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1页
惠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2页
惠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3页
惠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4页
惠州市高三语文第二次调研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惠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语文)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纤维 翩跹 铁锨 屡见不鲜 B.漱口 溯源 情愫 夙兴夜寐 C.不韪 违背 纬度 为虎作伥 D.召唤 着数 昭彰 朝乾夕惕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多年来,人们摸着石头过河,如今,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B.只有加强思想教育和人格品质的培养,改革课程设置,倡导科学的教学与考试方法,从根本上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才能对现有的舞弊现象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 C.河西的房价已普遍逼近每平方米5000元,不少二期工程比一年之前的一期每平方米足足涨了1000元:南京楼市的这种涨幅甚至让京沪粤等地的市民都叹为观止。 D.一些地方产生“电荒”是有原因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冬季取暖用电量上升、江河缺水等原因之外,更与地方煤炭、电力行业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有直接关系。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当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古希腊是现代文明之源,杜兰博士则认为欧洲大多数的发明是来自埃及和东方。 B.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视为“社会公敌”。 C.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各式各样的沙柱,它们在旋转,在移动,在不断产生着难测的变化。 D.空中的飞鸟对飞机是个很大的威胁,因为飞鸟虽小,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落。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组是 我爱小池,也爱溪流,是因为我爱它们的“清”和“远”。_像一位开朗的小伙、活泼的姑娘,唱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快的脚步,走出群山迎接朝阳和大海。 几种颜色的小鱼穿行其间,历历可数。 溪流蜿蜒,如一条银蛇。 小池清澈见底,汪汪一碧,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 时隐时现,游向远方。 绿油油的水草在水底轻轻晃动。 A. B. C. D.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注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官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范纯仁)注掊克:搜括。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怨岂在明,不见是图。 谋取 B.致主处身,二者胥失。 互相 C.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分条列举 D.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 鄙视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或谤其所全活不实 B.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法不至死,以情杀之 C.当自任天下之重此严治之犹不能戢 D.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范纯仁以民为本政治理念的一组是(3分) 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 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法不至死,以情杀之,岂理也邪? 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 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 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纯仁当县令时,因越权惩处了宫廷卫士而获罪,后因皇帝宽宏大量而免遭处罚。 B.范纯仁因抨击王安石变法而获得了皇帝的赞许,使皇帝对他言听计从。 C.有一处衙门关满犯了盗窃罪行的屠夫商贩,范纯仁不但宽恕了他们的死罪,训诫一番后还把他们释放了。 D.纯仁荐举人才,以天下公众的议论为标准,为朝廷荐举正直的官员。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语段断句。(4分) 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翻译: 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 翻译: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1)请赏析颔联与颈联在写景上的差异。(3分)(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写景的含意是什么?请对此加以分析。(4分)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前赤壁赋)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16分)让法律成为一种人民信念(人民时评)范正伟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对法律的信仰,是法治国家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这种信仰能否生成,则取决于法律是否真正被认真对待。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大法官研讨班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强调,要坚守司法的人民性,“本着良知和正义运用法律,拉近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在利益诉求多样、价值取向多元的今天,这样的观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正如王胜俊院长所言,老百姓到法院打官司,是穷尽其他救济手段后的最后选择。人们之所以愿意在法院门口等几天、几十天,愿意到法院跑几趟、十几趟,从根本上来说,是基于对法院的信任、对法律的信仰。 对法律信仰的呵护,不仅关乎个案公平,更关系整个社会生态。可以想象,如果当事人满怀希望寻求救济,却被“法律”冰冷的面孔拒之门外;如果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就此失守,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无所附着,那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本可在法律框架下化解的矛盾纠纷,会因渠道不畅,救济不力,被耽搁、被累积、被激化,最终成为社会不和谐的根源。 在这个意义上,依法治国不仅是我们倡导的价值理念,更是一种重在躬行的社会实践。它不仅要求司法部门,同时也要求权力金字塔的各个层面,认真对待法律,引导人们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问题。不要把企图通过法律反映诉求的百姓,当成“法闹”、“刁民”,把维护法律渠道的律师当成对手、敌人。对依法寻求帮助、“为权利而斗争”的人,给予合法救济;对输送法律、寻求公平正义的人,给予宽阔通道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相信通过法律能够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使人们愿意在法律的框架下理性有序地解决问题;才能如人民法官宋鱼水所言,“让当事人感受到一种法律的觉悟,让社会流传一种法律的文化,最终形成一种法律的生活方式”。 在社会大变革和矛盾凸显期,这种信仰尤为重要。一个相信法律能输送正义的人,一定会本分地维护社会稳定。反之,当法律的大门由于种种原因被关闭,人们无法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非法的手段就会被选择。 现实中,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一些非理性方式的表达,往往与当事人没有合法的救济途径有关。当举报、控告、申诉、起诉、上诉等法律渠道屡屡失灵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信法不如信访,信访不如信网”,“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甚至滥用私刑成为一些人解决问题的最后选择。这值得深思。 “一旦法律丧失了力量,一切就都告绝望了;倘若法律不再有力量,一切合法的东西也都不会再有力量。”而法律的这种力量,来自司法的善良和公正,来自权力的谦抑和自律,来自由此生成的社会理性和法律信仰。只有当法律成为人们寻求救济的不二选择,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时,社会的稳定和谐才能指日可期,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坚实基础。(人民日报2009年8月12日06版)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坚守司法的人民性,就要本着良知和正义运用法律,拉近司法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B.政府各部门认真对待法律,引导人们在法律的框架下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依法治国。 C.权力金字塔的各个层面对法律信仰加以呵护,就是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 D.一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和非理性方式的表达,都与当事人不再相信法律有关。 E.到法院打官司应当成为人们寻求救济的唯一选择,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13.下列对“法律信仰”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法律信仰生成于司法的善良和公正,来自权力的谦抑和自律。 B.百姓通过法律反映诉求,律师维护法律渠道,是“法律信仰”的体现。 C.法律信仰能否生成,取决于当事人和律师是否认真对待法律。 D.法律信仰的维护,关乎整个社会的公正与和谐。14.法律信仰消亡的危害是什么?请联系本文作简述。(4分)15.你认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从哪些方面加以努力,法律才会真正被民众信仰?(4分)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与麦子对视公孙欠谀 麦子的生命昂扬向上,从麦芒的锋口上经常可以看见阳光的锋芒。我与麦子对视,麦子的目光让我泪流满面。 幼时的麦子和我很有交情,年轻时的我经常躺在麦苗们中间,春日融融的阳光下,我的目光和她们的目光一同对视蓝天。我感觉我的身体在往下生根,与麦苗的根交错在一起,我们同时被大地处理成青春的生命,我在麦苗中间睡着了。等我醒来,麦苗已经长高了一截,身体粗壮了起来,早熟的植株已经开始扬花,进入了青春期,花粉成了青春痘,在她们的脸上放着光,然后飞扬了起来,有些也落在了我的脸上和身上。可惜我无法接受她们的爱情,我在想象要么我是一株健壮的麦子,要么她们是一群美丽的姑娘。其实,一大片的麦子远比一大群的姑娘美丽,因为麦子虽是具象的东西,但它们有着相同的品质,这一大片的品质,足以在遥远的地方引导你向上再向上。 麦子成熟的目光来自秋天,麦田里不再有水,麦子黄了,这和樱桃红了棉花白了一样,到了美丽的极点。美所带来的所有词汇此时全都出现了,宽容、毁灭、留恋、放弃、转化,成熟时常是一样极美也极恐怖的状态,所以我们经常看见永久的丑恶,不常看见永久的美丽。美丽像隐私一样,一旦公开了,演绎着的必然就是在劫难逃,即使有少许的美丽在躲避,在隐藏,她也不再美丽了,侥幸的美丽更容易遭绝杀。黄色的麦子麦芒已经蜷曲,目光散乱,身体萎缩,它们不再用火热的眼睛朝我灿烂地笑,只是偶尔一瞥,抱歉地一笑,似乎它们亏欠我什么,似乎它们将要还给我什么。它们在用隐语告诉我,这让我吃惊。我在想象它们所有的一切很快都将成为标本,包括目光,这是我们最后的对视。 镰刀过处,麦子像电影散场一样,全都走开了,留下光秃秃的麦茬,依然向上。我在想,一个人老了以后也会像电影散场一样从一群人中走开。就在麦子成熟的季节,我的一位朋友离开了我们。他和我同岁,是我们这一群麦子里年轻的一株。对于他,我记住了很多,但记忆最深的是他的目光。他经常在阳光下与我对视,他那小小的眼睛有神且明亮。他微笑着,实际上是我们互相微笑着,像晨风中的那一片生机勃勃的麦子。此时只有我的目光还在,呆呆地望着他的背影,逐渐模糊,他的目光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处不能愈合的伤口,轻轻一碰就会渗出疼痛的血液。他在我心里铺设了一条暗线,时刻都将像病灶一样发作,让我心痛,越是有感情的人越容易遭疼痛的吸附。对于一个已经离开我们的人,也许有人会记得他,也许有人会回忆他,人群中会有一些人说一大堆有关他的话,这是许多人和一个人之间的对话,也是许多人和许多人之间的对话,但离开的人是永远也不知道了。明年春天,我们再次在麦田里相遇,也许我们彼此都想不起昨天的事了。 我们都是一株株麦子,我们的目光和所有麦子的目光一样。其实我们并没有目光,我们相互对视的是精神。如果逝者有知,兴许他会笑我琐碎,因为在我所见过的麦子中,没有一株是不会笑的。(选自2003年第2期散文天地)16.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大片的麦子远比一大群的姑娘美丽”,谈谈你的理解。(4分)17.文中的“麦子”体现出了怎样的特征?试作简析。(5分)18.我与麦子对视,为什么会泪流满面?谈谈你的体会。(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 2000年3月4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已与癌症搏斗了30多年的著名物理学家谢希德女士与世长辞了。同五年前逝去的丈夫著名生物学家曹天钦一样,她遗嘱中将遗体捐献给祖国的医学事业。 谢希德的父亲谢玉铭是中国物理学的先驱者之一,谢曹两家是世交,谢希德与曹天钦青梅竹马,抗战爆发前,谢家从燕京迁往福建,两人鱼雁传书,联系不断。 谢希德从小体弱多病。1938年,17岁的谢希德患了股关节结核,她在病床上躺了整整四年,每天都坚持学英文、读书。病愈后,谢希德落下了终身残疾她右侧的股关节已损坏,右腿从此不能弯曲。 不久,这个纤弱的、行走艰难的东方女子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扎实的英语基础,考入了厦门大学物理系。 1946年春,曹天钦赴英深造。走之前,他前往福建看望恋人,并正式向谢希德求婚。尽管她因病留下了残疾,可在曹天钦的眼里依然美丽如初。1951年,这对有情人双双学有所成:谢希德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曹天钦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博士学位。 当时,美国已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1951年下半年,杜鲁门政府宣布:凡在美国攻读理工科的中国学生一律不准许返回新中国!曹天钦和谢希德认为,学成归国,报效中华,是义不容辞的使命。谢希德以结婚为由,从美国去英国,并在英国举行婚礼。 婚后,这对年轻夫妇决定返回祖国。当时已在南洋的谢父极力反对他们回国,希望女儿女婿留在国外从事科研。一边是谢父的反对,另一边是祖国的召唤,面对两难抉择,曹天钦和谢希德最终选择了祖国。1952年秋天,他们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没料到,此次与老父亲一别,要再相见已绵绵无期。几十年后,她曾对一位朋友说:“我此生最大的憾事,就是父亲一直不满意我的婚姻。但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是拥有相濡以沫的丈夫和美满温馨的家庭。” 谢希德的大部分岁月是在复旦校园里度过的。1966年,她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当时“文革”已经开始,手术后不到一个月,“造反派”就强令她出院,回学校接受批斗。“造反派”给她规定了每天到校的时间。一天,在拥挤中上汽车时,她伤口破裂,疼得她大汗淋漓。为了准时到校,谢希德不再乘车了,每天拖着残腿步行到校。 即使如此,她依然牵挂着科研,也就是在那时,她的科研方向开始由“固体物理”转向了“表面物理”。1977年8月,谢希德当选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随后又出任复旦大学校长。尽管她身居高位,但在复旦人的心目中、她依然是一位平等待人的良师益友,是可敬可爱的老太太。她不厌其烦地为许多学生和同事纠正论文及信件中的英语拼写错误;她每次去北京开会,总要给爱集邮的同事寄首日封;她喜欢看足球,世界杯赛刚开始转播,她就把儿子班上的球迷请到家里来看电视 如今,谢先生走了,她用她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征服了所有熟悉她的人,她是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19.此文开头写谢希德先生的辞世及遗嘱,这是什么记叙手法?这样写的作用及效果是什么?(4分)20.作者称谢希德先生为“中国科学殿堂最美的女人”,作者依据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陈述。(5分)21.在人生的道路上,谢希德先生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启示?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文章内容谈一谈。(6分)五、本大题两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根据以下情景修改、补充人物对话,要求简洁得体。(6分) 高考前,一名同学到一家门口挂有工商局授予的“信得过商店”匾牌的文具店买2B铅笔。下边是他与售货员的对话: 学生:请问有没有2B铅笔卖? 售货员:都在那边摆着呢,你自己看吧! 学生:(拿着铅笔)新闻里说,市场上有不少伪劣2B铅笔,这铅笔该不会 售货员:什么意思嘛!我们这怎么会有伪劣商品呢?! 学生:(仍然顾虑重重,犹疑不决) (这时商店经理过来了,拿出两支削好的2B铅笔) 经理:(最后学生买了铅笔满意地走了。) 售货员的回答使学生心中不是滋味,试为售货员的回答换一种表达,使顾客更有亲切感,心里更为踏实,但不能改变原意。 第句改为: 第句改为: 根据情景,补上商店经理的话:23.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6分) 例如:期末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取眉毛和睫毛距离眼睛极近之义,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极紧急的关头。 请参照画线例句,用“眉睫”以外的例子,再仿写两个句子。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哲学家周国平曾说:“我相信,骄傲是和才能成正比的。但是,正如大才朴实无华,小才华而不实一样,大骄傲往往谦逊平和,只有小骄傲才露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脸相。有巨大优越感的人,必定也有包容万物、宽待众生的胸怀。” 骄傲是一种生活态度,骄傲是一种人生姿态,骄傲更有境界高下之别。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骄傲”的看法或体会,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A.【A(A.都读xin;B.漱sh,其余加点字都读s;C.“韪、纬”读wi,“违”读wi,“为”读wi;D.召zho,其余加点字都读zho)】2.*C.【C.“叹为观止”是赞叹所见事物好到极点,不符合句意;可改用“望洋兴叹”。A“摸着石头过河”比喻摸索着、探索着路子或方法等前进。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事物变化达到某种程度,是经过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3.*C.【A句成分残缺(或赘余),“当”应改为“当时”,或者删去“当”。B句语序不当,“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改为“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的财富”。D句结构混乱,“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坠落”改为“却能像子弹一样击穿飞机而使飞机坠落”】4.*D.【注意语段开头“我爱小池,也爱溪流,”以及“清”和“远”的先后顺序,依据前后照应一致的原则和比拟、比喻等修辞进行分析判断,可确定为一个句群,为一个句群,即可得出答案】二、本大题为7小题,35分【参考译文】范纯仁字尧夫,刚开始做官时,出任襄城县知县。县里有一处牧场,卫士在那里牧马,因马践踏了百姓的庄稼,范纯仁抓捕了一个卫士处以杖刑。这处牧场本来不隶属于县里,管理牧场的官员发怒说:“这是皇上的宫廷值宿侍卫,你一个县令怎么敢如此?”就把这件事向皇上禀报,追究得非常紧迫。范纯仁说:“供养军队的钱物是由田税所出,如果听任他们糟蹋百姓的农田而不许追究,那么税钱从哪里来呢?”皇上下诏释放了他,并且采纳建议把牧场交由县里管理。他后来被任命为同知谏院,上奏说:“王安石改变了祖宗法度,搜括钱财,使民心不得安宁。尚书说:怨恨哪里在明处呢,要注意那些看不见的地方啊。希望皇上能注意那些不在明处的怨恨。”神宗说:“什么是你说的不在明处的怨恨呢?”范纯仁回答说:“就是杜牧所说的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这种情形啊。”神宗赞许他,采纳了他的意见,说:“你善于分析政事,应该为我逐条分析上奏自古至今可以作为借鉴的天下安定和动乱的史实。”富弼任宰相,称病在家闲居,不理政务。范纯仁说:“富弼蒙受三朝君主的恩顾和倚重,应当自己主动担当国家的重任,可他却为自己打算超过了为众人打算,为自己的疾病担忧超过了为国家忧虑,在报效君主和立身处世两个方面都有过失。”他所上的奏章,言辞大多激烈直率。他出任庆州知州。当时秦中一带正遭饥荒,他自行决定打开常平仓放粮赈济灾民。下属官员请求先上奏朝廷然后等待批复,纯仁说:“等到有批复时就来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这个责任。”有人指责他保全救活的灾民数字不符合实际,皇上下诏派使臣来查办,正遇上秋季大丰收,百姓高兴地说:“您确实是救活了我们,我们怎么忍心连累您呢?”昼夜不停地争着送粮归还他,等到使臣到来时,常平仓的粮食已经没有亏欠了。调任齐州知州,齐州的民俗凶暴强悍,百姓肆意偷盗劫掠。有人认为:“这种情况严厉处置还不能止息,您一概用宽法对待,恐怕无法治理好地方了。”纯仁说:“宽容出于人性,如果极力地严惩,就不能持久;严惩而能不持久,以此来管理凶暴的百姓,这是造成刁顽习俗的方法啊。”右司理院狱中常常关满了囚犯,都是犯了盗窃罪行的屠夫商贩之类的人,关押在这儿督促他们赔偿的。纯仁说:“这些人为什么不让他们保释后缴纳钱粮呢?”通判说:“这些人如果放了他们,就又会作乱,官府往往会等他们因疾病死在狱中,这是为民除害啊。”纯仁说:“依法他们不至于判死罪,却因这样的想法而杀死他们,这难道是依法处理吗?”于是将他们全召到官府庭前,训诫让他们改过自新,当即把他们释放了。等一年之后,盗窃案件比往年减少了大半。他被授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是荐举人才,一定凭天下公众的议论,那些人并不知道自己是纯仁所推荐的。有人说:“担任宰相,怎么能不罗致天下的人才,使他们知道出自自己的门庭之下呢?”纯仁说:“只要朝廷用人不遗漏正人君子,为什么一定要让他知道是我所荐举的呢?”纯仁的性格平易宽厚,不以疾言厉色对待别人,但认为是符合道义之处却能够挺拔特立,一点也不屈从。常常告诫子侄辈说:“即使是愚笨到了极点的人,要求别人时却是明察的;即使是聪明人,宽恕自己时也会糊涂。如果能用要求别人的心思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思宽恕别人,就不用担心自己到不了圣贤的境界了。”5.(3分)*C.【A项应为“考虑、注意”;B项应为“都”;D项应为“随便,轻率”】6.(3分)*A.【A两项都是代词,“他”;B第一句中“以”是介词“用,凭”,第二句中“以”是介词“因为”;C第一句结构助词“的”,第二句代词“他们”;D两项都是介词。第一句表比较,第二句表处所,译为“从”。】7.(3分)*B.【表明其出于公心为国家选拔正直有用之人才;表现其坚守道义,不肯屈服。】8.(3分)*D.【A项非“获罪”、“皇帝宽宏大量”,而是他据理力争,得到皇帝赞同的结果;B项原因归结不当,得到皇帝赞许,不是因为“抨击王安石变法”,而是提出要关注那些看不到的民怨;“对他言听计从”在文中无据。C项,按法律,那些人罪不至死。】9.(10分)【(1)(4分)答案: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错2处扣1分,错3处扣2分,错四处扣3分)(2)(6分)各3分。等接到批复就来不及了,我会独自承担这个责任。(“无及”、“任”、句意各1分)严惩而能不持久,以此来管理凶暴的百姓,这是造成刁顽风气的方法啊。(“猛”、“凶民”、“取玩之道”各1分)】10.(7分)【(1)(3分)颔联写一路所见,是近景。意境高古、清幽(或“幽雅”);颈联写入望的远景。景象阔大、幽渺(或“幽深”)。要点:近远景之别,意境(效果)之别。答对1点得2分,答对2点得3分(2)(4分)这首诗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1分),通过对卢岵处士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卢岵生活的古朴和人品的高洁,以及作者的景慕之情。(3分)(答对手法1分;答对“卢岵形象”、“作者感情”中1项得2分,答对2项得3分)】11.(6分)【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每道横线1分,错、漏1处该横线即不得分)】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15小题(16分)12.(5分)*D.*E.【D项中“都”绝对化,原文是“往往”。E偷换概念,向法律寻求救济的方式包括举报、控告、申诉、起诉、上诉等等】13.(3分)*C.【“当事人和律师”不对,应该是“司法部门”和“权力金字塔的各个层面”】14.(4分)【法律形同虚设,人们不再寻求司法解决;社会矛盾、纠纷被累积、激化;群体性事件频发,非理性方式的表达增多;不能实现社会和谐。(答对1点即得1分)】15.(4分)【政府要倡导依法治国的价值理念并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躬行;权力部门要依法办事,认真对待法律,引导人们在法律框架解决问题;司法部门要秉公执法,自觉、严格维护法律公正;对民众进行普法教育,让社会流传一种法律的文化,最终形成一种法律的生活方式。政府建立高效、及时的法律救济途径并保障其畅通。(应根据文意作答。答对1点得1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3点得4分)】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