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年度经济统计公告_第1页
徐州年度经济统计公告_第2页
徐州年度经济统计公告_第3页
徐州年度经济统计公告_第4页
徐州年度经济统计公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富民强市和“全面奔小康,建设新徐州”的总体要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全市经济和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综合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9.5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快于上年0.2个百分点,创1997年以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69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882.70亿元,增长17.0%;第三产业增加值604.17亿元,增长1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22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当年汇率折算为2529美元,比上年增加445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2.6 51.9 35.5调整为11.5 52.5 36.0,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6和0.5个百分点。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达45.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高于全市gdp增幅0.2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gdp的55.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741.07亿元,增长15.8%。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私营个体19.4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0.88万户;注册资本504.09亿元,增长13.2%;从业人员81.29万人,增长5.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新进展。根据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中25项单项指标的监测,已达标指标11项,比上年增加1项,总体指标达标率为44%,提高4个百分点。在未达标的14项指标中,实现程度90%以上的指标5项,实现程度80%-90%的指标5项,实现程度70%-80%的指标3项,实现程度70%以下的指标1项。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播种面积连续四年保持回升,全年达672.4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59.20千公顷,增长9.7%;粮食总产量374.75万吨,增长4.7%。棉花播种面积40.89千公顷,下降11.5%;油料播种面积33.49千公顷,下降20.6%;蔬菜种植面积270.63千公顷,增长8.3%。表1: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林牧渔业协调发展。全年造林8111.75公顷,完成荒山造林670公顷,分别增长6.6%和34.0%。肉类总产量64.17万吨,比上年增长27.6%,其中猪肉产量29.22万吨,增长11.6%,禽肉产量24.08万吨,增长68.9%;牛奶制品22.78万吨,增长17.1%;禽蛋产量43.69万吨,增长5.7%;水产品产量17.70万吨,增长2.6%。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农业机械化投入4.12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477.6万千瓦,增长2.4%。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9.08万千瓦,与上年基本持平;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0288台,增长9.9%;水稻插秧机1356台,联合收割机11931台,分别增长47.7%和3.5%;农用飞机4架。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76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37.51亿元,增长19.4%,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24.71亿元和412.80亿元,增长24.8%和16.8%。全社会用电量160.30亿千瓦时,增长14.5%;其中工业用电126.33亿千瓦时,增长15.6%。表2: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重点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长加快。优势主导产业实力增强,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550.56亿元,增长39.2%;石油加工、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205.19亿元,增长35.8%;医药制造业产值18.72亿元,增长45.1%。劳动密集型产业稳步发展,木材加工业产值188.90亿元,增长36.7%;纺织工业产值136.83亿元,增长24.8%;食品制造业产值353.98亿元,增长27.0%,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96.76亿元,增长44.0%。年末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88家,比上年末增加28家,完成产值168.94亿元,增长44.2%,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2.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7.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主要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在列入统计的133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保持增长的有110种,占82.7%;其中44种产品增幅在30%以上,占33.1%。表3:2007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99.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实现利税279.55亿元,增长37.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53.48亿元,增长31.6%;实现利润124.69亿元,增长41.8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60.55亿元,增长35.9%。全年亏损企业80家,比上年减少38家,亏损面为4.1%,亏损总额1.82亿元,比上年下降15.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4.38,比上年提高35.9个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7.9%,提高0.01个百分点。建筑业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21.53亿元,增长11.0%。年末资质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38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94.71亿元,增长15.1%,竣工产值181.27亿元,下降12.0%,竣工率达61.5%;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905.14万平方米,增长0.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27.8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520.8万平方米。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0.70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投资872.31亿元,增长28.3%,其中城镇投资769.59亿元,增长28.6%;农村投资102.72亿元,增长25.2%。规模以上工业投资505.88亿元,增长25.6%。在城镇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00.11亿元,增长41.4%。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重大项目支撑作用明显,全市100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9亿元,占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37.6%,在建亿元以上项目249项,完成投资290.90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33.0%。阚山发电厂、徐锻科技产业园、中亿机械/p五、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分地区看,市级消费品零售额342.13亿元,增长18.8%;县级消费品零售额62.11亿元,增长16.1%;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38.77亿元,增长16.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64.68亿元,增长17.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4.53亿元,增长18.5%。年销售额过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企业69家,完成销售额204.01亿元,其中销售额过10亿企业3家。居民消费类产品结构升级加快,限额以上汽车类销售额49.62亿元,增长23.7%;通讯器材类销售额5.10亿元,增长44.8%;家用电器类销售额25.76亿元,增长47.6%;建筑装潢材料类销售额2.76亿元,增长49.9%。 商品市场较快发展。年成交额在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25家,成交额39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有9家,其中徐州区域生产资料市场有限公司年成交额127.24亿元,增长4.1%。市场物价总水平上涨。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4%。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3%,消费品价格上涨5.1%。分类看,消费价格总体呈现“六升两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较快,涨幅为10.7%,比上年度上升8.1个百分点。全年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1%,涨幅比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表4:200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六、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增长强劲。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4.9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货物出口16.59亿美元,增长32.4%;货物进口8.39亿美元,增长39.7%。出口大于进口8.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1.67亿美元。 表5:2007年货物出口总额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66个,年末三资企业830家。累计工商登记注册外资额6.66亿美元;实际到帐注册外资4.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1.3%。对外合作规模扩大。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4.78亿美元,增长21.0%;完成营业额4.49亿美元,增长22.0%。新派出人员1.32万人,增长20.1%;期末在外人数1.85万人,增长1.6%。开发区建设步伐加快。全市8家省级开发区共完成进出口17.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2%,占全市的70.0%,其中出口9.62亿美元,增长32.0%。新批外商投资企业90个,占全市的54.2%;协议注册外资7.95亿美元,增长40.4,占全市的58.8%;实际到帐注册外资2.89亿美元,增长58.9,占全市的65.2%。七、交通、邮电和旅游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各种运输方式(不含铁路运输)完成旅客运输量8933.40万人,货物运输量1.66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5.4%和11.7%。拥有等级公路12146.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0.19公里,一级公路815.26公里,分别增长17.1%和4.8%。观音机场已开辟国内航线17条,航空线里程达到1.7万公里。年末全市机动车总量91.35万辆,增长17.5%,其中汽车31.55万辆,增长7.3%。在汽车拥有量中,私人汽车25.79万辆,增长6.3%。表6:2007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运输量邮政、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46.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邮电业务收入32.0亿元,增长2.8%。其中邮政业务收入3.64亿元,增长31.9%,电信业务收入28.36亿元,增长1.2%。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875.71万门,增长0.4%。年末固定电话(含大、小灵通、移动市话)用户281.8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2.42万户,增加61.46万户。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不含上网卡)36.51万户,增加7.97万户。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接待来徐旅游、参观访问及从事各项活动的境外入境游客12.08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4亿美元,分别增长20.3%和33.0%;接待国内游客1344.15万人次,旅游收入123.98亿元,分别增长17.0%和28.0%。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财政收支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220.73亿元,增长36.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0.38亿元,增长41.3%。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等各项主体税种均保持快速增长。全年一般预算支出147.73亿元,增长37.7%。表7:2007年财政收入与支出分项情况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3.82亿元,比年初增加210.11亿元,增长15.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8.63亿元,比年初增加65.75亿元,增长8.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84.22亿元,比年初增加119.15亿元,增长17.4%。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拥有保险机构27家。全年保费收入38.40亿元,其中财产险收入10.12亿元;寿险收入28.28亿元。赔付额15.24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5.22亿元;寿险赔付10.02亿元。九、教育和科学技术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年末全市拥有普通高校7所,在校学生10.62万人,比上年增长2.0%;普通中学367所,在校学生73.34万人,下降5.7%;职业中学26所,在校学生7.28万人,增长11.3%;中等专业学校28所,在校学生7.61万人,增长57.2%;技工学校8所,在校学生2.61万人,增长12.0%;小学917所,在校学生58.75万人,下降9.1%;幼儿园609所,在园幼儿22.77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70.1%,提高12.3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2.9%,提高2.4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0%。表8:2007年各类教育招生和毕业生情况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市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22个;从事科技活动2.82万人,增长7.0%。全年完成科技成果214项,比上年增加35项,其中通过鉴定128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6174项,专利申请授权量1448项,分别增长82.2%和28.2%。签订技术合同507项,技术合同金额1.63亿元。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家,其中当年新认定5家。全年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火炬计划项目55项、星火计划项目72项,总投资17.25亿元。十、文化、卫生和体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文化系统拥有艺术表演团体8个;拥有公办文化馆(站)125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1542千册;博物馆11个,文物藏品31788件(套)。全年出版报纸9129.80万份,期刊18.67万册,图书218.75万册。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座,区级广播电视台1座。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123.4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62万户。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卫生机构1483个,其中医院117个、乡(镇)卫生院121个,妇幼卫生机构1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4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3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床位2.1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9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1万人;注册护士0.93万人。在乡(镇)卫生院中,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885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4754人。年末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达95.5%。体育事业成绩优异。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徐州籍运动员获得奖牌53枚,其中参加国际比赛获得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7枚;参加亚洲比赛获得金牌7枚、银牌11枚、铜牌20枚。在省级比赛中,徐州运动员获得金牌105.5枚、银牌124枚、铜牌138枚。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均衡发展。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71.12万人,比上年末下降0.6%。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279.33万户,户籍总人口940.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21万人,增长0.7%。全年登记结婚6.80万对。表9:2007年户籍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年末全市从业人员475.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33万人。其中城镇单位在岗职工57.56万人,乡村劳动者354.55万人,分别增长1.2%和0.5%。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动力转移187.70万人,其中劳务输出121.50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1.69万人,其中劳务输出7.49万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市区)人均家庭总收入16366元,增长15.3%,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14875元,增长15.9%;人均消费性支出9809元,增长13.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534元,增长13.0%;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807元,增长18.2%。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4.85%、39.04%。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市实有房屋建筑面积6304.3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其中实有住宅建筑面积4391.60万平方米,增长4.6%。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含偶而居住房)26.20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4.09平方米,增加1.87平方米。社会福利、保障事业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收养性单位257个,社会福利企业178家。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936个。年末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为96.2%,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