长方向和程度的动态相对指标。 定基增长速度 = 定基发展速度 1 环比增长速度 = 环比发展速度 -1 4、平均速度 1、平均发展速度 方程式法 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增长速度 = 平均发展速度 -1 (四)趋势分析 1、直线趋势的测定(最小平方法)3、 本章典型例题分析1、进行动态水平和速度分析分别运用哪些指标?答:进行动态水平分析主要有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指标,而进行动态速度分析,则用发展速度、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2、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的特点?答: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具有可加性的特点,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不能相加;时期数列的各指标值的大小5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的关系,而时点数列各指标值的大小与时间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1、某地区1993年1997年粮食资料如下: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粮食产量320332340350380试用最小平均法配合直线趋势方程,并预测1998年粮食产量。2、某工业企业资料如下: 指标一月二月三月四月工业总产值(万元)180160200190月初工人数(人)600580620600 试计算: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解:一季度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元/人) 一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30003=9000(元/人)3、我国1990年和“八五”时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发展情况如下: 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8255939810894122371605320598要求:计算“八五”时期的全期平均增长量;“八五”时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4、 本章作业一、名词解释时间数列二、填空题1时间数列一般由两个基本要素所构成,一是现象所属的 ,二是现象的 。2逐期增减量是数列中各报告期水平与其 之差,累计增减量是数列中各报告期水平与某一 之差,二者的关系是 。3发展速度分为 发展速度和 发展速度两种,二者的关系是 。4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求得的平均数叫 ,在统计上一般也叫 。5已知期初水平、时期数和期末水平,可以用 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三、选择题1时间数列一般由( )两个基本要素构成。(1) 变量和时间; (2)变量和次数(3)时间和次数 (4)时间和发展水平2某厂工业总产值逐年有所增加,1991年、1992年、1993年分别增长4%、8%、10%,三年工业总产值总共增长( )。(1)10% (2)22%(3)11.2% (4)23.6%3某厂工业总产值1984年比1983年增长8%,1985年比1984年增长12%,则1983198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1)9.98% (2)10%(3)10.02% (4)10.34%4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有( )。(1)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2)定基发展速度=定基增长速度+1;(3)环比发展速度=环比增长速度+1;(4)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5. 用几何平均法求平均发展速度时,被开方的数是( )。(1)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2)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3)报告期的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4)基期的发展水平与报告期的发展水平之比6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其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2)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其相应的各个环比发展速度之和(3)以上都不对7.进行长期趋势测定的方法有( ).(1)时距扩大法 (2)移动平均法(2)相关系数法 (4)最小平均法四、计算题1某工业企业1986年第二季度各月工人人数资料如下:3月31日4月30日5月31日6月30日工人人数(人)1,8001,8501,8801,900试根据以上资料计算1986年第二季度的月平均工人数。2我国19801986年国民收入(按当年价格计算)列表如下:年份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国民收入(亿元)3,6883,9404,2614,7305 ,6306,8227,790试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以1980年为固定基期)(1)1985年全国国民收入的环比发展速度,1984年的定基发展速度。(2)1980年至1986年国民收入的平均发展速度(只要求写出数字表达式)。第六章:统计指数1、 本章学习要求(1) 应熟悉的内容统计指数的种类。同度量因素的作用。指数体系的运用。总量指标的两因素分析,总量指标的多因素分析,平均指标的两因素分析。指标数列的分类,计算和关系;(2) 应掌握的内容统计指数(狭义) 同度量因素综合指数与平均数指数的关系(3) 应熟练掌握的内容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平均数指数的编制方法。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数指数的计算2、 本章重点难点分析 (一)指数种类 1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1)个体指数是反映个别现象变动的相对数 (2)总指数是综合表明全部现象总体数量变动力的相对数 2所反映的指数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反映数量指标的变动 质量指标指数反映质量指标的变动 3按其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的表现不同,可分为综合指数,算术平均数指数,调和平均数指数,平均指标指数。 (1)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式的指数,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时,将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的总指数称综合指数。 (2)平均数指数是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也可反映复杂现象总体的动态。它是从个体指数编制总指数,即先计算出个体指数,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来测定现象的总变动程度。 (3)平均指标指数是两个平均数在时间上的对比相对数。是由两个时期的加权算术平均数进行对比的结果。利用平均指标指数测定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可利用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变动影响指数等三个指数并由此组成一个体系。计算平均指标指数公式的关键在确定同度量因素。 (二)指数的计算 1综合指数的计算 (1)同度量因素: 被固定的因素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被研究的因素指标为指数化指标。 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有两个特点: 首先要从现象之间的联系中,确定与所要研究的现象有关联的同度量因素。 将引进的同度量因素固定,以测定指数化因素的变动,从而解决对比问题。选择不同时期的数值作为同度量因素,结果不同,经济意义也不相同。 数量指标指数选用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一般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基期。 质量指标指数选用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一般将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固定在报告期。 (2)数量指标指数(2)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三)因素分析 1、因素分析的意义 因素分析就是借助于指数体系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中,各种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